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封妃

何太后皺了皺眉,隨後不滿的詢問道:“那是爲何?母后已經說了,此事與武如意無關,都是母后擅作主張想替她拿一個貴妃之位。”

眼見何太后有些生氣了,劉辯連忙賠笑道:“母后不必如此生氣,兒臣也只是隨便說說,其實兒臣原本就想封武曌爲妃,只是沒料到母后會這麼說,兒臣先在這給母后賠不是了。”

聽到劉辯原本就有意封武曌爲妃,這讓何太后轉陰爲晴,於是何太后的語氣也有些軟下來說道:“既然辯兒這麼堅持,那母后也不再多說什麼,妃就妃吧。”

“多謝母后理解。”劉辯對着何太后一禮道。

“你我母子何必如此生分,只不過既然要封,那就事不宜遲現在就封吧。”何太后掩嘴輕笑道,但很快何太后便催促劉辯趕緊寫詔書封武曌爲妃。

劉辯無奈的搖了搖頭,但在看到何太后殷殷期盼的目光後,也只好吩咐身旁的小太監取來詔書準備書寫。

“武氏聰慧敏捷,靜容婉柔,麗質輕靈,久侍宮闈,性資敏慧,今着即晉升爲妃。”一封詔書寫下,劉辯揮揮手示意太后宮中的小太監前去宣旨。

雖然沒能讓武曌晉升爲貴妃,不過能從美人變爲妃子,何太后也覺得足夠了,雖然何太后也不知道爲什麼劉辯對武曌這麼排斥,不過看如今也算是達到了自己的目標,所以何太后也選擇退而求次,不再去要求封武曌爲貴妃。

“辯兒,爲何你會對武如意如此排斥,莫非是她做了什麼事情嗎?”何太后疑惑的說道。

當初劉辯與武曌初次相遇時,劉辯可以說是對武曌疼愛至極,甚至連續半個月都留宿在武曌宮中,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就連何太后都看出來劉辯也不再那麼留戀武曌,就連留宿武曌宮中的時間都少了很多。

“母后放心。”劉辯連忙擺了擺手,他也不想讓何太后繼續追問下去,雖然前世的武曌確實謀權篡位,改李唐爲武周,但現在這個世界裡,武則天個人擁有着能夠駕馭朝政紛爭和權勢的能力,她的政治才能與個人魅力是足夠的,但如今的她卻缺少了幾個重要條件。

這首先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唐朝經歷了“貞觀之治”,經濟發展,民風開放,女性的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自由,導致唐朝之後更是出了一道“禁令”,女性禁止干涉內政,而東漢班昭編寫了一部叫做《女戒》的書。書中提倡“三從四德”,強調“男尊女卑”,雖然東漢重男輕女的思想不是很嚴重,但武曌若再想像前世那樣稱帝,恐怕迎來的就是屠刀了。

而武則天的政治背景是唐高宗李治,武則天和李治聯手從宰相手中奪回了權力,又幫助身體不好的李治處理朝政,後來武則天手下的勢力一步一步壯大,在廢了兩個皇帝以後,成功登基,成爲中國第一位女皇。

武則天的家族雖然也可以算是名門望族,但是這和她在政治上關係不是很大,武則天主要是利用其家族成員幫助他控制朝政,武家的成員和武則天是一榮具榮,一損俱損的狀態,武則天任用他們非常放心,而武則天背後最大的政治資源其實還是唐高宗李治。正是因爲有了唐高宗李治的支持,武則天才能從後宮干涉到前朝。而且在唐高宗時期,武則天一直都在依賴唐高宗,唐高宗畢竟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宰相有一大部分都是在皇帝的掌控之中,唐高宗對於朝政的把控毋庸置疑,雖然他不管具體的細節,但是朝堂大事,唐高宗都有衡量,有唐高宗在背後做依靠,武則天才能在前朝呼風喚雨。

後來李治生病,沒有精力再處理所有朝政,於是就放權給武則天,讓武則天幫忙處理政務。

等到高宗去世之前,武則天在朝堂之上的勢力已經非常龐大,而等到唐高宗一死,皇帝所掌控的那一部分大臣也都紛紛投入到武則天麾下,而新皇帝又是武則天的兒子,武則天又廢掉中宗李顯,徹底樹立了自己的權威,以至於後來上位的睿宗李旦一直戰戰兢兢,害怕被武則天廢黜,最終武則天的實力越來越強,終於沒有人可以阻擋武則天登基。

綜上所述,現在的武曌只是個平民百姓出身,甚至還淪落到賣身葬父的程度,那也就是說武曌失去了家族的勢力,而自己只需要保持現在的狀態,並且全力阻止武曌去接觸文武大臣,這樣武曌就是個空有政治才能的女大臣外加令人賞心悅目的美麗妃子。

想完這一切後,劉辯也放下心來,就算武曌再有政治才能又如何,沒有這些外在因素在,再加上劉辯一直對武曌抱有疑心,這種事情絕對不會在東漢末年再發生一次。

“母后請放心吧,武曌很好,只要她不負朕,朕亦不會負她,母后還請早點休息,兒臣尚還有些政事需要處理,就先走一步了。”劉辯淡淡的說道,隨後站起身來對着何太后行了一禮後便離開了。

何太后看着劉辯離去的背影,她的嘴巴張了張,但卻沒有說出一句話。

聽完劉辯的旨意後,跪在地上的武曌卻沒有任何欣喜的表情,但在站起身來後瞬間換了副神情,只見武曌欣喜若狂的吩咐身邊的宮女拿來金銀珠寶,準備賞賜給這個傳旨的小太監。

那小太監哪裡見過這麼多珠寶,又不知道武曌打的什麼主意哪裡敢收,於是連連推辭,而武曌則巧笑嫣然的說道:“公公不必如此,這些財寶也是大人應得的,本宮在深宮之中這些財寶也沒什麼用,就給大人您吧。”

那小太監連忙想跪下來謝恩,武曌卻一把攔住他道:“這位公公不必如此多禮,不知公公姓甚名誰,又在何處任職呢?”

聽者這悅耳的聲音,這小太監迴避着武曌的目光回答道:“啓稟娘娘,奴婢叫秦旦,剛剛進宮不久,現在太后宮中任職。”

第64章 狠辣天子第10章 驅虎吞狼第80章 三板斧第74章 生死決鬥第208章 舉薦第222章 貼身宦官第3章 太后做媒第24章 鬥將第219章 世家門閥和寒門百姓第178章 東吳四老將第9章 攻心爲上第94章 對決第115章 處斬第111章 城門變故第67章 收攏大才第65章 中興四將第128章 又起風波第47章 美人計第216章 景鯉第173章 條件第12章 文臣來訪第151章 泄密第217章 鴻臚寺第153章 定計第33章 煮茶論英雄第215章 前朝人物初現第164章 一場風波第9章 攻心爲上第60章 利瑪竇第46章 農政全書第50章 李善長第106章 農部第78章 大禍臨頭第203章 統率榜第81章 一線生機第49章 董卓入甕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193章 召喚再起第217章 鴻臚寺第2章 系統妙用第216章 景鯉第159章 翻版的神亭嶺大戰第97章 有喜第32章 曹操遇伏第127章 人質第182章 周公瑾第167章 緣由第215章 前朝人物初現第191章 舊事重提第134章 水戰序幕第51章 美人計成,董卓身死第107章 醉臥美人膝第210章 孫邵品行第108章 獎勵第115章 處斬第211章 三省六部制第36章 無上限召喚第67章 收攏大才第48章 董卓上鉤第172章 結盟抗江東第147章 招攬第137章 文聘第188章 準備開拔第222章 貼身宦官第16章 攻取吳郡第218章 招賢館第91章 大獲全勝第192章 召喚次數第153章 定計第181章 歡聲笑語第115章 處斬第65章 中興四將第127章 人質第104章 技能歸屬第124章 鴛鴦陣第162章 回馬槍第75章 斬祖茂第164章 一場風波第25章 七探蛇盤槍第145章 王越來歷第110章 戚家刀第77章 集結第208章 舉薦第193章 召喚再起第165章 下詔第137章 文聘第110章 戚家刀第54章 暗流涌動第121章 關勝揚威第104章 技能歸屬第72章 說服魏徵第111章 城門變故第52章 李儒現身第19章 買一贈二第85章 定計第39章 稱帝第226章 封妃第190章 四安四平第30章 豹子頭林沖第40章 曲聖帶來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