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師兄弟答對

鄧瀚的來信,諸葛亮自是看過不提。

得知鄧瀚所起的臥龍之名乃是爲了諸葛亮,一些相熟的人,如水鏡先生,龐德公等自然是不覺的意外,原來在水鏡先生和龐德公平日裡相談時也認爲諸葛亮有伏龍之資。當然這也不過時兩位大賢隱士的私下裡的稱謂。

因此劉備在遍尋周遭後不得傳聞其意時,便想到了他的軍師,徐庶。

“元直,在荊州多年,自然對此間人事風物知之甚深,可曾聽聞有臥龍與鳳雛二人者?”劉備期許着徐庶能夠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

“回稟主公,我雖在荊襄之地遊歷數年,然臥龍鳳雛二號者,卻也是近些時日方得聞!”徐庶自然是實話實說,他也確實是這些天才知道的這兩個名號,看着劉備臉上失望之意一閃而過,徐庶接着道:“不過,以庶之見,能配的上此等道號者,在此間卻有兩人!”

“哦,”徐庶的話,自然讓劉備有柳暗花明之感,“願聞其詳!”

“呵呵,主公,說來卻也有些不便,”見劉備有些疑惑,徐庶道,“庶所知的二人乃是我的同門師兄弟,臥龍者,或可是諸葛孔明,諸葛亮,其複姓諸葛,祖上乃是琅琊人士,而鳳雛者,也可是龐統,龐士元,襄陽人,其叔乃是此間之龐德公!”

“哦,軍師且細言之,二人如何稱得上臥龍與鳳雛?”

“主公以爲庶之才如何?”徐庶問道。

“軍師自是大才,自備得遇軍師以來,卻也是風生水起,得軍師之助,才能以三千甲備不足之軍,北略曹操,且殺的夏侯惇等人仰馬翻。軍師確有王佐之才!”

“主公之贊,庶卻是不敢領受。以庶之見,方纔所言之諸葛孔明者,卻是有經天緯地之才,治國安邦之能!庶與之相比,卻也猶如螢火之與皓月,其人之才遠勝於我,而龐統其人,卻是尤好軍略,自是有鬼神不測之謀,平日裡與他論及軍事,庶雖也自信,與之相較,卻是頗多不如!”

“軍師此言,或可謬矣,元直大才,備已知曉,然天下間竟還有勝過元直之人?”劉備卻是怕徐庶有些自賣之嫌。

“古人云,舉賢不避親,庶今日也願行此等美名之事!庶昔日曾與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及諸葛亮一起讀書,我等四人卻是讀書時,自是唯恐讀書不解其意,或有韋編三絕之感,而孔明讀書卻是隻讀其大略,後一日言談間,孔明指我等四人者,言道,若我等爲官,或可至一郡之守牧,我等問他時,他卻笑而不答,不過平日裡卻是每自比與管樂。”

“非庶今日自誇,庶自問于軍略等事,自當的主公一問,不過孔明者,卻是不獨軍略有所得,治國,安民,明法,等卻是博學而多才矣!”

“主公若是還有些不解,或可詳詢於我師水鏡先生,自可得此二人者詳情!”徐庶自然也知道,他這番話雖是實情,劉備卻驟聞得有如此大才,自當羅致而重用之,卻也怕有言過其實之感,或可只有其親眼所見才能領略諸葛亮之風采。

“元直之言,自是善言,容備細思之!”

元直卻是告辭,隨後便將此事通知了鄧瀚,鄧瀚卻也知道,有些事,還怕過猶不及,劉備既然對諸葛亮有了印象,自當去拜訪的!

不過鄧瀚卻也沒有閒着,自那日諸葛亮收到他的信,卻也給他回了封信。信中談到:

“師弟所言,卻爲正理,然當今天下,不惟君擇臣,臣亦擇君。元直師兄和師弟所投之劉備,亮心中也以爲此人誠爲一時之選,然以亮之秉性,卻也不願輕身投托。但恐誤人誤己啊!”

其實鄧瀚也是知道,諸葛亮這個人一生自是認真,一旦認定的事情便會堅持到底,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劉備死後,至乎以一己之力維持着弱小的蜀漢,真正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或許是宿命的因緣,只有等到劉備與諸葛亮相見,便猶如jinfeng玉露一相逢,便勝缺人間多少君臣相知,使得後來的文臣謀士俱爲三顧而傾倒。

鄧瀚卻又給諸葛亮寫信道:

“既如此,以玄德公之求才若渴,自會親身拜訪與師兄,不知師兄將何以對之?”

“師弟不必多言,容後自當見分曉!此間且容師兄賣個關子!”

“不想師兄也變得如此有趣!師兄既要相試與玄德公,師弟自不會多言,然師兄又有何言語可動玄德公之心,可否讓師弟先竊聞之?”

“師弟卻也有些不爲己甚啊,既然如此,也罷,誰讓師兄生受了你如許之照顧,便將爲兄近日所思概說與你。

以師兄之本意,爲玄德公計,莫過於先取荊州爲立足之地。荊州之地,自是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也,然劉荊州卻是隻好文采風liu,若爲太平之時,不失爲一利國利民之良吏,當此天下,也不過是爲他人做嫁衣而!而如今其人已垂垂老矣,其子多聞也不是守業之人,一旦其身死,荊州基業旦夕之間便屬他人,玄德公自可取之。

而後,卻可以荊州爲本,西向爭益州,益州劉璋雖據有天府之國,不過是守門犬之輩,其才更不如劉表,若得此兩地,玄德公自可大有作爲!

北方曹操借天時,仰人謀,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勢已成,片刻間誠不可與之爭鋒,而江東孫權處,卻是父子三代苦心經營至今,卻是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

而玄德公自然是漢室宗親,又仁義之名播於四海,待跨有荊益二州之地,勵精圖治,內修政理,外結孫權,若天下有變,即可出兵與荊益二地,或可霸業有成,漢室可興!既不能,也可退而三分天下!

師弟以爲如何?”

“師兄之言誠爲天下之良言,若盡如師兄所言,師兄誠乃是不出門而知天下事,臥隆中已定三分天下!

然,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世事難料,師兄豈可以己度人,江東者,豈無有心於荊州乎,荊州,自是與江東鄰接,而一水爲其共險,且又有山陵之固,於江東而言,若其不盡有大江之險,其生死豈非操於人手,且荊州殷富,加之金城之固,江東若是zhan有,也自可劃江而治!

此外,天下之間,無永恆之盟友,只有不變之利益,曹操即使奸詐梟雄之輩,且又有大義之名份,焉知豈能按我等之心意行事乎!

又如今之玄德公,仁義播於四海,但以如今荊州蔡瑁宵小之輩,卻也對其甚爲戒懼,自不會讓玄德公輕易如願得此荊州,另若是貿然攻取荊益二州,又恐傷了宗室之義,此也誠爲難事!

益州,乃是高祖龍興之地,當時,以霸王項羽之能,只得天下之赫赫武功,卻無治天下之文事,如此方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進而與天下羣雄合,同項羽並爭天下。而如今,曹操孫權二人卻既有武功,又有文事,卻不能類比於高祖。

以小弟之愚見,當先選一穩固之基業,廣積糧,而益州之地,卻非此時之良選,益州雖有山野之固,卻也有閉關自守之難處,荊州玄德公自當爭之,卻不可執意盡取之。當與江東共享之,我或可讓其地利,而盡得其人和!

今之師弟取得上庸之地,卻也爲一後路,自上庸北上或可進襲關中,西向則爲漢中,而上庸其地也可順水而東下荊州,東吳之地,其西南者卻是益州,小弟自認此地或可有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先秦之所以一統天下,高祖之所以建號大漢,光武之所以復興大漢,自可當得我後人借鑑之!

上述所言,不過是小弟一家之言,師兄大才,小弟自是知道,若有胡言亂語,還望師兄諒之!

小弟所願者,欲與師兄等一起,輔佐明主,復興我大漢!待得他日功成,贏得生前身後名!”

第52章 在家千般好,閒適自在話東西第53章 人心可,已知足第46章 秉性使然第15章 且問伯母何在?第6章 師兄弟答對第八十八 掌假作真時真亦假一第18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三)第21章 思歸水鏡莊第191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四)第10章 曹操心想第57章 前言有期,待時未濟第158章 餘波第136章 鄧瀚馬岱進益州第84章 雍涼風雲(二十七)第9章 男人們的事情第20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三)第145章 河水,江水,湘水第39章 神打(下)第96章 雖無長阪坡第162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76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下)第127章 千里之外第83章 忽聞塞外青草香,暗流涌動第3章 小童與大勢第11章 月下美人和文弱書生(上)第131章 預感第97章 雖無長阪坡第120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89章 雍涼風雲(三十二)第136章 鄧瀚馬岱進益州第177章 開戰第31章 變化第21章 羨慕,嫉妒,恨麼?第10章 親事第105章 雍涼風雲(四十八)第46章 江南第41章 佳節念做,夜宴半雪第57章 雍涼風雲(四)第94章 形勢逼人否第110章 回軍第184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七)第90章 制限(三)第96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點什麼來第40章 理萬機,家國事,內外有別第76章 疾(下)第109章 曹翁失糧第86章 天下博弈第88章 制限(一)第56章 雍涼風雲(三)第133章 何處可往(下)第25章 邊角地,腹心處第141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六)第119章 鸚鵡洲側小相逢第47章 恍惚第131章 何處可往(上)第81章 神威第16章 第一次見別人家長第26章 何必第16章 個人心思第39章 西行漫記(十二)第149章 一個很好的還沒怎麼開始就要結束的開始第74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上)第4章 當爲我師第9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三)第19章 和父親的那個約定第87章 雖是他人瓦上霜第68章 努力去失望第58章 利見大人,巺位有益第35章 求仁第32章 的盧妨主的傳說第186章 任憑風浪第3章 小童與大勢第39章 天下熙熙第67章 爭執(下)第75章 疾(中)第46章 江南第75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中)第13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九)第137章 匆匆第78章 雍涼風雲(二十五)第22章 無題第22章 無題第51章 將無將(四)第136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一)第66章 爭執(中)第24章 劍道爲何第57章 前言有期,待時未濟第32章 傷懷第26章 斜陽第13章 迎來送往第6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二)第8章 母親的絮叨第18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三)第5章 名人也要包裝第154章 江夏結局(上)第36章 那是我的小可愛第71章 只增兵不放權,兵多非好事第86章 天下博弈第105章 張飛的野望(下)第207章 天下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