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四

清晨,天色纔剛剛有些濛濛的亮,濃霧之中,東方天際,一輪朝陽悄無聲息的冒出了頭,一縷一縷金黃色的光芒越過海平線,映照在天地之間。

汝南,陽安城。

城牆之上,一隊列一隊列的魏軍在來回的巡邏,垛口的魏軍將士在細細的戒備城外吳軍的動向,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畢竟他們都知道,自己面對的是天下第一武將呂布。

僅僅只是呂布這個名頭,就已經足夠引起他們這些將士百分之三百的重視。

天下第一武將呂布,無論是魏軍還是吳軍的軍人的心中,他就是一尊戰無不勝的神,在怎麼重視都不過分,也是因此,他們的謹慎擋住了呂布的前進。

呂布三次強襲,兩個夜襲,還有一次遠程偷襲,都完全告知失敗。

縣衙大堂。

“報!”

“進來!”

“稟報將軍,吳軍突襲清水河!”

“什麼?”

“這是清水河守將傳回來的消息!”傳令兵把消息遞上。

“給我!”

右驍衛將軍李典大手直接奪取了戰報,神色變得異常嚴峻起來:“昨夜寅時,吳軍強攻清水河,僅僅只是一個時辰渡河而過,向北挺進了?”

“是!”

傳令兵俯首,點頭說道:“吳軍的攻勢太強,我們駐守在清水河的三千將士,在突如其來的強行襲擊之下,基本上全部陣亡,因此我們目前還完全不清楚吳軍派出北上兵力數量!”

“立刻去探查!”李典咬着牙,大喝:“我要最短的時間,清楚他們北上兵力數量,不得有誤!”

“諾!”

傳令兵離開之後,大堂之上,魏軍衆將的面容都變得嚴峻起來。

李典心中越發的急躁起來,他走出位置。目光看着沙盤上詳細地形圖的地勢。

“在這個時候,他們放棄攻取陽安,突然從清水河的位置北上,意圖何在?”

李典咬咬牙。喃喃的問道。

清水河與上蔡南轅北轍,要是從清水河北上,攻取上蔡,那繞路就繞大了,這根本不可能造成突襲的效果。只要他們出兵從北門出,隨時都能攔截吳軍攻勢。

如果不是攻取上蔡,那吳軍意圖又是什麼?

李典腦子有些亂了,嘴裡咬牙切齒的叫着:“呂布!呂布!呂布!!!!”

每喊一次,他就越發感覺心中的沉重。

他的對手是呂布,他不敢小看。

“灌陽!”

一個儒袍中年人站出來,對這李典,拱手的說道:“將軍,吳軍很大可能攻取灌陽!”

“叔治,你的意思是說。呂布要拿灌陽?”

李典聞言,連忙看着沙盤地形圖,靈光一閃,忽然有些領悟了,神色頓時變得一場難看:“可爲什麼要那灌陽,灌陽城怎麼看都有些微不足道啊!”

“將軍,你看,他們只要渡過了清水河的位置,北上不到十里,就是灌陽城。灌陽城不重要,但是他們拿下灌陽之後,就有了另外一個選擇,一方面他們可以伺機攻取上蔡。從灌陽繞路去上蔡城可能有些艱難,而且都是山路,沒有官道,不好走,但是也不是不能走的,這路還是通的。而且最重要一點,灌陽西北面,那可是最接近潁川的方向,可以直通潁川郡,三日路程可逼近許都!”

儒袍中年名爲王修,字叔治,青州北海營陵人,年約四旬,自漢末開始,他先後侍奉過大儒孔融,然後投身晉國,還曾經是袁紹之子袁譚的謀士,最後晉國敗亡之後,投身曹魏。

他算是孔融的半個弟子,在曹魏士林也算小有名氣,曹魏十二衛兵馬整編的時候,他被徵辟入軍,如今乃是右驍衛主簿,管理右驍衛大小事務,也算是李典的軍師,有一定的軍師謀略。

“許都?”

李典聞言,眼眸爆出一抹冷芒:“呂布要拿下許都!”

“呂布三次強攻陽安不成,他知道一時三刻拿不下陽安城,自然也就不能直攻上蔡城,但是他們又不想這麼一直僵持下去,在這個時候,另闢捷徑,北上許都,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王修沉吟半響,沉聲說道:“而且,我懷疑他們有可能望東而擊西!”

東是上蔡,西是許都。

任何一個都不容有失。

“怎麼說?”李典的心情變得沉重起來。

“將軍,如今我們決戰的戰場雖然在汝南之地,但是我們大軍背靠潁川,沒有潁川的支持,我們連三天都熬不住,潁川是我們的後路,潁川一旦有失,對我們的十幾萬主力大軍來說,絕對是一個滅頂之災!”王修低聲的提醒道。

“你說的對,正因爲如此,呂布也應該明白我們對潁川的重視,萬一他們只是虛晃一招呢?”

李典謹慎的說道:“他就是有心讓我們分兵,好攻取陽安,那我們該如何是好?”

“我們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王修點頭,沉吟半響,說道:“但是將軍,如今他們僅僅只是用了一個時辰的時間,那已經打通了我們的防守,強渡清水河,這足夠證明了一點,他們動用了兵力不弱,這麼一看,不太像是虛招!”

“是不是虛招,還是要看看他們能不能拿下灌陽!”

李典眯着眼,冷靜沉着的說道:“在灌陽沒有消息回來之前,我們不能擅動,陽安是北上上蔡的咽喉,上蔡是我們大軍的指揮中心,灌陽我們丟得起,陽安我們丟不了,就算丟了灌陽,我們也還有時間部署!”

“我們在灌陽有一部,兵馬兩千,鎮守校尉林博,是一員悍將!”王修點頭:“他若是能守住灌陽,那麼就能證明,吳軍只是虛晃一招,主力還在城郊,伺機而動!”

“等!”

李典說道:“既然如此,我們等灌陽方面的消息,在做出決定。還有,你立刻派出麾下所有斥候精兵,細細的給我觀察城郊吳軍的營寨,不惜代價。我要完全清楚城郊兵力!”

“諾!”

王修點頭。

城中越發緊張的氣氛之中,時間一點一滴過去了,頭頂上的太陽越升越高,越來越猛烈,約莫中午。李典走上城牆,站在城頭上,看着城外若隱若現的吳軍營門。

“呂布,我倒是想要看看,你在玩什麼花樣?”李典喃喃的冷言。

過了午時,一個斥候來報:“將軍,灌陽失守了!”

“什麼時候?”李典猛然回頭。

“半個時辰之前!”

斥候拱手,在李典兇猛的氣勢之下,咬着牙說道:“吳軍攻勢甚猛,渡過清水河之後。一個時辰不到,便已經兵臨城下,前後只是用了三個時辰不到,就拿下了灌陽!”

“從清水河到灌陽,前後不過五個時辰,居然就讓他們一一攻破?”李典聞言,兩個拳頭緊緊的握緊,雙眸之中變得冰冷起來。

這一刻,他有些動搖了。

吳軍的主力看來是北上了?

他還是有些謹慎,不想去相信這一點。必須要求證真實情況。

“將軍,城外的斥候有消息回來了!”

這時候,王修緊跟着走上城門,對着李典躬身稟報說道:“吳軍營寨。一切如故,兵力不見少,而且營帳沒有少,爐竈沒有少,但是……”

“但是什麼?”

“我們的斥候在他們營寨的營房之中,發現了一些稻草人掩護的蹤跡。所以如今可以確定一點,他們應該出動了大部分主力北上,而城外的狀況,做給我們看的,迷惑我們,讓我們以爲他們的主力尚在城外!”

王修道:“我懷疑,這時候呂布已經親自率領吳軍主力北上,不管他們的目標還是上蔡,還是……潁川,對我們來說,都是很危險!”

“看來我們要分兵了!”李典這時候想要不相信都不行了,他沉聲的說道。

“怎麼分?”王修問道。

“陽安不容有失,我領兵鎮守,而你,親自率兵兩萬精兵,立刻北上,搶先一步,在灌陽或者上蔡之前,死死的堵住他們,不要讓他們進入潁川或者上蔡!”李典既然下了決心,也沒有拖泥帶水,動作乾淨利落。

“將軍,這麼一來,你這裡兵力可就薄弱了!”王修有些擔心。

“你不是說他們主力不在城郊嗎?既然事已至此,我們也無可奈何,不能讓他們北上,而我這邊,兵馬過萬,尚能依城而守,應該能守住陽安,這方面我認爲沒有問題的。”李典道。

“諾!”

王修點頭領命。

當天他們便已經分兵,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王修點齊兵馬,親自率領兩萬精銳,馬不停蹄的向着灌陽出發,意圖在灌陽攔截吳軍北上之勢。

傍晚。

城郊,吳軍營寨。

“虛虛實實,李曼成,你總算是上當了!”

呂布目光看着斥候回稟的消息,嘴角揚起一抹笑容,他擡頭,目光看着麾下一衆師長:“諸位,如今魚餌上鉤了,用錦衣衛的飛鴿傳書,給我傳信董襲,立刻捨棄灌陽,然後率兵回襲,從北面打響攻取陽安的戰役!”

他從來就沒想過攻取潁川和上蔡,他的目標一直都是陽安城。

做這麼多,兜兜轉轉,都只是爲了迷惑魏軍,讓他們分兵北上,好攻取陽安,很明顯的是,他的戰略成功了,李典重視潁川之地,還是上當了。

“諾!”

一個錦衣衛駐守飛虎軍團的百戶立刻領命,然後去傳達命令。

“傳我命令,各師養精蓄銳,準備戰鬥,在今夜子時,正式攻取陽安城,一旦開戰,一刻鐘搭起浮橋,渡過護城河,直接強攻,無需任何策略,不惜代價,以生命攻取這座城池!”

呂布斬釘截鐵的說道。

“諾!”

一衆師長聞言,戰意高昂,俯首領命。

日落西山之後,朦朧的夜色漸漸的覆蓋了這一方天地,今夜的星空異常璀璨,一輪明月高掛,圓月當空,照耀天地。

王修率領兩萬魏軍馬不停蹄的趕路,順利抵達灌陽城下。

“報!”

“說!”

“城中很安靜,並無吳軍守城之蹤跡!”斥候俯首,稟報說道。

“什麼?”

王修萬一,有些皺眉:“難道吳軍已經離開了灌陽北上了?”

“主簿將軍,吳軍是不是空城計?”一個校尉策馬上來,低聲的說道。

“很有可能!”

王修點頭,擡起頭,看看夜色,道:“不過我們不能等下去,韓自,你率領兵馬三千,試探性攻擊,看看城中吳軍的反應!”

“諾!”

一個魁梧戰將手握大刀挺身而出,率領三千將士,小心翼翼的越過護城河,然後向着安靜的城門而去。

但是一場預料之中的攻城大戰並沒有如期的來臨。

他們很輕鬆的入城了。

約莫在一個時辰之後,校尉韓自親自出城稟報:“主簿將軍,我們已經搜了全城,城中沒有發現任何的吳軍將士的蹤跡,我們問詢一些百姓,吳軍在下午剛剛攻下城池不到一個時辰,就已經離開了灌陽!”

“從什麼方向離開?”

“不是很清楚!”韓自說道:“不過斥候在北城方向,沒有返現任何行軍蹤跡!”

“不好!”

王修突然想到了一個可能性,他調轉馬頭,大喝:“騎兵隨我來,步卒快速跟上,傳我軍令,立刻返回陽安城!”

……

夜幕之下,一片悄悄之中的的陽安城,擂鼓聲突然爆發而起,響徹天際,打破黑夜的寧靜。

咚咚咚……

這擂鼓之聲是一個進攻的號角。

大戰是在陽安北城門之上打響。

城中的李典聞訊,匆匆走上陽安北城門的城頭,目光看着城下的吳軍,眼角不由得抽搐了一下:“該死,吳軍營寨在南面,北面怎麼會有吳軍的呢?”(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五章 天子駕崩 一第九十八章 孫策激戰太史慈第七百二十二章 吳王與蒯良的棋局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天權二年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血戰並涼 一第七百五十三章 關中之亂,營變!第二百五十章 糧食價格戰 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黃射的選擇第六百七十二章 沙摩柯戰鞠義第六百二十九章 大吳變法的前奏第六百四十八章 大吳變法之六部尚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諜戰風雲 上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滅匈奴 十八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埃及之戰 完第四百五十二章 面見孫堅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魏軍的動作第九百五十章 不安的戲志才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陵三姬第七百六十四章 成都兵變 四第六百零八章 曹操的勇進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龍虎鬥 九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決戰五丈原 八第三百八十章 錦衣衛和鬼卒的較量第五百四十章 赤壁 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朝堂風暴 九第一百四十七章 江東六郡,根基已成!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磨刀石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烽火大草原 四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決戰關東之冀州風雲 上第一百三十章 各方反應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破釜沉舟一擊 血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糧食價格戰 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九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埃及之戰 六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中計 一第五百一十九章 瑜亮初戰 六第八百五十二章 漢中血戰 五第七百五十二章 關中之亂,時機已到!第四百五十二章 面見孫堅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滅魏之戰 七第五百四十七章 赤壁 八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任縣令第三百七十二章 誰在算計我第一百五十四章 出仕?第四百九十章 蹴鞠大賽 九第三百八十八章 朝堂風暴 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蹴鞠大賽 十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江夏之變 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三十八章 戰幽州 十一第八百八十七章 誓師前夕第九百五十二章 第一次北伐 二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決戰關東之定北疆 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血戰並涼 一第一百零六章 破虜將軍府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滅魏之戰 二十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命在吾江東第七百一十八章 雙張會師 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血戰並涼 五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瘋狂的孫策第一百九十三章 騎兵突圍第二百九十八章 左慈再現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兩大軍團的軍事會議第六百六十二章 大吳變法之最後一拼第九十三章 血戰吳縣之吳縣最後的兵力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婚 上第八百四十二章 鳳雛之鳴 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戰爭之感言,孫權老師 下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北巡中止 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蔡邕的不爽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賈詡之死 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戲隆的不安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大戰之後的戰略兵力部署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孔明奪希臘 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蹴鞠大賽 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見徐庶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怒第五百二十三章 瑜亮初戰 十第三百五十四章 會獵於魯 十九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決戰關東之冀州風雲 中第二十七章 徐庶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開春大戰 五第五百四十五章 赤壁 六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席位之爭第五百六十一章 荊州最後的安排 上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奪長安 七第四百九十一 蹴鞠大賽 十第三百八十六章 朝堂風暴 一第四十二章 猛虎歸山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色雷斯戰役 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子駕崩 八第七百二十二章 吳王與蒯良的棋局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可能不遠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呂布戰馬超 中第六百八十三章 朱雀營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冬季大作戰 中第四百五十一章 家第六百零六章 打?還是不打?第一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 下第九百九十三章 皇族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