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世家門閥和寒門百姓

這些方式都是尋訪人才的好辦法,但其中最爲有效,最容易收攏南北人才的方法就是——科舉制度!

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科舉制度起源於漢朝,創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

科舉考試就是以考試選官,東漢時期的察舉制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而許多出身低微但有才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官吏。

劉辯自然知道東漢世家的恐怖之處,他現在也在有意無意打擊世家,就比如當初在洛陽城時當衆驅趕楊彪,甚至說出了楊家族人不可爲官的話。

楊家因封地在弘農郡,且是當地的郡望,故稱弘農楊氏。其祖上是西漢丞相楊敞,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皆能繼承震公遺風,且均官至太尉,是爲東漢的“四世三公”,甚至那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就是楊氏的第十八世孫,越國公楊素,其子楊玄感等,也是弘農楊氏的後人。

但就算如此,劉辯依舊這麼做了,因爲劉辯知道大部分世家子孫都是酒囊飯袋,他不能容忍這種人進入他的朝堂,禍害他的百姓。

東漢末年恰逢亂世,其實也有不少寒門和平民人才,但東漢末年寒門人才入仕確實極爲困難。在東漢,“士族政治”、“門閥政治”已經開始萌芽。通過劉備、孫堅的仕途,以及太史慈不被劉繇重用,可以看出東漢末年寒門入仕之艱難。

而黃巾起義徹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由於不少門閥的根基都在地方,在農民軍滿懷仇恨地猛烈進攻下,輕則財源受損嚴重,重則全家老小一同被殺,家族滅亡;雖然黃巾軍最終失敗,但他們留下的這些地方權力真空,則給寒門子弟和一些野心家們留下了機遇。

東漢末年出身寒門的人才很多,尤其是各方將領,幾乎全部出身寒門,有魏延、呂蒙、賈逵、鄧艾、甘寧、太史慈等等,再加上劉辯還有系統在手,所以對於世家門閥,劉辯已經選擇了放棄。

“請宿主做出選擇,是選擇世家門閥作爲皇朝之根本,還是選擇寒門百姓作爲開國之根基。”系統的聲音突然從劉辯的腦海中傳來。

劉辯愣神了一下,聽到系統的話後劉辯並沒有急於告訴系統答案,而是反問道:“若朕做出了選擇,朕能夠得到什麼,又會失去什麼?”

系統顯然也沒想到劉辯會這麼回答,也許是因爲劉辯一直以來的做法就是抑世家,扶寒門,但這次劉辯在選擇中卻猶豫了。

“若宿主選擇世家門閥,則可獲得80、90、100以上能力值文臣武將各一人,且這些文臣武將皆是世家之人,背後的家族也會全力支持宿主。”系統淡淡的說道。

三個人,代表着三個世家,再加上現在的陸家、顧家和一部分荀家,以及即將投靠的張家,世家的能力在很大一個程度上對社會有高於皇權的控制力。以至於他們左右着皇權的更替,朝代的變革,但若是有七大世家的全力支持,劉辯有信心在二十年之內可以統一大漢。

但是之後呢?統一大漢之後劉辯不可能不給他們安排官職,不給他們封爵位,現在這些人是劉辯召喚出來的,對自己有百分百的忠心,那等自己百年以後呢?會不會因爲世家的互相傾扎導致出現下一個五胡亂華?

“若朕選擇寒門百姓呢?”劉辯詢問道。

“獎勵則是在80、90、100以上能力值的文臣武將中各一人,同時會給予宿主一次美人召喚機會、一次寶馬召喚機會、一次寶兵召喚機會、一次寶物召喚機會。”系統回答道。

寒門百姓除了自身的才能外,他們沒有身後的勢力可以幫助劉辯,所以在其餘獎勵上給了劉辯一定的補償。

“若朕選擇了其中一樣,是不是勢必要承擔一定的後果?”

“若宿主選擇了世家門閥,那宿主召喚到寒門人才的概率減少,得到世家人才的概率增大,且東漢末年的寒門人才和爆表出來的中立寒門人士將不會將宿主作爲第一投靠的目標,同時世家的勢力將會慢慢龐大。”

“若宿主選擇寒門百姓,則宿主召喚到世家人才的概率減少,得到寒門人才的概率增大,但東漢除江東各大世家外其餘世家絕不會投降於宿主麾下,同時世家人才將很難投靠宿主。”系統緩緩的將這兩種情況選擇的後果告訴了劉辯,這讓劉辯陷入了沉默中。

“不,現在朕還不能做出選擇,待朕擁有大漢半壁江山後,朕再來告訴你決定。”思考了許久後,劉辯終於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暫時置之不理。

系統默認了劉辯這個選擇,但還是提示道:“既然系統已經將這個選擇給了宿主,但還是希望宿主能儘快做出決定,在兩年後的同一時間之前必須做出決定,否則將抹除宿主。”

劉辯深吸了一口氣後便關閉了系統,在這兩年時間裡自己必須得儘快佔領地盤,若是兩年後自己能夠佔據大漢半壁江山,那無論做出什麼選擇都無傷大雅。

不過趁着現在,自己倒是可以着手準備科舉了,隨後劉辯在竹簡上書寫着科舉的方式以及需要考察的科目。

劉辯決定初步先將科舉分爲文舉和武舉,文舉具體分爲出謀劃策和治理國事兩個內容,而武舉則是排兵佈陣和演練武藝。

大致將這些寫好後劉辯突然皺了皺眉,因爲他突然發現竟然剛剛書寫的地方有幾個錯別字,這讓劉辯苦惱的撓了撓頭。因爲竹簡的特殊性,若是寫錯了字那可就麻煩了,必須要用刀將錯字刻去再重新書寫,十分的麻煩。

第143章 漏洞第7章 南陽第190章 四安四平第108章 獎勵第143章 漏洞第115章 處斬第116章 顧雍的野望第24章 鬥將第126章 新開一軍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3章 太后做媒第197章 醫部尚書第71章 魏噴子第214章 敲定人選第15章 大豐收第6章 廖化與周倉第170章 徐晃第42章 收復朔方第220章 科技發展第204章 說降第112章 內部爭鬥第171章 使臣第35章 回江東第172章 結盟抗江東第30章 豹子頭林沖第160章 誤會第124章 鴛鴦陣第26章 互有勝負第181章 歡聲笑語第146章 財帛動人心第80章 三板斧第110章 戚家刀第38章 唐宋雙帝第96章 龍爭虎鬥第141章 被擒第162章 回馬槍第213章 尚書人選第127章 人質第9章 攻心爲上第20章 進軍中原,劍指洛陽第126章 新開一軍第17章 手到擒來第161章 巔峰對決第163章 知曉第177章 不共戴天第48章 董卓上鉤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2章 系統妙用第222章 貼身宦官第50章 李善長第158章 交鋒第185章 廣納賢良第90章 中計第170章 徐晃第169章 荊州來使第21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第116章 顧雍的野望第179章 九字真言第40章 曲聖帶來的煩惱第109章 無字信件第42章 收復朔方第144章 勾結第134章 水戰序幕第112章 內部爭鬥第178章 東吳四老將第45章 江乘縣裡的大才第185章 廣納賢良第113章 毒士入江東第132章 東林黨第70章 袁術的情況第67章 收攏大才第153章 定計第111章 城門變故第116章 顧雍的野望第10章 驅虎吞狼第34章 對世家的態度第166章 原來如此第205章 豈不知蒙恬之死?第47章 美人計第30章 豹子頭林沖第71章 魏噴子第34章 對世家的態度第53章 錦衣衛第129章 蹤跡何處覓第162章 回馬槍第203章 統率榜第7章 南陽第186章 議事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124章 鴛鴦陣第90章 中計第117章 高武將領第35章 回江東第144章 勾結第80章 三板斧第207章 李如柏的擔憂第161章 巔峰對決第57章 呂布中計第162章 回馬槍第221章 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