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荀衢

荀貞說是“拜見族中長輩”,他族中的長輩太多了,不可能每家都去,所以只打算去一下在族中威望最高的荀緄家和亦兄亦師的荀衢家。

荀緄是荀淑的次子,黨錮之前任過濟南相。漢家制度,郡、國並立,國相與郡太守一樣,都是兩千石的高官,後來因受到黨錮的牽連,去官歸家,今年六十多歲了。

他共有六個兒子,有名郡中的有三個,分別是三子荀衍、四子荀諶和幼子荀彧,也即曾被秦幹、劉儒稱讚爲州郡英才、一時俊彥的“休若、友若、文若”。荀衍二十多歲,荀諶與荀貞年齡相仿,荀彧最小,剛十八歲。

荀淑一脈秉承荀淑的作風,“產業每增,輒以贍宗族、親友”,所以田地、家資普遍不多,甚至有的支脈可稱貧窮,比如荀淑的長子荀儉,位列八龍之首,去世的早,因爲“家貧無書”,以至他的兒子荀悅不得不去別人家借閱。相比荀悅家,荀緄家好一點,前後兩進院子。

開門的是荀緄長子,見是荀貞,客氣地說道:“四郎回來了?”

“剛剛到家,特來拜見伯父。”按輩分,荀貞是荀緄的族侄。

“家君前幾天帶着吾家諸弟去了許縣造訪太丘公,至今未歸,所以由吾暫看家門。”荀緄的長子年近四旬,按照習俗,早就與荀緄分家別居了。

“太丘公”,即陳太丘,荀貞請爲亭長時,給荀衢舉了好幾個曾任亭長後有名天下的人物,他是其中之一,本名叫做陳寔,因做過太丘縣長,被時人稱爲“陳太丘”。

陳寔出身單微,年少時給事縣中,後得到縣令的推薦,進入太學,學成歸縣,步入仕途。因他才高德厚,事上以忠,待下以寬,善則歸君,過則稱己,遂聞名當世。他今年已經七十七歲了,隨着荀淑、李膺等或者亡故、或者被殺,已是老一輩名士中碩果僅存的人物,堪稱泰斗級別。

“既然如此,貞就不打擾了。”

荀貞和荀緄諸子的關係泛泛,雖爲同族,共住一里,平素的來往並不多,聽得荀緄不在,便告辭離去。荀緄的長子沒有留他,等他離開,關上了門。

聽到關門的聲音,荀貞有點無奈。

他來拜訪荀緄,表面上是因爲荀緄在本族中的威望最高,實際上奔着荀彧來的。

早幾年,荀彧年少,整天在家閉門讀書,除了族人聚會的時候,甚少出門,見的機會不多。這兩年,荀彧年歲漸長,按說可以多加親近了,但卻又常跟着其父外出訪友,見的機會依然不多。荀貞心道:“如今我遠去繁陽,任職亭長,以後恐怕更是難見上文若一面了。”

見荀彧不易,見荀攸卻易。

離開荀緄家,順着巷子向東,走過幾戶宅院,來到荀攸家門前時,荀貞的心情變得好起來。

荀氏晚一輩中,他和荀攸的關係最好。荀攸之前一直住在荀衢家,三年前加了冠、成年後才搬回自家。自“拜師”至今,他已與荀攸朝夕相處將近十年了。只可惜,很不巧,他敲了半晌門,沒有人應,也不知荀攸去了哪裡,只得改往荀衢家去。

荀衢家的宅院很大,前後三進。

院門爲懸山頂,正脊高聳,兩邊呈坡狀傾斜,檐頭延伸在外,鋪着捲雲紋的瓦當。瓦當俗稱瓦頭,是處於屋檐部位最下一個筒瓦的端頭,上面常有裝飾性的圖案或文字,功用是既便於從屋頂上漏水,又起着保護檐頭的作用,同時還能增加建築物的美觀。

荀貞有一個族弟,是瓦當的狂熱愛好者,收集了很多,寶貝似的藏在家中。其中最珍貴的一個饕餮紋瓦當,據說是周朝遺物。荀貞曾經慕名求觀,但是卻沒看成,那傢伙指天畫地的賭咒,說絕無此物,只拿出了幾個一字瓦當給他觀瞧,“當”面上寫着一個“衛”字,佔滿了整面,根據他的介紹,乃是出自前漢的甘泉宮。

荀貞立在荀衢家門前,想起了這件趣事,笑過之後,舉手敲門。

很快,有人開了門,身着褐衣,乃是荀衢家的小奴。他擡頭見是荀貞,滿臉堆笑,說道:“荀君回來了!是來找我家主人的麼?快請進來。”

荀貞跟着荀衢讀了近十年的書,和他的家中上下都很熟悉,微笑頷首,進入院內。

門內右側是一個長方形的石槽,門庭兩邊是馬廄,也是懸山式,左右對稱。門左邊與馬廄相對,挨着牆有兩間屋子,這是看門人和養馬人住的。

前院地方不小,不過除此之外,就再無建築了。對着大門有一條石板路,很寬闊,足可容馬車通行,伸向中院。石板路兩側都是堅實的土地。

沿着石板路前行,穿過中門,迎面一個亭園。

亭園的左邊是一座閣樓,右邊是一個高臺,兩者之間有迴廊相連。

閣樓有三層高,峻拔陡峭,樓頂採用的是歇山頂,四角翹起。在最上邊的屋脊兩端各裝飾了一隻瑞鳥,作相對臥立狀。樓體雪白,門窗紅褐。樓外有階梯通入樓內,每一層都有涼臺。天氣好的日子,可立在上邊憑欄遠眺、觀賞風物;下雨雪時,因爲涼臺上有腰檐挑出,足能遮風避雨,也可聚三五好友、擁爐飲酒。

這座閣樓,便是荀衢家人居住的地方;而右邊的高臺,則是荀衢給學生們授課的所在。

“荀君,家主正在亭中飲酒,要小奴去通報一聲麼?”

順着小奴的指向,荀貞看見在院中的亭園裡,可不是正有一人在亭下飲酒?他說道:“不必了,我過去就是。”小奴自退回前院,看守門戶。

亭子是四角攢頂,下有平臺,內置臥榻。四周環繞修竹花卉。如今秋季,花多凋零,竹子不多,稀稀疏疏的,但錯落有致,有的竹葉還泛着綠色,有的已經變黃了。

一個男子以手支頭,斜臥榻上。從荀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他沒有束髻,散發敞懷,空出的一隻手拿着青銅酒樽,閉着眼,在聽跪坐在榻前的兩個侍女鼓樂唱曲。

伴着樂聲,荀貞走到亭前。侍女們看見了他,想停下樂曲。荀貞搖了搖手,示意她們繼續。兩個侍女,一個擊磬,一個唱歌。磬聲清揚,歌聲婉約,唱的是“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卻是《薤露》。

《薤露》是一首輓歌,傳自漢初田橫的門人。田橫自殺後,其門人傷之,爲作悲歌。前漢武帝時,李延年將之分爲兩首,一個便是侍女正在唱的,一個則是《蒿里》。《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送葬時,使挽柩者歌之。

荀衢性曠達,性子曠達的人往往不拘小節,因爲不拘小節所以不會掩飾自己的癖好,即使會因此引起別人的詫異也不在乎。荀衢便是如此。他平生兩大愛好,一則飲酒,二則聽人擊磬、唱輓歌,聽到動情時,常常淚流滿面。

有人問過他:“君正盛年,當有壯志,緣何好此哀曲?聞曲落淚,君爲誰哭?”

他回答道:“‘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我雖盛年,但二十年前,方爲少年,二十年後,又會在哪裡呢?‘天之生我,我辰安在’?‘譬彼舟流,不知所屆’。人生在世,便再有壯志又有什麼用呢?最終只能如薤上的露水一般乾枯,魂歸蒿里。我就是因爲這個緣故,所以好聽輓歌,也是因爲這個緣故,所以忍不住落淚啊!”

他的父親荀曇、叔叔荀昱皆名重一時,天下皆知,以爲名士,但最終因黨錮之禍,一個歸隱、一個被殺。人們猜測這也許是他之所以會如此感慨的原因。

《薤露》不長,唱完之後,停頓了片刻,侍女又重唱了起來。這其間,荀衢一直沒有睜眼,荀貞耐心地等待。唱到第三遍時,荀衢的眼角流下淚水,他舉起酒樽,一飲而盡,將之摔倒地上,坐直身子,睜眼長嘯:“噫吁戲!人生天地間,忽然如遠客!”

荀貞撩起衣角,跪拜在地。

他名爲荀衢的族弟,但實爲荀衢的學生,所以一向執禮甚嚴。荀衢揮了揮手,說道:“起來,起來!跟你說多少次了,不要總這麼拘束無趣!”

“仲兄,今日天氣雖好,但秋風漸涼。穿衣還是需要多加謹慎的啊。”

荀衢只穿了件薄衣,還沒有掩懷,聽了荀貞的提醒,他渾不在意,抹去眼角的淚水,從榻上起身,由侍女給他穿上鞋子,扯住荀貞的手,笑道:“幾天沒見你,我手癢癢的。……,阿奴,取劍來。”侍女應了,退出亭外。

“阿四,你別的都不行,也就擊劍是個好手。在咱們族中,我算第一,你勉強也能排在第二了。有時候我也就奇怪了,要說你和公達都是我一手教出來的,公達怎麼就那麼不開竅呢?整天就知道抱着書牘讀來讀去。嘿,愁也愁死我了!”

他剛纔尚情動淚流,轉眼就歡笑言談,轉變得很突然,但因其自然而然的態度,卻讓人並不覺得突兀,似乎就該如此。

荀貞說道:“公達聰穎,如有天授,遠過於貞。貞雖擊劍稍強,但那也是因爲公達對此技不感興趣,所以才讓貞僥倖領先。”

“噯喲,你這拘謹無趣的樣子,倒是與公達一模一樣!你們兩個,一爲我弟,一爲我侄,從小跟着我讀書、長大,卻怎麼半點都不像我呢?阿四,你這一本正經的模樣跟誰學的?日後若有親友來訪,你說我怎麼好意思把你們兩個拿出手呢?”

荀貞把酒樽撿起,放在案上。荀衢伸手拿過,也不嫌髒,從邊兒上的銅卮中舀了一勺酒,倒入樽中,又舀了一勺,連瓢一塊兒遞給荀貞,說道:“來,同飲,同飲!”

荀貞瞭解荀衢的脾氣,沒有拒絕,接過來,兩人皆一飲而盡。飲完一樽,又連飲兩樽。侍女把劍取來了。荀衢隨手將酒樽又丟到地上,接過劍,分給荀貞一把。他立在亭中,披髮執劍,左右觀顧,選好了目標,指着二十步外的一支竹子,說道:“就是它了!”

擊劍之術,分爲兩種,一種執劍在手,進退格殺。另一種則是“投擲”,把劍投出去,遠距離殺敵,軍中有喜歡用“短戟”的,投擲傷人,和這個差不多,走的是同一路子。

荀衢最喜好的是後一種。其實如果單是投擲,用短戟更好,但短戟的柄長,投擲較爲容易,所以荀衢棄而不用。梅蘭竹菊,君子所好。竹子號爲“君子”,荀貞在前世時就挺喜歡這種植物的,於心不忍,說道:“竹子長成不易,損壞可惜。不如換個的靶?”

“又不是你家的竹子,你可惜甚麼?”

荀貞還想再勸,荀衢懶得理會,走前兩步,單手執劍,口中叱喝一聲,將劍舉起,拋擲出去。只見那劍在空中劃出一道曲線,轉了兩轉,落在地上,卻沒能刺中竹體,偏差了兩分。荀衢懊惱地說道:“都怪你!亂我心神。這次不算,重來重來。”

早有一個侍女奔跑過去,把劍拾起,回來交給荀衢。

二次投擲,荀衢提起精神,先急趨快退,舞了幾式,隨後換了個投法,將劍柄倒握,把劍刃向下,手臂高舉,向後仰身,扔了出去。只聽“咔嚓”一聲,正中竹身。大半個劍刃都刺入了竹中,只剩下個劍柄和小半劍身在外。

竹子能有多粗?隔二十步遠,投擲中的,不能說神乎其技,也是非常了得了。

荀衢哈哈大笑,雙手叉腰,睥睨荀貞,挑釁說道:“怎樣?阿四,你若能如我一樣,刺中竹身,便算你贏!”

荀貞吸了口氣,穩住心神,先請荀衢暫退到一旁,隨後站到前邊,也和荀衢第二次投擲時一樣,先或擊或刺,熟悉了下手中劍的重量、長度,待有了手感後,看也不看那竹子,甩手側身,將長劍擲出。

劍要比箭矢重多了,又沒弓可放,全憑一點感覺。初學者因掌握不好力度,或者投過,或者不及,又或者投偏,又或者不能保持劍尖在前。荀貞也是練習了多年,方纔略有心得。

荀衢瞪大了眼,目不轉睛地看那劍的去向,口中唸唸有詞:“不要中、不要中,……,啊呀!”

一聲悶響,荀貞投擲出的長劍撞在了先前長劍的柄上,雖將之又往前推進了幾寸,但卻終沒能隨之刺入竹身。

“多日未曾習練,手有些生疏了。這一回,貞自甘下風,仲兄贏了。”

荀衢耷拉個臉,悻悻地說道:“你能刺中我的劍柄,當然比我高明。你看我像是輸了耍賴的人麼?輸了就是輸了,算你贏我一局又能怎樣?……,反正自教會你擊劍以來,這兩年我就沒贏過!”他走回亭中,說道,“不玩兒了,不玩兒了!來,來,喝酒,喝酒!”

亭中只有一榻,雖夠兩人坐,但不方便。荀衢乾脆也不坐了,靠着亭柱,分開腿,箕踞卮邊,招呼荀貞坐到對面。兩個侍女取回長劍,要去拿酒樽、下酒菜,被荀衢制止,命她們只管繼續鼓樂歌唱。曲尺狀的石磬上清音再發,柔軟的歌喉裡輓歌復起。

上午的陽光映入亭內,光線中浮動着微塵。

荀衢箕踞,荀貞跪坐。兩人相對,一個拿酒樽,一個使瓢勺,以美婢爲景,用輓歌下酒,皆默不作聲、酒到即幹。不多時,酒卮前傾,已將酒喝完。

荀衢雖然好飲,酒量卻很普通,多半卮酒下肚,已然微醺。他伸直了腿,一手拿酒樽敲擊銅卮,另一手揮袖說道:“劍已擊,酒已盡。去,去!”

荀貞復又一絲不苟地跪拜行禮,禮畢,起身自出。

從他見到荀衢起,到他現在辭別,先是等候、繼而擊劍、最後飲酒,在荀衢家待了一個多時辰,荀衢沒問他一句有關亭長的話,而他也沒有主動提及半句。

……

從亭中出來,走出不多遠,聽見酒樽敲擊銅卮的聲音壓住了磬聲,伴着清亮的擊打,荀衢放聲高歌:“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遊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嗟乎!知我如此兮,不如無生!東方未明兮,不能奮飛!”

他聲音高昂,振動竹木,荀貞從中聽出了慷慨悲涼。

他立在亭外,悄然傾聽,心道:“‘東方未明,不能奮飛’。唉,仲兄看似放蕩不羈,實則胸有大志,奈何如今閹宦當道,朝政黑暗,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22 鵠備分得勝負機64 欲得鐵馬先得人4 冀州牧迎節以徵4 豫州乳虎第一威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63 不朽曰三次爲功90 從徵汝南(下)2 佳婦何人陳家女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3 誰人不知荀貞之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11 雪夜攻莊15 問世間誰主沉浮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70 今才知君是誰人7 獨行32 許顯奉令提兵援3 道左遇貴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58 曹子孝奉令趨行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51 動手前夜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46 可憐的胡/平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48 許君卿計敗張遼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63 不朽曰三次爲功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41 一諾從來許殺身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76 張飛宿將襲如狼(上)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52 最後的麻痹15 原盼勸賊49 輜重已備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19 圍不赦以威生仁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4 風雪夜刺(上)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67 鮮卑復又寇幽並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50 孰謂盜跖不知義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51 故事2 佳婦何人陳家女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18 府主簿拒降守名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 風物迥異江南地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23 文聘(中)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10 防寇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28 孫文臺發豫州兵22 鵠備分得勝負機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3 殺人37 會師(下)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25 再勝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88 從徵汝南(上)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73 忠孝勇武41 謀重有利爲臣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