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5章 地方制度的編制 上

十里秦淮,載歌載舞。

秦淮河已經成爲了金陵城這一座大吳帝都一個不可忽視的地方特點,南來北往的商旅和遊歷天下的士子游俠,進入這一座帝都,若是不去秦淮河走一遭,都不敢說來過帝都。

這條秦淮河同時也成爲了如今朝廷戶部不可放棄了一處稅收重地。

當夜色徹底的降臨的時候,秦淮河上的氣氛便開始被瞬間的點燃了起來,一陣陣悠遠的歌舞聲音伴隨着的濃濃的叫囂聲,絡繹不絕的人流,讓人十分嚮往。

這一夜,秦淮依舊喧囂繁鬧。

不過在一個不起眼的河流角落,一艘普通的畫舫之上,大吳朝廷之上的幾大巨頭卻齊聚一堂,在一陣陣的歌舞之中,品酒作樂,然而他們一個個笑容之下卻蘊涵着不少的陰鬱之氣。

酒過三巡之後,張昭親自屏退了歌姬舞女,在畫舫之中就剩下一雙雙眼眸對視了一下。

今天悄無聲息的聚在這裡的基本上是江東老臣,以張昭爲,潘鳳,程普,張紘,孫靜……這些都是先帝留下來的朝廷頂樑柱。

他們也是如今朝廷之中職位最高,權利最大的一羣人。

“孫宗正,東宮懸空,陛下到底何意?”

半響之後,張昭開口了,他直接看着孫靜,沒有一絲絲的拐彎抹角,很直接的問:“之前也就算了,但是如今中原已經統一,若是不立太子之位,如何安民心啊!”

“文國公,如今陛下還年輕,皇子年幼,太子之位也不急在這一時啊!”

孫靜聞言,面容有些苦澀。

他也知道今夜是筵無好筵會無好會,但是這個他卻不得不赴宴。

畢竟他孫靜如今也算是江東老臣一派的人。

大吳朝之中派系林立,降臣嫡系之間,對碰是難免的,誰也不能做孤膽英雄,他們雖然手握最大的權利,但是如果不抱成團,早就被年輕一派的人壓下去了。

權力之爭,可沒有尊老愛幼的說服。

中原一統之後,不少官吏都少了一重負擔,對權利的渴望也表現的明顯很多,朝廷的爭鋒就已經開始逐漸放在的明面。

“孫宗正,我還不瞭解你嗎,你別跟我打哈哈,我知道,你在泰山的時候肯定已經和陛下商議過,而且陛下應該給了你一個說法,安定了你的心,不然這事情你應該比我更着急!”

張昭微微眯眼,看了孫靜一眼,目光有一絲深冷:“你要是心中沒底的話,孫氏一族不會這麼平靜,儲君之位至關重要,是會影響朝廷如今的格局,你也應該和我交底!”

在朝廷之爭,從來沒有對錯之說。

只有黨同伐異。

中原統一,朝廷局勢已經穩定了,但是朝廷的鬥爭是永遠不可避免的,新老臣子之間的權利交替,還曾經交鋒過的敵我同朝爲臣,這裡面有太多揉不開的矛盾了。

“孫宗正,文國公所言甚至,此事你的確應該和我們交交底,讓我們也安心一下!”

程普低聲的道。

“按道理陛下比我們年輕這麼多,我們誰也活不過陛下,所以我們掌權也不會太長時間,但是我們如今還能掌控權利,總得爲子孫考慮一下!”

“就怕看不準這時局,到時候我們要是站出錯隊了,恐怕就禍延九族!”

“孫宗正應該給我們點消息,最少讓我們安安心!”

衆人你一句,我一言,一雙雙的目光盯緊了孫靜。

“我知道的不多,不過是順應了陛下的計劃,我能說的是,在短時間之內,陛下沒有立儲君的意思,在未來四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這儲君的位置恐怕都要空着!”

面對幾人的滲人的眼神,孫靜沉默了很久,有些苦笑,斟酌了一番,纔開口說道。

“這是什麼意思啊?”

張昭微微皺眉。

他能不能熬過十年都難說。

朱治從冀州回來之後,在內閣之中表現的越來越強勢,已經開始過度他的影響力,後面還有一個顧雍虎視眈眈,他這個輔位置,能坐多久,說不準。

“陛下說,大吳的江山必須要有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大吳的江山是孫氏一族打下來的,他要親自從孫氏子孫之中,挑選一個出色的儲君!”

孫靜全盤托出,道:“所以他決定,在孫氏一族中,無論嫡庶,誰能表現出最出色,誰就最有能繼承他的皇位!”

“什麼?”

“這不是亂彈琴!”

“我一直認爲儲君之位肯定是三位皇子的,如今看來,情況複雜了!”

“這麼一來,儲君挑選的範圍就大了!”

衆人聞言,微微色變。

“我想要知道陛下的心意!”

張紘擡頭,目光看着的孫靜,低聲的道。

“呵呵,我也想知道,但是陛下的心意太深沉了,他到底看好誰,別說我了,就算如今跟在他身邊的徐庶和郭嘉兩個人也摸不透!”

孫靜面容有些苦澀的抱怨了一句,想了想,才補充說道:“但是據我所瞭解,陛下目前所看好的人選的倒是有幾個,第一個先帝之子,孫棟,陛下的親弟弟,他本來就是陛下一手教育長大的,行事作風之中很有陛下風格,第二個,江國公之子孫紹,此人年幼入宮,常伴於陛下之左右,深的陛下其中,而且他父親江國公在朝中的勢力不弱,第三個便是我大兄之子孫輔,此人年紀最大,但是頗有勇氣魄力,年輕及輕輕,已經統領了黑山軍,還有就是大皇子和二皇子,如今他也開始漸漸長大,我試探過,略有野心,大皇子身後有蔡氏門生在支持,二皇子身後有商界在依靠,雖然年紀不大,而且在宮學之中名聲狼藉,貪玩好樂,但是據我所知道,他們兩個小子都不是省油的燈!”

衆人聽的很仔細,越聽心中就心中有些沉重。

自古以來,朝廷之爭,最怕的就是站錯隊。

這一次如何去站隊,對他們日後能不能保住手中的權利,有很大的影響。

“其實這種狀況,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張昭沉思了一番,他的政治智慧反應很快,道:“陛下想要孫家的子孫去爭去奪,然後選出一個好的儲君,繼承這大吳龐大的江山,說得過去,而且對我們來說,也許是一個好消息!”

“好消息?文國公的意思……”

潘鳳馬上就要臨行去西域,但是東宮懸空的事情他也很關注,畢竟儲君關乎日後朝廷的格局。

“武國公,你想想,這消息如果散播出去,相信朝中很多派系的人都會心動的!”張紘斜睨了張昭老傢伙,淡淡的補充了一句:“不怕他們不動,只要他們動起來,我們的安全了!”

他們這些老傢伙,最怕的就是年輕人擰成一股,把他們趕下位置。

要是其他派系的人先一步鬥起來,他們就穩了。

“到時候恐怕沒有人坐得住!”

潘鳳目光頓時明亮起來了。

“他們去衝鋒陷陣,打上幾場之後,有利明確的局勢,我們在出手,我們只要穩坐釣魚臺,邊然坐收漁人之利?輔這個主意好。”

衆人反應過來了,頓時露出了一抹笑容。

“當年我們隨着先帝南征北戰,兢兢業業,歷經兩朝,見證了大吳朝在短短十數年的時間之中崛起,如今我們老的,還要算計小輩,羞愧也!”

張昭不禁的嘆了一口氣。

他也不想要這樣,但是手中的權利很沉重,讓他就這麼放下了,他始終又不甘心,有些東西拿起來容易,放下就難了。

“我們本來就是陛下一柄磨刀石!”

張紘淡然的道:“陛下如今縱容我們爭權奪利,甚至向着我們,不就是讓我們使勁的磨礪如今朝堂之上,尚未成氣候的小輩嗎?”

“雖然朝廷文武現在是以我們爲,但是後起之秀可不少,呂布鞠義爲的降將一派,諸葛亮陳到的西川公派系,周瑜孫策爲的江國公派系,顧雍6遜爲的世家一派,年輕一輩之中還有蘇門步子山,他們如今身在高位,皆然出身書院,拉起了自己的派系,呂蒙他們講武堂派系也漸漸在軍中站穩腳步!”

有人不禁唏噓的說道:“現在我們這些老傢伙還能坐在這裡,實屬不易啊,用點手段對付他們,也說得過去!”

“此事到此爲止!”

張昭目光一掃而過,對着衆人,平靜的道:“我們目前要做的是能穩,要是做的太過了,恐怕陛下就會出手收拾我們了,諸位,我們雖然抱成團在朝廷生存,但是最好還是低調一點,一旦被盯成結黨營私,可不是一件好事!”

“嗯!”

“是應該低調一點!”

“各司其職,能不見,還是不要見!”

衆人點點頭,一個個面容正色,神色凜然。

但是他們恐怕想不到,僅僅不用一夜的時間,他們幾個人之間聚在一起的小型會議的內容已經傳到了紫禁宮裡面去。

……

шшш• тт kΛn• C〇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孫權聞言,嘴角不禁揚起了一抹冷笑:“這些老傢伙,精力是越來越旺盛了,看來在中原統一之後,他們是看到的危機感,所以對儲君之事,越的上心啊!”

“陛下,立儲君的事情關乎整個朝廷未來的局勢,也關乎他們每一個人自身的利益,朝廷之中的大臣,誰敢對這事情不上心啊!”

李儒畢恭畢敬的站在旁邊,低聲的回答。

錦衣衛的重心雖然準備放在西域,但是從曹魏撤出來的力量,卻用在了大吳朝的臣子身上。

監控降臣是他們的主要工作。

畢竟曹魏雖然投降了,可還是有不少臣子心中對大吳朝廷是有些牴觸心理的,讓曹魏降臣融入大吳朝廷這是大政策,在大政策之下,也要防着他們心有不甘而搗亂。

能進入中樞的,基本上動動筆,下面受苦的就是大吳的百姓,一絲一毫都不能出差錯。

既然盯着這些降臣,難免也會盯上了大吳朝如今身居高位的大臣,張昭程普他們都是跺跺腳整個大吳朝都會地震的大臣,他們文武之聚在一起開小會,這種事情自然是瞞不住他們的眼線。

“老李頭,按照你這麼說,呂布顧雍周瑜他們也會動?”

孫權眯起了琥珀晶瑩的眼眸,沉聲的道:“朕自問還年輕,不說多了,活個二三十年沒問題,需要這麼緊張一個儲君之位嗎?”

“陛下,這幾年他們應該不會亂動!”

李儒想了想,搖搖頭:“張昭他們是老了,面對壓迫力,心中有危機感了,生怕日後退下來的時候無力爭鋒,想要在有能力的時候爲子孫留條後路,所以異常擔心儲君的問題很正常,但是呂布顧雍他們比張昭他們年輕,有時間,有精力,有拼勁,而且在他們心中,陛下如今也還年輕,沒有必要爲儲君之事鬥起來,反而讓陛下失望!”

“哼,他們如今是穩得住,但是估計也穩不住多久,要是朕拿下的西方羅馬帝國,完成的戰略的最後目標,實現了大吳朝大同天下的野望,他們肯定會動,而且關乎自身利益,他們早晚要過一場!”

孫權心中有一種強烈的預感,恐怕大吳朝的這一場儲君之爭也許會在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爆,但是它的激烈的程度,恐怕他也未必都壓得住。

李儒聞言,沉默了下來。

這事情恐怕到時候他都會忍不住牽涉進去,畢竟錦衣衛也不能高高在上,終究要站隊的。

“這件事情先放下,有朕在,亂不了!”

孫權問道:“對了,曹氏方面,情況如何?”

他留下的太多的曹魏降臣降將,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患,不過蛇無頭而不行,只要少了曹氏,這些曹魏降臣成不了氣候。

就怕曹氏折騰起來。

“陛下,魏國公很聰慧!”李儒回答:“他這個年紀的智慧,是我見過僅次於陛下的一個聰明人!”

“很聰慧?”

孫權目光之中有一絲異色,道:“你說清楚一點!”

“陛下可記得曹彰嗎?”

“當然!”孫權點頭:“張郃接任了關中軍團司令之後,朕不是放了他嗎?”

大戰之後,該死了已經死了,該放的也放了,現在關着的,就一個,馬,馬孟起。

“曹彰在得自由之後,心有不甘,他秘密會見了張郃和鍾繇他們,想要策反他們,舉兵反吳,但是魏國公出面,力壓他,最後還把他囚禁在了魏國公府邸之中!”

“哈哈!”

孫權聞言,愣了一愣,頓時開懷的笑了出來:“你這麼一說,朕倒是放心很多了,不管他曹衝是真心歸降也好,假意臣服也罷,他能看得懂形勢,就不枉朕力排衆議,封賞他爲魏國公,讓他掌控曹氏一族,朕看好這小子,他成年了,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陛下,我就怕他太過聰慧,所謀甚大!”

“你怕什麼?”孫權問道。

“儲君!”

李儒直言說道:“曹氏不可用,這是朝廷衆臣的心態,曹氏一族如今算是我們控制曹魏降臣的籌碼,可曹氏如果想要復起,也不是沒有機會的,他們不容於陛下,不容於當今朝廷,但是未必不容於日後君王,若能有從龍之功,曹氏崛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曹魏朝廷已經被滅,但是曹操遺留下來的大部分官吏被我大吳朝給收攏,不然我們也不能在哦收攏了這麼多疆域之後,短時間補充管理缺口,曹操很有人格魅力,死了也會讓很多人奠基他,曹氏一族在我大吳朝就不是沒有根基的,而是根基很深,影響力也很大!”

孫權想了想,道:“如果他們想要在儲君之上爭鋒,他們的確有這個能力,但是這都是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有由他們去吧,用人是一門學問,朕很想看看,朕的繼承人,能不能用好這一柄刀!”

——————————————————————————————

光陰似水,時間流逝,一轉眼進入了的天權元年的四月。

三月正春,四月盛春,春意濃濃的四月,金陵城的周圍百花盛開,山上山下,城內城外,花香氤氳着每一個角落,讓人心情倍爽。

內閣大殿。

一場氣氛沉重的會議在的商議。

“陛下,這是目前我們內閣完成的天下疆域編制,已經過了內閣的會議,還請陛下過目!”張昭從位置上站起來,走上大堂位,親自把一份卷宗交給了孫權。

大堂之下,內閣一衆大臣,目光凝重,盯着孫權的神情,不放過一絲一毫的微表情。

“內閣做事情的效率不錯,朕看看!”

孫權面容正色,正做位的椅子之上,看來的張昭遞上來的卷宗,看的很仔細:“江東六郡,劃分三州,吳州,章州,稽州,交州之東爲廣州,北爲梧州,西南爲交州,荊州以南郡爲,的疆域南州,江夏爲主的夏州,長沙爲主的沙州,荊州西南武陵之地爲武州!”

這是一次地方大改革。

罷免之前的州郡縣的制度,使用了全新的州縣制度。

“巴蜀之地,北面是巴州,蜀州,漢中爲漢州,南面是益州,雲州,涼州西部幾郡爲敦煌州,隴西漢陽之地爲涼州,羌人部落以積石山爲,羌州……”

孫權一邊看卷宗,一遍在默唸着上面的內容。

他很清楚,地方的重新劃界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這裡面牽涉的門門道道太多了,想要弄出一份全新地方制度,要做的工作太多了。(未完待續。)

第三十八章 如你所願第七百八十四章 關中之戰,馬超的突襲!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奧爾維利的瘋狂第五百四十三章 赤壁 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徐庶的要價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吳變法之戶部爲開端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吳變法之孫策的決定第四百九十八章 孫權的不安第兩百零四章 今日,汝是走不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吳王與蒯良的棋局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各有籌謀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滅魏之戰 五第七十七章 飛魚服,繡春刀!第三百八十四章 幽州之戰,前奏!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血戰並涼 十第二百一十七章 暴怒的趙子龍第四百九十章 蹴鞠大賽 九第一百三十章 各方反應第九百八十七章 要議和了 下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滅魏第一戰,雒陽亂 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誰纔是秣陵的王法?第四百一十九章 三國的長征 八第六百五十六章 曹操要遷都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不列顛戰役的結束第七百八十九章 幷州爭奪戰,各有算盤!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滅魏之戰 七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儒蔡邕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滅魏之戰 八第一千零六十章 決戰關東之風起蕭關 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金陵城 六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奏 中第七百二十二章 吳王與蒯良的棋局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大洗牌 三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決戰關東之羣龍無首 完第九百一十三章 成都城的暗流潮涌第四百六十四章 西陵血戰 二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龍虎鬥 十六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龍虎再鬥 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刻意的針對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血戰並涼 十二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大戰不列顛 上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滅匈奴 十五第三百零五章 吳國當立 三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第二次西征的前奏 上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雒陽風雲 七第六百七十五章 推波助瀾第六百三十一章 滅晉之袁紹要死戰鄴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長安再變,驚天下!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改天換日 二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滅匈奴 五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血戰並涼 八第七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心思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叩開羅馬帝國的大門 三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滅安息 十四第七十六章 平靜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破釜沉舟一擊 十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朝堂風暴 三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呂蒙的突進 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宣戰 下第八百四十五章 刷臉借錢第四百一十九章 三國的長征 八第七百章 劃時代的戰爭 三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各有籌謀第五百二十四章 強硬第三十一章 論天下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滅匈奴 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幽州 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殺意第五百一十七章 瑜亮初戰 四第六百八十一章 曹操欲謀漢中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血戰並涼 二十七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突圍!突圍!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奪長安 五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大戰紫禁之巔 一第六十一章 初平二年,諸侯各起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渡海戰役 八第二百四十八章 黃忠和張仲景第四十二章 猛虎歸山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奪長安 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荊州行 四第六百零二章 官渡落幕之先登現第六百九十一章 孫權的危機感第一百四十章 江東書院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開春大戰 二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魏封禪,黑龍現世!第五百九十七章 官渡落幕之鞠義動第一百八十二章 糜家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破釜沉舟一擊 借箭第一千二十三章 開春大戰之鳳鳴九天 4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滅魏之戰 二十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金陵城之坐下來聊聊第一千零八十三章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十三第八百零四章 青州之戰 六第七十六章 平靜第七百一十二章 劃時代的戰爭 十一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滅安息 九第三百二十四章 荊州行 七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決戰關東之青州局勢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船,成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赤壁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