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

想象中的激烈鏖戰並沒有出現。

甚至,昌邑、乘氏這個主戰場上,從頭到尾都沒有發生過敵我各千人以上的肉搏戰鬥。

這一場戰爭只持續了六天,就以曹操主動撤退,渡過黃河,西入東郡而宣告結束。

如果從曹操的兵馬自乘氏撤出那一刻起,向後回顧,直到六天之前戰鬥開始的那一刻,或者說直到十二天前,孫堅兵至扶樂的消息傳到張邈耳中時那一刻,重新把這四天中,曹操、張邈、吳資與荀貞、孫堅、孫策之間所有的一切再細細觀看,就會察覺,曹操撤退、西入東郡的這個決定,既是萬般無奈的選擇,也是他果決一面的表現。

……

十二天前,上午。

陳留郡的郡治陳留縣內,郡府的大堂上。

張邈撫摸着鬍鬚,有些懷疑地把案上的軍報連着看了兩遍,隨後擡起頭來,問堂下之人,說道:“孫堅昨天率兵,到了扶樂?”

堂下之人是圉縣的主簿,神色惶恐地答道:“是。”

“軍報說裡他帶到扶樂的兵馬足有萬衆?”

圉縣主簿答道:“是。”

張邈搖了搖頭,說道:“真是豈有此理!”

圉縣主簿茫然不知他是何意,大着膽子,問道:“敢問明公,什麼豈有此理?”

張邈顧看陪坐堂上的幾個府中大吏,分析說道:“孫堅才侵佔了河南尹,打下了河內半郡,河內張揚,雖敗而兵馬尚有不少;北有袁本初爲他的後援。孫堅在這兩個地方,我聽說留下了頗多的精卒駐守。

“呂奉先北擊汝南,聲勢無前,豫、徐合力,也僅是能與他僵持而已,他如今佔據了汝水兩岸的十餘縣城,對平輿造成了很大的威脅;袁公路表呂奉先領汝南太守,在南陽頗給他糧秣、兵馬的補充。孫堅不可能不會在汝水北岸沿線陳列重兵,以防呂奉先突襲。

“想那孫堅,自竊豫州以今,征戰不斷,原有的舊部傷亡不小,便是在豫州募兵以補充,又何能於駐戍河內、汝水北岸之餘,猶有萬衆之多,提之而進屯扶樂?”

府吏中一人儀表堂堂,說道:“明公所言甚是。”瞧了圉縣主簿一眼,揣測言道,“想來定是圉縣令膽小如鼠,一聽孫堅親至扶樂,便聞風喪膽,遂連敵情都探查不明,胡亂上報。”

圉縣主簿認得此人,知他是陳留郡府的主簿,名叫圈文生,家乃陳留大族,本身稍有謀略,素得張邈的信愛,雖是畏他權勢,不敢與他頂嘴,但身爲臣吏,聽到圈文生鄙夷自家的長吏,卻也不能不有所表態,否則,此事傳出,他以後在圉縣、在陳留的名聲,恐怕就要壞了,便說道:“聞得孫堅進駐扶樂之當時,鄙縣就派出了兩路斥候,潛入扶樂左近,細細打探。孫堅所帶之入駐扶樂的部曲,足有萬人之衆,確鑿無疑!”

圈文生壓根不信。

張邈也不相信。

張邈揮了揮手,叫這主簿退下。

等其出了堂外,張邈與圈文生等吏商議,說道:“孫堅不會無故進駐扶樂。方下荀鎮東與孟德正對壘於昌邑、乘氏,大戰一觸即發。孫堅於此時入駐扶樂,不會是爲了別的緣故,只能是爲了威脅我郡,以迫使我郡不能發兵,往助孟德。”

圈文生說道:“明公深識遠見,孫堅必爲此意。荀貞與孫堅,久結盟好,今荀貞與曹公對陣,應是他懼怕明公會馳援曹公,故此請了孫堅,出兵扶樂,以作勢脅迫我郡。”頓了下,接着說道,“也定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孫堅才虛張聲勢,號有萬人,不意圉縣令居然信之!”

張邈思忖稍頃,問諸吏,說道:“孫堅帶到扶樂的兵馬絕對不會有萬人之多,然此人驍勇,也不可輕視。瞧荀鎮東的架勢,他怕是將攻濟陰;濟陰一旦有事,我陳留東境不穩。我郡絕不可作壁上觀。孟

德日前遣陳宮又來,央我再發兵助他,我已應允。但孫堅於下忽到扶樂,該如何應對,卿等有何高見?”

圈文生說道:“此事易也!”

張邈問道:“卿有何策?”

圈文生說道:“料孫堅所帶的部曲,頂多兩三千人。明公擇一上將,統兵前去圉縣,憑城固守,使他不得前進,如此即可。”

張邈想了會兒,點頭說道:“有圉縣的城池爲依仗,孫堅的兵馬若確然是隻有兩三千人,那麼的確是可以將他抵擋在外的。”問圈文生,“卿以爲,擇誰人領兵去圉縣爲好?”

“公弟可也。”

“公弟”,說的是張邈的弟弟張超。張超近年來都從在張邈的身邊,爲他輔助。

張邈接受了圈文生的建議。

次日,張超領命,引兵兩千出城。

張邈給他送行,執其手,說道:“孟高,孫堅雖悍,你我兄弟一心,亦無懼也。”

張超應道:“阿兄放心,孫堅兵子,輕躁無大謀,不足爲慮。”

張超到了圉縣,多日無事,五天後,也就是荀貞與孫堅約定對曹操開戰的那一天,一道緊急的軍報,從圉縣北邊的亭舍送到了圉縣縣外的營中。

趕來稟報的是圉縣最北一個亭的亭長。

張超聽他彙報:“孫堅引兵出了扶樂,已經入了我縣!小人亭中的亭卒只有三四人,雖欲爲公殺敵,奈何衆寡懸殊,只好棄亭而還,趕緊來給公報訊!”

這個亭長是個會說話的,什麼“欲爲公殺敵”,說得挺好聽。

張超問他道:“孫堅部曲多少?”

這亭長答道:“小人遠遠觀之,只見塵土大作,瞧不清楚具體有多少人馬。”

張超心道:“‘塵土大作’?我有一百個辦法,可以造成這種效果!越是如此,越可見孫堅部的兵馬必然不多。”不再問那亭長,打發了他下去。

張超擊鼓召將,不多時,其部下的曲軍侯、司馬等軍官絡繹來到。

張超把那亭長報上的情況轉述給大家,說完,說道:“孫堅已入我圉縣境,傳我軍令,兵士悉入城內,嚴守城防。”

諸軍官應諾。

張超點了兩個以勇悍出名的軍吏,說道:“你兩個從我出營,去探查敵情。”

被他點名的軍吏,其中一人問道:“公不是叫俺們入城守衛麼?怎麼又去探查敵情?”

“不把敵情探明,如何能夠妥守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此孫子所教,汝不聞乎?”

那軍吏敬佩地說道:“公熟知兵法,真是厲害!我等不及。”

張超部的陳留兵士,帶上輜重,涌入城中,登城戍衛。

張超自引那兩個軍吏,與從騎十餘,南下探查孫堅部的具體情況。

出行未遠,當頭撞上了孫堅部的前鋒,約有百騎。那個來報訊的亭長所說之那句“奈何衆寡懸殊”,頓時迴盪在了張超的耳邊。有道是好漢不吃眼前虧,張超絲毫不作猶豫,乾脆利索地帶着那兩個軍吏與從騎,折回了圉縣城內,不再提探查之事。

孫堅兵到圉縣城外。

張超臨城觀望,見孫堅部曲遠遠地築造營壘。

沒了“塵土大作”作爲掩護,這時看去,清清楚楚地可以瞧個分明,孫堅的部衆哪裡有萬人?莫說萬人,便連兩三千人也無,只怕還不到千衆。

張超喜道:“果如我兄的判斷,孫堅的部衆真的沒有萬人!不對,我兄也沒判斷對,竟是隻有不到千人。”

他尋思想道,“我部兵馬兩千,圉縣本有守卒千人,合攏一處,有三千步騎。是孫堅部的

三倍多。孫堅自恃驍勇,輕敵至此!我何不出城擊之,如能將之擊潰,焉不是大功一件?即使不能勝之,我後有圉城,亦可撤入城中,然後再做守禦。”

想定,張超就對左右的軍吏說道:“孫堅部曲僅有不到千人,我城中守兵合計三千。我兵已遠多於他,其部且在築營。我軍若趁機進擊,打他個措手不及,何愁不勝?”

左右軍吏有支持的,有反對的。

張超是個有決斷的,厲聲說道:“怯懦不敢戰者,斬!”

張超是張邈的同產弟,殺幾個軍吏,那還不是輕輕鬆鬆?

軍吏們你瞧我,我看你,沒人敢在反對了。

兵貴神速,要打,就得立刻打,以免孫堅部的兵士築營成了,再打就不好打了。張超當即指派軍吏,留下了五百人看守城池,親自率領餘下的兩千五百人,打開城門,直向孫部撲去。

孫堅軍中。

孫堅倚着馬,坐在高地上,看到張超帶兵出城來攻,笑顧身邊的幾個軍官,說道:“兒輩中我計矣!”從容不迫,緩緩起身,牽馬下到地上,令道,“列陣!”

孫堅此次帶來攻圉縣的部隊,的確只有這不到千人,總共八百步卒,但這八百人,都是從他征戰已久的一流精銳。

軍令傳到,沒用多久,本在築營的兵士就丟下手上的活計,已然集合完畢,列成了方陣。

此時,張超的部隊急行,距離孫堅部只剩下了不到數百步的距離。

孫堅傳下軍令:“彼衆我寡,不可輕動。聽鼓聲爲節。”

陣中響起戰鼓的聲音,八百步卒,按着鼓聲的節奏,每一聲鼓音,就前進一步。雖是敵人的兵力是孫部步卒的三倍還多,然而孫部的這八百步卒,其陣型卻是絲毫不亂,穩穩向前。

張超大喜,與從在身邊的幾個軍吏們說道:“孫堅當真驕橫!兵遠少於我,還敢接戰!諸君,若能生擒孫堅,不止汝輩立刻就能揚名天下,我兄也定有重賞!勉之!”

兩軍越來越近。

張超部先發弓矢,孫堅部前排的兵士舉盾牌以作遮擋。

兩軍的距離只有三百步了。

張超部的兵士做好了衝鋒的準備。

很快,兩軍的距離只剩下了兩百步。

孫堅仍沒有下達戰鬥的命令。

百步。

張超部的兵士加快了步伐,有些人小跑起來。

孫堅部的戰鼓聲依然充滿節奏。

八十步。

張超部的箭矢停了下來。

孫堅部的的兵士都可以看到對面陳留兵卒的面孔了,孫堅還是沒有下達任何命令。

五十步。

張超部的兵士發出了吶喊,許多人仗着矛、刀,奔跑起來。

孫堅仍然穩如泰山,無有軍令下達。

四十步、三十步。

二十步。

孫堅終於下達了命令,他簡短地說道:“進攻!”

鼓音立刻變得急促,孫部的兵士聞鼓音而同聲大喝:“殺!”

八百人發力前奔,與張超部的陳留兵卒瞬間相撞,一往無前,無不一當百。

孫堅部一通進戰的鼓聲未畢,陳留兵卒已經大潰。

張超驚駭,急約束部曲,欲圖回撤入圉縣城中,可是兵敗如山倒,又哪裡還能撤回?

孫堅部的兵士如狼逐羊,殺了個血流成河。城中萬萬沒有想到張超會敗,更是沒有想到他敗的會這麼快,沒有防備,被孫堅部的兵卒趁勢殺入城中。

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24 鐵官見聞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11 雪夜攻莊92 兵臨西華(中)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2 馳援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48 正旦之日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23 大獲豐收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84 威震陽翟(中)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68 鳳集西鄉(下)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9 袁公路縱虎謀北70 今才知君是誰人雷電災害啊,晚點更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38 範繩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22 枉費心機空費時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50 祭祀族宴45 得士親附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7 遍觀諸郡(上)47 辨旗察鼓15 玄德仁義愧獨生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21 黃帝邢德有之乎49 聖如仲尼也好名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48 許君卿計敗張遼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46 呂布撤圍南渡汝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24 太守驪馬從白駒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7 獨行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45 天寒遙寄冬衣去41 夕陽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83 威震陽翟(上)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70 今才知君是誰人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1 謀重有利爲臣職31 唐兒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21 今有潁陰乳虎(中)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56 買馬(下)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34 招攬樂進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42 君臣自古固多疑52 圍魏救趙亂其陣33 破敵(下)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25 鄉有野賢59 奮武意收黃巾用53 不顧母弟朱靈忠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16 亂將至中流擊水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