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

陳午方帶人攻破守卒的第二個壁壘,黃髯的援兵已從山頂開下。

前幾天連日風雨,山裡都被澆透了,這幾天雨雖停了,陽光卻不熾熱,山道上仍還比較濘滑,黃土化成了泥,泥下邊有碎石等物,再加上被守卒人爲挖出的坑窪,這狹窄的山路越發難走。

少數身手靈活的山民,比如陳午等,他們可以克服山道上的泥濘難走,然而對大部分的兵卒來說,尤其是荀貞本部的義從來說,這卻是一個難以克服的困難。

因此之故,在看到黃髯的援兵下來,荀貞雖然一再傳下軍令,命前邊各部加快進攻速度,以爭取在黃髯援兵到達前先把這三個壁壘徹底攻破,可是前邊的攻勢卻依舊緩慢而艱難。

陳午、程嘉合力,在付出了二三十傷亡之代價後,佔據了守卒的第二個壁壘,欲待再往上攻時,黃髯的援兵已達第三個壁壘。

守卒的三個壁壘,每個壁壘後邊原本是各有約百人,只這百人已是難攻,現如今黃髯的大隊援兵又至,更增加了攻擊的難度。

迎對守卒陡然增強變多的箭矢,陳午率親從少年連攻了三次,都被阻滯於半途,不得不無功退返。

不知覺間,天已微亮。

借矇矇亮起的天色,守卒的敵情不再需要藉助火把之光,直接暴露在了前線的陳午、程嘉,後邊的荀貞、荀攸、邯鄲榮、江禽等人眼中。

可以看到:在第三個壁壘後邊,如同一支長蛇也似,也不知有多少黃巾兵卒持矛戈立在山路上。山路狹窄,不能容太多的人並立,較寬些的地方是兩人並立,窄些的地方是一人持兵器立。一眼望去望不到尾,這條長蛇蜿蜒曲折,好像是直通到上了山巔。

長蛇陣中,間雜各色旗幟。

晨風一吹,旗幟颯颯,山壁上的灌木亦沙沙搖動,守卒的額上多抹有黃巾,垂在腦後的巾尾也隨之招展。灌木、旗幟、黃巾盡皆隨風而動,諸般諸樣,一時之間恍如整個山都在動。

兩個詞浮上荀貞腦海:“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難怪後世之苻堅望山上草木均類人形,又難怪他聞風聲鶴唳,皆以爲敵兵追至。

這等景象要是在深夜裡看去,因爲看不清,倒也罷了,換是在白晝時,因爲可以看得清,也還無所謂,最是在這天將要亮卻還沒有大亮時,能看的到卻又分辨不清,最給人壓力。

荀攸遙指山腰上,說道:“那是黃髯的軍旗麼?”

一支明顯較別旗高大的旗幟豎立在山腰上邊百步處,極目望之,隱約可見旗下有幾個披甲帶劍的人。這幾人似正在對着山腰下的荀貞部兵卒指點議論。

……

前線的陳午、程嘉也看到了黃髯的軍旗。

兩人雖然看到,表現卻不一。

陳午因爲連攻第三個壁壘不能破,退到了部中,與程嘉商議作戰。

程嘉此人確實有才能,也有膽氣,可是在“堅毅”這方面卻不如陳午。有膽氣的人或許能逞一時之勇,在面對危險時可以從容赴死,引頭成一快,可在陷入苦戰時可能卻就吃不了這苦。

程嘉就吃不了這苦。

第二個壁壘剛被奪下不久,方纔經過激戰,山道狹窄,戰死的敵我兵卒的屍體無處搬移,被隨便堆積在山壁邊,斷肢殘體,箭簇折矛,入眼盡是,血跡混入泥中,點點斑斑,觸目驚心。

程嘉擡頭仰望,看着前邊五十步外第三個守卒之壁壘,壁壘後黃髯的援兵好似無窮無盡,他望着黃髯的軍旗,說道:“賊援已至。……,天亮了,苦攻了將近兩個時辰,才奪下兩個壁壘,這最後一個壁壘怕是難攻了!陳君,我等應向中尉建議,不如暫且撤退,等明日再攻。”

陳午和程嘉不熟,雖都是趙郡人,但要非荀貞他倆也不會相識。程嘉矮醜歸矮醜,卻也是個“士子”,陳午向來對士子都是很尊重的,加上他現是荀貞門下的“史”,程嘉是“掾”,位次上也較程嘉也低了一級,因此在與程嘉結識後,他對程嘉從來是執禮甚恭。

此時聽了程嘉退兵的建議,他沉默了片刻,握着佈滿血跡、刀劍砍痕的長矛,說道:“天將大亮,賊援已至,這僅存之賊壘固是難攻,可山路狹窄難行,我等攻賊時還好說,一旦撤退,必會受賊追擊,……,程君,你以爲一旦被賊追擊,我等還有活路麼?”

程嘉、陳午是進攻的先頭部隊,山路狹窄,難以成建制、大規模地調換各部之順次,那麼如果改進攻爲撤退的話,也只能由他們肩負斷後之責。進攻時他們掌握着主動權,想攻就攻,想停一下就停一下,可一旦撤退,主動權就變成守軍的了,守軍若是乘高而下,緊追不放,可以預見,他兩人所部這二百人必將死傷慘重。

以程嘉之謀,他是不會想不到這裡的,只是因爲震驚於眼前敵我兵卒死傷之慘狀,所以他一時失言,提出撤退,這會兒得了陳午的婉拒,他醒悟過來,說道:“陳君所言甚是,只是……。”

陳午打斷了他的話,轉望了眼山腰上的黃髯軍旗,沉聲說道:“中尉付重任於我二人,便是你我二屯的兵卒盡數折在此處,也要把這第三個壁壘爲中尉攻下!程君請爲我掠陣,我再帶人攻上一攻!”

程嘉壯其膽勇,頗是自慚,說道:“賊兵之前兩個壁壘均是陳君攻下的,君屯傷亡甚衆,這第三個壁壘就由我來吧!”

“機謀奇節,我不如君,臨賊陷陣,卻也許君不如我。……,程君,不用爭了,還是我來!”

臨敵陷陣,程嘉肯定不如陳午。程嘉手無縛雞之力,讓他親自上陣是讓他去送死;陳午卻力大勇武,可以親自上陣。在戰場上,特別是在苦戰中,主將親自上陣是可以提高士氣的。

陳午與程嘉商量畢了,又一次召來親從少年,再度帶十餘甲士翻過第二個壁壘,向上衝陣。

……

江禽部中,荀貞等仰觀之。

見陳午負重甲,左手頂盾,右手揮矛,出了第二個壁壘後,前衝不過十餘步,甲、盾上就中了七八支箭矢。頂着箭雨,他再往上衝。衝不及十步,第三個壁壘後的守卒推下檑木、滾石。這個時候,他離第三個壁壘只有三十來步了,距離太短,無處閃避,只得丟下左手的盾牌,抓住山壁上垂落的一根黃藤,蕩起身子,堪堪閃過接連落下的兩三個石、木。

跟從在他身後的十餘少年有的學他的樣子,避開了木石,有的卻閃躲不及,被滾壓砸倒。

第三個壁壘後的守卒藉此機會,衝出了十餘勇士,俱使短兵,一頓掩殺。

陳午等是仰攻,本就吃虧,又剛被檑木、滾石打亂了腳步,抵擋不住,節節敗退。

程嘉在後見之,忙揮旗傳令,蹶張士挽弩射之,勇武的甲士舉矛出救。

得了後頭的支援,陳午等這才安全地退回到了第二個壁壘後邊。

出擊的黃巾兵卒也跟着退了回去。

山路狹窄,擺不出陣勢,這等亂鬥是荀貞頭次遇到。對今次攻山之不易,他雖早做了心理準備,但事到眼前卻纔發現,這“不易”比他想象的更難。

他喃喃說道:“事非經過不知難,絕知此事要躬行。”

他早有擴兵之念,至此做出了決定,擴兵之事不宜再遲了,等打完此仗回到邯鄲便着手進行。

江禽等觀戰已久,見陳午數戰無功,衝突再三,不得擊破守卒的最後一個壁壘,按捺不住,江禽上前請戰,劉鄧、陳到、李驤等人也從下邊趕上來面見荀貞,積極請戰。

荀貞的目光從他們的臉上一一掃過,心道:“山路狹窄,此正需勇士突擊時,按理說該派上劉鄧,只是賊援兵初至,我部數攻無功,賊之士氣正旺,這時若是派上劉鄧,怕是也難以攻克。……,我當用田忌賽馬之計,先用中駟擊之,待消磨掉了賊之銳氣,再用上駟進擊。”

他下達軍令:“伯禽,率你部上去,攻上一陣。”

山路窄,成建制地調動部隊上去是不行的,江禽從部中選了三十個精銳之士,親帶之,上到前線,接替程嘉、陳午,對面前之敵壘發起了進攻。

在許仲、劉鄧等一干西鄉舊人中,江禽有勇武,然卻非最勇武的一個,他的心思又較爲活泛,臨陣擊敵時頭一個想的不是擊破敵人,而是以自保爲先,換而言之,也就是說,他首先想的是自身的安全,與許仲、劉鄧殺敵時的“奮不顧身,鬥而忘死”不同,所以,他帶的三十人雖均是勇銳悍士,他也很想把守卒之壁壘擊破,可卻也是連戰無攻。

非但無攻,因爲他和他的部卒都是平原人,雖經過了十餘日的戰前訓練,可對山地戰仍不很適應,接二連三有部卒被散亂的木、石絆倒,或者踩空了腳被陷坑絆倒,不僅沒能攻破敵之壁壘,反被守卒追殺得狼狽不堪。

程嘉、陳午在第二個壁壘後觀戰,目睹江禽部的這番狼狽模樣,他倆人沒露出什麼表情,他們屯中的兵卒卻有不少露出輕視之色。

荀貞名號乳虎,他的善戰、敢戰之名早就傳開,百聞不如一見,卻沒想到他麾下的義從兵卒卻竟如此“不堪”?

下邊的荀貞知道這是因爲山道難行之故,倒沒有因此怪罪江禽,卻激怒了一人。

荀貞、荀攸、邯鄲榮、岑竦、宣康等正在仰望戰局,忽聞得身後的部衆紛亂,荀貞扭頭看去,見辛璦提劍快步奔上。

“玉郎?你怎麼來了?可是山下有別股山賊來援黃髯麼?”

“君親率銳士,于山腰與黃賊鏖戰,激戰之聲聞於四山,鳥雀驚飛,虎狼逃遁,週近山中之賊畏君軍威,無有敢出援黃髯者。”

“那你爲何上來此處?”

“卻是因在山下仰望戰事,見我部屢戰不能克賊壘,心懷恚怒,故上來請戰。”辛璦仰望山腰戰團,正好看到江禽與那數十部卒狼狽敗退,他指着問道,“敗者何人?”

荀攸代荀貞答道:“是江伯禽。”

辛璦本以爲是程嘉、陳午部,卻不料是江禽,登時勃然大怒,揮劍斬斷近處壁上的一根山藤,怒道:“江伯禽從中尉征戰數州,轉鬥千里,豈不知中尉軍法?今擊賊不破,反爲賊迫,狼狽連退,使趙人小覷我等!可恨可惱!”他覺得江禽丟了潁川人的面子,大怒之下,連荀貞的將令都忘了請,提劍急奔,越過荀貞等人,奔去前線。

辛璦自到邯鄲後,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軍營裡,邯鄲榮知他是斬殺張角的功臣,也知他是荀氏的親戚,但因與他見得少,見得不多的幾次也沒見他發過怒,只覺得他貌美風流,實在沒有想到他盛怒之下居然如此衝動,瞠目結舌,眼睜睜看着他提劍疾奔向上衝去,好一會兒纔想起來對荀貞說道:“中尉,前線戰危,辛君是騎將,怎能讓他上陣?”

荀貞笑道:“伯禽定不會讓他上陣的。”

辛璦是荀貞的親戚,江禽怎可能會讓他親自上陣?荀貞、荀攸對顧一眼,兩人皆心中想道:“玉郎外貌美而內剛烈,有他上去卻也有利激勵我部之士氣。”

……

辛璦奔到前線,正碰上江禽帶着部卒敗退回到壁壘後。

一個敗退的兵卒慌不擇路,恰好撞到辛璦的前邊。

辛璦舉劍下斬,將之砍翻,屹立在程嘉、陳午諸人之前,擋住江禽等人的退路,厲聲怒道:“賊衆雖多,乃系中尉之手下敗軍,數十萬黃巾,中尉亦從皇甫將軍一鼓而蕩平之,今區區千許敗卒,逃藏山中,而汝等竟不能克之?山道狹窄,退則死,進則生,江君,請勉之!”

江禽不意辛璦竟然上來了。

辛璦是荀氏的親戚,在荀貞部中的地位非比尋常,又有斬殺張角的赫赫戰功,雖然他只帶騎兵,不統步卒,可上至許仲這樣的老人,下至李驤這樣的降將,對他都是很恭敬的。

這會兒見他盛怒發作,江禽不敢多言,帶着剛敗退下來的部卒轉身就又攻了上去。

程嘉、陳午對顧,俱皆驚詫。

適才因見江禽狼狽敗退而顯出輕視之色的新卒們眼見辛璦劍斬退卒,厲斥江禽等,亦俱皆驚駭。

江禽率部卒仰面猛攻,衣甲盡血污,進擊更勇,雖數戰不能破敵壘,卻死戰不退。

陳午目睹之,被激起了鬥志,再又一次召集親從少年,鼓勵說道:“當使中尉見我趙地男兒的勇武!”又一次持矛出戰。

江禽、陳午輪替進擊,對面第三個壁壘後的守卒死傷頗多,然卻奈何黃髯的援兵已到,後備的兵力充足,卻是連戰了近一個時辰,仍舊不能把這個壁壘攻破。

壁壘前後戰死的敵我兵卒已經堆積了很高。壁壘高有一人半,原本要想攻到壁壘後還得攀爬一番,現下已不需攀爬了,踩着陣亡兵卒的屍體就能上去。

陳午、江禽兩人甲之正面,前後各中數十箭矢,看着就如刺蝟似的。

……

下邊觀戰的荀攸說道:“看這架勢,黃髯是把山頂的賊兵全都帶下來了啊!中尉,山道窄,戰到現在這個份兒上,賊兵就是想退,也退不了了。這場仗不好打了啊!”

山路狹窄,只需要在後邊放上幾個督戰的,前頭的兵卒就無路可退,只能向前死戰。

戰事發展到這個局面,對黃髯也好,對荀貞也好,都只能拼死力了。

要麼拼到殺完對方,要麼拼到對方崩潰。

當然了,殺完對方這不現實,最可能出現的結果是有一方熬不住這種“絞肉機”似的戰鬥,最終崩潰。荀貞不怕拼死力,可問題是對方什麼時候纔會崩潰呢?這麼拼下去,傷亡太大了。

江禽帶的那三十個勇士,傷亡大半,實無力再戰。江禽有心想退,卻見辛璦提劍立在第二個壁壘上,虎視眈眈地監督着,又不敢後退,正在左右爲難際,李驤帶了二十人上來了。

“中尉軍令,命我來替江君攻壘。”

得了荀貞軍令,江禽這才得以帶人退下休整。陳午部的傷亡比江禽更大,只那些跟從他多年的親從少年就傷亡了一半,荀貞亦他令下休整。

李驤帶人衝擊了多時,亦不能破陣,只在戰場上又留下了十幾具敵我的屍體。荀貞再又遣陳到上陣,小半個時辰後,見守卒的銳氣消耗得差不多了,乃遣劉鄧上陣。

劉鄧觀戰良久,早躍躍欲試,率帶二十甲士,猛攻直衝。

守卒久戰疲憊,一下沒擋住他這支生力軍,被他衝到了壘前不到十步之處。在下觀戰的荀貞、荀攸、邯鄲榮等人大喜,敵我雙方糾纏在這個壁壘下已有快半天了,各自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只要能把這個壁壘攻破,那麼第一,對守卒之士氣必是個巨大之打擊,第二,沒了壁壘這個掩護,守卒前無屏障,後無退路,那麼只需要強弩硬攻齊射,也許就能把他們打到崩潰。

守軍也看出了這一點。

一個披甲持矛的守將帶着十來人從壘後躍出,迎上劉鄧。

此時天光早就大亮,已近午時了,荀貞等人又往前移動了點距離,能大概看清這個出壘之敵將的相貌。宣康眼尖,最先看到了這人濃密黑亮的的長鬚,說道:“如此美髯,莫非此賊便是黃髯麼?”

荀貞、荀攸、邯鄲榮、岑竦等定目觀之,見這人鎧甲精良,從行在後的那十餘敵兵亦皆精甲耀目,一個個身高體壯,這看外形即知必爲熊羆精銳。荀攸頷首說道:“能穿上這等精甲,從行的賊兵也俱熊羆精銳,兼之又美鬚髯,此賊看來確是黃髯無疑了!”

這人確是黃髯,他這一出擊,壘後的守軍士氣陡振,數人擂鼓爲他助陣,鼓聲震耳,迴盪山間,山道上排成長蛇的諸多卒兵紛紛舉起兵器跺腳大呼。

邯鄲榮喜道:“沒想到這黃髯自負勇武,卻親出陣了!只要能把他斬下,賊兵不攻自破。”

前邊的劉鄧也猜出了來將之黃髯,並也想到了邯鄲榮說的這一點,精神大振,挺戟疾擊。黃髯既敢親出迎戰,就說明他對自身的武力有信心,他善矛,綽舞格擋。山壁窄,兩邊是山壁,矛長,舞動不開,格擋了兩下後,矛柄被山壁擋住,眼看再難擋住劉鄧短戟的追刺。

……

荀貞等屏息仰視。

……

劉鄧腳下一個趔趄,卻是隻顧看黃髯,沒有注意腳下,被一個戰死兵卒遺落在地的環首刀給絆了一下。這一下使得他下盤不穩,短戟偏離了方向。黃髯抓住機會,及時地棄矛撤步,避開了他這一戟,回手抽出劍,反擊刺出,劍尖直奔劉鄧的前胸。

劉鄧立足不穩,閃躲不及,被劍刺中,好在他的甲精,劍沒能刺入。劍雖沒能刺入,可衝擊力卻加劇了他的立足不穩,要非從在他身後的部卒急上前護救,把他扶住,他這一下就要摔倒在地了。黃髯適才格擋劉鄧的短戟,已覺出此人力沉難敵,這時佔了便宜,不敢戀戰,向後退走。劉鄧甩手扔出短戟,擊中他的肩胛。

黃髯的從卒搶護着黃髯退到壘後,劉鄧被黃髯這麼一阻,失了銳氣,卻也難以再攻上去了,壁壘後箭射如雨,他亦不得不暫且撤退。

……

邯鄲榮惋惜說道:“這黃髯卻是好運!”

……

劉鄧是荀貞部下數一數二的猛將,連他都退了下來,前邊督戰的辛璦怒極,提劍就要親上。

正如荀貞的預料,江禽等人明知辛璦是騎將,又明知他是荀貞之所愛,怎肯讓他親上陣?

劉鄧深覺恥辱,持戟奮怒:“自從中尉征戰,吾部常爲軍鋒,所向無不破,功爲諸曲冠!今各部、曲均在道上仰望我等與賊作戰,如不能勝,將丟臉面於諸部前!大丈夫死則死矣,豈可受此恥辱?”帶着從卒再出壁壘,奮發進戰。

只是黃巾陷絕地,一如荀貞部敗退則死一樣,他們也是敗則死,故此能人自爲戰,也是盡皆奮勇。劉鄧等戰至午時,猶未能勝。

……

從四更天入山,仗打到現在,兵卒們水米未進,荀貞傳下令去,令程嘉、陳午、劉鄧等且休戰,命伙伕造飯。

程嘉從山腰下來,找到荀貞,說道:“中尉,我有一計,或能破賊!”

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72 初見一龍(下)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26 決勝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41 夕陽40 荀攸之志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93 夜夜磨我削葵刀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1 光和六年(上)36 天下之中洛之陽34 孟塗敢棄夜襲利32 荀衢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61 仲業23 文聘(中)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32 荀衢95 冀州北望氣如何32 荀衢12 郡兵曹椽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10 邊文禮攘臂不齒97 孫文臺單騎陷陣5 尋賢不遇(上)47 將軍何嘗真無情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15 陽城治吏(下)76 張飛宿將襲如狼(上)75 欺上弄假國之賊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84 誅趙家者在今日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13 黃巾圍城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69 樂文謙領兵北上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70 劉玄德率部西攻3 光和七年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22 今有潁陰乳虎(下)36 第三兄弟25 郡府迴文81 捕拿張直(上)98 荀貞之虎膽包天33 破敵(下)54 膽大妄爲豫州兒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48 雷霆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84 誅趙家者在今日33 偏師掠潁橋蕤橫53 滅族(上)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17 第一天(中)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45 天寒遙寄冬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