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千里之外

顯然,馬超這一行人此次北上巡邊之舉,那時功勞大大的,對於這樣的戰功,緣於關中各地都人口稀少的徐庶等人,自然是樂見其成。

畢竟到現在還沒有從漢中及荊州其他地方將百姓給遷徙充實到雍州各地之時,通過諸人的努力尤其是馬超,到給雍州重新帶回來了數萬人的人口,足以當的一個縣城的人數,如何能不讓人滿意呢。

對於此時的雍州各地的情況,想來遠在荊州的劉備等人還在籌謀之中,當然又因爲交州局勢的糾纏,使得這幾位都在這個時候不能完全的將精力投入到雍州方面的建設和恢復之中。

不過而今既然關羽坐鎮長安,想來在短時間內,劉備等人自然是要讓關羽管理雍州,至於漢中,此時有張魯和閻圃等人管理着,當然一如舊時的安定平和,積極的發展着。

至於說涼州的馬騰,像這樣的人物,即便是要和荊州真正的融爲一體,那也得是和劉備真正面談之後的事情,當然此時的情況不允許,身爲馬騰也不會阻止他的兒子和屬下們現在就和關羽等荊州人打成一片。

至於說涼州的安危,先前的武威城下已經成爲了周邊各處的異族人物心中的噩夢,尤其是對於羌人來說,此時的羌王對於先前那樣被曹操方面輕易的給鼓動之後便衝動了起來,雖然他知道馬超爲代表的馬家軍厲害無比,可是畢竟曹操身爲大漢的丞相,他所代表的實力更爲他能信重。

不過此時曹操遠去了,而他們這些羌人依然還得生活在涼州,雍州諸地,以及臨近大漢的地方,想要和馬騰等人恢復以往的那種主人仁慈,客人恭順的情況實在是爲難,本就憂心不已的羌王就在這於的心情之下鬱鬱而終。

這樣一來,雖然還是一般的尷尬,即位之後的新一代羌王徹裡吉倒是能夠和馬騰這邊爲難的開始了心的交情。

對於之前爲難了馬超等人的仇池國的氐人,那時候的馬騰沒有多餘的心情和力氣去和他們算賬,不過如今大勢已定,這些本就失去了首領的氐人自然是四分五裂,倒是讓馬騰順手將這些人都給納入了涼州的治下,兵將他們和漢人混雜而居,當然這些氐人本來也就是諸多異族之中擅長耕作的,倒也能夠很快的適應了馬騰給他們安排的新生活。

至於說鄧瀚,之前在長安的時候,被鄧艾竟然譏諷爲無所事事,雖然表現如此,不過在等到王雙時隔不久重回長安之後,和鄧艾等人一說,才知道鄧瀚也在爲雍州各地的人口而發愁。

“要想發展,這片廣闊的地方,沒有人口是不行的”此時的鄧瀚自然就在長安城中的臨時府衙中對着關羽和徐庶侃侃而言,“可是曹操臨去時的那一番舉動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歎服,這樣的行之,雖然很讓人嫉恨,不過也很是有效啊”

“人都說,絕戶計狠毒,想來這次曹操的出手,便是要讓我荊州即便是得了雍州也只能望之而興嘆”

“不過他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鄧瀚的這句話,到讓徐庶爲之眼前一亮,似乎好久沒有聽到鄧瀚說出這麼詼諧卻又有意味的話了,“我想讓人給咱們雍州販些人口來”

聽的鄧瀚居然是這般的過牆梯,一時間關羽的眉間竟有幾分不展,雖然這個時候也不是沒有買賣人口的存在,可是本就是小門小戶出身的關羽,當年也是因爲在家鄉的時候他親近之人爲人被迫販賣,使得他不得不憤而出手殺人,雖然如今也混成了天下間有名的人物,可是這般往事卻又不是那麼容易能讓人忘記的。

而且如今劉備大勢已成,對於仁義的這份兒羽毛卻也該更爲注意纔是。當然對於鄧瀚這些年來對荊州之心意,關羽也不是不知道,此時荊州有些人找着鄧瀚的麻煩,他也是偶有所聞的,可是即便如此鄧瀚還出了這種有些違反了聖人禮法的主意,他既爲鄧瀚的忠心所感,又爲之所處的地位感到不滿。

“當然,我們雍州缺人這是事實,也是起因,而且如今這些地方空空如也,我們也不能坐等百姓自己生養,要是那樣的話,還不知道等到猴年馬月呢”鄧瀚的話讓關羽爲之點頭不已,想象一下如今的關羽都快五十了,而今的天下未平,在他有生之年,要想按部就班的見到他大哥一統天下,恢復大漢雄風實在不太可能的。

即便是從漢中,荊州遷徙人口也只能是一方面,畢竟這些地方也是需要發展的。

“憑着我們雲漢的能力,照我的估計應該能夠從江東,關東,甚至益州這些地方買賣些人來的”鄧瀚續道。

“江東這兩年來發展自是迅速,不過也正因爲這樣,他們原本就存在的那些個世家大族也從中取得了不小的收益,而這樣一來對於發展而得的紅利,作爲江東之主的孫權雖然也享受到了,不過卻沒有佔到大頭,想來孫權定會對江東的那些個世家不滿,我們可以居間鼓搗,然後從哪些破門敗家之人的手上接納那些人口,這是其一”

“關東曹操富庶,不過這些年來隨着曹操勢力的發展,那些大族,也會對土地兼併的渴望越發脹大,這樣一來,小老百姓們的生計就不好維繫了,我們當可以從其中找些人口來的,這是其二。”

“看來子浩還有其三,不過益州我看那,還是不要太過逼迫了,畢竟那劉璋還是主公的宗親,不看僧民,這佛面也要照顧的”徐庶插口道。

“哼”關羽卻是冷道,“元直也莫要太給他們面子了,這些年來那劉季玉給我家兄長造成的麻煩還在少數,既然人家不要我等的好心,我們卻又何必在對他們好言相向子浩要是有什麼好計,某家作保,願爲你之後盾”

“那就先謝謝君侯了,不過想來只要我們將交州的局勢安穩了,再將雍州這些地方稍加整飭,不需要我們再做些什麼,那益州之人就會主動的向我們靠攏的,到時候我們取益州,定是一鼓而下的事情”

“那照你這麼說,爲兄所說的其三並不是益州的事情了,”徐庶笑道,“那又是那方人要倒黴了?”

“呵呵,想來,兩位也都聽過崑崙奴吧,這些外族的奴隸可是從前秦的時候就有了”鄧瀚先說了一句,“我就想讓雲漢貨棧通過行商,深入到南蠻處,或者行進到西域等各地,從這些地方販賣些人口啦”

“南蠻對我交州圖謀,我們如今還隔得有點遠,可是商人們的步伐並不會因爲距離遠就停下的,爲了利益所在,他們有時候會比我們做的更絕的”

而今說道荊州的商人,關羽和徐庶兩人自是多有體會,這些人迥然不同於他們理解中的那些只是販賣貨物往來天下,至少徐庶對於他那個一母同胞的二弟的變化便深有體會。

其實所謂無利不起早的商人,當然也不會是全盤爲了荊州,便爲之奉獻一切的,即便是此時身爲荊州官商的雲漢貨棧也一般,要不然鄧瀚在說這些話的當中,不僅提到了南蠻,還有更爲重要的西域。

走絲綢之路,究竟能夠獲得多少的好處,反正此時的鄧瀚並不怎麼清楚,不過想象兩京賦中對於長安的描寫,並不僅僅讓徐庶爲之着迷,對於鄧瀚也一樣。

或者對於知道大漢之後更有大唐盛世的長安勝景的他來說,要是能夠在他此生之中憑藉着他的能力影響到更多的人,將漢人這些本來更多時候只是把眼光埋在土地上,從大地上刨食的民族,漸漸的轉向四方,生出更多的野望,並不僅僅因爲前秦之時留下來的長城便停下了北去的野望,也不再因爲煙波浩渺的大海,便爲之頓足不前,也並不因爲西有浩瀚的沙漠戈壁,便不再前行,也不會因爲南疆的瘴癘之氣而畏難,而讓千年而降的大漢名族,始終保持着漢武之時,開疆擴土,俯視天下,睥睨四方的血性和朝氣,或許那樣的偉業才能讓鄧瀚的這一世變得更有意思一些,而不是像之前的他都有着一種,小和尚撞鐘,得過且過的意味。

“說了這麼多,子浩,你的這些話,可都是給大傢伙做了畫餅充飢,眼下這些地方的人口還是,哎”

不需徐庶說的太過明白,在座之人都是心中有數的。

“先前我已經讓王雙,回了他們老家一趟,讓他們這些本來居於偏僻之地的老百姓以及隱匿山林的百姓,儘可能的都搬遷到像長安,天水,陳倉等等城池之中,當然也讓還在洮陽附近的關平,周倉兩位在巡視各地的時候,若是遇到流民等都要加以妥善的安撫,最好都讓他們願意到關中諸地安置”

“還有,我們也可以就近將雍涼境內的羌人,氐人都拉攏一二的像我們在過祁山的時候,不是就有武都羌人們,反正這些人都會耕作,也基本上和我們漢人差不多,只要他們願意依附的話,我們都是要大力的加以接納的”

“尤其是氐人,如今氐人處於羣龍無首的時候,若是能夠將這數十萬的氐人吸收其半數便有十數萬人,當然馬太守倒是手快,將仇池一地的氐人納入了治下,也是爲了涼州的發展至於其他的,我們當然可以從中漁利”

此時的徐庶倒是有些皺眉,“子浩說了這麼多,我們都可以一一的實行,可是要是這般下來,更多的可能,我們這雍涼之地上,是不是異族之人的構成太多了,而漢人的數目,倒是少數,到時候,這地面究竟是漢人的,還是被異族人給侵佔了,要知道,我們長安可是當你武帝的國都鎖在啊”

“其實師兄所言,小弟,豈會不知,不過這些事情也都是眼下的救急之策,畢竟看先前馬超所遇到的鮮卑人就應該想到,這麼廣闊的地面上,人煙稀少,想來任何有野心的人都會想着來分一杯羹的”

“至於說,要將這樣的事情給予以避免,也未嘗沒有辦法啊”鄧瀚說道,“其實,我們只要說服一個人就可以了”

“那人是誰呢?”

第73章 心意心氣,天性自在第8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四)第21章 年少宜進取第122章 雍涼風雲(六十五)第39章 坑蒙拐騙,搶先挖角第121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64章 自有老匹夫第103章 雍涼風雲(四十六)第123章 雍涼風雲第187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第145章 先鋒第84章 雍涼風雲(二十七)第6章 師兄,你失……了第37章 得仁第107章 雍涼風雲(五十)第116章 山雨欲來第60章 雍涼風雲(七)第127章 引蛇不成?第92章 雍涼風雲(三十五)第43章 名位不足恃,但見鏡花月第19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八)第32章 西行漫記(五)第160章 順逆第7章 天上沒有烏雲蓋第24章 才堪大用否,莫欺少年窮第43章 瘋還是?第42章 自知第135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第162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41章 北南第108章 雍涼風雲(五十一)第145章 本道柳暗花明第39章 西行漫記(十二)第92章 雍涼風雲(三十五)第162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14章 無題,也是詩第64章 風涌第53章 計較是非,開卷有易第1章 一年又一年第38章 神打(上)第44章 情怯第120章 雍涼風雲(六十三)第29章 西行漫記(二)第134章 大家都很忙(下)第96章 雍涼風雲(三十九)第17章 什麼都是浮雲第135章 安定第55章 龍擡頭,又是一年春第127章 引蛇不成?第191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四)第137章 淚流滿面第15章 且問伯母何在?第11章 變通第120章 雍涼風雲(六十三)第12章 隨君去第117章 雍涼風雲(六十)第140章 閃要快第15章 迴轉第23章 兩人爲鬥,三人且樂第3章 問與對第47章 意外第149章 一個很好的還沒怎麼開始就要結束的開始第74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上)第56章 東西南北事,事事誰由之第114章 再戰衡陽城(四)第26章 天下人心,我自不懼第5章 無題第42章 自知第64章 風涌第84章 雍涼風雲(二十七)第28章 江東第60章 端倪第150章 對應第35章 求仁第93章 雍涼風雲(三十六)第17章 行蹤第48章 異鄉異客不獨第131章 何處可往(上)第45章 家事第67章 雍涼風雲(十四)第153章 兩個賊人(下)第18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八)第12章 心第118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上)第40章 怪第18章 幾分思念第4章 當爲我師第31章 擾敵第15章 大生意小動作第55章 雍涼風雲(二)第169章 歸去來辭第120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49章 龍兄虎弟(上)第19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一)第16章 疏不間親第42章 傳言第21章 鬱悶只因一個人第7章 蘿蔔與白菜第46章 秉性使然第134章 本道柳暗花明(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