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

送走劉備、關羽、張飛、簡雍,夜已深沉。

荀貞返回住帳,在帳前停了一停,仰觀夜空,只見月明星稀。

營中搭建起了一座望樓,就在他的住帳之側。此時沒有睡意,夜又悶熱,他索性援梯而上,登入樓頂。高處有風,乃稍覺涼爽。他扶住望樓的護欄,居高遠望,深黑的夜空下,遠處的廣宗城內燈火點點,近處連綿的漢軍營地中亦火光處處,觀望之,彷彿如星河落地。

荀攸、戲志才、宣康、李博和他一塊兒送的客,此時隨從在他的左右。

宣康年紀最輕,藏不住話,早在帳中時就納悶荀貞爲何會“冒失”地向劉備吐露招攬之意,這會兒忍不住問了出來:“荀君,你與劉備只是初見,以前並不相識,他又是幽州人,不是吾郡鄉人,你爲何……。”

“你是想問我爲何招攬他吧?”

“是。”

“叔業啊,我且問你,今晚在帳中,你觀關羽、張飛何如人也?”

“雄健壯士。”

“簡雍何如人也?”

“簡慢輕脫,無禮放蕩。”

宣康極其崇拜荀貞,簡雍在荀貞面前縱意不拘禮,這使他很不滿意。荀貞一笑,說道:“他雖然簡慢放蕩,然言辭機敏,在我帳中從容不迫,亦一時之傑也。”

宣康不得不承認荀貞說得對,答道:“是。”

“如此,你觀劉備何如人也?”

“能得此三人效力,劉備不是常人。”

“他既然不是常人,那麼我招攬他又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可是……。”宣康總覺得哪兒不對,但卻又說不出來。

戲志才接口笑道:“貞之,誠如你所言,劉備不是常人,固然值得招攬,可‘交淺言深,亂也’,你與他只是初識,還不瞭解他的爲人秉性卻就貿然開口招攬,這不是你的性格啊。”

宣康被戲志才提醒,說道:“正是!荀君,你一向謹言慎行,厚重質樸,遠的不說,只從軍征戰以來,在沿途郡縣裡見過的傑出之士也不是隻有劉備一人,爲何對別的傑出之士你沒有流露過半點招攬之意,而對劉備如此另眼相待?剛剛結識就迫不及待地出言招攬?”

荀貞遠望廣宗,半晌不語,過了好久,才幽幽說道:“劉備這個人與別人不同。”

前世時,荀貞讀書,非常佩服劉備的堅韌。這個“佩服”是作爲旁觀者而言的。現在他穿越到了漢末,與劉備成爲了同一個時代的人,對劉備就不再只是單純的佩服,而更多的是“忌憚”了。縱觀劉備這一生,完美地詮釋了一句話:“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他可以被消滅,但永遠不能被打敗”。面對這一種不能被打敗的人,不管失敗多少次,他永遠不肯認輸,不管顛沛流離多久,他永遠不肯居於人下,只要有一點陽光他就能燦爛,只要給一點機會他就要出頭,就好比巨石下的野草,看似被碾壓得已經沒了半點空間,然而卻始終不肯放棄,頑強不屈,怎能不讓人爲之心驚,爲之忌憚?稍微細想一下,荀貞甚至都覺得毛骨悚然。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曹操雄才大略,文武兼資,劉備頑強不屈,永不認輸,遍觀漢末三國羣雄,也確實只有他兩人稱得上英雄二字,也確實只有他兩人才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宣康不知道劉備日後的事蹟,不知道劉備具有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性格,因此聽不懂荀貞話裡的意思。不止他聽不懂,荀攸、戲志才、李博也聽不懂。在荀攸、戲志纔看來,劉備或許是個人傑,但通過今晚在帳中的接觸,卻似乎也沒覺得他比其它的“人傑”強出多少。

荀、戲對視一眼,詫異荀貞對劉備的看重,不過卻也不打算在這件事追根究底了,畢竟荀貞是他們的“主公”,不需要每件事情都對他們交代清楚。宣康卻又不忿起來,忿忿不平地說道:“荀君這樣高看劉備,他卻竟不領情!面對君之招攬,居然推諉再三。”

荀貞的思緒回到了方纔的帳中。

……

劉備倒也不是推諉。荀貞“那麼你是否願來助我”這句話說得的確冒失,劉備措手不及,所以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纔好,倉促地答覆說道:“備受盧公所遣,現在鄒校尉帳下聽令。君之厚意,備感激不盡,然盧公是備之恩師,鄒校尉又是備的州里人,備只恐身不由己。”

劉備確有結納荀貞之意,可他與荀貞乃是初識,就像戲志才說的:荀貞不太瞭解他的秉性,他也一樣還不瞭解荀貞的爲人,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他現在對荀貞也只是有結納之意而已,還遠沒有到投靠的地步。不管怎麼說,至少鄒靖與他同州,而且他又是盧植親自安排進鄒靖營中的,看在同州與盧植的面子上,鄒靖雖然沒有能力讓他高升,但平時待他還是很不錯的。他雖不滿意現狀,可卻也不肯冒失地改換門庭。如果冒然換個長吏,說不定會得不償失。

荀貞見他婉拒,也知自家失言,過於急切了,把這份急切強自按下,徐徐笑道:“玄德兄言之甚是,是我考慮不周了。”放下這個話題,端起湯水,笑顧帳中,笑道,“玄德兄乃心王室,忠誠可嘉,不辭路遠,從涿郡至此,率義從相從助戰,待平定了張角後,朝廷論功行賞,肯定少不了兄這一份。兄乃人傑,日後必能成就大器。我先在這裡預祝兄前程似錦了!”

帳中諸人齊端湯水,共飲一椀。

荀貞不再提招攬之話,彼此只說些各自歷經的征戰故事,講些豫幽兩州的風土人情。荀攸、戲志才博學之士,簡雍幽默滑稽,關羽雖默然不語,然張飛卻時常開口,劉備笑不離面,言必溫聲,話雖少卻不讓人覺得生疏,荀貞大氣不拘小節,亦讓人不由親近,帳中氣氛甚佳。

直說到夜深,劉備等這才告辭。

荀貞把他們送到轅門,臨別,握住劉備的手,懇切地說道:“兄非常人,今雖潛臥於淵,然萬不可懈怠喪氣,我有一句話想贈與兄聽。”

“君請講。”

“雲長、益德皆虎士也,一名羽,一名飛,而兄名備,只要兄常年有備,夙夜不懈,早晚能借羽而飛,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今晚荀貞給了劉備好幾次驚奇詫異,這句話又是一次驚奇,不但驚奇,而且驚喜,正說到了劉備的心窩裡。劉備感受着荀貞手的溫暖,擡起頭,視線與荀貞的目光交匯,從荀貞的眼裡,他看到了一點不像作僞的真誠和殷殷切切的祝願與希望,他驚喜過後,只覺得一股暖流似從荀貞的手上和眼中傳來,渾身上下變得暖洋洋的。與荀貞相識半天加小半夜,起初只是聊得投機,在帳中也只是氣氛融洽,而此時此刻,經由荀貞的這句話,他卻忽起了一種知己之感。

這麼多年了,荀貞是第一個是這樣看重他,又這樣真誠地祝願他的人!涿縣樓桑裡家外的高大桑樹又劃過他的腦海,身上流淌着的太祖高皇帝的血脈又在提醒他高貴的出身。他心中想道:“是的,我現雖潛臥在淵,然只要我時刻有備,夙夜不懈,早晚能一鳴沖天!”

許多話從胸腹中涌上,到了喉間,卻阻塞得不能說出。

劉備緊緊握住荀貞的手,用力地晃了兩晃。“知己,真是我的知己啊!”他這樣想道,但是最終他卻只說出了幾個字,“夜深了,君請歸營,備告辭。”

辭別荀貞,回去本營的路上,憋了一晚上的關羽發泄不滿,對劉備說道:“初於轅門,荀貞望我和益德而笑,是狎也,入帳中對談,冒然邀君轉入他的帳下,是無禮。對這樣不莊重、無禮的人,君何必與他多言?”

劉備對關羽的這個性子也很無奈,說道:“唉,雲長啊,你千好萬好,只是有時太過驕傲。”

“劉君!”

劉備問張飛和簡雍:“益德,憲和,你們說呢?荀君是個怎樣的人?”

張飛說道:“荀君於轅門望雲長兄與我而笑,飛以爲,這不是‘狎’,而是‘和’,這說明荀君爲人和氣。”

張飛平時在涿縣經常來往廝混的多是輕俠之徒,雖也見過些士子,但像荀氏這樣的高門弟子卻甚少見過,對荀貞的觀感不錯,頓了頓,復又讚歎地說道:“雖居上位而不傲人,果然不愧是荀家子弟。”

簡雍說道:“‘居上位而不傲人’,益德這話說得不錯。”對荀貞的不傲人,他本身深有體會,當着荀貞的面他箕踞倚案,而荀貞卻絲毫沒有顯露出半點不快。他接着說道:“至於在帳中邀君轉入他的帳下,雖說冒失,但實事求是地說,卻也不能說他無禮啊。”

荀貞現爲千石司馬,劉備是個白身,招攬劉備理所當然,儘管有些唐突,卻不無禮。

劉備嘆道:“盛名之下無虛士,難怪荀君能得皇甫將軍看重,確是英雄。雲長,益德,憲和,不知你們注意到了沒有?荀君帳下的荀攸、戲忠都是不同凡響的人物啊!荀攸引經據典,戲忠博學多聞。還有守轅門的典韋,雲長、益德,單論勇力,恐怕他不在你二人之下。荀君送我等出來時,於營中路上先後碰見了兩個帶隊巡邏的軍吏:許仲和陳到。這兩個人,我看也不是尋常之輩。除了這些人物,進出荀君營時,我特地觀察了下,雖然因爲是剛剛紮營,溝塹柵欄不全,營中似也沒有特別的規劃,但卻依然整整齊齊,有條不紊,輪值的、巡哨的、警夜的各隊兵卒秩序井然。你們發現沒有?我等進營和出營的時候,營中竟無一人亂跑,尤其我等出營時,除警夜兵卒的行走聲外,偌大個營地竟無半點聲息,軍紀森嚴,軍紀森嚴啊!”

劉備的觀察能力很強,被他這麼一說,關羽、張飛、簡雍也回憶起了在荀貞營中時的見聞。

簡雍說道:“日常衣食與兵卒同甘共苦,紮營夜宿軍紀森嚴,與客對談親切不拘禮,……。玄德,這位荀君可以深交。”

劉備笑而不語,心道:“當然可以深交!就衝他知我重我,我就可與他深交。”

想到此處,他倒是有些後悔在帳中拒絕荀貞拒絕得太早了,騎在馬上,回望荀貞營舍,思忖想道:“他若是再對我露出招攬之意,我該如何回覆?”變得有點拿不定注意。

……

望樓之上,荀貞收回心神,笑道:“初識不久我就冒然相召,實在是唐突了點,他拒絕也不奇怪。不要緊,過些日子,待我與他較爲相熟後,我再試試看能否把他招攬。”

被拒絕一次還不夠?宣康、李博面面相覷。

李博自知身份,論才智不如戲志才,論親近不如荀攸、宣康,因此平時話不多,此時也忍不住了,詫異地說道:“荀君,這劉備縱是人傑,也不必這般重視吧?他到底有何德何能,值得君再三招攬?”

荀貞笑而不語,心道:“我招攬的不是劉備,是關張啊!”

劉備一生不居人下,先投公孫瓚,再投陶謙,三投曹操,四投袁紹,五投劉表,六倚孫吳,雖顛沛流離,如喪家之犬,然終不屈志,要想得到他的效忠,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也所以,荀貞壓根就沒想過能得到他的臣服,雖然出言招攬,實際上招攬的卻是關張。

荀貞立在望樓上,轉首遙望,隱見幾點火光漸漸遠去,那是打着火把夜行的劉備等人。他思忖想道:“劉備如今只是個白身,如果能把他招攬到手下,也許可以找個機會?”

然而一切還都只是空想,是否能夠成功,沒人知道。

廣宗燈火點點,眼下且需先攻破了此城,然後才能再說別的。

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52 受表揚威心感動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22 今有潁陰乳虎(下)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8 推衣25 備寇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62 田使君退還平原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9 誅滅沈家(下)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5 原盼勸賊53 送糧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8 朱門酒肉路邊骨37 會師(下)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8 西鄉薔夫33 督郵一怒(下)66 負此俸食慚愧極69 尋得事由插爪牙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4 賊困屋中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50 祭祀族宴10 防寇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98 幸有螟蛉機變才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3 黃巾圍城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8 勢先造成計乃行17 虛席相問上策何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38 列得嚴陣詈以挑58 曹子孝奉令趨行4 留錢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29 許季23 甲光向日來者誰59 慨嘆75 欺上弄假國之賊3 道左遇貴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38 列得嚴陣詈以挑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59 奮武意收黃巾用70 相見恨晚堂上歡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7 獨行9 太守長史兩不負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8 勢先造成計乃行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8 詐降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97 趙子龍進克歷城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