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棘手

相比較荊州,江南以及交州,這些地方,對於雍州這一塊,如今來說,總歸是劉備勢力的薄弱點,畢竟荊州作爲劉備的起家之地,也是根本,自然是會得到劉備的看重的,除此之外,荊州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是劉備這一方勢力的財賦,兵源,人才等等方面的最爲重要的來源。

畢竟眼下荊州的人口,在劉備手下的五州之中最多,襄陽,江陵,長沙,南鄉,房陵,上庸等等,每個城池可都是物阜民豐,加上從劉表當政到如今這麼多年,一直傳承下來的對於文化教育的重視,使得這裡又是劉備手下出人才最多的地方,當然其他的州郡並非沒有培育出人才,不過因爲時日尚短,在成才上海不及荊州。

故而對於荊州的守護,眼下來說,自是劉備最爲重要的,當然從荊南到交州,卻也是一順而帶之的事情。相比較江東孫權少有騎兵,故而劉備這一方能夠保證相當數量的騎兵,在荊南和交州兩地自然也是防備有效。

但是對於雍州來說,雖然在面向東面的曹魏,也有着潼關和青泥隘口這兩處險要之處爲守,可是從幷州而入雍州,卻也不是太難的事情,儘管有大河爲天塹,可是在幷州綿長的邊界線上,並不是沒有可渡之處的。

像蒲州的蒲阪津便是一處。

對於這些渡口,以關羽徐庶等人眼光,當然是不會放過的。

不過畢竟雍州的地域太過廣袤,故而分配到各個據點和隘口處的守禦兵力自是有些稀薄了,更何況此次隨着夏侯淵進軍雍州的兵力不下於十萬人,要知道如今在雍州的劉備手下的正規人馬總共也才二十萬人上下,在北疆的馬超現在領兵四萬多,還有關羽爲了保障長安附近安全也是屯兵十萬餘人,此外在潼關和青泥隘口兩處爲了保證兩處的平安以及對於弘農和武關這兩地的壓力,自然每處也都有一萬多人馬,可以想見,並不是雍州的兵馬守禦不力,只能是因爲雍州兵馬畢竟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

如今的雍州總人口也不過是一百二十萬人,供養雍州地面上的二十萬人,這份兒比例已經很高了,要想在雍州地面上保持更多的兵馬,對於雍州的發展實在是有礙,當然除了這些正規軍之外,當然還有不少的預備役,可是面對着這突然襲來的夏侯淵所部,短時間內要想徵集預備役編入戰鬥序列,卻也有些太過急迫了。

從上郡那裡傳來的軍報,和從雍州方面傳來的關於北地失守的軍情,以及從幷州方面傳來的關於夏侯淵所部異動的情報,倒是同時到了襄陽城中。

儘管此時從幷州方面傳來的情報有些晚了,不過如今的情況下,曹操那邊自是加強了對於軍情軍報等方面的控制,也算是不容易了,再有因爲夏侯淵此人向來領兵,都是兵行神速的,不管是他統領的是騎兵,或者是其他什麼兵種,他總是能夠快人一步,領着麾下的兵士達到同樣兵種,他人不能達到的速度,若非如此,卻也不會得到曹操予以的“神行將軍”稱號。

此次讓夏侯淵統領幷州人馬爲曹魏攻城拔寨,或許也是曹操看重了夏侯淵這點的緣故,果然夏侯淵這一出手,便讓此時在襄陽城中的諸人都很有些犯難。

不過在商議如何應付夏侯淵之前,劉備等人卻是先提起了馬超等人在北疆處的戰事。

“孟起這一次,打的好啊,以四萬騎兵,擊潰了遼東的十萬人馬加上軻比能的五萬人,不僅如此,陣斬了那元帥卑衍,還俘獲了軻比能,以及令狐愚和賈範,真是了不起啊”劉備總是樂觀,儘管此時北地爲夏侯淵所佔領,雍州的情勢很是緊張,畢竟有了夏侯淵這十萬人在雍州內部作亂,從北地,不管是向那個方向可是都能給劉備他們帶來不小的破壞的,而且因爲夏侯淵這一次突襲,從蒲阪津這個方向得到了突破,想來曹操定然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讓他的麾下大軍不尋隙而進。除此之外,要是從這裡有了更多的進展,關羽的長安守軍,自然不能坐視不理,繼而連帶着長安,潼關這些地方,都會生出別樣的不利已劉備這一方的情勢。

不過此時見劉備先提起馬超大軍的勝利,衆臣下,自然也都先就着這個議題開始討論。

“如今情勢雖然緊張,不過有孟起將軍這一場大勝,倒也能夠提振因爲北地失守帶來的士氣問題,不過不知道,主公要如何處置那軻比能,還有遼東的令狐愚,賈範以及那些俘虜啊”卻是諸葛亮開口道。

以諸葛亮對於劉備的瞭解,這位漢寧王總不是曹操,那馬好殺人,儘管這些年,因爲荊州重商,受了鄧瀚和諸葛亮等一衆重臣的影響,多少變得有些好利,不過那份好義卻沒有多少的減弱。當然諸葛亮這麼說,也是因爲此次馬超大軍自是獲得了大勝,以四萬之數的人馬,打敗了十五萬人,還俘虜了五六萬遼東聯軍,這些俘虜總是性命,而今被俘,卻也是要消耗軍糧的,諸葛亮再明白劉備有好生之德,卻也不會那麼好心繼續的給這些人足食供養的。

“呵呵,以軍師之意,若何?”相知多年,諸葛亮瞭解劉備,同樣的劉備自然也是瞭解諸葛亮這個他最爲倚重的謀臣的,雖然此時劉備的手下也有了荀?這位大賢,不過習慣成自然,他還是將大多數的政務瑣事都交給諸葛亮來處置。

“對於軻比能,此次他所率領的五萬人馬大多數已經被擊潰,像他這樣的首領,其麾下的兵馬多是爲部落聯軍,此次兵敗,即便是放他回去,也會因爲兵力大損,在衆多部落中,顏面大失,故而不妨就放他回去,當然要讓他出些血以自贖”諸葛亮如此說,自是引得劉備點頭不已,而此時議事大殿中的諸人也沒有任何的反對之意。

“至於遼東的幾萬兵馬,還是放了爲好”

“將遼東五六萬人馬,盡數放了,諸葛軍師此言不妥吧”不待諸葛亮說些原由,便有人跳將出來反對。

衆人原來是廖立,未待劉備示意,廖立便開口道,“這些人可都是侵犯了我軍的敵方兵士,若是如此輕易的放縱,豈不是讓天下人覺得我主仁善可欺,更何況,當事之時,我主正是稱王不久,如此一來,可是要將我主的臉面置於何地故而以在下之見,爲了彰顯我軍之威儀,我主之尊嚴,不妨將這些人全部斬殺,以儆效尤”

對於廖立這般急促的站出來反對,此時站立在大殿上的不論文臣,還是武將,都沒有過多的示意。

想此時位列大殿上的人物,文臣中,諸葛亮,龐統,荀?,鄧瀚,法正,次第而下,武將班中,張飛,趙雲,黃忠,陳到,沙摩柯,周倉,向寵等等,自然對於廖立此時的表態心中有數,不外乎是想和諸葛亮於劉備的面前爭鋒,以期得到劉備的看重。

不過此時的廖立或許是忘了,劉備平時教諭羣臣的一句話,那便是,“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吾不忍也。”

其中言語之意,便是從來曹操都是好殺成性,但是劉備卻是以仁義稱揚天下,如今雖然進位漢寧王,要是便變成了一個好殺成性之人,那與曹操何異?

這樣的事情,自然對於劉備來說便是要將他從起兵以來,養名數十年的一切種種都給拋棄了,這如何能夠在劉備這裡行得通?

當然,廖立的話,自然也是有些道理的,畢竟王爺的威嚴也是很重要的,更何況時下,劉備的王爺之稱,在衆人的眼中也不過是暫時的,畢竟天子不在了,那進一步便是稱帝之舉也是理所應當的,不過之前的劉備只是一個漢室宗親,位不過大將軍,想要鯉魚跳龍門,一步登天,在時人眼中看來,那就顯得太過操切了些,而且那樣也與劉備一向以來的形象不符,因此之下,纔有了漢寧王這中間必須經歷的一步。

這種事情,儘管人人都清楚,畢竟劉備的勢力和實力,已經到了那一步,可是這中間的過程總是需要走一走的。

而廖立此時口中說明乃是爲了維護劉備之意,不過或許是劉備對於廖立之前不少的舉動已經有了些不好的觀感,故而此時聽到廖立這般說,卻也只是笑了笑道

“公淵之言,倒也有幾分道理,不過畢竟上天有好生之德,遼東數萬人馬,雖然來襲我雍州,不過畢竟之前乃是各爲其主,但是既然如今爲我軍所俘虜,究其本身,出自遼東,也算是我大漢百姓啊”說道這裡,劉備倒是稍微停歇,然後向位列龐統班下的荀?問道,“文若先生,或有他意,可有言賜教於孤?”

對於荀?此次的班次,從開始的時候,諸葛亮便是有意讓這位老先生站在第一,不過荀?卻是百般推辭而不受,到了龐統這裡卻也是一樣,畢竟這段時間以來,諸葛亮,龐統,屢屢從荀?這裡得到了不少的教益,雖然沒有師徒之分,到有師友之義,可惜的是荀?也是堅持的很,總是自謙自抑。

不過到了鄧瀚,法正處,鄧瀚自是沒有讓這位老先生再推辭下去,此時見劉備開口問道,荀?自是以爲諸葛亮所言爲善,畢竟劉備如今是以天下爲其最終目標的,要是此時將那遼東的五六萬人馬全部斬殺了,至少遼東之地,或許便在劉備這一世很難成爲大漢所有了,“稟主公,以老夫之意,當下情勢大家卻都是清楚的,雖說五六萬遼東人馬被俘,也爲我軍將士的虎威所懾服,不過將之留存於雍州實爲不妥,若是沒有其他實力侵襲,或許可以讓其爲我主奉獻些勞力,可是當下實在不是時機”

“當然,要是將這些人全部放走,卻也太過讓人小覷了我軍之威,有損我漢軍之氣勢,也有些輕賤了前線將士們百戰之辛苦故而,老夫覺得,大軍可以放,不過對於那些遼東軍中的將領,卻是用不着放了,將他們全都押解到襄陽城以爲牢籠,這樣既可以彰顯我主之仁義愛人,也警告了那些有異心之人,莫要輕看了我主之威嚴”

對於荀?的這番話,劉備自是得意,諸葛亮卻也深以爲然,至於廖立是何想法,此時的殿中其他人卻是顧不上了,畢竟劉備都同意了,眼下荊州的“大管家”諸葛亮,也同意了,廖立卻也在劉備讓荀?開口的時候,便明白了他之前的話太過激進了些,向來劉備都不是那種人,故而廖立也不再多話。

馬超大軍自是得勝,對於那些俘虜也是有了交代,當然對於馬超,龐德,魏延,田豫等人的獎賞,自然也是提到了議程之中,不過此時畢竟雍州之危不僅沒有消減,卻還在繼續的增加之中,故而這些當然的獎賞,卻也只能稍微推遲一下了。

“主公,此次夏侯淵所部的快速突襲着實讓我們措手不及,而從各處的情報來看,此次夏侯淵所部的行動,既沒有向許都的曹操稟報,也沒有過多的和他的友軍,如張頜,郭淮等部聯繫,可見夏侯淵這一次的行動,定是在早些時候便和曹操有過商議的,故而使得像楊秋,等幷州所部騎兵也對於他們的行動有些遲誤”作爲中司馬府的掌舵之人,鄧瀚此時當然要爲此次夏侯淵所部的行動負責的,或許是長久以來太過順遂了些,鄧瀚這裡倒是不犯錯誤是不犯,一犯了錯誤,居然便是連續兩次的犯錯。不過這個時候,當然不是追究他責任的時候,各處諸侯都是對於荊州的發展太過眼紅,如今自是是強力的來打擊劉備了,當下自是荊州上下一心,將這些來犯之敵都予以回擊的時候,故而此時的鄧瀚也只能更加盡心一些。

當然此時的廖立倒也沒有向鄧瀚趁機發難,畢竟相對於中司馬府的情報收集,廖立手中的緹騎卻是更差了些,要是這個時候也攻擊鄧瀚的話,更會引火燒身的。

不管廖立這個時候如何想法,鄧瀚卻是繼續坦然道,“孟起將軍傳來的軍報中,也已經提及了,此次上郡一戰,當然戰果輝煌,不過我軍的損失也是不小,四萬餘人,如今也就剩下了兩萬多人,而眼下從九原而來的曹彰大軍也有不下於十萬多騎兵至於其他方向,徐晃所率領的司隸方向的曹魏大軍,並沒有異動。而曹操所率領的中軍倒是有幾分兵向河內遊動的意思”

“至於汝南,方面曹仁大軍也已經開始向淮河一帶進軍。江東的孫權,如今正在建業城大力的調撥水軍戰船,不過看其調動的速度實在不像是要進行大戰之前的準備,故而在下以爲,江東兵馬雖然也會從水軍而來,不過更多的可能,卻是不會從水路搶先進軍”

“關於江東的周大都督,目下的情報看,似乎不在柴桑,至於其行蹤,似乎從上次他和魯子敬一同出現在建業城,和孫權見面之後,便消失不見了”

“呵呵,這個周公瑾,還真是小家子氣習慣了,總是玩失蹤,”此時聽了鄧瀚的話,龐統倒是插話道,軍略用謀,自是龐統的長處,這個時候自然忍不住了。

“不管那個小白臉如何玩,總歸是要來打我們的,反正就是那幾個地方,既然子浩你說那周瑜不會走水路,當然便剩下陸路了,而且這麼長時間不露面,或許便是已經南下交州了吧要是到了那裡的話,倒還是要看伯言我那侄女婿的本事了哈哈”在龐統之後,張飛卻是開口道。

“看樣子,不管是交州,還是荊州,至少眼下都沒有太多的問題,既然如今的情勢是雍州緊,南面稍鬆一些,我們就調兵北上,先將夏侯淵的危害維持在一個儘量小的程度,當然對於蒲阪津的缺口,也要儘快的堵一堵。”劉備聽着手下人的種種言論,卻是說道,“馬孟起那裡,大軍儘管損失不小,不過若是讓曹彰大軍長驅直入,卻也是個**煩的,就讓馬孟起在上郡和左馮翎着廣大的地面上,補充些預備役儘量的延遲曹軍的行動”

“至於這北上的援軍嗎……”此時的劉備卻是看着身邊的幾個領兵之人。

“主公,請允許屬下領軍前往”這個時候居然是黃忠開口搶先道。見黃忠開了口,一邊本來還很是淡然的張飛卻是變了顏色。

不過這個時候的劉備卻是看了看黃忠和張飛,終是言道,“漢升願往,自是大善”

“謝主公,既然主公同意,老夫這就回南鄉,隨即領軍北上”說着一抱拳便要動腳,看那黃忠的架勢,卻是有些急不可耐了

第111章 再戰衡陽城(一)第26章 天下人心,我自不懼第162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79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上)第168章 冷寂第156章 定(中)第57章 雍涼風雲(四)第19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三)第116章 雍涼風雲(五十九)第29章 西行漫記(二)第64章 風涌第66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一)第121章 忠第29章 少爺,有事做了第76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下)第144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九)第117章 別樣的羣英會第104章 雍涼風雲(四十七)第44章 一聲嘆息,嘆息一生第27章 聞名不如見面第189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二)第116章 雍涼風雲(五十九)第54章 萬物皆有易,大道於中,且隨心第49章 愁苦第132章 何處可往(中)第179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第151章 大姑娘上轎第142章 先就這麼着第107章 雍涼風雲(五十)第104章 張飛的野望(中)第38章 西行漫記(十一)第96章 雖無長阪坡第36章 行動了第163章 煢煢孑立第99章 強客也要隨主便第16章 要淡定第34章 恨別第138章 際會第40章 期待第72章 雍涼風雲(十九)第151章 擾亂第24章 荊州大公子第92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五)第19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一)第7章 蘿蔔與白菜第23章 兩人爲鬥,三人且樂第11章 月下美人和文弱書生(上)第144章 會有時第24章 劍道爲何第112章 雍涼風雲(五十五)第38章 白幡如雲第78章 兵不血刃,年少也英雄第139章 見面,聞名,閃第132章 本道柳暗花明(七)第6章 老東西(上)第13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九)最終卷之二終第69章 雍涼風雲(十六)第28章 見面更勝聞名第158章 餘波第85章 雍涼風雲(二十八)第85章 鄧府三兩事第72章 又是一番光景第30章 動靜第69章 雍涼風雲(十六)第6章 師兄,你失……了第14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134章 大家都很忙(下)第38章 白幡如雲第124章 不爭是爲爭第119章 雍涼風雲(六十二)最終卷之一臨第22章 劍第121章 雍涼風雲(六十四)第104章 雖無長阪坡第104章 雖無長阪坡第38章 白幡如雲第96章 雖無長阪坡第21章 羨慕,嫉妒,恨麼?第17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一)第24章 丈夫第61章 隱現第98章 憑空生出百萬兵第26章 何必第144章 會有時第38章 白幡如雲第94章 雍涼風雲(三十七)第118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上)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23章 插柳第2章 天子瘋癲第103章 雍涼風雲(四十六)第43章 名位不足恃,但見鏡花月第123章 變化第34章 打馬莫問前程路,爭春第34章 恨別第109章 雍涼風雲(五十二)第186章 任憑風浪第47章 恍惚第106章 雖無長阪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