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

多謝甜食者,都是大手筆啊,一甩就是成十的月票。哎,又愛又恨。愛就不必說,恨是……明天接着兩更,本是日行十里的懶馬,現在快被鞭策成日行百里的良駒了。

——

漢兵營中,兵卒們在忙碌的築營,荀貞與荀攸、戲志才遠望莊中。

荀貞望了多時,對荀攸、戲志才說道:“莊中守賊也開始吃飯了,他們似是相信我部準備與之久持,坐等皇甫將軍到來了。”

戲志才笑道:“看起來是的。”對荀貞說道,“貞之,昨天問你是何攻莊之計,你不肯說,今日方纔告訴我等,果然是妙計一條。”

荀貞擺手笑道:“什麼妙計?稱不上,稱不上。”轉對荀攸說道,“不過是拾公達的牙慧罷了。”

戲志才、荀攸皆笑。

荀攸說道:“不能這麼說,你這條破莊之計我就沒有想到,怎能說是拾我之牙慧呢?”

荀貞一笑。卻原來:他昨天在觀察韋鄉莊子時,發現韋鄉莊中的守卒皆持滿以待,防禦森嚴,並且莊外的道路、田野不好走,不利進攻,因決定放棄強攻之打算,改而尋求破敵之策,忽想起攻復汝南征羌時,徵羌的守敵也一樣是這般的防範森嚴,難以急克之,荀攸當時獻了一計,說不妨令部衆裝出一幅驕兵之態,以此來麻痹守敵,使其鬆懈,待其放鬆防備後再急攻之,那一戰用了荀攸此計,果然一戰克城。荀貞當時就不覺想道:既然韋鄉的守敵與徵羌的守敵都是戒備森嚴,防禦嚴整,頗具共同點,那麼是不是可以複製荀攸的那條破敵之策呢?

在經過仔細的觀察和考慮後,他覺得可行,就決定故技重施,再用一次荀攸的此計:“韋鄉的守敵不是持滿相向,嚴陣以待麼?那麼我偏就不急着進攻,偏就裝出一副想要與之久持的樣子,待其鬆懈後再尋機猛攻之”。因此之故,他謙虛地說是“拾荀攸之牙慧”。

不過,荀攸不認爲他是在“拾自己的牙慧”,也沒有錯。

都說兵法之道沒有常勢,但在看似千變萬化的表相之下,其實說到底,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要麼急攻、要麼緩攻,要麼輕敵誘之、要麼以力勝之,換而言之,兵法的核心內容就這麼些,只要用心誰都能瞭解,可是難的卻是運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比如後世的三十六計,許多人能倒背如流,可這三十六條計策就在這裡,背誦它們不難,把它們用在對的地方卻難,也就是說,難的是“運用”。所以,不能因爲用計相似,就說是拾了別人的牙慧。

就拿之前的徵羌和眼下的韋鄉對比言之,破敵的計策雖然相似,都是“麻痹敵人,使敵人鬆懈”,可具體的實施卻大大不同:攻復徵羌的時候是裝成了驕兵,這次卻是裝成了久持之狀。

一個驕兵,一個久持,好像並無多大的區別,而實際上荀貞此計的精髓就在“久持”二字。若是全盤照搬荀攸之計,依舊故作驕兵之態,這絕對是騙不住韋鄉守卒的,何哉?形勢不同。

攻徵羌時,皇甫嵩的主力在西華城外,西華守敵不敢援救徵羌,徵羌等同是座孤城,故此,荀貞可以裝成是驕兵之態,而徵羌守卒因爲已知皇甫嵩剛平定了潁川,現又圍困西華,可謂凱歌連奏,故此在看到荀貞的“驕兵之態”後,會相信他這是真的,兩邊就“一拍即合”。

而眼下的形勢卻是荀貞孤軍先到,皇甫嵩的主力還在陳留,濮陽、白馬的守敵沒有外來的威脅,隨時可以出兵來援救韋鄉。“外有必救之軍”,這就給韋鄉的守卒帶來了心理優勢,同時,皇甫嵩、荀貞兩個月間先後平定兩郡的戰績又必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壓力。一方面是“外有援軍”的倚仗,一方面是面對強敵的壓力,相比速戰速決,他們應該是更期望久持的。

如果在這個時候,荀貞裝出驕兵之態,他們定然不會上當,那麼,荀貞就滿足他們的期望,乾脆裝出欲要久持之狀。

荀攸笑道:“貞之,你此計真良計也。崔秉自恃有濮陽、白馬之援,必不願與我速戰,而欲與我久持。反過來看我軍,我主力尚未出陳留郡,我部只有三千人,以常理推斷之,在濮陽、白馬之援敵隨時可到的情形下,我部似乎也不會主動先攻,最該做的應是先築營,求自保,然後再尋機而動。你今令諸部築營,在我看來,應該正合了崔秉等人的猜測,不怕他們不中計上當。”

戲志才頷首說道:“不錯,韋鄉守賊必是欲與我部久持的,不止因爲他們自恃有白馬、濮陽之援,而且也是因他們自恃準備的充足。”指向莊外的田野,說道,“在田中挖了坑道,……”再指向莊子的外邊,繼續說道“又在莊外挖了深溝。”再又指向碉樓,接着說道,“且起了碉樓,俯瞰莊外,兩百蹶張士居高臨下,於樓上向外俯射,便足能擊退千人之攻。韋鄉守賊之防備不可謂不嚴啊!有白馬、濮陽之援,又有如此森嚴的防範,恐怕在他們看來,我部是根本不可能速克韋鄉的,因此之故,他們期望與我部久持也就不足爲奇了。”

荀攸、戲志才把韋鄉守卒的心態可謂是分析得鞭辟入裡、一清二楚。

荀貞微微一笑,說道:“我這也是不得已而之。賊兵防禦甚嚴,而皇甫將軍又令我部在入東郡後先拔掉韋鄉,爲大軍入境開道,外有白馬、濮陽之敵隨時會來援救,前有韋鄉之防禦森嚴,非用此計不能取勝也。”

日至中天,漸漸偏西。他按刀遠望圍牆和碉樓上的守敵,觀望半晌,說道:“賊中我計矣!”

荀攸、戲志才隨之遠望。在荀貞率部到達後,從莊中出來了大批的黃巾兵卒登上圍牆,加強防禦,此時,這些增援的兵卒都下了圍牆,重新回到莊中,而碉樓上的蹶張士似也不再持滿以待,人數也少了一些,而碉樓的頂部,不知何時崔秉等人早已下去了。

戲志才拍手笑道:“確然,賊已中計!”問荀貞,“貞之,賊既已中計,我部何時攻莊?”

荀貞仰望天色,這會兒日頭尚熾,離傍晚還遠,他沉吟片刻,說道:“賊雖中計,此時尚有防備,且白晝光亮,我部一動,守賊遠遠地就能看到,提前做出對策,現下非進攻之時,且等到傍晚吧。”望了望本部各營裡熱火朝天地在築營的兵卒,笑道,“令各部兵卒加力築營,也好再麻痹麻痹守賊!”荀攸、戲志纔等人應諾,自有人去各營傳令。

凡戰,廟算多則勝。韋鄉的守卒已經中了荀貞之計,那麼以荀貞麾下勇士精卒的戰力,這一戰就沒有什麼懸念可言了。

……

天將暮時,荀貞令諸部造飯,待飯熟後,先令各營僞作開飯。圍牆上的守卒見漢兵開飯,也隨之開飯,一隊隊的青壯擡着飯桶運上圍牆、碉樓。荀貞知攻莊之時已到,爲免得驚動莊中,沒有擊鼓,而是令親兵去各部傳令,重又把諸將召來。他以劍遙指莊中,環顧諸將,說道:“莊中賊已懈,此我攻莊之時也!飯食已熟,各部且先休食,待打下莊子後再食不晚!”

諸將先已聽荀貞說了計策,此時聽到命令並不奇怪。何儀自告奮勇,說道:“小人願爲先發,先擊此莊!”突然急攻,需要的是一股勇力,必須要精卒要行,只有這樣才能在敵人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將之擊垮,因此荀貞沒有答應何儀的請令,笑對他說道:“一路行來,君營常爲先鋒,多多辛苦了,今暮攻莊卻不需君營先擊,君且帶本部隨我觀戰,待別營攻入莊子,打開莊門後,你即率部衝入,爲我擴大戰果。”何儀接令應諾。

荀貞顧視諸將,這個時候還是得許仲、劉鄧、典韋、陳到、江禽、陳褒、荀成、辛璦,他一一點名,令道:“君卿,阿鄧,你兩人帶右營分爲兩路,分別從莊子的南、北兩面攻之,吸引莊中守卒。老典、叔至,你兩人帶陷陣曲、破敵曲擊莊子東牆,爲我主攻,伯禽、阿褒、仲仁,你三人帶本曲繼其後,待老典和叔至登上圍牆後,從之上牆,併力擊之。玉郎,你帶騎士候在莊外,莊子被攻破後,你不必入內,只管四處追擊逃賊。”衆將大聲應諾。

荀貞激勵諸人,說道:“濮陽、白馬之賊隨時會派援兵過來,我等三千衆,皇甫將軍尚在陳留,若被他們圍住,必死無疑,若想求活,就必須攻下韋鄉。有韋鄉碉壁爲防禦,或可擋住敵援軍之攻,等到皇甫將軍到來之時。諸君,敢不死戰?”衆將皆慨然道:“今當死戰!”

分派定了,荀貞坐鎮中軍,只帶了數十親兵並及何儀的汝南左營護衛左右,其餘各曲齊齊上陣,迎着暮日,挾兵舉梯,吶喊衝鋒。戰鼓擊響,一時俱發。

荀貞選的這個進攻時機很好。

好在三個方面,一則白天時他築了一天的營,已經減輕了莊中的戒備,二則現在又是傍晚,落日在西邊,主攻的方向在莊東,漢兵正迎着落日,這是自居於劣勢,更加出乎了莊中的意料,使守卒不及防備,並且三則,也很少有在傍晚時發動進攻的,因爲若不能速勝克之,夜色很快就到,而夜晚一來,只要不是打定主意決定要日夜不停接連進攻的,通常都要收兵。

莊中措手不及。牆上和碉樓上的守卒正在吃飯,哪裡能想到明明看漢兵裡也做好了飯,他們卻竟不食,在這個時候發起了進攻?

荀貞親自擂鼓,鼓聲隆隆。投入戰場的兩千漢兵分三面攻莊,許仲、劉鄧、典韋、陳到爭先恐後,競相爭勇,擡着浮橋架在深溝之上,越過溝渠,或持矛戟,或仗長刀,舉着長梯,喊殺震天,蜂擁地殺向莊牆。殘陽如血,呼聲陣地,一邊勇猛如虎豹,援牆而上,一邊倉促丟掉飯碗,去拿矛戟和弓弩急忙迎戰,戰事一下就進入了酣態。

一鼓畢了,荀貞看到崔秉慌慌張張的帶着一羣親兵小帥奔上了碉樓,圍牆上的守卒節節敗退,一股股的莊中援兵紛亂不堪地從牆下奔跑上來,一個黃巾兵卒被旁邊人拖在地上的長矛絆住,跌倒地上,後邊的兵卒收不住腳,又被他絆倒,接二連三地從通往圍牆的坡道上滾落下去。荀攸喜道:“賊兵如此慌亂,貞之,你的奇襲之計奏效了!”

二鼓畢了,正在猛攻東面莊牆的漢兵爆發出一陣驚天動地的歡呼,荀貞看去,卻是典韋持戟攀梯,頂着守卒的箭矢,爬到了垛口處,翻身一躍,先登牆上。戲志才喜道:“典韋有萬夫不當之勇,有他殺上圍牆,莊子將要破矣!”果如戲志才所料,典韋很快就在圍牆上站住了腳,接應底下的兵卒上來。數十個黃巾守卒在一個小帥的帶領下,矛戟雜出,試圖把他擊下,但是典韋挺立於垛口處,一支長鐵戟舞動開來,千夫莫擋,當者辟易。

荀貞用力擊打戰鼓,傳令何儀:“做好入莊的準備!”何儀接令,汝南左營的九百兵卒持矛列隊,緩緩向莊子東門前行,至百步外而停下,俱皆仰首,觀看牆上激戰。

在典韋的接應下,越來越多的漢兵殺上了圍牆。莊子東邊圍牆上的守卒抵擋不住,連連後退。南北兩面的許仲、劉鄧藉此東風,也冒着箭雨趁勢登上了圍牆。三面合力並擊,守軍終於支持不住,也不知是誰最先發了一聲喊,丟掉兵器掉頭就跑,只想離圍牆上的這些殺神越遠越好,很快,就引起了圍牆上守卒的整體崩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逃跑的行列。

陳到、荀成、江禽、陳褒等人也相繼殺到了圍牆上,分兵兩道,一路由典韋、陳到、江禽帶領在圍牆上追擊逃敵,一路由荀成、陳褒帶領,殺散當面之敵,衝到圍牆下邊,到了下邊又分成兩路,陳褒帶人去攻碉樓,而荀成帶人奪下了莊門。

莊門轟然打開,等候多時的何儀當即下令,挺矛大呼,親自帶着汝南左營的九百兵卒嗷嗷叫着衝入了莊中,而此時,荀貞這裡三鼓未畢。

……

三鼓未畢,莊子已克。

崔秉倉皇地從碉樓上下來,想往莊外逃走,卻在碉樓三層處碰上了陳褒。

荀貞麾下的諸將裡,陳褒不以武勇出名,臨敵之際,他很少像典韋、劉鄧等人一樣能夠臨陣斬將,此時見崔秉由數十個親兵、小帥護衛着從樓上衝下,他不認識崔秉,卻也判斷出此必是莊內黃巾守軍的渠帥,當即大喜,心道:“我也有陣斬賊將之時!”想雖如此想,卻不打算與崔秉比拼武勇,退後一步,令身後的兵卒:“放弩!”

他部下的兵卒本皆爲甲士步卒,沒有蹶張士,但是碉堡裡的黃巾守卒卻都是蹶張士,都有弓弩,他從第一層殺到第三層,殺了不下三十個敵人,搶下了數十弓弩,這會兒一令之下,拿着繳獲來弓弩的部卒們立刻引弦射之。碉樓內空間有限,沒有閃躲的餘地,羣弩激射之下,崔秉左右的親兵、小帥紛紛中箭,有的從樓梯上滾落,有的栽倒梯上,慘呼不斷。

崔秉仗着甲厚,試圖衝過箭雨,但還沒有從梯階上下來,就連連中了十餘弩矢。他穿的甲衣最好,又被衆多親兵、小帥簇擁,一看就是主將,陳褒的部卒不少都把他當成了首先打擊的目標,衆矢之的。甲衣再好,也擋不住十餘弩矢的強力激射,彼此間距不過十餘步,這樣短的距離,便是三石弩也足可以穿透鐵甲了,崔秉只覺得渾身上下就好像是被無數利刃深深刺入了似的,痛呼一聲,揮着劍勉強踉蹌走了兩步,再也站立不住,從樓梯上摔倒下來。

陳褒躍身而出,抓住他將他拖到本陣,手起刀落,斬了他的首級,提在手中,高高舉起,對聚集在樓梯上、進退失措的那些其餘的黃巾兵卒嗔目喝道:“爾等渠帥已死,還不快降?先降免死,後降者誅!”崔秉一死,黃巾兵卒再無鬥志,紛紛跪地舉械投降。

陳褒輕而易舉地殺上了碉樓頂層,把崔秉的首級用竹竿挑起,掛在樓上,吩咐部卒向莊內、院牆上高呼:“崔秉已死,崔秉已死!”

對守卒來說,這個消息不啻天降滾雷。在看到崔秉的首級後,大部分的守卒放棄了抵擋,跪地求降。陳褒於高高的碉樓頂層向下望去,見何儀帶着汝南左營已衝入了莊中,正一邊掃清莊東的殘敵,一邊派了兩個屯,分去莊北和莊南,助許仲、劉鄧攻搶莊門。不多時,南北兩邊的莊門也被搶下,許仲、劉鄧部留在莊外的部衆爭先入莊。至此,莊中的大局已定。

陳褒遠望莊西,見西邊的莊門也被打開了,這裡沒有漢兵圍攻,卻是莊西的守卒因見大勢已去,打算出莊逃遁。一個部卒說道:“唉喲,卻被莊西的賊兵逃了!”陳褒笑道:“逃不了。”伸手指向莊外,說道,“看,玉郎已經帶人追過去了。”

辛璦帶着本部的騎士在莊外久候,等的就是這個時候,他們從東邊向北,繞過莊子,又轉而向西,惡狠狠如一羣餓狼撲向了從西門出來的黃巾守卒。陳褒正眺望辛璦等騎馳騁殺敵,忽聞得莊門處歡呼震天,他收回目光,向歡呼傳來的地方看去,卻是東邊莊門,在數十親兵的護衛下,荀貞披甲策馬,帶着荀攸、戲志才、宣康、李博等文士緩緩行入莊內,沿路上遇到的兵卒無不舉起兵器爲他歡呼,而跪在地上投降的黃巾守卒卻皆跪地俯首,不敢仰望。

陳褒笑道:“荀君入莊了,走,咱們去迎迎。”左右應諾,衆人摘下崔秉的首級,下了碉樓,去見荀貞。來到荀貞馬前,陳褒捧起崔秉的腦袋,行禮說道:“啓稟司馬,褒部兵卒射殺了崔秉,這是他的首級,特取來獻給司馬。”

荀貞不經意地瞧了一眼崔秉的腦袋,血肉模糊的,隨即轉回目光,笑對陳褒道:“一個區區賊兵渠帥的腦袋,你們還沒見夠?我是早就見夠了!獻給我作甚?拿下去,拿下去,用匣子盛好,等皇甫將軍帶主力到後,我自會給你們請功。”

陳褒嘿嘿一笑,把崔秉的首級交給部卒,叫他們去找個盒子裝起來。

“一個區區賊兵渠帥的腦袋”,這話荀貞說的很大氣,也由不得他不大氣,自征戰以來,最先的波連,後來的波才、何曼,接着黃劭、劉闢、吳霸等,直接或間接死在荀貞部衆手上的黃巾渠帥、小帥多不勝數,也的確是多一個崔秉不多,少一個崔秉不少。

荀貞笑道:“這若是卜己之頭,倒還差不多。”

陳褒慨然應道:“來日與卜己對陣,只要有機會,褒必爲君取來卜己首級。”

荀貞哈哈一笑,觀望莊中,見各處都已進入了收尾的階段,除了莊西外,南北東三面都已沒有了大規模的戰事,至多有些負隅頑抗的守卒,還有點小規模的接觸戰,即令道:“阿褒,你帶你本曲去莊西,將不降之卒盡數殺了。”陳褒應命,帶本曲趕赴莊西。

荀貞又回望莊外,暮色深深,快要入夜了,復又下令說道,“令各部、曲速戰速決,務必趕在入夜前後把莊中清理乾淨,將俘虜集中收押。傳下令去,待清理完莊中後,君卿、阿鄧帶本營留守莊內,餘下的隨我退出莊外,築營莊東,以防白馬、濮陽的賊兵來襲。”

衆人應諾。

入夜後不久,莊中的喊殺聲沉寂下來。各部清理完了莊中,把俘虜集中收押在莊東,留下了兩百人看管,餘下的分爲兩部,一部由許仲、劉鄧帶領,登上圍牆、碉樓,御守莊中,一部由荀貞自帶出了莊子,接着剛纔的築營,在莊東邊安營紮寨。

第二天,荀貞復入莊中清理繳獲,得糧谷堆積如山,果如戲志才之預料,足夠千人兩年之食。荀貞心道:“看來這崔秉原先的確是打着與我久持的主意啊!幸我用計破之,否則,還真不好給皇甫將軍交代。”

才從莊子裡的府庫中出來,迎面一個探馬馳馬奔至,滾落下馬,說道:“急報!”

92 虛席問賊進退意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84 誅趙家者在今日38 荀攸來訪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9 計吏郭圖(上)39 可笑雛鳳誘老薑8 守職歲滿乃爲真2 光和六年(下)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63 滍水星河影動搖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69 尋得事由插爪牙73 忠孝勇武23 劫人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24 河南諸侯荀曹雄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94 會師城下(上)81 捕拿張直(上)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60 荀君爲政(下)16 虎狼之威(上)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76 貴顯何氏兩將軍55 孟德引兵還東郡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54 滅族(下)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84 威震陽翟(中)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25 再勝24 太守驪馬從白駒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80 擒賊先擒王(上)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65 短歌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51 無中生有兵家計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31 名重徐州陳元龍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3 陽翟侯扣使不遣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63 叕兒乃有大志乎17 無賴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54 膽大妄爲豫州兒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14 唯恨之流年悄逝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65 奉孝高臥懷棲逸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20 名士47 武貴立功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7 遍觀諸郡(上)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6 本初何如伯珪強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67 二月風雷重又動6 初夜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