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從徵汝南(上)

王允早給各地來的士子們安排好了住處,荀貞先把荀衢、陳紀等領去住地。

荀爽、孔融在此等候多時了。

荀爽不必說,和陳紀、潁陰劉氏的士子都是老熟人了,尤其陳紀,荀、陳兩家來往密切,他兩人乃是總角之交。彼此相見,兩人見禮,敘久別之情。陳羣、陳忠行子侄禮,荀爽叫他倆起來,笑與陳紀說道:“昔我離家之時,此兩子尚是幼童,而今已長大成人了。”陳羣、陳忠將到加冠之年,昔日的童子如今已是翩翩少年,而他則垂垂老矣,他感嘆地說道,“這些年我隱居漢水之濱,春日觀野樹之抽綠,秋時望蒹葭之蒼蒼,白雲蒼狗時光荏苒,花開花落而漢水奔流不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乃知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孔融與陳紀、陳羣很熟,後世有個成語叫“紀羣之交”,說的就是孔融、陳紀、陳羣三人的故事。孔融本與陳紀爲友,因爲陳羣早慧聰明,令他驚奇敬重,故此他又與陳羣爲友,對陳紀改行晚輩之禮。孔融有高才,儘管性寬和少忌,不拘小節,但本質上是一個驕傲的人,知交不多,能得到他青睞的人不多,而爲了與陳羣爲友,他卻竟甘願改對陳紀行晚輩禮,這是一件雅事。他見荀爽慨嘆,笑道:“荀公隱居漢濱十餘年,著述等身,天下重之,今出爲豫州別駕,此乃潛龍之出淵也,正該勇猛發奮之時,緣何反慨嘆春秋之變幻?”

諸人一笑。

除了荀爽、孔融,荀氏、劉氏、陳氏在陽翟的親朋故交如陽翟辛氏等一些名士也在這裡等候,衆人相見,自是一番熱鬧。

荀貞、荀攸、荀彧、陳羣等晚輩子弟侍立在院門口,一邊靜候長輩們寒暄問候,一邊竊竊私語。

荀彧笑對荀貞說道:“我與兄方兩月沒見,兄就做出了好大一番事業,破黃巾,捕張直。兄可知否?這些天我父收到的友人之信比去年一年都多,信中都誇你,說你是我郡後起之英。”對荀貞取得的成就,荀彧並無半點嫉妒,他與他父親荀緄的性子相仿,在爲人處事上甚肖其父,年歲雖不大,沉穩持重。

荀貞說道:“別人羞我也就罷了,文若,你也來羞我麼?難道你還不知我的能耐?”笑對衆人說道,“我弟之才、我侄之才,勝我百倍。”弟是荀彧,侄是荀攸。陳羣笑吟吟地看着他說話,荀貞瞧他笑容奇怪,問道:“阿羣,你笑什麼?”陳羣笑道:“我笑我有一個好姊夫,今見姊夫風采愈勝往昔,心情舒暢,所以歡笑。”衆人哈哈大笑。

陳忠年紀小,在場的名士好多不認識,悄悄地問陳羣。陳羣有的也不認識,又問荀貞。荀貞在陽翟有段日子了,這些陽翟本地的名士他大多認得,給他們私下指點介紹,不時引起陳忠的輕呼,卻是此前曾聞家中長輩說過這些人的名字。

說話間,兩個高冠儒服的年輕士子結伴從院外進來。

荀貞看去,俱皆認得,一個是本縣繁氏的子弟,名叫繁欽,一個是本縣棗氏的子弟,名叫棗祗。故太守陰修在前年初上任時,曾帶着各縣的俊傑子弟行春,荀貞時爲西鄉有秩薔夫,在西鄉認識的這兩個人。後來,他爲北部督郵,驅逐郡北貪濁、捕拿不法豪強,使得郡北爲之一清,名聲大噪,棗祗、繁欽又先後來造訪過他。不過在造訪過後,兩人對荀貞的評價不同,繁欽私下對人說:“聞其短歌一篇,本以爲文采飛揚,對談方知寡然無味。”繁欽是郡中有名的才子,少年成名,以文才機辯著稱,而荀貞那一篇《短歌行》卻是來自曹操,並非其本人所作,論文才只是個尋常普通,繁欽慕名而去,準備了一肚子的文章辭賦,一談之下卻發現他無甚文才,自覺他名不副實。棗祗對荀貞卻是大爲稱讚,在和荀貞暢談了一天一夜,回家後他父親問他昨晚去哪兒了,他回答說是:“去見咱們郡中的後來領袖了。”“後來領袖”四字卻是與孔融評價荀貞“後起領袖”四字一樣,只不過棗祗說的是荀貞乃是潁川郡之後來領袖,而孔融卻是在誇讚荀貞是海內諸州的後起領袖。所謂交友,交的都是同道中人,繁欽覺得荀貞不過如此,棗祗對荀貞大爲推崇,所以在其後,繁欽與荀貞甚少見面,而棗祗卻與他常有來往。

荀貞見他兩人聯袂過來,心道:“應是聽說我仲兄等來到,故此他兩人過來拜謁。”含笑迎上,行了一揖,笑道:“孝友兄、休伯兄,行色匆匆,所爲何來?”孝友是棗祗的字,休伯是繁欽的字。

棗祗、繁欽回禮。棗祗笑道:“自是爲拜謁潁陰、許縣諸公而來。”往院中看,先瞧見了在門口的荀彧、荀諶、陳羣等人,他們當年跟着陰修一塊兒行過春,彼此認識,當下上前見禮。長者在院中,見過禮後,繁欽、棗祗即去到院內,拜見荀爽、孔融、荀衢、陳紀等人。

時下清議風行,士子的名望都是互相擡舉出來的,王允邀請各縣名士雲聚陽翟,對年輕的士子們來說實爲一個揚名的好機會。可以預見,荀衢、陳紀等人這幾天將會有的忙了,肯定會有很多年輕的士子們絡繹過來拜謁。

荀成對荀貞嘿然笑道:“貞之,我郡名士雲聚陽翟,可謂德星匯聚,此誠吾郡近年以來少見之盛事也,可以預見,各縣之年輕士子也必會匯聚而來,然而只是可惜……。”

荀貞問道:“可惜什麼?”

荀成指了指正在恭恭敬敬和荀爽等人說話的繁欽、棗祗,輕笑說道:“可惜他們……。”又繞指近處的荀諶、荀彧、陳羣、荀攸、陳忠和自己等人,“還有我們,加到一起恐怕也不及你的風頭。”言下之意,全郡的年輕士子都比不上荀貞。這是實話,荀貞如今風頭正勁,年輕一代的士子們確實是誰也比不上他。

荀貞城府深沉,深諳謙退之道,正色說道:“仲仁,休得胡言!”

在場的不但有荀氏、陳氏的子弟,也還有幾個劉氏的子弟,荀成這話固然不錯,可聽入別人耳中卻不一定會讓別人怎麼想。荀貞瞥了一眼那幾個劉家的子弟,歉意地說道:“仲仁胡言亂語,諸兄幸毋見怪!”劉氏這幾個子弟都是笑了一笑,沒說什麼。

荀衢等人早上從潁陰出來,趕了幾十裡地,到陽翟縣外已近傍晚,在院中說了會兒話,暮染院落。王允派了個兩個州從事,文太守派了王蘭、鍾繇,四人齊至,邀他們去太守府赴宴。荀貞、荀彧、陳羣等得以陪席。戲志才、時尚、棗祗、繁欽等外人告辭離去。

出了院子,恭請荀爽、荀衢、陳紀、孔融等上車後,荀貞召來原中卿,說道:“刺史、府君宴請諸公,你去舍中告訴我妻,就說我們不回舍裡吃飯了,叔丈人甚是想念她所制之醬菜,你去拿一些來,送到太守府裡。”原中卿應諾而去。

荀貞等隨從車後,往太守府去。

鍾繇落後了一步,拉着荀貞走到一邊,開口就是埋怨:“貞之,你今天去迎諸公,怎麼沒給我說一聲呢?”鍾氏和荀氏、陳氏的交情很深,特別是和陳氏,陳寔當年就是被鍾繇的曾祖父鍾皓舉薦爲本郡功曹的。——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一句,陳寔雖出身貧寒,但這個人真的是既有才能,又通人情世故,交遊廣闊。荀衢已經故去的從父荀昱號爲“天下好交荀伯修”,然而與陳寔相比,卻似乎仍有不如。

荀貞笑道:“知道你這些天忙,忙得腳打後腦勺,就沒去擾你。”

鍾繇不樂意,說道:“長輩臨縣,晚輩自該相迎,這怎麼能是‘擾’呢?”說完,又道,“還有你上次捕拿張直,去與郭俊、杜佑商量了,卻不來找我,真是豈有此理!”這件事,鍾繇已經抱怨過好幾次了,自張直被捕之後,每次見到荀貞,他都會抱怨一通。

荀貞誠懇地說道:“元常兄,我非是不想找你,張讓勢大,捕拿張直必會惹他發怒,我是不願陷你入險境啊。”

鍾繇說道:“我豈貪生怕死之輩?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荀貞笑道:“我知兄清節直道,這件事是我辦得不對。”

鍾繇又嘟噥埋怨了幾句,也就罷了,頓了一頓,轉顧左右,見荀彧、陳羣等都走到了前邊,身邊無人,放低聲音,說道,“貞之,我適才與王主簿同來,在路上聽他說,據朝中人言,張讓對你與杜佑捕拿張直以及郭俊不徇私情,判處張直棄市極是惱怒,不過卻因你軍功顯赫,荀氏、杜氏、郭氏併爲天下名門之故,所以雖有意尋你等麻煩,卻也是無計可施。”王蘭能被文太守闢爲主簿,也是出身士族名門,其族人有在朝中任官的,平時有書信來往,對朝中之事消息靈通。

荀貞知張讓、趙忠沒幾年的威風了,雖然擔憂捕拿張直之事會惹怒張讓,但也只是擔憂,並不懼怕,他最關心的不是自己的性命,如果獲罪,他最多學一學黨人的前輩們,如張儉、何顒,亡命江湖,躲上幾年就是,他最關心的是佐軍司馬這個職務會不會因此事泡湯,此時聽了鍾繇之言,放下了心,說道:“爲在下之事,讓元常兄費心了。”

鍾繇不樂地說道:“你我關係,還用見外?”

兩人相顧一笑。荀貞和鍾繇的關係原本就很親近,但在捕拿了張直後,荀貞明顯感覺到鍾繇對他似乎是更加親近了,他想道:“捕拿張直本是我被迫之舉,卻因此事先後得了王允、孔融、元常等人的另眼相看,也算是額外的收穫罷!”對此,他頗爲慚愧。

到了郡府,王允、文太守率州、郡吏員在府門相迎。

府中點起了燭火,燈火通明,衆人登堂入室。

歌女奏樂,舞女起舞,侍女奉上精美的饌食,滿堂數十人,褒衣博帶,皆鴻儒碩學,州郡之名士也。皇甫嵩、朱儁亦相繼來到。賓主舉杯,飲宴歡笑之時,堂外吏員來報,說是有人求見荀貞,荀貞告罪出堂,乃是原中卿取來了一盒陳芷親手所制的醬菜。他接過來,藏於袖中,回入堂上。

盒子藏在袖中,袖子鼓囊囊的,堂上許多人都看到了,不過因爲禮節,沒人問,只有孔融帶了三分醉意,對他召手示意,笑問道:“荀掾出時空手,還時卻袖中鼓起,袖中藏的是何物?可是美酒麼?”

荀貞本想悄悄地把醬菜奉給陳紀、荀爽、荀衢,卻被孔融叫破,拜倒席間,取出盒子,捧在手上,答道:“此中乃是拙荊所制之醬菜,下吏的叔丈人思念此味,故下吏遣人去舍中取了些來,想獻給叔丈人、族父、族兄。”

孔融怔了一怔,不覺嘆道:“荀掾孝心可嘉。”

王允笑道:“文舉以爲是美酒,原來是美食。若是美酒,我也想品嚐一二,既是美食,乃貞之的孝心,我等卻不好從陳公、荀公的口中奪食了。”說着,哈哈一笑,對荀貞說道,“貞之,快獻給你的叔丈人和你的族父、族兄吧。”

荀貞應諾,獻給了荀爽、陳紀、荀衢。陳紀沒想到他隨口一句想念陳芷所制之醬菜,荀貞竟牢牢記在心上,專門令人去舍中取來了一盒,欣慰歡喜,心道:“貞之雖有時行事剛猛,但卻恪守禮節,極有孝心。”

席上諸人盡歡。席散之時,王允說道:“諸公雲集陽翟,可謂羣賢畢集。今方戰亂之後,正是重整文事之時,我意在三天後召開一個講經會,諸公意下如何?”講經會,顧名思義,辯論儒家經文之會。席上衆人皆是此道高手,沒有異議,就此約定。

出了太守府,荀貞、荀攸、荀成送荀衢、陳紀等人回住處,又留下來陪他們說話。

荀衢見荀貞若有所思,問道:“貞之,在想什麼?”

荀貞答道:“仲兄,我在想王公今晚在散席時說的那一句話。”

荀衢問道:“哪句話?”

“王公說:‘今方戰亂之後,正是重整文事之時’,便是這一句。”

荀衢問道:“這一句有何可想的?”

荀貞答道:“一次經會似還不足以起到‘重整文事’之作用,我在想,咱們是不是可以在潁陰辦一個私學呢?”

“辦一個私學?”

“是啊,仲兄以爲如何?”

兩漢遊學之風極盛,各地的飽學宿儒多設館授學,於當下來說,最出名的私學大約應是北海鄭玄所辦之學館了,弟子常數千,其中不乏天下名士,如崔琰、國淵、郗慮、孫乾等。荀貞的舊識,現爲潁陰主簿的秦幹也是鄭玄的弟子。單就潁川來說,陽翟郭氏、許縣陳氏等也辦的有私學。西鄉三老宣博年少時就在郭氏的私學裡學過律法,——宣博雖只是一個鄉老,也設的有學館,時尚、宣康等就是他學館裡的弟子。荀氏也有私學,荀淑在世時,李固、李膺等名士都師從過他,荀淑去世後,逢上黨錮,荀氏便收縮了私學的規模,如今主要是面對本族子弟,外姓的不多,文聘算是一個,別的就沒幾個了。

對這些碩儒來說,辦私學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傳他們自己所習之道,但對荀貞來說,他目前還不太重視這個“道”,他看重的是:若能說服族中,擴大一下荀氏私學的規模,多召一些外姓弟子,那麼這個私學就等同是一個人才儲備庫了。

辦私學主要有兩點,一個是師資力量,一個是授學場地。荀氏族中名儒衆多,師資力量不是問題,場地也不是問題。鄭玄家貧,陳寔家也不富,靠着弟子們的“學費”,他們就能辦的起私學,何況荀貞手中有數億錢財?

荀衢想了一想,說道:“今黨錮已解,此事可行。黃巾之所以生亂,一因閹宦當權,州郡之吏多貪濁鄙人,二也是因世風日下,聖人之道不顯,正該以‘禮教’導之。貞之,你能想到設館授學,敦實風俗,這很好!我明天就去拜見我再從父,將此事稟告與他。我想,他應會欣然同意。待我歸家後,我再請示一下家長,家長也應不會反對。只要得到家長的允可,這私學就可辦起了。”

“再從父”說的是荀爽。說着話,他又輕咳不止。

荀貞望向窗外,夜已深,說道:“此事全憑仲兄籌劃。仲兄病體未愈,我等不多坐了。仲兄,你保重身體,早點休息。”辭別荀衢、陳紀,踏着夜色歸舍。這會兒城門已關,荀攸、荀成回不去城外營中了,便在荀貞舍中住了一夜。

76 張飛宿將襲如狼(上)34 馮家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65 安之若素使人奇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4 冀州牧迎節以徵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6 本初何如伯珪強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69 樂文謙領兵北上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31 程普諫止回師救9 太守長史兩不負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11 寇至52 圍魏救趙亂其陣7 生死之恩何以報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66 急擊則負緩則勝51 動手前夜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5 大計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54 膽大妄爲豫州兒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41 效果6 聞寇67 本以霸王道雜之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11 寇至69 躋身才俊(上)33 程偃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50 祭祀族宴50 排場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40 鐵營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58 孫堅55 毀容54 膽大妄爲豫州兒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58 二月習射(下)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11 寇至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57 程仲德畫策狠辣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54 焉知生死麴義勇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