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智勇兼備褚飛燕

荀貞不殺黃髯,當然不是他說的那個原因,“如此美須,千個人裡未免能有一個,殺之可惜”云云,只是調笑之詞罷了。

之所以不殺黃髯,是因爲荀貞現在的眼界高了,一個“小賊”殺不殺都無所謂。

出城十幾天,剿滅了兩股大賊,王當身死,黃髯被擒。

對這份戰功,荀貞也是頗爲自得的。

勝軍凱旋,國相劉衡、國傅黃宗、郎中令段聰等出城相迎。

在縣城門口,劉衡眉開眼笑,對荀貞說道:“中尉神威,好一個聲東擊西之計!黃髯倒也罷了,王當這個巨賊盤踞西山,是我郡的心腹大患,困擾我多時了,不意卻在中尉的神威一擊下竟成齏粉!此百姓之福也,此百姓之福也。”

荀貞沒有帶冠,裹着黑幘,穿着鎧甲,一身的打扮既隨意又英武。

劉衡越看越是心喜,連連慶幸,心道:“幸好中尉來後我就把國中的兵事盡數付與,要不然也不會今日之功啊!”他把國中兵事悉數交付給荀貞這件事在國相府裡引起過不少的反對,比如忠心耿耿的相府功曹魏暢就三番兩次地勸說他收回兵權,他很暗幸沒有聽從魏暢的話。

黃宗也是滿臉喜色。

國傅這個職位雖然沒有什麼實權,可郡中的安穩卻也是與他的命運息息相關的,更何況他是汝南人,與荀貞乃是“州里人”,見荀貞發威立功,他與有榮焉。

段聰不止高興,而且羨慕,站在自家的車駕邊上,按着車轅,踮起腳尖往遠處望,望着出征的數千步騎雄赳赳、氣昂昂的往兵營裡去,他哎哎地叫了好幾聲,痛心疾首地說道:“早知當日我應該請求與中尉同去!短短十餘日,彈指間近萬賊兵灰飛湮滅,這是何等的英雄豪氣!”

留在縣裡的邯鄲榮、盧廣等人也出來迎接荀貞了。

邯鄲榮身後跟着一個人,頭裹林宗巾,身着寬大的儒服,雖是白衣,不是官身,然立在諸人中卻落落大方,自有一股縹緲出塵之態。

荀貞一眼就看到了此人,登時大喜,上前兩步,握住他的手,笑道:“君何時來的?我盼君來望眼欲穿啊!”

這人卻正是華佗弟子李當之。

早前疫病起時,荀貞就派人去尋他,只是一直沒有找着,現而今疫病停息了,派出去的人卻找到了他。雖然李當之沒有能在疫病上給荀貞幫上忙,可只憑他那一手出神入化的治療外傷的手段,能把他找來也是大喜之事。

李當之對荀貞的態度很客氣恭謹。荀貞是皇甫嵩帳下的名將,戰功赫赫,上次他兩人見面時,荀貞剛擊破了黃髯部的千許悍賊,這次見面,荀貞又剿滅了王當、黃髯兩部的五六千賊寇,就算沒有荀氏子弟的身份,只憑這份戰功也足夠折服李當之了。

“月餘來,冀州大疫,當之懸壺諸郡,行走各地,未能及時響應中尉的傳召,惶恐惶恐。”

“這有什麼惶恐的?我請君來是爲了平息疫病,而君行醫各郡也是爲了平息疫病。大疫起時,人皆避之如虎,獨君冒着染上傷寒的危險深入疫區,爲民解禍。這就是醫者父母心吧。”說實話,荀貞是很佩服李當之的勇氣的。

李當之望了望遠處行軍回營的隊伍,說道:“中尉軍中不知有無重傷難治之卒?如有,當之願盡綿薄之力。”

李當之是個實幹家,和荀貞說了沒幾句話就主動提出願去給傷員療傷,荀貞求之不得,連忙叫來荀成,命領着李當之前去兵營。

李當之醫術高妙,但劉衡、黃宗、段聰等人卻沒有親眼見過他的醫術,在他們的眼中,他只是個沒有官身的白衣,並且也不是士子,遠不如荀貞這麼重視他,不過見荀貞如此“求賢若渴”的模樣,他們自也不會說掃興的話,目送李當之飄然而去,都是讚不絕口。

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知不覺,荀貞在趙郡的地位舉足輕重,已經不僅他本人被人看重,連帶着他重視的人也被人看重了。

劉衡說道:“中尉,這次出兵進山、二敗黃髯,易陽水畔、擊殺王當,本郡之巨賊固是被中尉一掃而空,可是冀州的整體局勢卻不容樂觀啊!”

“噢?相君得了什麼風聲麼?”

劉衡久在趙郡爲相,兼之他是世家出身,冀州諸郡國裡的吏員裡又多有他的故舊、朋黨、同窗,消息來源很多,遠比荀貞消息靈通。

他憂心忡忡地說道:“前天,我鉅鹿的一個朋友送信來,說博陵張牛角舉旗作亂了,此賊自號將兵從事,三兩日間就已聚集了上萬亂民。唉,博陵是個小郡,恐怕現在已經被他打下了。”

前朝桓帝是蠡吾侯的兒子,他登基後,把安葬他母親的園陵名爲博陵,從中山國析出了幾個縣,置博陵郡,以蠡吾爲郡治。這個郡本來是中山郡的地方,佔地不大,上萬人攻之甚易。

“張牛角作亂了?”

荀貞、荀攸、戲志纔等對視了一眼,俱從對方的眼裡看出了慶幸。

荀攸喃喃地說道:“要非我等及早進兵,設計剿滅了王當,說不定王當現在也舉旗作亂了!”

褚飛燕與張牛角、王當來往密切,荀貞等早就判斷出他們之間必有起事的約定,於眼下看來,他們的這個約定就是現在了。

“自號將兵從事?”

“將兵從事”這個稱號有點古怪。

“從事”者,是指大吏的下屬,表面的字義是“跟從做事”,如州刺史的府中就有別駕從事等職,連上“將兵”二字,這個稱號的意思顯然是:率領兵卒,跟從做事。

張牛角以此號自稱,那麼他是在、或者是他想跟從誰做事?

荀貞略一思忖,即得出了答案:只有、也只能是張角。

張角自號天公將軍,所以張牛角就自號將兵從事,儼然是以張角的下屬自居。

張角雖然死了,可他在冀州的影響力仍然是獨一無二,是非常巨大的,張牛角以張角的下屬自居,這分明是想要借張角的名聲,聚攏黃巾道的餘黨、餘部。

戲志才也想到了這層,嘿然說道:“張牛角其志非小!”

荀貞記得張牛角在起事後不久就陣亡了,張牛角的志向是大是小,荀貞不感興趣,他關心的是褚飛燕。

張牛角臨死前,對部衆們說:“必以燕爲帥”,可見他對褚飛燕的重視,而從褚飛燕後來的作爲可以看出,褚飛燕這個人也確實是一個少見的人才,或不足以稱爲英雄,然亦絕對是一個當世的人傑。

首先,褚飛燕有個人的勇武,“飛燕”這個綽號之得來便是因他身手矯健、剽悍過人、用兵如風火之侵。

其次,黑山軍是在褚飛燕的帶領下發展壯大的,鼎盛時有“百萬之衆”。

黑山軍與黃巾軍不同。

黃巾軍是張角一手創建、發展起來的,是以信仰爲紐帶、以道職爲層次組成的,換而言之,也就是說,黃巾軍有無可爭議的領袖,有明確的政治追求,有嚴密的組織,而黑山軍則不然。

黑山軍成分複雜,有黃巾軍的餘部,有盤踞在山區各郡國的羣盜,有如張牛角這樣的地方大豪,大大小小至少得有幾十個山頭,分佈在綿亙數百里的太行山兩麓之山谷中,他們沒有明確的政治追求,沒有嚴密的組織,在起事之初也沒有公認的領袖,——張牛角也只是他們中的一員罷了,頂多在號召力上比餘下的那些人強一點,而褚飛燕在繼承了張牛角的遺產後,卻以一人之力,把這幾十個山頭漸漸地團結到了一面旗幟之下,沒有過人的手段是不可能的。

再次,褚飛燕在勢大之後,爲避免被漢軍主力圍剿,重蹈黃巾軍的覆轍,主動派人進京,請求招安,被朝廷拜爲平難中郎將,得到了一個正式的身份,這份眼光少見。

再再次,褚飛燕以一個“山賊”之身,與名滿天下的袁紹、勇武無雙的呂布爭雄,最後雖然沒能獲勝,可也沒有戰敗,打了一個平手之局,給袁紹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這份實力不容小覷。

再再再次,袁紹兵敗,曹操入主冀州之後,褚飛燕又審時度勢,主動歸降曹操。

他歸降了曹操後,曹操拜他爲平北將軍,平北將軍雖是個雜號將軍,卻也是一個尊崇之位,可以說是僅次於重號將軍。這固然得益於褚飛燕的審時度勢,可卻也可從中看出他在冀州、尤其是在太行山兩麓的勢力之強,便是擊敗了袁紹的曹操也不得不籠絡羈縻他。

曹操並封他爲安國亭侯,他不但得到了善終,而且亭侯的爵位還被他的子、孫傳襲了下去,比起那些身亡族滅的羣盜、豪強,乃至諸侯們來說不知強上了多少倍。

綜上所述,褚飛燕是一個有能力、有手腕、有眼光、有實力的智勇兼備之人,只可惜出身不高,要不然成就絕不會止步於此。

褚飛燕的這些經歷,荀貞限於前世的知識面,不能盡知,可只前兩條,一個他勇武剽悍,用兵迅捷,一個他把百萬黑山軍整合在了一面旗幟之下,建立成了一個聯盟,同進共退,就足以使荀貞視他爲一個大敵了。

——

1,褚飛燕。

褚飛燕的後代一直到晉朝還頗有名聲、地位,他的曾孫還參與到了八王之亂裡。

“門下通事令史**,飛燕之曾孫。林與趙王倫爲亂,未及週年,位至尚書令、衛將軍,封郡公。尋爲倫所殺。”

2,雜號將軍。

重號將軍之下,雜號將軍的名謂繁多,較爲出名的大約是四徵、四鎮、四安、四平這幾個。蜀之馬岱,吳之丁奉都做過平北將軍。魏國的平北將軍是在建安十年始置的,屬第六品。

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 飛書問君何所欲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95 冀州北望氣如何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5 尋賢不遇(上)1 上任51 動手前夜29 伯符進獻渡河略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64 戲忠30 歸家諸事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58 孫堅22 文高初見41 一諾從來許殺身58 孫堅36 會師(上)30 朱陽第三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9 督郵在此(上)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9 高子繡髡髮代首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33 偏師掠潁橋蕤橫12 馳援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81 不足憂懼劉玄德39 點將封侯趁少年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9 誅滅沈家(下)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51 無中生有兵家計23 市中美人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1 謀北要在泰山郡63 不朽曰三次爲功9 督郵在此(上)22 鵠備分得勝負機3 光和七年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37 起行10 邊文禮攘臂不齒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4 牆下相托42 三見遲婢14 臧霸風從元直言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49 選編死士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3 習射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88 從徵汝南(上)18 未到輕身入京時20 今有潁陰乳虎(上)4 風雪夜刺(上)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94 會師城下(上)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9 督郵在此(上)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91 兵臨西華(上)60 文直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67 鮮卑復又寇幽並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73 鎮東檄調三將援44 練軍方略69 樂文謙領兵北上11 督郵屬吏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47 張飛急襲葛陂西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4 唯恨之流年悄逝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80 恨天失我傅南容43 李通難擇良木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