99 月黑雁飛弓馬逐

第一更。

——

時當四月初,不知不覺已到了初夏的季節。

四月的天氣,不冷也算不太熱,臨着河邊,夜風徐徐吹拂,甚是清爽,風中帶着泛腥味的水氣並及遠處田野上的花香。

夜風花香,這本是很詩情畫意的一件事,可放到當下這個季節卻不是件好事。往日正常的年景,四月的風中帶的應是麥香,而因褚飛燕、張牛角起兵之故,田野荒廢,雜草亂花叢生。

去年初春,張角起事,今年春三月,又張牛角、褚飛燕起事,冀州百姓實在是飽受戰火之苦。

“去年顆粒無收,今年二月剛種下麥種,三月就張牛角、褚飛燕作亂。”荀攸騎着馬,從立在荀貞的馬後,一邊等中軍、後軍的兵卒出營列隊,一邊遠望營壘外的原野,“麥苗還沒長成就荒棄了啊,……恐怕今年又會是一個歉收之年。”

“州東的渤海等郡聽聞並無大股的賊兵作亂,至少那裡能有些收成,較之去年還是好了很多的。”

“希望如此罷。”荀攸默然了會兒,輕輕吟唱起了一首不知何人作詞的冀州民謠,“‘天下大亂兮市爲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這首民謠是在去年皇甫嵩請朝廷減免冀州賦稅後出現的,一經出現,很快就流傳開來,無論男女老弱,幾乎人人傳唱,在冀州各地處處可聞。

少年人對英雄總是充滿崇拜的,平時話不多的許季在聽到荀攸唱起這首民謠後,眼睛亮了起來,由衷地說道:“皇甫將軍文武兼資,愛民如子,冀州去年能得他爲州牧,實幸事也。”

“是啊。如果皇甫將軍還在冀州,張牛角、褚飛燕斷然是不敢作亂的。”

皇甫嵩如今是漢室第一名將,破豫州黃巾、破兗州黃巾、破冀州黃巾,兵鋒所指,戰無不克,單隻鉅鹿、下曲陽一戰就斬獲數十萬,鞭張角之屍,梟其首傳送京師,用無數黃巾兵卒的首級築成京觀,堆如山高,對沒有作亂的百姓而言,他是救星,對叛亂的反民來說,他是殺星。

宣康插口說道:“皇甫將軍雖去了長安,可冀州還有中尉!有中尉在,褚飛燕、張牛角之亂早晚能被平定。”從荀貞任潁川郡北部督郵起,宣康就日夜隨侍他的左右,荀貞耐心地教導宣康爲政、領兵之術,他兩人名爲“君臣”,實爲“師生”,宣康對荀貞是十分的有信心。

他們幾個文吏在營外低聲交談,談論這場亂事,辛璦、江禽、劉鄧、文聘等武臣則在營內指揮本部兵卒集結,預備渡河。

荀貞駐馬夜色中,向西北遠眺。

西北邊是汦水的方向,李驤已經帶本部兵卒和數百民夫先發,爭分奪秒地趕去河邊搭建浮橋。

汦水寬約數十丈,河流雖不湍急,但很深,徒步是無法渡過的。荀貞率部抵達河邊後,前幾天嘗派人蒐集渡船,但大部分的渡船都被對岸的賊兵燒燬,只得到了幾條小小的漁船,遠不足以供三千步騎、兩千餘民夫、數百輜重車渡河,因而,必須得搭建起浮橋。

搭建浮橋的材料,荀貞早命宣康和兼管後勤的荀成準備好了。

——荀貞最先起兵的時候後勤就是由荀成管理的,後來荀成奉他的命令回去潁陰,在此期間,後勤由李博、宣康代管了一陣,當荀成前數月從潁陰回來後,後勤的工作又轉由他負責。

從荀貞這個位置,看不清數裡外的汦水,但可以看到汦水兩岸星星點點的火光。

對岸的火光是賊營的,據斥候回報,對岸賊營裡已經沒有了人,這些火光是他們走前專門留下的火把,用來迷惑荀貞的。岸這邊的火光則是李驤部兵卒和那數百民夫打的火把。

“什麼時辰了?”

典韋瞧了眼放在營門口的大漏壺,答道:“二更五刻了。”

“中卿,你去河邊看看李元欽搭好浮橋了沒有。”

原中卿接令,帶了兩個親兵,打起火把,馳馬奔去河邊。

“伯侯,你去催一催玉郎、伯禽、阿鄧、仲業他們,告訴他們,一刻鐘後全軍開拔。”

左伯侯接令,馳奔回營,去催辛璦諸人。

荀貞回頭把荀攸召到近前,問道:“信使回報了沒有?”

荀貞部與賊兵中間隔了一條河,雖知褚飛燕等賊兵已撤,可短時間內卻無法追擊,故此,爲免城中守軍不知此事,耽誤戰機,他遣了幾個信使去把“賊兵已撤”這個敵情通知城中。

荀攸搖了搖頭,說道:“還沒有。”

荀貞極目遠眺,隱可見對岸數裡外癭陶城上稀疏的火光,側耳傾聽多時,不聞有兵馬交戰之聲,他惋惜地想道:“賊兵接連猛攻癭陶多日,城內守軍早就疲憊不堪,想來是根本沒有想到賊兵居然會在今晚撤退,因此無備。”現在是深夜,深夜撤軍是很容易出亂子的,別說缺乏訓練的賊兵,就是訓練有素的漢兵如果在夜晚撤退時忽然受到攻擊也會三軍大亂,城中如果能及時發現賊兵撤退,出城追擊,必將能取得一場勝利。

一刻鐘很快就到,辛璦、江禽、劉鄧、文聘、高素諸武臣在荀貞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集結,兩千餘步騎整整齊齊地列陣營門口。

荀貞唯恐被褚飛燕等逃掉,急着渡河追擊,沒有多說話,只在諸部步騎前邊馳馬巡視了一遍,即下達命令:“開拔!”

步騎在前,民夫與輜重車在後,數千人馬舉着火把,如一條火龍也似,奔向汦水南岸。

路上,碰見了回來的原中卿,他向荀貞稟報:“李驤搭好了浮橋。”

“他人呢?”

“他請小人稟報中尉:‘對岸賊去已久,爲追賊兵,不能等中尉率部到了’。他已帶其本部兵馬率先渡河了。”

“很好。”

荀貞傳下令去,命各部加快行軍的速度,到得河邊,被李驤留在岸上的數百民夫迎接上來,在他們的幫助下,二千餘步騎順利地經由浮橋渡過了汦水。

荀貞沒空等後頭的民夫、輜重車渡河,留下荀成帶了二百人馬坐鎮河邊,自帶中軍、後軍繞過對岸賊兵留下的空營,撲向癭陶城下。

關羽、張飛、趙雲和典韋一塊兒,從行在荀貞的側後。

荀貞回顧他三人,見張飛神色興奮,趙雲緊握矛柄,關羽看似面色如常,但從他連須囊都忘了帶上即可看出他對這場夜擊也是躍躍欲試。

關羽、張飛、趙雲都是虎將,血液裡天生就帶着戰爭的因子,這種爲戰爭而生的人,要想得到他們的效忠只給他們尊重是不夠的,還得給他們用武之地。

荀貞迎風馳馬,召他三人近前,笑道:“雲長、益德、子龍,賊兵數萬在前,卿等可願先擊?”

張飛大聲答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張飛年少時從師學過《詩》、《經》,雖是個武人,但文化造詣不低,寫得一筆好字,畫得一手好畫,亦能文縐縐地咬文嚼字、掉個書袋。

趙雲朗聲答道:“正欲請爲中尉擊賊!”

“好!”

荀貞傳令辛璦,命他分出百騎,交給關羽、張飛,趙雲自有真定義從跟隨,令他三人向西去追擊賊兵,又令辛璦帶餘下的騎士向東去追擊賊兵。

關羽單手策馬,空出一手撫須,乜視前邊夜色,哼聲說道:“何需步騎跟從,羽一馬一矛足矣!”

荀貞笑道:“稍許騎士,爲雲長壯聲勢耳。”

關羽、張飛、趙雲衝荀貞行了個軍禮,帶着這百騎和數十真定義從撥馬向西,絕塵而去。辛璦帶餘下的騎士撥馬向東,追擊而去。

因爲不知道褚飛燕等部的去向,所以不能只往一個方向追,得分兵追擊。兩路騎兵去後,荀貞帶着步卒沿着李驤部留下的腳印,直奔北去。

行不多遠,路邊田野上見到了幾具屍體,遠看之,其衣裝鎧甲似是荀貞麾下的兵卒。荀貞心中一喜,心道:“李驤追上賊兵了?”

原中卿打馬上去,至近處看了眼,轉馬歸回,稟報荀貞:“中尉,是先前派去通知城內賊兵已遁的那幾個信使。”

難怪癭陶城裡至今沒有動靜,原來是信使被賊兵撤退前留下的暗哨給截住了。

荀貞嘿然,旁顧荀攸,說道:“賊兵中亦非無有智者,撤軍前不忘留下暗哨,可算知兵之人。”

遠處癭陶城上火光大作,嘈亂聲起,卻是城上發現了荀貞部這數千步騎。

荀貞部數千人沒有掩飾行蹤,如果說數百騎踏馬奔行的聲響還不足以被城中聽到,三千步騎的火把足以引起城中的警覺了。

這時,荀貞部離癭陶城已不太遠,藉助城頭的火光,荀貞遙見一個高冠黑衣的官吏登上了城樓,七八個披甲的武士簇擁從行。

“此必是郭太守。”荀貞召來宣康,“你去城下通報。”

宣康接令,帶了四五個騎士,從軍中奔出,往去城下通傳。

荀貞不管城裡的動靜,接着率部往北邊去,往前又行了兩三裡,路邊碰上了李驤留下的幾個兵卒。

荀貞召他們近前,問道:“可見着賊兵的蹤跡了?”

“見着了。”

荀貞大喜,問道:“在哪裡?”

“我部追擊至此,望見了賊兵殿後的部隊,李君命我等留下來給中尉指路,他自帶部卒追上去了。”這幾個兵卒指向西北邊,說道,“賊兵殿後的部隊一路向濟水逃去。”

荀貞立刻傳令,“召玉郎、雲長諸君回來!令他們分從左右奔行穿插去濟水南岸。”

兩個傳令官接令,打馬奔去。

荀貞復帶諸部順着這幾個兵卒指的方向繼續追擊,路上,他問這幾個兵卒:“殿後的賊兵有多少?”

“三四千人。”

“可知是以何人爲首?”

“遙見其旗,上書一個張字。”

賊兵中最有名的張姓之人當然是張牛角,而今張牛角已死,這個留下殿後的又會是誰?據荀貞打探來的情報,除了張牛角之外,賊兵裡似乎沒有特別有名的姓張之人了。

荀貞心中一動,忽然想道:“張牛角死後,褚飛燕改姓張。這個留下殿後的人莫非就是他?”

荀貞已經很重視褚飛燕了,但如果這個殿後之人果真是褚飛燕的話,那對褚飛燕的重視還得再提高一個檔次。荀貞知道褚飛燕在張牛角之後接任了黑山軍的統帥之職,身爲統帥,卻主動帶兵斷後,即便此舉是爲了穩固他統帥的地位,這份決斷、膽氣也非常人可有。

荀攸打斷了荀貞的思索,說道:“中尉,城門開了。”

荀貞轉頭望去,見東北邊的癭陶城門大開,一支人馬從城中出來,最前打着一面黑底紅字的大旗,上書一個郭字,是鉅鹿太守郭典親帶步騎來追擊賊兵了。

“中卿,你去把賊兵逃遁的方向報於郭太守。”

原中卿接令,飛馬前去傳訊。

……

郭典正當壯年,但因爲這些天沒有睡好之故,看起來很是疲倦,得了原中卿的報訊,他帶着八百郡卒緊隨荀貞部向西北奔去。

“宣君,荀中尉此次帶了多少人馬來援我鉅鹿?”

“三千步騎。”

“自去年軍中一別,說起來,已有大半年沒見過荀中尉了。我聽說荀中尉在趙郡先後擊平了數股巨賊,斬獲數萬,今次張牛角、褚飛燕生亂,冀州半壁動盪,而獨趙郡無事,荀中尉不愧是皇甫將軍看重的人啊。”

郭典與荀貞的交情不深,他兩人只是同在皇甫嵩帳下效過力罷了,這次荀貞帶三千步騎出郡來馳援他,雖從宣康這裡聽說是因爲刺史的檄令,但郭典對此依然充滿了感激。

“中尉命我代爲致歉,爲追擊賊兵,不能在城外迎候府君,失禮之處,請府君毋要責怪。”

“中尉統兵出郡,救我鉅鹿,我感謝還來不及呢,又怎會責怪?”

賊兵已撤,荀貞渡河來到,郭典肩上的壓力頓時爲之一輕,與宣康、原中卿談談說說,五更前後,他與部下的郡卒來到了河邊南岸。

南岸上,正一場激戰。

宣康、原中卿前頭引路,帶着他找到了荀貞。

“多謝中尉相救之情!”郭典下揖行禮。

荀貞聞聲回頭,忙快步近前,回禮笑道:“郭公!別來無恙啊?”

“全虧了中尉馳援,我癭陶才得以保全。”

“說來慚愧,因汦水北岸有數千賊兵駐守、我部亦缺船渡河之故,我在汦水南岸待了三天,未能儘早過河,以至賊兵圍城至今。救援來遲,還請郭公勿怪。”

郭典跟着皇甫嵩打過仗,知些兵事,能夠理解荀貞爲何不能早點渡河,說道:“前數日,聞得賊帥張牛角中矢而亡,本以爲賊兵會就此撤退,卻不料彼等非但不退,攻勢愈烈,想來若非中尉在河對岸虎視,這癭陶之圍還不知道會到何時!”

他這話說的不錯。

褚飛燕之所以撤兵,固然主要是因爲張牛角一死,聯軍士氣不穩,他得換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來鞏固他聯軍主帥的地位,此外,亦有對岸有荀貞、他擔憂荀貞會趁機進擊的緣故。

河邊的喊殺聲、兵器碰撞聲劃破靜夜,郭典轉目觀瞧,說道:“戰事如何?”

“來得晚了,沒能追上賊兵的主力,也沒能咬住殿後的賊兵,只抓住了個尾巴。”

李驤部追上了殿後的賊兵沒錯,但李驤部的兵卒不多,沒辦法把有三四千之衆的賊兵全部咬住,只纏住了不到一千賊兵,餘下的兩三千賊兵或乘船、或通過浮橋已經渡到了對岸。

對河這邊的戰事荀貞不太關注,區區千餘賊兵,消滅他們只是早晚之事,他遙指對岸,對郭典說道:“郭公,看見那面賊旗了麼?”

渡到對岸的那兩三千殿後賊兵沒有急着走,正在有條不紊地焚燒渡船、浮橋。一面書寫着張字的大旗在這數千賊兵中迎夜風招展。

郭典答道:“看見了,這是張牛角的旗,張牛角死後,此旗似被褚飛燕接用了。”

癭陶被圍多日,郭典對張牛角的這面軍旗是熟得不能再熟了。

“在郭公來前,我部兵卒抓了幾個俘虜。我細細地審問過了,褚飛燕已改姓張,接任了張牛角賊帥的位置,今夜賊兵撤退就是由他斷後的。”

郭典吃了一驚,說道:“此賊好膽識!”

“可不是麼?……,郭公,假以時日,此賊必是我冀州大患。”

留在河這邊的千餘賊兵自知在劫難逃,負隅頑抗,雖已被李驤、江禽、劉鄧、文聘等各率部曲分割包圍,然而卻仍戰鬥不息,時不時地爆發出一陣“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呼聲。

郭典愕然,說道:“這是……?”

“被褚燕留在河這邊的賊兵俱是黃巾餘寇。”

也只有信仰堅貞的黃巾餘部纔會在沒有退路的絕境下仍不投降,褚飛燕可謂是“知人善用”,如果換了是山賊在河這邊斷後,荀貞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碾壓過去,恐怕戰事早就結束了,褚飛燕也萬難從容不迫地在河對岸燒船焚橋。

黃巾餘部儘管鬥志堅定,拒不投降,可畢竟人少,戰鬥力亦不如荀貞的部曲,他們在河邊的陣地逐一地被江禽、李驤等人奪據,天快亮時,只剩下了七八個堅壘還在他們的手中。

對岸的褚飛燕燒完了渡船、浮橋,毫不停留地棄仍在奮戰的黃巾餘部而去。

荀貞目送他們遠去,望着褚飛燕的大旗漸行漸遠,心知這一場追擊戰只能到此爲止了。

荀貞部的步卒從出營到現在,半夜之間,奔馳了近二十里,殺賊近千人,攻勢不免稍鈍,而餘下的幾個黃巾餘部的堅壘都是由黃巾中的勇士組成,遂久攻不克。

如雷的戰鼓聲中,數騎奔出荀貞部的陣中,自西而擊之,又一騎士和數徒步甲士從另一側的荀貞部陣中奔出,自東而擊之。由西而擊的數騎馳馬挺矛,奔騰叱吒,途經處,折堅摧壘。從東進擊的數個徒步甲士持戟使刀,奮勇爭先,經行處,衝陣潰敵。

郭典看得目眩神迷,張口結舌,東邊的騎士和徒步甲士他認得,是荀貞帳下最爲英勇的辛璦、劉鄧諸人,西邊的這幾個騎士他認得兩人,騎紅馬的是關羽,騎黑馬的是張飛,乃是劉備帳下的兩員猛士,聽說劉備現在趙郡給荀貞當中尉功曹,關羽、張飛從荀貞征戰並不讓人意外,只是餘下一騎卻是誰人?觀其年歲不大,然白馬鐵矛,驍勇武猛,初升的朝陽灑下光輝,彷彿給他披上了一層耀眼的光甲,愈增不凡之姿。他問荀貞道:“中尉,彼白馬騎士是誰人也?”

“常山趙子龍。”

37 起行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33 偏師掠潁橋蕤橫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40 鐵營63 滍水星河影動搖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8 士族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4 飛檄琅琊御冀方8 士族21 上任西鄉14 臧霸風從元直言29 許季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74 歸來有美迎於城90 揭竿而起爲招安29 鍾繇15 玄德仁義愧獨生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2 郡兵曹椽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62 忽聞北地羌人亂3 習射45 得士親附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37 無禮賠罪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63 滍水星河影動搖26 威震郡北24 鐵官見聞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15 原盼勸賊57 二月習射(上)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29 許季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7 獨行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3 習射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16 亂將至中流擊水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8 守職歲滿乃爲真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89 智勇兼備褚飛燕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21 今有潁陰乳虎(中)59 軺車從事雷霆來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20 牽掛者何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17 虎狼之威(下)39 開練4 豫州乳虎第一威5 風雪夜刺(下)31 破敵(上)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24 杜買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65 延攬勇士(上)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5 郡府迴文64 戲忠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