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孫棟入主東宮 上

龍策四年很快就過去了,這是大吳朝最爲平靜安穩的一年,對外沒有戰爭,對內沒有動亂,整個朝廷上上下下都撲在了發展上面,一個個政策得以落實……

這一年下來,朝廷發展經濟和民生農業的成果是斐然,不僅僅是各地大豐收,連朝廷空蕩蕩的糧倉也開始漸漸積滿了糧食,就連商稅方面,朝廷都比前幾年收入五成以上啊。

而且隨着孫權親自主導的從長安到許都的軌道列車開通之後,彷彿貫通了兩地之間的發展紐帶,讓兩地緊密合作,發展的更加迅速。

這一年纔算是讓朝廷真真正正的走出了當年征戰羅馬而戰敗留下的陰影。

當年消耗的國力已經開始恢復。

時間也開始進入龍策五年。

剛剛進入新的一年的開始,在朝廷之上,一場開年大戲正在上演之中。

三月開春,宗正孫靜正式上奏朝廷議會,請求皇帝孫權,冊封太子之位,以太子可以儲君之姿,延續大吳國祚,保朝廷之安穩,安天下之民心。

其實東宮之爭,儲君之位的懸空,始終是當朝文武大臣最關心的事情。

在經歷了當年孫權兵敗羅馬,生死未卜,孫策奪取皇位的事情之後,整個大吳朝臣對於東宮太子的位置更是在意,他們都希望朝廷能早日立下儲君。

儲君就是代表一個繼承人。

無論是古往今來,任何一個王國,家族,繼承人是不可忽視的鬥爭,有一個繼承人才能穩住手下人的人心。

正所謂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大吳朝廷如今的輝煌鼎盛都是明眼可見的,但是就是因爲孫權的太強勢,終究是有些缺憾,只有有了一個儲君,才能讓朝廷更加安穩,才能讓民心更加安定。

孫權也知道,東宮太子的爭鬥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所以進入四月的時候,孫權親自下了一道聖旨,朝廷文武大臣,無論是軍機大臣還是內閣大臣,都有權對東宮太子的位置發表一件,從而讓朝廷議會甄選儲君之位。

他的這一道旨意,再一次拉開的大吳朝的儲君之爭。

內閣,軍機處,一個個大臣彼此站在各自的立場上,都摻合進入了這一場爭鋒之中。

五月,大皇子孫晟從潁川書院返回長安城,在朝議大臣魯肅的親自舉薦之下,被軍機處的參謀部徵辟爲參謀副將。

五月中旬,前太子,孫策之子孫紹自金陵城而進入長安城,舉薦爲兵部右侍郎。

六月,二皇子孫翰被商部尚書糜竺提拔成爲商部右侍郎,商部第三把手。

同月,孫棟入主戶部左侍郎。

這四個最可能成爲大吳太子的皇族子弟開始走上了彼此敵對和爭鋒的舞臺,被大吳歷史上稱之爲四龍爭嫡的大戲正式拉開帷幕。

……

七月。

炎炎夏日已經來臨,長安城在一輪紅日的照耀之下,悶熱的天氣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了。

未央宮城,椒房殿。

殿堂之中擺着一個個青銅鼎,每一個鼎之中都放着地窖拿出來的冰塊,冰塊在融化,一絲一絲的冷氣在的氤氳着整個殿堂每一個角落之中。

“整個鬼天氣,走出去都不用活了!”

孫權一邊看着奏書,一遍有些苦笑。

哪怕殿堂之中的有些冰塊降溫,他還是感覺很悶熱,三伏天的天氣是在不好受,比那冰冷冷的天氣還要難受,冷的可以多穿衣服,熱了未必能脫衣服。

“陛下,奴才多加點冰塊好不好!”一個小宦官說道。

“不用了!”

孫權搖搖頭:“你們都下去吧!”

“諾!”

一衆宦官離開椒房殿。

孫權繼續拿起一份份的奏書在批閱。

“陛下,剛剛上奏的奏本!”司馬朗走出椒房殿的偏殿,拿着一份奏書遞上來。

“哪裡上奏的!”

“江東吳州!”

“江東?”孫權恍然一悟:“七月馬上就要進入梅雨季了,看來江東是坐不住了,想要提前預防!”

他打開一看,果然是吳州總督的奏本,說的正是梅雨季節的事情。

“陛下,他們能有意識預防,還是一件好事!”

“沒錯!”

孫權點頭:“天災不可擋,當時朝廷必須要盡到最大的能力保護百姓,傳令工部,戶部,兩部必須拿出一個應對梅雨季節來臨的方案出來!”

“諾!”

司馬朗點點頭。

“對了,最近那幾個小兔崽子鬧出什麼動靜沒有?”孫權突然問道。

他說的幾個小兔崽子就是意圖爭奪儲君位置的幾個孫氏子弟。

“稟報陛下,最近他們幾個都頻繁的會見內閣和軍機處的大臣!”司馬朗畢恭畢敬的說道。

“情況如何?”

“目前局勢有些樸素迷離,很多大臣自然不敢去站隊!”

“伯達,那你認爲誰最有可能成爲太子!”

“臣不敢揣測!”

“朕允許你揣測!”孫權笑了笑,逼迫了一句。

司馬朗是司馬家的老大,在軍師謀略方面,他肯定不是弟弟司馬懿的對手,再是在政務處理之上,他的能力還是獨到的。

孫權的問題,既是想要看看他的眼光,也想要試探一下他的立場。

“臣……”

司馬朗俯跪堂下,臉龐之上微微有些哭笑,這事情可是奪嫡之事,弄不好可是掉腦袋了,他實在不想去摻和,不過孫權都問道這個份上了,他還是回答了:“陛下,臣認爲北景公孫紹的機會很低,哪怕兵部尚書周瑜全力支持他,恐怕也難以讓朝臣們對他信任,他畢竟是孫伯符的兒子,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也是衆臣不敢信任他的的緣由!”

孫策當年的叛亂給當朝大臣留下的太深刻的影響。

而孫紹始終是孫策的兒子,這是他唯一的包袱,也是阻礙他再次成爲太子的攔路石。

“繼續!”孫權神色漠然。

“至於二皇子孫翰,在當年金陵城的戰役之中,他的應對頗有大將之風,雖然最後敗給了孫伯符,但是非戰之罪,他能在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是一個很好的品質,但是他終究韜光養晦太久了,讓朝臣對他並不是很熟悉,他的機會也很低!”

“你倒是分析的條條是理!”

孫權嘴角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笑容:“繼續說下去!”

“是!”

司馬朗硬着頭皮說下去:“大皇子孫晟既是陛下嫡子,也是陛下長子,作爲嫡長子,他繼承陛下的位置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是禮法,所以朝廷很多大臣都會支持他,他是最有可能成爲東宮太子的人!”

“孫棟呢?”

“南陵侯?”司馬朗想了想,道:“臣與他有過數面之緣,此人很想陛下,讓臣有些看不透!”

“爲何這麼說?”

“感覺!”

司馬朗道:“他溫潤如玉,而且飽讀詩書,知識淵博,出口成章,在朝廷當差,朝廷六部,戶部,吏部,刑部,他好像都待過,人緣很好,但是臣每一次看到他的笑容,臣總想起陛下的笑容,如出一轍!”

“哈哈哈!”

孫權大笑:“讓你這麼一說,朕好像想起一件事情,孫晟,孫翰,孫棟,孫紹都是從宮裡面長大了,他們小時候朕都教過他們,笑容是一個人的武器,只有你笑了,才能看到別人哭,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笑容,不過這句話,好像就孫棟聽進去了!”

司馬朗聞言,渾身一顫,眸光有些打量孫權的神情,想要看出點什麼。

“伯達,你爲什麼這麼看着朕?”孫權問。

“臣揣摩陛下的心思!”司馬朗坦然的回答。

“揣摩出什麼沒有?”孫權聳聳肩,很不在意的說道。

“臣能力微弱,難以明白陛下所想!”司馬朗搖搖頭。

“最好還是不要明白!”

孫權嘴角翹起一抹邪魅的笑容:“你要是都明白了,這腦袋可未必就保得住了!”

“陛下教訓的是,臣謹記陛下之言!”

司馬朗雖然知道孫權不會這麼治他的罪,但是還是嚇出一聲冷汗。

“傳朕命令!”

“在!”

“八月,朝廷議會,立太子,定儲君!”孫權聲音平靜,但是深沉的讓人絲毫感覺不到他在想什麼。

“臣遵命!”

司馬朗立刻去傳令。

……

椒房殿傳出來的聖旨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朝廷上下。

“八月?”

“太急了一點吧!”

“我以爲怎麼也應該拖到年底纔開始!”

“這倒是讓我們爲難了,該支持何人入住東宮啊!”

朝廷之上,無論是內閣還是軍機處,彷彿都開始有些蠢蠢欲動起來了。

……

北景公府邸。

孫紹比昔日更加的穩重,他盤坐在位置上,目光看着坐在旁邊的周瑜,神情之上浮現一抹不甘心。

“叔父,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盛元,並非叔父不願意幫你,但是如今的朝廷,孫周系早已經煙消雲散,憑叔父一人的力量,難以保你上位!”

周瑜搖搖頭,目光凝視這這個酷似昔日那個江東小霸王的青年,道:“與其做無謂之事,不如退一步!”

“可我不甘心!”

“你父親兵敗而死的時候,我又何嘗甘心,可我知道,一旦我動手,我將要付出的是周國公和江國公府的全部性命,一個人要知進退,當年你甘願退下太子之位,是爲了保命,你今日放棄,還是爲了保命!”

周瑜平靜的聲音摧毀了孫紹的不甘心。

他知道,周瑜說的沒錯,他的父親孫策是他過不去的一個坎,孫權可以不介意,但是滿朝文武回不介意嗎,當年孫策奪取金陵城,強行登上皇位,可殺了不少人,朝中記恨他的人,不計其數。

朝中文武,怎麼可能把一個謀逆皇位的逆臣之子送上太子東宮的位置。

這也是當年他執意辭去太子位置的緣由。

只有這樣,他的才能保住性命。

“那我如今該如何是好?”孫紹向周瑜問策。

“你既然不能上位,你有兩個選擇,高姿態的退出朝廷的舞臺,等徹底繼承江國公的爵位之後,日後就做一個逍遙國公!”

“第二個選擇呢?”

“如果你不甘心,那就只能站隊,如果站對了,自然保住你在朝廷的前途無量,如果選錯了,你的前途就會坎坷不堪,沒有幾個人願意得罪儲君,畢竟日後儲君要是登上皇位,誰能打包票他不會秋後算賬!”

周瑜道:“盛元,你長大了,有些選擇,應該你自己去選!”

“站隊?”

孫紹雙眸之中劃過一抹精芒。

他從來就沒想過只是做一個平平凡凡,只懂得逍遙享樂的貴族,所以他根本就不回去向第一個選擇,不過就算是第二個選擇,他還是猶豫。

這站隊是一門技術活,一步天堂,一步地獄,他該如何站隊啊!

“叔父,你認爲孫晟,孫翰,孫棟,他們誰更有勝算?”孫紹在此向周瑜請教。

“他們可都是和你一起長大了,你應該比我更瞭解他們!”周瑜彷彿早已經預料到了孫紹的決定,他想了想,沉聲的說道。

“我突然有些懷念在宮裡面的日子,雖爲質子,但是皇叔父從來沒有虧待過我,元寶平安他們有了,我都有,他還很用心的叫我,教會了我很多道理,也教會了我如何立足朝廷!”

“盛元,人總是要長大的!”

“長大了就變成敵人了!”孫紹道:“當年在宮裡面我們經常闖禍,我和元寶是宮裡面的禍害,人人都怕我們,平安是我們的跟屁蟲,只有孫棟,他彷彿最不起眼,但是每一次都是在默默的爲我們善後,而且他總有辦法讓我們渡過每一次責罰,那時候我們的感情真的很好,可是……”

這就是皇族的悲哀。

“孫翰不足爲患,他年紀小,底蘊淺,而且早年他放棄過奪嫡,這讓朝臣對他的信任不會很大,最重要的是他非嫡非長,並非有什麼能讓那些迂腐的儒門出身的大臣認同!”

周瑜還是提點的一兩句:“你需要考慮的是孫晟和孫棟,孫晟本來就有很大聲望,作爲大吳第一順位繼承人,很多大臣都對他信任有加,至於孫棟,黑山公孫輔突然倒戈支持他,讓他得到宗人府的全力支持,和孫晟旗鼓相當,不是沒有道理的,他作爲先皇庶子,陛下的弟弟,本不應該成爲儲君的人選,就算陛下聖明,朝臣也未必願意破壞規矩,但是他卻能在一直和陛下的兩個親生兒子爭鋒,最後不落下風,可想此人之能!”

“這事情我需要好好想想!”

孫紹眸光閃閃,思緒躁動。

……

夜色濃濃,燈火映照長安城。

顧家府邸。

一個偏殿之上,孫晟有些正襟而坐,顧雍面前,他還是有些的拘謹:“叔父,父皇八月就要立東宮太子了,幾年前我曾經犯下的錯,會不會讓父皇對我有些不滿。”

“你和陛下畢竟是父子,你能自囚潁川書院三年,陛下的心中就算有些對你不滿,也應該煙消雲散了!”

顧雍搖搖頭:“只是如今最大的問題是原則性,陛下的原則性一貫很好,他從不會打破自己立下來的規矩,他當年既然選擇了這樣的規矩來選拔儲君,他就不會出手幫你!”

“叔父的意思是,父皇會一視同仁!”

“嗯!”

顧雍道:“天家無父子,天家無親情,陛下是皇帝,還是一個千古難得一遇的明君,他以身作則治理天下,註定了他不會因爲親情而動搖原則,甚至會因爲避諱而對你更加苛刻!”

作爲蔡邕的弟子,江東一系的頂樑柱,他顧雍只能站在孫晟的這一邊。

“大皇子殿下,如今朝中支持你的人不少,你是陛下嫡長子,同樣是儲君的最理所當然的人選,朝中大部分的大臣都是讀聖賢之書,聖賢之道在你,大勢在你,所以你不必太擔心,不過現在最重要的是搞定荀彧!”

顧雍道:“荀彧如果不能站在你這一邊,將會是另外一個變數,曹魏系的力量如今越來越強了,已經凌駕江東系之上了!”

“曹衝效忠於我,荀彧應該不會出問題吧!”

“你確定曹衝效忠與你嗎?”

“叔父爲何如此問?”

“我只是不希望其中再出現變數,畢竟儲君之位雖和我們目前沒有太大的利益關係,但是關乎日後,還是小心點!”

“曹倉舒一直以來爲我出謀劃策,應該不會背叛我吧!”

孫晟微微眯眼。

“如此甚好!”

顧雍道:“現在就等八月的朝廷會議,一切就會塵埃落定!”

……

同樣的夜晚,漫天的星光也落在了南陵侯府的屋檐之上。

“成敗在此一舉!”

孫棟站在庭院的小桃樹之下,渾身如同一杆標槍,他的雙眸凝視星空,嘴角揚起一抹笑容,一改昔日韜光養晦的氣質,鋒芒畢露:“這儲君之位,我要定了!”

當初爭奪東宮,他沒動,還主動說服了其他人放棄,支持孫紹上位,壓抑孫晟。

孫策叛亂,他手握孫權親筆詔書,依舊沒有選擇登基。

他一直都在等。

等一個最好的機會。

他的出身不如孫晟,不如孫翰,不如孫紹,所以他的機會也不多,只有一次,一擊不中,必敗無疑。

這一次,機會來了,他必須要動。

“侯爺,李儒大都督他不願意見你,不過他傳來一句話!”

“意料之中,什麼話!”

孫棟聞言,回過頭,看着一身戎裝的孫輔。

“錦衣衛永遠都效忠於坐在皇位上的人!”

“這就夠了!”

孫棟冷冷一笑,轉過頭,目光看着孫輔,道:“輔哥,多謝你冒着危險替我跑這一趟!”

“支持你,就是幫我自己!”

孫輔平靜的道。

“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孫棟自信的道。

(五千字大更,兩更合一)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滅安息 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旱災之後,水災?第五十一章 吳夫人見蔡琰第五百一十二章 監國 上第一百零一章 孫權對大海的野望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吳變法之組建內閣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冀州易幟 續四第九百五十五章 第一次北伐 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左慈再現第九百九十章 班師回朝 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金陵城之坐下來聊聊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破釜沉舟一擊 九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龍虎鬥 十五第五百二十九章 猛虎歸天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零一十章 戰國九年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一次北伐 七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前奏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藏劍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滅魏第一戰,民心安!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壞消息和好消息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滅魏之戰 一第七百零二章 七營主將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開春大戰 七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破釜沉舟一擊 七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埃及之戰 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戰幽州 十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徐庶北上第六十九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一十四章 蔡邕的不爽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破釜沉舟一擊第五百九十七章 官渡落幕之鞠義動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天權二年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奪長安 八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龍虎鬥 一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血戰並涼 二十三第八百二十一章 真正的談判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西部戰場連成一線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平靜的一年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滅魏之戰 十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塞維魯之死 五第六百五十章 大吳變法之程普的選擇第五百九十一戰 官渡落幕 中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開春大戰 七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龍虎鬥 九第八百零一章 北魏南吳,各有算謀!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開春大戰 三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龍虎鬥 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荊州行 一第六十六章 醒來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八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呂布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破釜沉舟一擊 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四面楚歌的袁術第九百零一章 孫劉大戰之建立天鵬軍第四百七十二章 西陵血戰 十第五百六十九章 金陵城 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初平四年,始!第二百二十九章 殺意第二百三十七章 誰纔是秣陵的王法?第二百五十九章 佈局北地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決戰關東 二一百二十七章 七星龍淵劍第二百四十一章 秣陵屯田第六百五十八章 孫策闖王宮第七百六十七章 關中之亂,李涅夜見馬超!第一百七十九章 呂岱第七百六十七章 關中之亂,李涅夜見馬超!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決戰關東之夏侯淵的隕落第一百八十一章 孫權的心思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幽州 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龍虎鬥 十七第七百一十二章 劃時代的戰爭 十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呂布歸來第九十七章 血戰吳縣之慘烈的勝利第八百章 曹操的戰意第五百零三章 李涅歸來第九百一十二章 一放一殺第一百四十五章 南昌城風雲 完第二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七百二十二章 吳王與蒯良的棋局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埃及之戰 九第三百七十二章 誰在算計我第九百九十六章 曹操的模仿 下第一千零八十三章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十三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哈德良長城之戰 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赤壁 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一站,舟山!第九百六十二章 第一次北伐 十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蔡府第八百五十八章 孫權的棋局第九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北伐 十四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龍虎鬥 十三第三十二章 戲志才第五百零五章 他若是喪心病狂,我便大義滅親!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烽火大草原 一一百二十七章 七星龍淵劍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塞維魯之死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