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

此戰開始不久,徐、兗雙方爭奪的焦點就落在了任城縣,這就使得濟北戰場既無兗州兵的參與,因樂進行軍秘密之故,濟北的黃巾又無多大的防備,所以,從泰山悄然進入濟北之後,樂進攻戰順利,真可以奔擊如雷霆來形容。他先是佯攻濟北的郡治盧縣,逼迫散佈在盧縣以南鄉野間的黃巾各部紛紛回援,繼而主力南下,直撲肥城地區,一戰即克,成功地拔取襲據。

攻佔肥城地區,這是用兵濟北的第一個步驟。

肥城在濟北的腹地,佔取了此地,便可將北部盧、荏平兩縣與南部蛇丘、剛、成三縣的黃巾軍隔絕分開,——濟北國總共只轄五縣,便是盧、荏平、蛇丘、剛與成,肥城地區正處其間,佔領了這一塊區域,荀軍就能夠從此而掌握住戰場的主動權了。

下一步,可以視黃巾軍的動向而做出應對。

有三種應對。

第一種是:南部三縣的黃巾軍有可能會與北部兩縣的黃巾軍南北呼應,共擊肥城,那麼樂進的應對就是在肥城固壘堅守,然後由荀成作爲配合,遣少部兵,佯裝主力,急襲蛇丘等縣。

在這種情況下,南部三縣赴援北上的黃巾軍爲免三縣丟失,必會不得不放棄與北部黃巾圍攻肥城的打算,只能轉師南歸,如此,樂進在留部分兵馬阻擊北部黃巾之同時,再與荀成“正奇相輔”,分兵尾追,兩路夾攻,即可尋機會把南部三縣的黃巾軍在追擊、野戰中殲滅之。

消滅或者擊敗了南部黃巾後,挾獲勝之威,繼以攻略北部。

第二種是:南部或北部的黃巾軍,只有一部來攻肥城,另一部沒有動,這樣的話,依舊如第一種應對,樂進堅守,荀成佯攻,隨後兩路夾擊,取得勝利,接着再攻略黃巾的另一部。

第三種是:南部、北部的黃巾軍都沒有動,只管自守,不敢出戰,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樂進的應對就簡單了,那便是擇一城而攻之,如能誘得別城的黃巾來援,即打援之,如不能,就一座城、一座城的打下去。這種情況的應對簡單是簡單,卻最麻煩,也最損兵。

不過,以荀貞等人的預料,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出現的機率應是最大,第三種情況出現的機率應是最小,因爲隨便一個稍微知兵的人,都不會坐視敵軍插入己家的心腹卻不理會之的。

太史慈乃是新投荀貞,被荀貞派在琅琊後,立是立了些功勞,歷戰十餘,無有敗績,但都是小規模的戰鬥,敵人最多數百、千餘,相比潘璋、何儀等校、尉,甚至較與蘇則、蘇正、馮鞏等軍官,他的這點戰功都不算什麼,經過短暫的過渡,荀貞一下就擢表他爲武猛都尉,竟與潘璋、何儀比肩,說實話,他兩人固是不敢腹誹荀貞,但對太史慈,卻是頗爲看不上的。

因此之故,自到了樂進軍中,太史慈雖是與潘璋、何儀皆爲比二千石,秩俸相同,潘、何對他卻不甚禮敬。

何儀還好點,他是黃巾降將,在出身上有“污點”,倒是沒有做得太過分,潘璋是一個好大奢侈、威貴自重的人,他少年時家貧,沒讀過什麼書,性猶粗猛,對太史慈的輕視就常常不加掩飾地流露於外。

太史慈卻是能忍,一直沒與潘璋、何儀發生衝突,可這不代表他性格軟弱,從他二十出頭就敢做“斫毀州章”的事兒便可看出,其膽實雄,他心中着實憋了一口氣。

於是,入了濟北郡以來,每次與黃巾作戰,他都請求先擊,不但先擊,而且不管出戰的敵人有多少,他一個兵也不問樂進要,只帶本部三百人,而無論敵人多寡,就憑此三百卒,最重要的是,憑其本人的騎射勇武,他每戰皆勝,次次身先士卒,遠以弓射、近則戟取,馳馬所向,萬軍披靡,掣旗潰陣,無堅不摧,真如猛虎也似,只與濟北黃巾打了兩仗,就斬獲了黃巾小帥、猛士十餘,聲威大震,到最後,對敵的黃巾兵看見他的旗號就跑,根本不敢與戰了。

樂進在軍報中這樣寫道:子義旗至,黃巾辟易,營中諸校壁上觀者色動,功勞冠軍。

樂進沒有寫出來的是,潘璋、何儀再也不小看太史慈了,非只如此,私下裡,更是佩服荀貞的識人之明。

荀貞拔擢部曲,從來只以軍功爲依據,他帳下的軍官們,凡軍功欠缺之人,除了爲利於安鎮泰山,王融得拜騎都尉、公孫犢得任慕義都尉外,其餘的,比如周泰、蔣欽,等等,包括諸荀子弟、西鄉故舊在內,至今高者不過司馬、假尉而已,最多也就是纔到了千石,唯獨太史慈,升遷最快,太史慈以他的戰功證明了荀貞沒有看錯他,證明了他的這個都尉得之無愧。

荀貞看完樂進的軍報,對樂進快速、順利的進展感到高興,對太史慈的表現亦覺欣慰。

看罷軍報,荀貞打開曹操的檄文,略略一看,不覺失笑,顧對在座的荀攸、戲志才、張昭等人說道:“孟德以義責我,說我目無王室,不惜生民,就差直斥吾爲賊也。……你們看看。”

侍吏把曹操的檄文接過,送遞給荀攸等人傳看。

等諸人看過,荀貞沉吟問道:“孟德此書,吾不可置之不理。君等以爲我該如何回覆?”

戲志才輕笑一聲,說道:“曹東郡此檄,可用四字形容。”

“噢?哪四字?”

“強詞奪理。”

“此話怎講?”

“徐、兗雖分州,皆漢家土也,徐、兗百姓皆漢家民也,黃巾者,國家之賊,曹東郡不能安濟北、任城,明公因爲濟北百姓和任城相的請求而遣兵往之,曹東郡不思感謝,反發兵攻我劉、陳部,道理何在?豈不正是強詞奪理,無理取鬧!”

所謂“任城相的請求”,劉備、陳褒攻鄭遂、呂虔,雖叫呂虔給逃掉了,但抓住了鄭遂,有鄭遂在手,任城郡守的章印俱全,炮製一道“任城相請求徐州派兵援助,以御黃巾”的公文自是再容易不過的了。荀貞從來是重視大義二字的,當然不會使自己落話柄於人手。

荀攸、張昭等聽了戲志才的話,都笑了起來。

要說強詞奪理,戲志才的這話纔是強詞奪理。

荀貞從善如流,採用了戲志才的說法,以作迴應,叫陳儀寫了,回書兗州。

回覆曹操的檄文只是小事,處理完後,荀貞說道:“與此檄文一起送來的,還有道軍報,說是孟德分李幹援助山陽,自將兵出定陶,往亢父方向去,看樣子,他是要親臨前線,指揮攻任城縣了。遣益德佯攻山陽之計,算是成了小半,關於孟德此舉,君等各有何高見?”

戲志才說道:“佯攻山陽計雖未竟成,但分了李幹部,又牽制住了山陽郡兵,成效也還不錯。曹東郡此舉,以忠看來,要不在任城縣,而是在東平國。”

荀貞“噢”了聲,問道:“君此話何意?”

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1 光和六年(上)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1 上任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32 破敵(中)23 甲光向日來者誰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37 生來無計避徵徭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74 歸來有美迎於城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16 亂將至中流擊水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26 祖宗德澤在遺黎66 延攬勇士(下)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54 滅族(下)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23 甲光向日來者誰88 從徵汝南(上)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9 太守長史兩不負98 荀貞之虎膽包天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2 賭錢26 貞之得隴苦不足19 誅滅沈家(下)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7 獨行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29 鍾繇31 唐兒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34 大勝(上)5 言而有信荀貞之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16 原盼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15 命令7 每思內戰常齧指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29 伯符進獻渡河略7 獨行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40 兵非無情不可掌16 原盼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59 軺車從事雷霆來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9 伯符進獻渡河略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49 聖如仲尼也好名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18 第一天(下)42 君臣自古固多疑42 馮鞏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75 許縣陳氏50 勵士出征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9 許季12 仲仁迫凌去檄書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0 蹴鞠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7 計劃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23 大獲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