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孫曹通脫荀慎行

“騎都尉”一職在先秦時已有,當時叫做“騎邦尉”,到了前漢,爲避高祖之諱,改名爲“騎都尉”,秩比兩千石。

要單論品秩,騎都尉與中郎將一樣,但皇甫嵩、朱儁“持節”,且爲主將,位尊,不需遠迎。他兩人帶了帳中諸人,與文太守一起去營門相迎。

夜色已至,營門燃起了燈火。

荀貞立在隊伍的末尾,時不時趁人不注意,翹足眺望。

戲志才就在他身邊兒,看得一清二楚,奇道:“貞之,你認識曹都尉麼?”

夜色深深,瞧不清遠處,荀貞正在費勁遠望,沒聽清他問的什麼,扭頭問道:“什麼?”

“我說:你認識曹都尉麼?”

“……,不認識。”

“那爲何翹足相望?”

荀貞楞了下,好在心思靈活,隨便找了個理由,答道:“我與曹都尉雖從未謀面,但早聞其名了。”

“噢?”

“三四年前,我爲繁陽亭長時,朝廷詔令公卿舉‘能明古學’者,曹都尉即在被舉薦之列。前年,朝廷又詔令公卿以謠言舉刺史、二千石爲民蠹害者,宦者的子弟賓客多有在地方州郡爲刺史、守相者,朝中重臣因爲受取他們的貨賄,雖然明知他們貪污穢濁卻皆不問。曹都尉乃與故司徒陳公上言朝廷,說:‘公卿所舉,率黨營私’,其言甚切。我仲兄對他讚譽有加。”

“你說的是這兩件事啊,我也知道。”

戲志才雖是寒士,此前一直沒有得到機會出仕,但自負才華,心存壯志,向來關心國家時事,對這兩件大事他有過耳聞。

頭一件事倒也罷了,第二件事曾在朝野引起過很大的轟動。轟動一方面是因爲有人敢上書痛斥閹宦,另一方面是因爲司徒陳耽就是因此事而死的。陳耽,東海人,以忠正稱,因爲此事得罪了宦官被誣死在獄中。司徒是三公之一,就這麼死了,天下忠直之士無不爲之扼腕悲憤。

說起此事,有一點不得不提。陳耽時爲三公都被誣死,而曹操時爲議郎,位雖清要,卻遠不及三公尊貴,而竟能安然無恙,不但安然無恙,如今且又被擢爲比二千石的騎都尉,看似匪夷可思,實則不足爲奇。因爲他的靠山太硬。

就連戲志才這樣的寒士都知曉曹操的出身。

曹操之祖曹騰是個大宦官,經歷四帝,任職宮中長達三十多年,先帝孝桓皇帝時,因有擁立之功而被封爲費亭侯,今雖已死,然其養子,也即曹操的父親曹嵩卻正當年,正是受寵得勢之時,久任九卿之職。有這麼硬的靠山,陳耽死,曹操卻安然無恙也就沒甚可奇怪的了。

戲志才瞧了一眼前邊諸人,低聲說道:“我聽說曹都尉本不姓曹,因其父被故費亭侯曹騰收爲養子,故改姓爲曹?”

荀貞爲人謹慎,不想讓人聽到他和戲志纔在人背後論人身世,含糊說道:“應是如此吧。”

戲志纔不知想到了什麼,噗嗤一聲輕笑。

“你笑什麼?”

“這曹都尉真是與衆不同,雖出身閹宦之家,但自出仕以來,卻總與閹宦作對。我聽說他當年爲洛陽北部尉時,杖死過小黃門蹇碩的從父?”

曹操年二十被舉孝廉,拜爲郎,不久即出爲洛陽北部尉。“尉”就是縣尉,通常縣有一尉或二尉,“大縣二人,小縣一人”,洛陽是京師,設有東、南、西、北四部尉,秩四百石。縣尉職主盜賊,有執法之權。曹操用五色棒杖死蹇碩叔父一事在當年也曾引起過朝野的轟動,聽說過此事的人很多。小黃門是省內官,別看名中帶個“小”字,品秩也不太高,只六百石,但因隨侍皇帝左右,權力很大,蹇碩深得當今天子寵信,別人討好他還來不及,曹操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剛出仕卻就把他的叔父給打死了,足見其人之銳意進取。

等不多時,遙見數千人馬打着火把迤邐行來。

荀貞心道:“必是曹操帶軍到了。”翹首眺望。離得太遠,看不到。又等了會兒,這支軍馬行至近前,最前邊,一面赤色的軍旗招展,在旗下,數個騎士簇擁着一人。此人個頭不高,膚色黃黑,短眉小眼,脣上蓄鬚,容貌雖不算醜陋,也不稱不上俊朗,中人之姿,觀其年歲,約有二十**。這人個子雖然不高,但騎在馬上,按劍挺胸,昂着頭,氣勢十足。戲志才也看到了此人,說道:“這便是曹操麼?”

此人正是曹操。

快到營門時,曹操擡了下手,隊伍停下腳步,他翻身下馬,健步行來,一邊往前走,一邊打眼看在營門迎他的衆人,一雙眼飛快地掃了一遍,在看到射聲營、步兵營的兩個校尉時,他的臉上露出笑容,衝他們飛了個眼色,但沒打招呼,目光隨即轉向立在前頭的皇甫嵩、朱儁、文太守三人,快步走至,行個軍禮,說道:“操怎敢有勞兩位將軍出迎?……,這位想必就是本郡的太守文公了?”

曹操從小在京師長大,一口純正標準的洛陽雅言。

文太守應道:“在下正是,都尉遠來辛苦。”

“見過文公。”

皇甫嵩還了個軍禮,笑道:“孟德來得正是時候!”

“將軍此話怎講?”

“我先給你介紹來迎你的諸君!”

射聲營、步兵營的兩個校尉不必介紹了,曹操久在京師,早與他倆相熟,從前往後,皇甫嵩一一給曹操介紹衆人。除了那兩個校尉,皇甫嵩、朱儁軍中的這些司馬們很多也是從京師來的,與曹操多是舊識。曹操甚是隨意,每見着一熟人就笑言幾句,在介紹到一個姓劉的別部司馬時,曹操大概和此人很熟,更是上前兩步,借他行禮說話之際,伸手摸了摸他的肚子,笑道:“老劉,你這纔出京幾天?肚子就見小了啊!在洛陽時我就告訴你,多騎騎馬、跑跑弓,對身體有益!你就是不聽,現在看看怎樣?肚子一小,整個人就精神了許多啊!”

衆人聽了,有的發笑,有的面現不快。出來迎他的人中有不少是儒家子弟,儒家講究禮儀,營門之外如此笑談,不但失了禮節,而且有損威嚴。不過皇甫嵩的臉上卻是沒甚異樣表情,曹操在京師也是個風雲人物,他以前就認識他,瞭解他的脾性。

荀貞站在末尾,姿勢雖然恭謹,視線卻沒離開過曹操,見他言談隨意,舉止輕易,不禁轉看了一眼孫堅,心道:“曹操在言談舉止上與文臺有相像之處,皆很‘通脫’。”

“通脫”是時人語,意即輕脫、佻易,不重禮節。荀貞雖從前世的影視書籍中知道曹操是個不拘小節的人,但在他本來的想象中,曹操畢竟出身貴族豪門,再不拘小節,怎麼也得有點“貴公子”的樣子,於今觀之,曹操不拘小節的程度卻出乎了他的想象。

不過細細想來,這也在情理之中。

當今之掌權者分爲兩類,一類是外廷的士大夫,多來自崇信儒學的士族,一類是內廷的閹宦,來自非儒家的寒族。兩者出身不同,平素的言談舉止自也就有不同。曹家雖爲貴族豪門,畢竟根基淺,沒有“家學”,不能與荀氏、鍾氏、陳氏這樣的家族相比。比如荀氏,荀子之後,世代以儒學傳家,族中子弟從出身始,就受禮儀的薰陶,可以說禮儀已深入到他們的骨子中去了,而曹家就算再有權,就算曹操本人再“明古文”,對儒學的造詣再深,“三代以內無貴族”,在禮儀這方面到底無法與世代儒學傳家的士族相比,故此難免會讓荀貞覺得他與同樣出身寒門的孫堅有相似之處。

荀貞正走神尋思,感覺有人走近了自己的身旁,忙收攏心思,捧手恭立。

走近的是皇甫嵩、曹操。皇甫嵩身高體壯,雖說容貌和藹,但出身將門,多年帶兵,行走站立間很有威儀,曹操短小精悍,儘管步伐矯健,然舉止佻易,毫無威儀可言,兩人在一塊兒頗是令人好笑。

皇甫嵩笑指荀貞,給曹操介紹:“此子乃是潁川郡兵曹掾,名叫荀貞,潁陰荀家子弟。”

曹操驚喜說道:“我方纔初至,見足下雖立人後,然容貌不凡,還在尋思不知這是誰家子弟,原來足下便是荀君!”

荀貞忙行禮說道:“下吏荀貞見過都尉。”

“誒,不須客氣!”曹操搖了搖手,上下打量荀貞,笑道,“我來到這裡前,路過襄城,有幸得見李公。李公對我說:‘潁川英俊,貞爲翹楚’,今夜一見,果非虛言。”

“李公謬讚,貞誠惶誠恐。”荀貞說着謙虛的話,心中卻是感慨。

一則感慨當世名士對輿論的影響力,李瓚的一句話,讓曹操在沒見到他之前就對他刮目相看。

二則感慨曹操的年齡。看曹操的年歲應與孫堅差不多,比自己可能也就大個五六歲,而現如今已是比兩千石的騎都尉。孫堅十八歲就爲郡司馬,十幾年過去了,如今也還只是個六百石的佐軍司馬,而他自己更不必提,入仕三四年了,還僅僅是個小小百石吏。北部督郵、郡兵曹掾,說起來是一郡顯職,但要放到整個帝國而言,芝麻粒大小的一個小吏,什麼都算不上。

曹操笑道:“惶恐什麼?李公向有識人之明,他說你是俊彥,定錯不了!”親熱得拉起荀貞的手,說道,”營前非敘話之所,改日有空,當再與君暢談。”

曹操和孫堅都輕脫,不重禮節,但細比之下,兩人又有不同。孫堅讀書不多,他的輕脫是來自他的豪俠氣,曹操“少好飛鷹走狗”,“任俠放蕩”,身上也有一股遊俠氣,但他博覽羣書,相比孫堅,俠氣要弱上很多,他的輕脫更多的是來自本性上的任情縱意。荀貞細細品味,覺得在這一點上,曹操又與他的仲兄荀衢有類似地方,但也有不同,荀衢的任情放達是不得已而爲之,曹操的任情縱意卻是自然流露。

換而言之,曹操的輕脫既有俠氣,又有名士氣。

介紹完諸人,皇甫嵩令人給曹操帶來的兵馬安排暫駐之處,衆人入營歸帳。

到得帳中,皇甫嵩又令人取來席位,放在射聲營、步兵營兩位校尉的下邊,請曹操入席。曹操與射聲營、步兵營兩位校尉的品秩雖一樣,但射聲營、步兵營是京師洛陽的戍衛軍,故位在曹操之上。

落座後,皇甫嵩問曹操:“孟德,你此次帶來了多少人馬?”

“三千步卒,二百騎士。”

“騎都尉”名爲“騎都尉”,但不是騎兵的長官,也可帶步兵。如前漢名將李陵爲騎都尉時就曾帶過步兵出征,“將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

“好,好!”

曹操奇道:“好在何處?”

“孟德你有所不知,就在你來前,我正與諸君議事。”

“議何事?”曹操腦子很快,剛問出口,馬上醒悟,又跟着說道,“是了,必是在議舞陽波才!”

“孟德如何知曉的?”

“將軍與朱將軍、文府君將四萬餘步騎圍擊昆陽,昆陽指日可下,沒什麼可議的。要議,只能議舞陽的賊兵了。將軍,你是擔憂舞陽的賊兵會獨自逃遁麼?”

跪坐在荀貞的身後的戲志才聞言驚奇,低聲對荀貞說道:“曹都尉智慧過人。”

荀貞心道:“要不是我中間插了一槓子,你和‘曹都尉’還會一見如故呢。”想歸如此想,對曹操的洞察力和反應能力他亦很佩服,不愧是一代雄主。

皇甫嵩笑道:“正是。”

“那將軍可有良策?”

“所以說你來得巧啊!”

“此話怎講?”

“我雖得了一策,但是需要分兵兩路。我與朱將軍部的兵馬剛夠圍擊昆陽,若分爲兩路恐不夠用,正猶豫難決,剛好你就來了!有你這三千餘步騎,吾此計可以行矣。”

曹操帶的這三千餘步騎中有些是朝廷給他的,有些是他自行招募的,因此耽誤了時間,來得晚了,眼見皇甫嵩、朱儁已將昆陽圍住,正在暗自懊惱無功可立,陡聞皇甫嵩此言,大喜說道:“敢問將軍是何計策?有什麼用的着我的地方?操必盡力而爲!”

皇甫嵩把計策講出,曹操喜道:“此妙計也!”

“孟德若無異議,吾等便按此行之?”

“就按此行之!”

計策定下,當即皇甫嵩給諸將分派任務,首先點了荀貞的名字,說道:“卿爲本郡人,熟知地形,此計缺卿不可,卿可與孟德爲一路。”

荀貞應諾。

皇甫嵩給餘下諸人分配過任務後,軍議散了。

荀貞出帳,卻未就走,而是等孫堅出來,挽了他的手,情深意切地說道:“兄長,依兩位將軍的軍令,我今夜就要離營與曹都尉去舞陽。兄長勇銳猛鷙,臨戰常冒矢石,身先士卒,這若放在平時或許尚可,然今賊兵負隅死戰,不可小覷,弟走後,兄長切不可再親臨前陣了。慎之慎之!”

孫堅不以爲然,哈哈笑道:“昆陽城外有我軍數萬,我在數萬軍中有何險可言?賊雖死鬥,以我視之,不過是一羣困鼠罷了,不值在意,倒是賢弟此次奉令潛去舞陽,我聞波才麾下有千餘甲士,乃是他的嫡系,即爲死士,你與曹都尉兵少,可一定要謹慎提防啊!”

“諾。”

孫堅見荀貞似還有話要叮囑,笑道:“你我大丈夫,殺賊除害是你我應該做的事情。你不必憂我。軍令緊急,你回營去準備吧!”

“是。”

孫堅的軍營就在南城牆外,荀貞還得去東城牆外。他行禮告辭,轉身待走,才一擡臉,差點嚇了一大跳,卻見曹操就立在他身後不遠處。

曹操滿臉笑容,招手請他近前。荀貞、戲志才兩人步至其前,曹操擡臉觀瞧他倆,笑道:“汝潁多奇士!汝南袁本初、伍德瑜,我之友也,皆美姿容,我在陽翟見到了鍾功曹、郭計吏等諸位潁川君子,一個個儀表不凡。今夜又見到兩位,荀君英武,戲君明秀,亦俱人傑也!”

兩漢“以貌取人”,曹操個子低,其貌不揚,在誇荀貞、戲志纔好相貌時很有點自慚形穢的意思。

荀貞謙虛地說道:“都尉年昔爲洛陽北部尉,鐵面無私,杖死小黃門蹇碩的從父,年二十三,遷頓丘令,任有政績,爲民稱頌。較之與君,貞與忠只是庸庸常人,如何能算人傑呢?”

說起仕途,曹操早些年真是一帆風順,在洛陽北部尉的任上雖打死了小黃門蹇碩的叔父,但同樣因爲靠山太硬,蹇碩拿他也沒辦法,最後在他父親曹嵩的運作下,調出京師,改任頓丘令算是了事。頓丘是個大縣,頓丘令乃是六百石吏,雖惹了禍事,品秩卻從四百石升到了六百石。

曹操笑道:“君家天下名門,州郡右姓,郎陵公潁川長者,八龍世之俊才,我慕之久矣,常恨生得晚,不能拜於郎陵公門下,又常恨無緣拜謁八龍。不過說起來,我與君之族弟荀彧卻是有些緣分。”

荀貞愕然,心道:“與荀彧有些緣分?”在原本的歷史中,荀彧乃是曹操的謀主,他倆肯定是有“緣分”的,但在這一世中,到目前爲止,荀彧與曹操兩人還從未見過,“緣分”二字從何而來?

他問道:“都尉何意?”

“君可知南陽何伯求麼?”

何伯求就是何顒,南陽的大名士,多年前來過潁陰,拜訪過荀家。荀貞當然知道,點頭說道:“何伯求南陽名士,當世豪俠,我少年時曾經見過他一次。”

“何伯求與袁本初、我都是好友。我聽他說,他早年見過時尚年少的荀彧,一見之下,大爲驚異,贊荀彧有‘王佐之才’。此事可有?”

“有。”

“君可知,何伯求亦曾評價過我啊。”

荀貞還真不知此事,微笑說道:“君懷忠履義,奉公疾奸,何公對君之評,必是美譽。”

曹操掀須大笑,不過卻沒有接荀貞的話,沒有說何顒是怎麼評價他的,而是笑道:“何伯求既贊過荀彧,又評過我,故此,我說我與荀彧有些緣分。”不是曹操不肯對荀貞說何顒的評價,而是何顒對他的評價不宜對外人言之。何顒說的是:“漢家將亡,安天下必此人也!”這樣的話不適合說給一個剛認識的人聽。交淺言深,君子之忌。

荀貞心道:“原來還有這樣一段故事。”不覺又想道,“黃巾亂後,荀彧舍袁紹而從曹操,固有袁紹非人主之因,但今聽曹操一說,這其中是不是也有他和曹操先後都得過何顒美譽的緣故呢?”何顒在荀彧年少時就贊他有王佐之器,一來,這件事肯定對荀彧影響很深,二來,也可見此人有識人之明,那麼他對曹操的美譽應該可信度很高,故此荀彧在看出袁紹非爲人主後,改而去投同樣得過何顒稱讚的曹操也是有可能的。

只是,這一世有了荀貞,荀彧還會去投曹操麼?

荀貞胡思亂想,與曹操說了幾句話。

曹操像是察覺到了他心有所思,以爲他是在想今夜出軍之事,善解人意地說道:“皇甫將軍令你我今夜潛去舞陽,時間緊迫,君請先回營中準備,三更時,我在東城外等你。待去到舞陽後,你我可一面殺賊,一面快意敘談。”

“謹從都尉令。”

荀貞與曹操揖別,帶着戲志才離開,走出十幾步,轉首回顧,見曹操仍立在原地未走,再往曹操身後看去,孫堅也立在原地未走。

夜色下,曹操、孫堅見他回頭,同時微笑擺手。

荀貞回身,向他二人再度行禮,轉回身邁步前行,走到栓馬的地方,他停下腳步,顧望遠近,近處周圍火把通亮,來回都是持戟巡邏的士卒,腳步橐橐,不知從哪處營中傳來戰馬夜嘶之聲,遠處昆陽默然聳立。茫茫的夜色裡,戰鬥的氣氛中,曹操和孫堅就在他的身後,在目送他離開。他忽有種歷史的錯位感,心道:“再加個劉備,三國就齊了。”忍不住想起劉備,絞盡腦汁卻也想不起劉備的早期經歷,心道,“只記得他也是在鎮壓黃巾起義中起家的,只是他現在何處?”

戲志才說道:“貞之?”

“啊?”

“還不走?”

戲志才嗓音清朗,驅散了這突如其來的失神。

夜風微涼,迎面拂來,荀貞牽着馬,再又回顧了一眼曹操和孫堅,心道:“若干年後,這兩個人將名動天下,而現今,他倆卻在目送我離開”,似有一股說不出的情緒從胸中升起,“我視他兩人是英雄,他兩人又何嘗不是視爲我是俊彥?天下英雄豈是天生?我亦可爲之”!曹操、孫堅當然是人傑,可他倆現在的年歲都不大,剛三十來歲,比荀貞大不了多少,還處在上升階段,尚沒有立下日後的成就,個人的能力也還不及日後,敬之則可,自慚不必。看看曹操、孫堅此前做過的那些事蹟,再看看荀貞此前做過的那些事,荀貞自認爲,即便自己有不如,也不是差得太遠。

他笑了起來。

今晚自來到皇甫嵩的營中後,荀貞就遵行過一貫的恭謹謹慎,沒有笑過,這會兒忽然笑起,戲志才把坐騎的繮繩解下,奇怪問道:“笑什麼?”

“我笑皇甫將軍的這個計策真是好計,波才離授首不遠了!志才,此次黃巾之亂,雖是國家不幸,卻是天下年輕俊秀的幸運,此後三十年之英雄都將會在這次亂中嶄露頭角。你我適逢其會,可不能居在人後!走,回營去。”牽馬在前,戲志才隨行在後,兩人大步出營,騎馬歸去本部。

等荀貞告辭離開,曹操的親兵們圍上來。

一人問曹操,說道:“此誰人也?令都尉如此重視?”

“潁陰荀貞。”

親兵們恍然大悟。問話那人說道:“原來是荀氏子弟。”

這些親兵有的是曹操家中的門客,有的是曹操以前結交的輕俠,都是曹操的親近人,跟了他很久了,知道他們這位主人雖是閹宦子弟,但卻“意望殊高”,非常想得到士族的認可和讚美,故此先杖死蹇碩的叔父,後又上言痛斥閹宦,並且“折節下士”,好與士子交往,別說荀氏這樣的天下名門,就是尋常的一個郡縣士族他也都很禮敬。

曹操知道親兵的想法,搖了搖頭,欲待說話,又閉上嘴,轉顧附近,見左右沒有外人後,這才說道:“襄城李公對此人甚是稱讚。我禮敬此人非但因他是荀氏子弟,更因李公之贊。”

“李公怎麼贊他的?”

“李公贊他是潁川俊彥。”

“那都尉看他呢?”

荀貞此時已去得遠了,曹操掂起腳尖,望了望他去往營門的背影,沉思片刻,說道:“謹言慎行,眉蘊英氣。”

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75 曹純少貴氣吞虎91 兵臨西華(上)44 許仲程偃8 遍觀諸郡(下)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32 許顯奉令提兵援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12 仲仁迫凌去檄書11 孟德窮窘設摸金74 如何練兵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28 孫文臺發豫州兵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4 初雪9 道人46 室暖臨懷春情在6 何爲乳虎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1 飛書問君何所欲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30 回家5 風雪夜刺(下)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35 鄉吏殘民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38 初步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57 市恩23 甲光向日來者誰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17 虎狼之威(下)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56 熔鑄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8 清洗潁陰(下)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6 子長忿仇求爲應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34 一怒之威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11 孟德窮窘設摸金42 可願南下?41 夕陽93 夜夜磨我削葵刀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16 亂將至中流擊水4 飛檄琅琊御冀方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2 郡兵曹椽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31 除惡務盡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36 我所邀者仁民名48 許君卿計敗張遼49 呂奉先攻勝李通(上)9 結交93 兵臨西華(下)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37 起行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21 辛璦(下)69 尋得事由插爪牙2 佳婦何人陳家女12 敬事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5 言而有信荀貞之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81 不足憂懼劉玄德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9 高子繡髡髮代首24 張讓賓客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7 置彀在此請君入49 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