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稱帝

當劉辯稱帝的消息傳遍天下時,力挺劉辯的陶謙和孔融親自帶着麾下文武前來觀禮,遠在幽州的劉虞雖然不能親自前來,但也讓他的兒子劉和帶着厚禮來爲劉辯祝賀。

除此之外還有西涼太守馬騰派他的兒子馬超和部將龐德前來,曹操也派了兒子曹昂和自己新招募到的李典前來祝賀,還有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劉備也派了麾下謀臣劉秉忠攜帶厚禮來祝賀劉辯登基。

有人支持自然有人反對,先不說袁紹劉焉的無動於衷,連近在咫尺的劉繇和劉表都沒有出面,袁術更是大罵劉辯是謀權篡位,董卓更是逼迫劉協發表詔書要求天下諸侯共株劉辯。

天下局勢動盪,就算是沒有諸侯前來,劉辯也會登基,這纔是名正言順。

更何況天下諸侯近一半前來祝賀,再加上自己有王朗、盧植、朱儁等前朝堂重臣支持,又有廬江陸氏,穎川荀氏等家族的鼎力相助,登基已是迫在眉睫。

時光飛逝,六月十五。

劉辯手下的所有文臣武將,全部換上了新制作的朝服,手捧板笏,在中間的閣臺兩邊分左右而立。文官在左,武將在右。前來朝賀的諸侯使者也全都換上了臣子的服裝,跟在文官一側觀禮。

文官以王朗爲首,向下依次是孔融、陶謙、顧雍、荀彧、包拯、高熲、鄧芝、姚廣孝和盧植推薦的左光斗之後就是各大諸侯派來祝賀的人。

武將以盧植爲首,向下依次是朱儁、秦瓊、魏延、張清、林沖、徐榮、廖化、趙雲等人,至於御林軍的周泰和宇文成都,和水軍將領們都沒有出現在朝堂上。

除了這些人外,穆桂英也一樣沒有出現在這裡,因爲劉辯深知無論是之前的呂后之亂,還是後世的武周亂唐,女人干政都是大忌,所以當穆桂英入後宮後,她就不能帶兵,也不能出現在朝堂之上。

就連何太后,劉辯也婉言拒絕了她,所以江東地最高的兩個女人都沒有出現在登基大典上。

“請天子更衣,登龍座,接受百官朝賀!”王朗趨步上前,從宮女手中接過黑紅相間的天子龍袍,與盧植親手幫劉辯穿上,然後由盧植把天子冕冠戴在了劉辯的頭頂。

然後,在王朗和盧植的攙扶下,劉辯在龍椅上就坐,天子威嚴一覽無餘。

這一刻劉辯很興奮,一年前自己還是個倒臺的廢帝,隨時要死在董卓的毒酒之下。但是從現在開始自己就是名正言順的大漢皇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臺下文臣武將齊齊跪倒在地,對劉辯行跪拜大禮。

“免禮平身。”雖然很激動,但劉辯還是剋制住了自己,威嚴的示意衆人平身。

“謝萬歲!”

衆文武齊齊叩頭跪拜,方纔起身站立兩側。

隨後,劉辯任命王朗爲太師,爲三公之首,荀爽爲太傅,朱儁爲太保,至於盧植則冊封爲太尉。

高熲、荀彧、包拯等人都被封爲九卿,只不過因爲劉辯麾下實在沒什麼文臣,所以還得兼職地方官。

文官冊封完了,對於劉辯來說武將冊封更加艱難,武將大多數都是新人,單論戰功來說,盧俊義救駕及時,誅殺宋憲,趙雲在虎牢關大顯神威,擊傷張繡,秦瓊、太史慈攻克吳郡有功,至於那些水軍將領雖然沒有什麼功勞,但一直任勞任怨爲建設水軍而奮鬥。

思索了一下後,任命秦瓊爲安東將軍,魏延爲安南將軍,趙雲爲安西將軍,太史慈爲安北將軍。

劉仁軌爲水軍統領,蔣欽爲副統領,陳武董襲徐盛爲水軍校尉。

張清因爲跟隨最早,再加上如今張清能力確實已經跟不上自己召喚來的武將,於是任命他爲鎮軍將軍,保衛金陵。

趙雲同時兼任吳郡郡丞,護衛吳郡。周泰爲御林軍統領,宇文成都爲副統領。

至於其他例如林沖、廖化、周倉、盧俊義等因爲功績比較少,各自都獲得了一個雜號將軍的名號。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全部封賞完畢,天子手下的文武大臣齊齊跪地謝恩,山呼萬歲。

把自己手下安頓好了後,劉辯也不能忘了來捧場的諸侯,當初下封馬騰爲涼州牧,曹操爲豫州牧,公孫瓚爲幽州牧,孔融爲青州牧,陶謙爲徐州牧,各個都封侯。

能夠得到州牧的位子,衆人也都是個個喜笑顏開,紛紛跪拜在地:“多謝陛下”

劉辯封賞完後,感到棘手的就是劉虞和劉備,按照常理來講,劉虞身爲劉辯派一員,理應得到幽州牧的位子,但是公孫瓚作爲一個有實力的諸侯,劉辯不想這麼快跟他撕破臉皮,更何況劉辯還想要幽州的戰馬,所以只能任命公孫瓚爲幽州牧。

不過爲了安撫劉虞,劉辯也任命劉虞爲幷州牧,加封司徒。劉辯也知道劉虞不是公孫瓚的對手,給他封個幷州牧的位子,也好早點去幷州發展。

“謝陛下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完了天子的封賞,劉和跪地謝恩。

劉虞的事情結束了,那就還剩下最不能忽視的劉備,看着面前帶着笑容的劉秉忠,劉辯也對他笑了一下,隨後宣佈道:“封皇叔劉備爲益州牧。”

劉秉忠的笑容僵了一下,足智多謀的他已經知道劉辯爲什麼要封劉備爲益州牧。那就是驅虎吞狼,劉焉不臣之心由來已久,那不如就讓劉備帶着人去死磕,打不下來那正好,就算是打下來了,劉備麾下也是死傷慘重,劉辯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但現在勢比人強,劉秉忠也只好跪拜:“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收到劉秉忠厭惡情緒產生,當前文臣點+9。”

“自今日起,朕登天子之位,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分封諸侯,賜爵衆臣,造福萬民,不得有誤!”劉辯不再去管劉秉忠的心理活動,而是掃了一眼臺階下的文臣武將,鏗鏘有力的說道。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聽完了劉辯的發言後,大殿中近百位大臣齊齊跪拜在地,大呼萬歲。

第172章 結盟抗江東第38章 唐宋雙帝第164章 一場風波第89章 請君入甕第109章 無字信件第128章 又起風波第112章 內部爭鬥第166章 原來如此第62章 草原雄鷹到來第50章 李善長第159章 翻版的神亭嶺大戰第127章 人質第44章 妙計下曲阿第12章 文臣來訪第202章 榜單出爐第164章 一場風波第110章 戚家刀第124章 鴛鴦陣第143章 漏洞第202章 榜單出爐第74章 生死決鬥第176章 兵不血刃第217章 鴻臚寺第89章 請君入甕第154章 前戲第180章 應對之法第201章 英雄榜第114章 條件第170章 徐晃第19章 買一贈二第25章 七探蛇盤槍第187章 轉盤第168章 刑法第136章 埋伏第177章 不共戴天第104章 技能歸屬第177章 不共戴天第132章 東林黨第17章 手到擒來第168章 刑法第190章 四安四平第182章 周公瑾第185章 廣納賢良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171章 使臣第90章 中計第35章 回江東第201章 英雄榜第114章 條件第137章 文聘第14章 收服第33章 煮茶論英雄第44章 妙計下曲阿第41章 乞活第186章 議事第188章 準備開拔第18章 太守難產第120章 往事第118章 商議第152章 收集功能第160章 誤會第142章 引袁攻劉第157章 宋太祖的蹤跡第45章 江乘縣裡的大才第5章 山賊來襲第120章 往事第191章 舊事重提第207章 李如柏的擔憂第123章 大戰將起第28章 賈詡第135章 先下一城第10章 驅虎吞狼第105章 茶聖爆表第109章 無字信件第49章 董卓入甕第68章 天王蓋地虎?第178章 東吳四老將第189章 安排第112章 內部爭鬥第156章 劫殺姚廣孝第92章 逃出生天第182章 周公瑾第110章 戚家刀第15章 大豐收第151章 泄密第150章 君臣對話第23章 虓虎之勇第66章 爭奪第219章 世家門閥和寒門百姓第116章 顧雍的野望第194章 醫聖張仲景第117章 高武將領第133章 是戰是降第154章 前戲第120章 往事第224章 意圖收服第209章 比試第92章 逃出生天第122章 荊州議事第63章 長安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