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

當晚,左須帶兵出谷。

谷外遠處埋伏了兩個騎士,見他們藉助夜色,出谷向東南邊的邯鄲方向迤邐行去,當即抄小道,亦往東南邊打馬疾去。

這兩個騎士人帶兩馬,馬歇人不歇,疾馳了一個多時辰後先渡過了一條河水,繼而到了一處山下。此山名叫紫山,古老相傳,昔嘗有紫氣,與此山接,故此得名。因爲山上有戰國趙時馬服君趙奢的墳冢,亦謂之馬服山。

此山在邯鄲縣西北三十里處,佔地甚廣,方圓四五十里,是距離邯鄲最近的一處大山,其主峰高百餘丈,亦是邯鄲近處最高的一座山峰。其山也,山勢聳拔,嶺麓回覆。立在主峰上南北觀之,北邊羣岫堆螺,南邊丘崗起伏綿延數十里。山北四五里外有條數丈寬的河曲折流過。

既佔山水之形勝,又臨南北之官道。左須部從西北邊黑山的山谷裡出來,人馬衆多,爲便於行軍,不能走小路,只能走大路,欲去邯鄲,必經此山下。

這兩個騎士馳馬至山下,沒有往主峰去,而是徑直奔到主峰南邊的丘崗地區。丘崗者,山丘土崗。較之北邊的羣山諸峰,這邊的地勢較爲平緩,外有山丘土崗遮掩,實爲藏兵之佳地。此兩騎士奔入丘崗中,行不多遠,繞過一處數丈高的山丘,轉個彎,眼前豁然開朗,是一大片沙石空地。夜色下,空地上黑壓壓坐着千餘甲衣矛劍的兵卒。

從兵卒隊伍中,出來七八人。這七八人多披重甲,帶紅披風,當先一人身量不高,短矮瘦小,臉上蒙着個黑巾,卻正是許仲,在他身後是個儒生打扮的人,乃是荀攸,再其後分別是典韋、江禽、劉鄧、陳到、史巨先、李驤等人。

許仲、荀攸等從兵卒中穿行出,迎上這兩個騎士。這兩個騎士風塵僕僕,馳行了數十里地,旁邊有人遞來水椀,他兩人卻不接,急至許仲面前,低聲說道:“左須帶部出山谷了!”

“何時出的山谷?”

“不到兩個時辰前。”

“有多少人?”

“隔得遠,看不清楚,只見行伍似拉得挺長。”

許仲是個話不多的人,兩句話問清敵情,便不再問,令左右:“取地圖來。”

史巨先隨身帶着地圖,當下拿出,鋪在地上。

今晚的月色不錯,光華如水,灑落地上,許仲也不打火把,先請荀攸蹲下,接着自己也蹲到圖邊,就着月色,湊近細看。江禽、劉鄧、陳到、史巨先、李驤等也蹲將下來,圍成了一團。

地圖上繪製的是趙國山川地勢。江禽找到馬服山,又找到左須等藏身的那個黑山山谷,順着山谷往東南劃,停在了馬服山和山谷之間偏西北的一處位置上,說道:“此地距左須藏身處約有六十里,左須部主要是步卒,晚上又行軍慢,不到兩個時辰他們最多走到了這裡。”

荀攸頷首說道:“等他們來到馬服山外,最早也是明天中午了。我等有足夠的時間佈置設伏!”

劉鄧滿臉喜色,說道:“果如荀君所料,這左須真的率部出谷了!”

江禽笑道:“據那兩個賊人的刺客說,左須部總共不到一千六百人,我部以逸待勞,又是設伏突襲,消滅他們不難啊!”

許仲目注地圖,不說話。他臉上蒙着黑巾,只露出一雙眼在外,別人看不到他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在場諸人裡邊,江禽和許仲的交情最爲莫逆,當年在西鄉時他倆就義同兄弟。江禽笑問道:“阿仲,你在想什麼呢?怎麼不說話?”

“我在想荀君的交代。”

……

卻原來,左須部下斥候所聽說之“荀貞遇刺身亡”的消息是假的,那是荀貞的誘敵出山之計。重陽節那天傍晚,荀貞在遇刺的最初就想到了這條計策,他後來在街上當衆審問刺客、“暴怒”踹倒刺客都是故意的,是在給那個刺客搶劍刺自己的機會,乃至最後他捂住“傷口”茫然去看遠處的人羣也是有意爲之的,就是爲了讓自己被刺殺這個消息能儘快地散佈出去。

實際上,他受的傷根本不重。

這一切既然都是他有意爲之,那麼當那個刺客搶劍刺來的時候他自然就十分注意,只被劍劃傷了左腰,皮外傷,一點兒都不重。也正因爲傷勢不重,所以他當時馬上用手捂住了傷口,一則是怕被遠處的縣人看出破綻,二來是爲了從傷口裡往外擠血。傷勢輕,流血少,就顯不出血滿衣襟的嚴重程度。他一頭栽倒地上,等許仲、典韋等涌過來後快速而輕聲地吩咐了一句:“說我重傷,圍着我,把我擡到街邊那個翻到的輜車裡,送我回中尉府。”

許仲等遵命從事,將輜車弄正,把他擡入其中,用馬拉到中尉府裡。

到了中尉府,入到屋中,就不用再裝了。荀貞解開衣襟,一邊由許仲給他包紮傷口,一邊大笑對跟着進屋的荀攸、戲志纔等說道:“正愁如何擊賊,賊主動送上門來!”

荀攸、戲志才皆才智之士,早在知道荀貞是裝重傷的時候就猜出了荀貞的目的,戲志才乃笑道:“中尉是欲重傷還是欲詐死?”

荀貞說道:“重傷不足以誘賊。”

“如此,是要詐死了?”

“正是!公達,你立刻出府,多派人去請醫,最好把縣裡有名的醫者全都請來。請來後,把他們關在屋裡,不許出去,等過兩個時辰再遣散他們歸家。在遣散他們前,告訴他們,讓他們對縣人說我傷重不治。……,你要記着警告他們:這是軍令,如有違者,按通反賊論處。”

荀攸應諾。

戲志才補充了一句,說道:“要防備醫者裡有黃巾的餘黨,公達,放他們走時最好派幾個人‘送’他們。”

荀貞點頭說道:“對,選些精幹的親兵‘送’他們,要一直把他們送到家裡,送到後這些親兵不必急着回來,在他們家裡待兩天再說。”

荀攸笑着應了聲“好”,問道:“要不要去通知國相?”

“當然要通知。不但要通知國相,還要通知縣外營中,叫他們立刻遣兵入城,搜查縣內縣外,並叫劉鄧、江禽來府中見我。……玉郎,這個任務交給你了。”

荀攸、辛璦領命出門。

荀貞又對陳到說道:“叔至,今天在街上行刺的這些人必是逃入趙國的黃巾餘部,我給你兩個時辰,不管你用什麼手段,必須要拷問出他們是誰人的部下?共有多少人?藏身在何處?

陳到應命,亦出門去。

等陳到出去,荀貞令許仲、典韋、原中卿、左伯侯守在門外,沒有他的命令,不許任何人進來,叫戲志才、宣康、李博入座,四人於室內秘密商議。

商議前,宣康拍着胸脯,長出了口氣,說道:“荀君,你嚇死我了!”荀貞哈哈一笑。

四人所商議之內容自是:可以從此次遇刺中收穫到什麼。

正如荀貞所說,行刺他的那些刺客必是黃巾餘部派來的,由此,首先可以收穫到的就是:一場勝利。黃巾餘部派人來行刺他,刺死他後很可能會來攻城,如果他們來攻城,那麼就可半道擊之。當然,也有可能他們不會來攻城,那也沒關係,他們不來攻,荀貞攻過去。荀貞是黃巾大敵,他被刺身亡,黃巾兵聽到這個消息後就算再冷靜的人也會很高興的,一高興就會鬆懈,一鬆懈就有機可趁。總而言之,不管黃巾來不來攻城,這都是一個擊敵取勝的機會。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可以藉機把邯鄲的城防收歸己手,同時有了控制郡兵的機會,又同時可以插手縣中的治安了。

邯鄲的城防和治安現在分由兩個部門負責,一個是郡兵,一個是邯鄲縣尉。郡兵負責的是城門、城牆的戍衛,邯鄲縣尉負責的是縣中的治安。行刺荀貞的這些刺客都不是本縣人,一二十個人,這麼多人是怎麼混進縣裡來的?混進來之後又是怎麼躲過了縣尉屬吏的巡查的?他們又是怎麼買下那個酒肆的?郡兵也好,邯鄲縣尉也好,誰也難逃其責。

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荀貞初來上任,中尉雖掌武職,備盜賊,但要是沒有好的理由,卻也不好無緣無故地亂插手、亂攬權。此前一直是由郡兵戍衛縣城的,他總不能無緣無故地調自家帶來的部衆接管,他固然有這個權力,可他如果這麼做了,底下人會不服氣。趙國現存之郡兵良莠不齊,其中多有豪強、士族家的子弟或奴客爲軍官,沒有充足的理由,他也不好下手整編統合。邯鄲是郡治之所在地,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縣,縣中的治安當然是由邯鄲縣的左、右兩部縣尉負責,他作爲國中尉,更不能無緣無故地插手下邊縣裡的治安。這種種的問題、麻煩,現如今都迎刃而解了。有了遇刺的藉口,不管控制城防也好,整合郡兵也罷,又或者插手縣中治安,他都名正言順。

等趙相劉衡匆匆忙忙地趕到,荀貞、荀攸、李博、宣康四人已經初步列好了一個行動表。

荀貞是剿滅黃巾的功臣、皇甫嵩的愛將、比二千石的國中尉,他在邯鄲街頭遇刺,這可是一件令人震驚的大事。荀攸親自去通知的劉衡,劉衡當時正在讀經,聽到荀貞遇刺,書簡從手中滑落,砸到他的膝上他都不自覺,楞了半晌纔回過神來,不顧禮儀地從地上竄起,一疊聲催促府中備車,驅車趕到中尉府,誰知入到屋中,卻見荀貞活蹦亂跳地站起相迎。

他愕然轉顧陪同他進來的荀攸:“公達?”

荀攸笑道:“非我欺相君,此實爲中尉之計也。”

劉衡看向荀貞,問道:“何計也?”

荀貞請劉衡入座。劉衡來得急,衣冠未穿戴好,跪坐入席中後他發現了。荀貞取來銅鏡呈給他。他一面對着銅鏡整衣冠,一面埋怨荀貞說道:“開什麼玩笑不好,開遇刺的玩笑!”

“遇刺並非玩笑。”

“啊?”

“貞方纔在街頭確實遇刺了,不過傷勢不重。”

“何人如此膽大妄爲,竟敢街上行刺國中尉!”

“料來是黃巾餘孽。”

劉衡也是個聰明人,頓時醒悟,說道:“公達適才說詐稱傷重是中尉之計?中尉是想?”

“不是詐稱傷重,而是詐死。”荀貞把詐死誘敵的打算全盤托出。

劉衡喜道:“好計策!”放下銅鏡,嘆了口氣,說道,“中尉初到,中尉實不知前數月我是怎麼熬過來的!短短數月間,黃巾擊邯鄲三四次,襲掠騷擾縣外沿邊鄉里十餘次。邯鄲一日三驚!前中尉統兵與賊戰,不幸戰死殉國。最危急的時候,我都做好了殉城的準備。幸得槐裡侯用兵如神,先破廣宗,再破下曲陽,威震冀州,邯鄲遂得以安。中尉英武傑出,我久聞中尉之才,當得知朝廷拜君爲趙中尉後,我喜不自勝,對我門下吏說:‘從此不懼賊矣’!……,唉,今聞中尉妙計,我只恨中尉未能早來幾個月。中尉早前若在,邯鄲也不致數陷危境。”

劉衡個兒不高,胖乎乎的,臉挺圓,鬍鬚柔順,長得慈眉善目,年紀不算太大,四十多歲,按說正當壯年,可說起話來卻囉囉嗦嗦。

荀貞耐着性子聽他又是訴苦過去又是歡喜如今的把話說完,笑道:“貞知能淺薄,何敢當相君美贊?”心道,“皇甫將軍說這劉衡任過武職,做過張掖屬國都尉,猜他應該知兵,我與他接觸這些天來,此人卻是一個純儒,忠信不假,並不知兵。”

劉衡說道:“中尉此計,不知有何需要我配合的地方?”

“別的不需要,只煩勞相君做兩件事。”

“何事?”

“我此詐死之策,需得保密才能成功,過會兒待我散出我傷重不治的消息後,相君請面帶哀傷地離開我府,出府後就馬上去王府面見趙王,除趙王一人外,不要讓別人知道我實未死。”

“這個簡單。”劉衡伸出一個手指,說道,“這是第一件事了,第二件呢?”

“第二件事就是請相君現在變傳檄邯鄲縣尉、郡兵,令他們配合我部兵卒大搜縣中以及縣外,總之,聲勢鬧得越大越好。聲勢越大,消息傳得越快,也越有利於我部擊賊的兵卒悄悄離營。”

“好!”劉衡當即書寫檄文,出屋外叫隨行來的家奴速回府中取印章來,等印章送到,蓋在文上,便就交人送去給郡兵和邯鄲縣。檄文剛送出去,陳到回來了。

荀貞問道:“如何?”

陳到答道:“幸不辱命。那酒孃的嘴倒是緊,不過剩餘那兩個刺客的嘴就沒那麼緊了。”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死士或許不怕死,可卻不一定能熬過刑。陳到分別拷問那兩個輕傷的刺客,得到了相同的口供。他說道:“彼輩是被張角部曲左須派來的。左須,是丈八左豹的同產弟,其部現有潰卒千五百餘人,騎數十,藏身在邯鄲西北九十里處的黑山山谷裡。”

荀貞大喜,立即叫宣康鋪開地圖。劉衡、荀攸、戲忠、宣康、李博等和他一起齊圍圖邊。諸人細細查看地圖,定下了馬服山爲設伏之處。

戲志才說道:“此山臨路,是左須的必經地,有三利,一則,南邊丘陵密佈,宜於設伏;二則,離我邯鄲近,距左須藏身處遠,利於我部以逸待勞;三則,山北有河水,能夠斷賊退路。”

劉衡摸着鬍鬚問道:“要是左須不出谷,沒能把他誘出來,又該怎麼辦?”

荀貞笑道:“他若不出,則我軍進。我今夜遣兵出營,先至此山埋伏,等到明天,要是左須不出谷,就急行驅馳,襲擊其谷!”

正說話間,劉鄧、江禽到了。荀貞召門外的許仲、典韋進來,把自己的計劃一併告訴了他們,對許仲說道:“爲防走漏消息,我不能親自帶兵設伏。君卿,此戰就由你指揮。”

自從軍征戰以來,除了最開始在潁川獨自作戰了一段時間之外,荀貞一直在皇甫嵩的帳下聽命,而許仲等則一直在他的帳下聽命,很少獨當方面,這可以說是許仲頭一次獨立掌軍作戰。爲了保證萬無一失,荀貞把荀攸暫調入了許仲軍中,充作軍師,又爲了保證荀攸的安全,把典韋派給了荀攸,吩咐他道:“此戰,你不許上陣,保護好公達就是大功一件。”

吩咐已畢,對許仲說道:“此戰不能用郡兵,只能用我等帶來的部曲。從我等來趙國的計有步騎二千出頭,不能全部派出去,我給你六個曲,千二百人,夠麼?”

“賊只有千五百餘人,以千二百人擊之,足夠了。”

“此戰乃我等在趙國之初戰,只許勝,不許敗。”

……

荀貞的叮囑交代在許仲腦中浮現而過,他對荀攸說道:“荀君,賊已出谷,我部開始設伏吧。”

許仲是荀貞的西鄉舊交,荀攸與他早就相識,知其忠孝勇敢,本就敬他三分。荀貞起兵以來,許仲充任爪牙,衝鋒陷陣,助荀貞掌控部曲,功甚高焉,荀貞以他爲心腹重將,荀攸對他更是禮敬。聽得許仲客氣地詢問,他笑道:“君爲主將,攸但聽命而已。”

來前荀貞已經做了具體的部署。便按照荀貞的部署,許仲把部下千二百分爲四部。

一部百人,由劉鄧統帶,去北邊的馬服山主峰附近埋伏。兩部各四百人,分由江禽、陳到統帶,江禽埋伏在官道西邊的丘崗裡,陳到埋伏在官道東邊的林中。剩餘三百人,由許仲親自統帶,埋伏在江禽部的南邊。

整個的作戰計劃是這樣的:左須帶部渡河到後,劉鄧放他們過去,待其至江禽、陳到的設伏點,江禽、陳到擊之。左須部若向前突圍,則許仲攔之,他們若向後逃跑,則劉鄧憑河阻之。

依照此部署計劃,江禽、陳到、劉鄧諸人領命,各帶本部分去預定的設伏地點,許仲亦帶三百人向南邊行了一段,停下歇息等待。荀攸、典韋在許仲部中。

許仲、劉鄧、江禽、陳到都是荀貞軍中出名的勇將,其所部也都是荀貞軍中的精銳。荀貞把他們全部派來設伏,對此戰是志在必得。

許仲等人才勇不同,在對給他們的任務的安排上,荀貞也是煞費苦心。“窮寇莫追”,逃跑求生的兵卒很可能會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所以把勇猛的劉鄧放在攔截的位置上;在諸將中江禽有心機,陳到穩重謹密,用他兩人做主攻最爲合適;許仲是主將,適宜在前攔擊。

諸將率部各就其位,等待左須自投羅。

50 祭祀族宴11 督郵屬吏57 程仲德畫策狠辣9 太守長史兩不負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28 原師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34 大勝(上)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7 獨行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14 性格52 受表揚威心感動92 兵臨西華(中)40 荀攸之志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42 馮鞏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39 可笑雛鳳誘老薑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18 未到輕身入京時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8 守職歲滿乃爲真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1 黃帝邢德有之乎23 劫人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69 尋得事由插爪牙60 文直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36 天下之中洛之陽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75 許縣陳氏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18 未到輕身入京時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34 大勝(上)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27 舉薦戲忠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36 第三兄弟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24 鐵官見聞55 孟德引兵還東郡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88 從徵汝南(上)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42 可願南下?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37 生來無計避徵徭42 三見遲婢2 雙喜臨門(下)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23 文聘(中)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12 敬事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8 清洗潁陰(下)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44 而今本爲多事秋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12 郡兵曹椽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28 幾事不密則成害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