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忽聞北地羌人亂

第一更。

——

十天後,兩千新卒募夠,荀貞停止了招兵。

成堆成堆的流民徘徊在邯鄲縣外,不願離去。

郡府得了荀貞分給的糧食,雖每隔兩日便在邯鄲縣的東、西兩門外設粥棚賑濟,可這一點點的粥水根本不能飽腹,頂多是勉強吊住命罷了,遠比不上當兵吃糧。只是一因募來的軍糧有限,二來荀貞一箇中尉也不能招募太多的義從,對這些流民他雖非常憐憫,卻亦無計可施。

爲了避免流民中有鋌而走險、嘯聚成盜的,荀貞用荀攸之策,採用了兩個辦法:一個是輪派各部義從每天出營繞城晨跑,晨跑時俱披掛整齊,甲衣持兵,披堅執銳,以震懾心存不軌之流民;一個是再三督請相府遣派人手,在縣外的開闊地上搭建窩棚,供流民暫住避寒。

兩日一開賑、調部衆繞城示威、搭建窩棚,此均治標之術,絕非根治流民之法,荀貞對此亦心知肚明,唯惜在這世間,有些事明知該怎麼做,偏偏卻就不能做。

流民名爲“流”,就像洪水,要想根治之,就如治水,只有兩策:要麼堵、要麼疏。

“堵”:將之趕出趙郡,堵在郡外。

“疏”:由郡縣出面,給其築屋分田,就地安置。

“堵”是不可能的,這個辦法之前就有人提出過,當時就被否決了。

趙郡的北邊是州治所在,南邊是魏郡,魏郡臨着司隸校尉部,離京都不遠,西邊是山中羣盜,東邊是這次黃巾之亂的重災區鉅鹿,觀趙郡之東西南北四面,能把郡內現有之流民趕去哪裡?哪裡都不行。今天趙郡敢趕流民出境,明天就會有鄰郡的長吏彈劾趙郡以鄰爲壑。

唯一可行的是“疏”,而要行此策,需得有一個前提條件:主事者要有大魄力。

安置流民牽涉到田地。誠然,黃巾亂後,趙郡多了許多無主之田,可首先這些田多已被豪強大族佔住了,其次,就算把這些田全部收歸官有也不夠這麼多的流民分,必須還得向豪強大族們要地,糧都不好借來,要地更是沒門兒,沒有大魄力萬難做到。

——便是荀貞,他敢問大姓借糧,可就眼下來說卻也不敢問大姓要地。除非等到天下真正大亂、禮崩樂壞、整個的社會秩序已然崩潰的時候,“要地”纔會成爲可能。

當然,“要地”之外,還有一個妥協的辦法,即請豪強大戶們僱傭流民爲徒附。

事實上,已經有一些豪強大戶在趁機強買流民爲奴婢、招用流民爲徒附了,可這些大姓家中本就已經有了一定數量的奴婢、徒附,爲了節省糧食,他們不可能再買、招太多的流民,被他們買去、招去的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的流民還是無衣無食、流離失所。

十二月初,下起了雪。

雪一下起,即紛紛揚揚,掩蓋四野。

縣中的王宮、相府、中尉府及諸大姓之家中樓閣被雪覆蓋,望之如瓊樓玉宇,登高向縣外遠望,白茫茫的野地上,黑點簇簇,這些黑點便是相府前些天給流民臨時搭建起來的窩棚。

穿着厚實的寒衣,立於燃着火盆的樓閣上猶覺冷意,遑論冰天雪地裡的流民們了。

荀貞憑欄眺望,不覺發一長嘆。

戲志才、邯鄲榮、劉備、荀攸、宣康、岑竦、簡雍等俱在他的左右。

荀攸少讀聖人經典,受家教影響,懷仁人之心,憂憐縣外的流民,說道:“中尉前時募兵,郡中的流民聞風紛至,如今小半聚於縣外,募兵雖罷,仍流連不去。雖應中尉之請,相府遣人爲之搭建窩棚,可這等的寒冷天,四面漏風、粗糙建起的窩棚怕是無以抵禦冰寒。唉,早從上月初,縣裡縣外就時見凍餓死的流民,這場雪一下,又不知將有多少流民倒斃道邊了。”

戲志才蹙眉說道:“中尉擊破左須後,郡西山中的羣盜本來安分了許多,而入深冬之後,每隔三兩日就會有郡內各地的軍報送來府中,彼等羣盜又逐漸活躍起來了,時常出山搶掠各縣。……,幾個月前,初到趙郡時,中尉就憂待到來年開春,羣盜之勢可能會大振,於今觀之,卻是等不到來年春,今年底很可能就會出現大規模的賊亂啊!”

劉備說道:“戲丞是憂流民會與羣盜合爲一氣麼?”

“我不止憂他們會合爲一氣,更憂這些流民會圍城作亂。中尉,今在邯鄲縣外的流民不下萬數,雖然其中的精幹壯勇悉已被中尉招募入軍中,可存留在外的亦必仍有膽勇妄爲之徒,說不定這其間還有黃巾道的落之魚,……,不可不提早佈置戒備。”

“志才所言甚是。……,以志才之見,如何戒備爲好?”

“可從內外兩途下手。”

“何爲內?”

“選得力吏卒,日夜巡視窩棚,以防彼等串聯生變。”

“何爲外?”

“把精兵分佈兩處,一駐縣外的營中,一駐城上,成掎角之勢,御流民於外,禁止他們入城。這樣,只要城不失,萬一有變,亦足可應付之。”

“好,就按此兩策行事。”

“另外,最好再遣派騎兵巡行縣西,一則,倘若山中羣盜來犯,我城中可及早得訊,二來,也可杜絕流民西去投賊,以及杜絕流民與羣盜勾通,使彼等不能裡應外合。”

“玄德、公宰,你二人以爲如何?”

劉備沒讀過什麼兵書,本身也缺乏兵略之才,對戲志才的這幾個應對之策十分佩服,說道:“戲丞此數策周密細緻,備無異議。”

邯鄲榮也不太懂兵事,亦無異議。

宣康遲疑了下,說道:“中尉,康有一計,或許可以稍解郡西羣盜侵迫諸縣之害。”

當談及軍事的時候,宣康以往大多隻是聽,很少會有自己的想法,聽得他主動獻計,荀貞頗是欣慰,心道:“不論叔業此計可用不可用,對他而言,都是進步啊。”笑問道,“何計也?”

“我此前聽降卒說,黃遷在逃入我郡的黃巾餘部中小有威名,於今逃入我郡的黃巾餘部大部已被破滅,存下的都是小股之賊,想必早嚇破了膽子,康愚見:何不遣黃遷去招降他們?”

黃遷即黃髯之真名。

投降荀貞後,黃髯很老實,每天只帶着荀貞分還給他的那部分降卒操練,既不和被分到別部的舊部來往,也不出營。在給荀貞彙報軍務時,許仲、江禽、陳午等對他的表現都很滿意。

“遣黃遷去招降黃巾餘部?”

荀貞微微沉吟,詢問戲志才、荀攸的意見:“志才、公達,你兩人以爲呢?”

荀攸答道:“黃髯昔日所以能爲趙郡之患者,不在他本人,而是因爲他部下有千許黃巾餘部,如今他的部衆已被中尉擊破,便是放他還山也無所謂了。”

戲志才點頭說道:“不錯,如若黃髯能召來散遁山中的黃巾餘部,固爲可喜,就算他招不來,乃至不肯再回來,憑他區區匹夫之勇也生不了患,失之不可惜。”

荀貞笑對宣康說道:“黃髯如果能召來些黃巾餘部,此叔業之功也。”

宣康家計策得荀貞所用,並得了荀貞稱讚,臉微微一紅,心中歡喜,嘴上謙虛不已。

說到黃髯,荀貞想起了何儀,問道:“何儀的傷好了麼?”

戲志才答道:“差不多好了,昨日我在營中,見他已能扶杖踱步了。”

“樊阿真神術也!”

便在樓閣上,荀貞一一傳下命令,把適才做出的幾項決定傳去軍中,令許仲、辛璦和今天輪值營中的程嘉負責安排、具體操辦,並遣人去相府將此數事告之劉衡。

宣康遙指樓外,說道:“那不是盧子公麼?”

諸人看去,見一個黑衣高冠之人踩木屐,冒雪而行,在院外略停了下,和守門的典韋等說了兩句話,隨即入到院中,腳步匆匆地徑往樓閣來。這人七尺上下,鬚髯美茂,可不就是盧廣。

盧廣上到樓頂,荀貞轉身迎之,笑道:“雪天凍寒,子公不在相府待着,匆匆忙忙地來我這裡作甚?”

盧廣是邯鄲榮的妹婿,荀貞沙汰郡兵時頗得盧廣相助,邯鄲榮借糧到盧廣的家鄉中丘時又頗得盧氏相助,因此之故,戲志才、荀攸、宣康等對盧廣均很禮敬。

劉備早幾天前在荀貞的一次宴請上見到了盧廣,兩人均認出對方是自己早年在緱氏山上從盧植求學時的同窗,劉備對盧廣很熱情,盧廣卻因瞧不起劉備出身之故,雖看在荀貞的面上勉強敷衍,可總有點愛答不理的。這要換個旁人,受了他這等的無禮小瞧,可能早就勃然大怒,劉備也生氣,可沒有在臉上表現出來,這會兒見到盧廣,依然春風滿面,熱情相迎。

荀貞看在眼裡,心道:“劉玄德年方二十餘,雄傑之姿已露頭角。”

盧廣沒功夫再敷衍劉備,也沒功夫回答荀貞的調笑之詞,開門見山地急聲說道:“北地先零羌反了!”

一言既出,樓上諸人吃驚。

劉備失聲說道:“羌胡反了?聽誰說的?”

這個關頭,盧廣也顧不上瞧不起劉備了,應聲答道:“相府剛得到的消息,上個月北地先零羌和枹罕河東羣盜反叛,共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爲將軍,殺護羌校尉泠徵。北宮伯玉用邊章、韓遂專任軍政,又殺金城太守陳懿,攻燒州郡。涼州刺史左昌、從事蓋勳等擊之,反爲所破。”

護羌校尉、金城太守,均北地重任,相繼死於叛羌之手,涼州刺史擊之,反而大敗。寥寥幾句話,可見叛羌的聲勢,可知邊地的危急。戲志才、荀攸、劉備諸人大驚失色。

北地的羌、鮮卑等族是本朝長久以來的邊患,特別是羌人,多次犯邊,入寇內地,朝廷多次征剿,有勝有敗,耗費軍資極巨,而終不能將此大患一舉蕩除。數十年前,爲征伐叛羌,不止在邊地大興兵,而且連內地州郡的青壯也招募了許多,陳褒的父親就曾應召赴邊。

卻未料到,當此黃巾之亂剛剛平定之際,北地的羌人卻又反了!

荀貞並不驚訝,北宮伯玉、韓遂、邊章之名他在前世時是久聞其名,早知他們將反,只是不知他們何時反而已。他回過身,復憑欄遠眺雪幕,轉首遙望北方,心道:“北宮伯玉、韓遂、邊章反了,這漢室離傾覆又近了一步。……,韓遂、邊章,這麼說來,馬超之父馬騰大約也該起兵了吧?”他不清楚涼州羌亂的詳情,只隱約記得馬騰就是在這場亂中發家的。

“中尉?”

“北地的羌亂自有北地的長吏去平定,我等遠在趙地,便是心憂也無法也。”

荀貞這話說得很對,只是諸人一時間卻無法平息因此事而引起的震驚。

戲志才、荀攸對顧一眼,齊齊長嘆。

荀攸憂心忡忡地說道:“中原黃巾方定,北地羌人又亂,這,這……,唉。”喃喃唸誦盧廣提及的那幾個叛人的名字,“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這幾人之名我卻都未嘗有聞,不知是何來歷?竟能如此聲勢,接連攻殺二千石,擊破涼州刺史?”

北宮伯玉、李文侯是北地涼州羌人的頭領,荀攸沒聽說過實屬正常,韓遂、邊章是涼州名士韓約、邊允的化名,荀攸不知道也很正常。戲志才、邯鄲榮等亦均不知此數人之底細,荀攸只得放下疑惑,問盧廣道:“朝中可有應對之策?”

“天子下詔,減太官珍饈,日食一肉,廄馬非郊祭之用,悉出給軍。”盧廣頓了頓,接着說道,“並聞召朱儁回朝,拜右車騎將軍。”

“召朱公回朝?”宣康猜測說道,“可是欲用朱公赴邊擊叛羌麼?”

經由平定黃巾一役可以看出朱儁的軍事才能不高,而且朱儁不是北地人,是南方人,對北地的情況也不熟悉,荀貞不認爲朝廷會用朱儁去平定涼州叛羌,依照以往漢室多用北地人平定北地羌叛的慣例,最好的人選應是涼州人皇甫嵩和董卓。只是因爲前世讀三國書的時候,對這段歷史他看得不多,卻也不能確定漢室最終是派了誰去擊討北宮伯玉、韓遂、邊章。

他隨口問道:“朱公回朝了?……,可有孫文臺的消息?”

“孫文臺何人也?”

“噢,是我從朱公、皇甫將軍擊賊時結識的一個吳郡豪傑。”

荀貞心不在焉地和盧廣對答了兩句,心神重落到朝廷會遣誰人擊羌上,忽然心中一動,想道:“如若朝中果真是遣皇甫將軍去平定叛羌,那我在冀州?”

恪於二千石不得無故出境的規定,荀貞任職趙郡至今沒有再見過皇甫嵩,可他之所以能在趙郡沒有阻礙地幹他想幹的事兒,固有國相劉衡依賴他軍事才能的一面,卻也有皇甫嵩坐鎮冀州爲他依靠的原因。皇甫嵩一旦被調走,離開冀州,在趙郡他還能這麼順當麼?

劉衡可能不會給他使絆子,可郡中的豪強大戶們也許就會蠢蠢欲動了。

皇甫嵩如果離開冀州,朝廷大概不會再任冀州牧,應是會選一人拜爲冀州刺史。刺史雖不及冀州牧權重,品秩也低,只有六百石,可卻有監二千石之權,連國相都在其監督範圍內,何況比二千石的中尉?萬一趙國的豪強大戶們走通門路,在新任的刺史那裡給他下些眼藥,也是個不小的麻煩。

相比涼州的羌亂,荀貞更關心這點。

他心道:“北地羌亂,皇甫將軍很可能會離開冀州,爲避免受豪強所害,我得兩手準備了。趙郡諸家豪強裡,楊氏最恨我,得找個機會收拾了他們,此一也;需及早擊滅王當,此二也!”

楊氏與荀貞幾已成勢不兩立之局,以前有皇甫嵩在,不用擔憂楊氏會通過州牧、刺史來施暗算,而今不然,皇甫嵩很可能會調走,幾乎不用多想,只要皇甫嵩被調離冀州,來個新的刺史,楊氏肯定會去活動。誰也不知道新來的刺史會是誰,會有什麼樣的品性,以荀貞之所見,當今之世,清廉守法的刺史固然有,貪贓枉法的刺史更多,與其等楊氏勾結刺史陷害他,不如先下手滅了楊氏。

只是,楊氏畢竟是邯鄲大族,土生土長的土著,和西鄉被滅的第三氏不同,根深葉茂,除之不易,如果不能除掉,那麼就只有及早擊滅王當,“以軍功保身”了。何顒暗示他,只要軍功足夠,便可在朝中給他運作,縱一時難再獲升遷,至少可保得在趙郡中尉的任上不受侵害。

想起王當,跟着想起褚飛燕,荀貞心頭一震,忽又想到一個可能。

他心道:“我雖不知張牛角、褚飛燕之亂具體是在何時,但想來應爲時不遠,此前我就想過,有皇甫將軍坐鎮冀州,張牛角、褚飛燕豈敢叛亂?黑山軍之亂極有可能是發生在皇甫將軍調離冀州後。與上個月的北地羌亂聯繫在一起,事情就明朗了,這般看來,皇甫將軍明年是肯定要被調走的了!而張牛角、褚飛燕之亂也十成十的就是發生在明年了!”

有皇甫嵩坐鎮冀州,張牛角、褚飛燕不敢作亂,褚飛燕甚至想離開州治所在之常山郡,避入趙郡,可一旦皇甫嵩離開冀州,州中無名將坐鎮,州外不遠的涼州又發生羌亂,羽檄告急,漢室焦頭爛額,顧此失彼,怎麼看這都是一個絕佳的作亂機會!

“現今天雪地凍,朝廷應不會馬上調皇甫將軍離開冀州,可爲防止北宮伯玉等坐大難制,料來也不會晚於明年春。也就是說,我至遲得在明年春時消滅王當,否則皇甫將軍一旦被調去擊叛羌,張牛角、褚飛燕起兵,外有侵迫之巨寇,內有未滅之大賊,趙郡難保。”

大雪紛揚,寒意侵人。

戲志才、荀攸、邯鄲榮、盧廣、劉備、宣康、岑竦等小聲交談對北地的擔憂,荀貞獨扶欄杆,推算這場羌叛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影響,自己又該如何應對。

近有縣外流民之患,遠有來年可能出現之冀州變局,近患遠憂,紛沓而來。

昔來趙郡日,楊柳垂青,疏忽之間,冬雪已至,時光荏苒從不等人,掐指細算,也許留下應變的時間只有三四個月了,荀貞頓生時不我待之感。

遠遠的,又有數人身披蓑衣,踏雪來到院外。

荀貞不經意地看了眼,便就轉開了目光,楞了一下,旋即又把目光投注,定睛看去,看清了來人中一個的相貌,登時大喜。

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29 志高行健皓月明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67 本以霸王道雜之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38 縱橫意氣袁本初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45 渡汝過澺沿途聞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78 唯先順勢能造勢61 太守行春(上)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42 孫郎威震定潁外6 初夜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1 虎士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9 書箋反覆修棧道27 敬老49 登門37 生來無計避徵徭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5 冀董幽田兩名俊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7 計劃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66 子義樹戟喝虎狼65 邀得念舊仁厚名35 褒貶由人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27 朱公偉奉天子詔95 會師城下(中)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34 孟塗敢棄夜襲利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20 今有潁陰乳虎(上)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34 飛蠅逐路廁之臭51 謀算將戰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15 原盼勸賊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17 推功相讓3 路見白骨露於野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52 受表揚威心感動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21 辛璦(下)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20 屯田從來積糧策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16 亂將至中流擊水38 初步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58 二月習射(下)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24 杜買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59 奮武意收黃巾用25 再勝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57 市恩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52 最後的麻痹28 幾事不密則成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