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

腦子裡都是紙牌屋,有點投入不進去,玩物喪志果然不假,坐了半天寫了兩千字,今天少更點吧。

——

皇甫嵩說出了自家的想法,荀貞由衷讚道:“孫子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將軍,你之此策便是真正的‘因敵制勝’,可謂神明。”皇甫嵩一笑,說道:“司馬過譽了。”

皇甫嵩的計策其實說來並不高深玄妙,他只是打破了帳中諸人的思維常規,帳中諸人討論來、討論去,思路都侷限在圍“哪座城”上,是圍濮陽還是圍白馬?而皇甫嵩卻跳出了這個圈子,他哪座城也不圍,他派一支別部虛張聲勢、大張旗鼓地裝作去擊白馬,而自帶主力留在韋鄉。

傅燮不是說:卜己也許會看出漢兵是想要圍城打援麼?

那麼,皇甫嵩帶着主力留在韋鄉不動,就是擺明了告訴卜己:我就是在等着你派援兵出來,我就是要圍城打援,你卜己如果救白馬,我就帶主力擊之,如果你不卜己不救,我就順勢打下白馬,救或者不救全由你卜己選擇。這看起來是把選擇權交了出去,但實際上卻是由漢兵掌握住了戰場的主動權。可以預料,當皇甫嵩按此策行之的時候,苦惱的就該是卜己了。

皇甫嵩麾下將校衆多,這些將校有的是來自各地州郡的才俊,有的是在朝中有大後臺,是宦官或重臣之子弟。爲將者,“公”是將德之一,皇甫嵩作爲主將,不能太偏向他喜歡的將校,當有戰功可立的時候,也要分一些給其它的人,所以這次去擊白馬的任務他沒有再交給荀貞或者傅燮,而是交給了北軍五校的一個校尉,並從軍中抽調了一批將校,合兵五千人,而他自帶餘下的軍校兵卒留在韋鄉。這天晚上,商議定下了分兵後的種種細節,次日一早,那個北軍五校的校尉便就統兵出營,大張旗鼓,號稱萬人,前去白馬。

韋鄉本就是白馬下轄的一個鄉,距離白馬只有一二十里地,就算在路上走的不快,大半天也就到了。傍晚時,消息傳到了濮陽。

卜己馬上召集黃巾諸將,憂心忡忡地說道:“漢兵分兵兩道,一路萬人去擊白馬,現已至白馬城外,皇甫嵩自帶一路萬餘人留在韋鄉。諸君,果然如咱們昨晚所議,皇甫嵩這分明就是想調咱們的援軍出城,圍城打援啊!”他蹙眉憂心,觀望諸將,詢問道,“諸君可有破解之策?”

堂上的黃巾渠帥、小帥們面面相覷,無人說話,一時堂上陷入沉默。

不怪他們沒人說話,實在是隻能怪皇甫嵩的此策出乎了他們的意料。昨晚軍議時,黃巾軍的渠帥和小帥們如漢兵的將校們一樣,也都是把眼光侷限在了濮陽和白馬兩城,認爲如果皇甫嵩要圍城打援,不是先圍濮陽就是先圍白馬,卻萬沒料到皇甫嵩竟然分兵兩路,一路去擊白馬,一路卻留在韋鄉不動。如果他不分兵兩路,統大軍而圍一城,無論是圍濮陽、還是圍白馬都還好一點,可他現在自帶主力留在韋鄉?

皇甫嵩善戰多謀,威名赫赫,有他盤踞在韋鄉,虎視眈眈,誰敢帶兵出城去援白馬?

半晌,纔有一人說道:“這,這……。皇甫嵩此賊真是驕狂,他部兵馬不多,只有兩萬餘人,卻還敢分兵,他自帶萬餘人留在韋鄉,……,這,這。”

又一人說道:“不是驕狂,而是陰毒。他若是不分兵,來圍我濮陽也好,去圍困白馬也罷,我軍都可週密佈置,從容援之,他就算在半路上設下伏兵,只要咱們小心點,總能避開過去,而如今他卻帶萬餘人留在韋鄉,如虎坐踞,將要噬人,我若去援白馬,他必出鄉擊之,可我若不援白馬,外有強敵而無援軍,白馬守軍的士氣肯定低落,這白馬城恐怕就守不住了!而白馬一下,他再合兵來擊我濮陽,沒有了白馬爲我外援呼應,我濮陽怕也難以久持啊。”

堂上諸人唉聲嘆氣,雖都看出了皇甫嵩的用意,知道他留在韋鄉目的與其說是準備截擊濮陽的援軍,不如說更多的是一種示威,是在恐嚇,但是卻苦無良策。

便在此時,一人奮然起身,奮聲說道:“漢兵兩萬餘,我與白馬合兵亦有兩萬餘,敵我兵力相當,且我有堅城爲守,有郡東北諸縣爲倚,區區一個皇甫嵩何懼之有?諸君視他如虎狼,在我看來,他不過是一條爲漢家守門的犬罷了!”

衆人轉目看去,見這人身長八尺,虎背狼腰,此時慷慨而言,意態甚豪,卻正是在昨晚軍議時首先提出漢兵可能會“圍城打援”的那個小帥。此人名叫李驤,字元欽,東郡頓丘人,頓丘與衛國相距不遠,只有幾裡地,算是樂進的一個小老鄉。

李驤不是太平道的信徒,是東郡的一個遊俠,他年少時學過“京氏學”,“京氏學”是前漢大儒京房開創的一門《易》的學說,京房是頓丘人,其學在頓丘頗是流行,只可惜《易》太難,他又是個猛鷙通脫的性子,本性亦不適合學此,求學三載,學無成,有習兵法,三年,小有成,複習騎射擊劍,三年,大有成,遂依照本性,改而志節任俠,因其略知兵法又善騎射,很快就在頓丘闖出了一個不小的名頭,卜己起兵後他便加入,乃是東郡黃巾裡的一員勇將。

卜己見是他慷慨發奮,大喜,按住案几,傾身說道:“元欽口出豪言,必是已有破敵之計了?”

李驤乜視堂上諸將,不屑一顧,隨即轉臉迎面卜己,按劍挺胸,傲立席間,慨然說道:“皇甫嵩不辨時事,安定犬狗,傅燮空有儀容,北地枯骨,荀貞好名吊譽,潁川小人,如彼輩者,不足一提!豈是吾輩東郡英雄之敵?堂上諸君平時皆大言炎炎,而今聞皇甫嵩留韋鄉,卻都如鼠遇貓,惶恐汗流,實令人發笑!今卜帥麾數萬之衆,坐擁一郡一地,何必懼怕彼等呢?我有一計,若能按之行使,足能滅此殘賊!”

卜己大喜之極,急問道:“是何計也?”

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12 郡兵曹椽23 大獲豐收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16 虎狼之威(上)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51 動手前夜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27 朱公偉奉天子詔57 二月習射(上)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93 兵臨西華(下)64 戲忠54 焉知生死麴義勇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59 荀君爲政(上)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72 寧舍濟北取任城24 河南諸侯荀曹雄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9 惡奴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3 黃巾圍城13 志纔出山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15 命令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27 高素三勸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95 冀州北望氣如何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32 荀衢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31 程普諫止回師救59 慨嘆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17 虛席相問上策何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10 洛陽圖窮將匕見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18 西鄉薔夫21 黃帝邢德有之乎35 集合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75 許縣陳氏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26 決勝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16 亂將至中流擊水61 太守行春(上)34 大勝(上)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