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一)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一)

幾天下人的側目中。劉備領着二萬大軍卻是越來越”的腹地,雖然路上衆人都經歷了一些湍端激流,又或者是聽聞了大江兩岸上的虎嘯猿啼,卻都只是讓隨行的荊州兵士感嘆了一下益州別有一番的景色。

張鬆在見識了荊州士兵的消耗,卻也只能心下暗歎,正是一份辛苦,一份實力,不願意付出,自然也就沒有得到回報的機緣。在荊州的時候他也是見識了劉備等荊州高層的起居飲食,不用和劉障比,益州只要稍有些家底的官員,其日常飲用的物料在規格上便和劉備差相彷彿了。而在這大軍同行的運輸船上,張鬆卻還幾次見到劉備和荊州士兵吃着同樣的飯食,也未見其厭惡,到有幾分理所當然的自在和安閒。

讓人信服,有時候並不一定非要有多少犀利的言辭,也並不需要有什麼讓人炫目的作爲,而現在張鬆便漸漸的被劉備平易近人所潛移默化。

對於荊州軍士糧餉消耗的補充,張鬆也從一初始的心下不喜,被徐庶給出的那張清單所震,也漸漸的轉變成了現在盡善盡美的予以保證。

“皇叔,並方便要到了安漢縣治,等過了安漢,再有個三五日水程便可抵達閬中與我家主公見面了!”張鬆陪侍在劉備的身旁,兩個人安坐在頭前的大船之上,一同觀賞着沿途的風景。

,??萬

“竟然這就快要到了閬中了,一路上水路迢迢,但有永年你沿途給備介紹各處之風土人情,到是解了這一路上的寂寞,看永年卻是大才,各地的軼聞野史盡是信手指來,言之有物,果然是一方水土孕育一方英傑!”劉備誇讚道。

“不敢當皇叔之贊,在下所聞不過是作爲益州之人,當然要知這益州之事,相較於徐軍師等荊州高士,卻是有些坐井觀天,見識不到其他各處了!”

“唉,永年兄客氣,你我二人不過是各有所長罷了”剛剛進入來的徐庶,便聽見了張鬆的話語,便隨口應道,“於前路上,幾乎每至一地,或是偶遇一山,都能得聞些山水故事,這不是快要到了安漢縣,在下這便是前來看看永年兄又能告訴我等一些什麼故卓,呵呵!”

徐庶的言辭恰好搔到了張鬆的癢處,只見他向着劉備施了一禮後,便是當仁不讓的侃的而談,“據聞,安漢縣有先民入駐較早,而至夏代時,此處有一國名爲有果氏,蓋因此地氣候宜人,多產各樣時鮮果蔬之故,後殷商之時,該地分屬巴國,至周時爲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到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後,該地郡縣建置依舊。至高祖之時,高祖平定天下,大封羣臣,大將紀信功蓋於世被封安漢侯,食邑便是此地。因而以其功勞名國。”

“不想這小小一地還有這許多故事,也子得永年兄博聞強記 見識廣博,讓我等得聞這一地的風雲變幻。”徐庶道。

一旁的劉備卻是聞言嘆道,“安漢,安漢,若是天下間多了幾個如同紀信那樣的無雙國士,我大漢天下何止如此啊!”

“主公,卻是我等慚愧啊!”

“不關軍師之事,嗨,只是我一時心有所感罷了,元直,永年俱是一時英傑,當都盡心竭力爲國效力,早日讓我大漢重現祖宗之威勢,使得天下一統,海內生平!”

“敢不應命!”卻是兩人同聲相和。

自劉備一行入川,遠在成都的劉障便準備着閬中一行。欣喜於劉備的有求必應,而且對於益州爲他安排行程一事也是積極響應,劉障對於劉備早前時分讓黃權等人挑起的那一絲絲不安和懷疑,也被劉備這樣的行事給撥拉到了腦後。

“劉備果是信義之人,竟然親自帶了三萬精銳入川,爲我益州解難,不愧是我漢室宗親,仁義播於四方的英豪,三萬精銳,這可是百鍊成鋼的精銳之師,三萬人馬啊,聽了張永年傳來的消息,讓我這顆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卻是放回到了肚子裡,這下我可是無憂了,張永年這次可是爲我益州立了一大功,待閬中之會時,我必定重賞於他。哈哈,真想快些與我那玄德賢弟相見啊,也想看看那被張鬆形容的如同風林火山似的荊州兵馬如何強盛!”

“主公,還需謹慎從事啊”卻是黃權在劉璋正興高采烈的時候,兜頭就是一瓢涼水,“三萬精兵,我們還要小心對待啊,若是此刻劉備包藏禍心,憑他眼下入川的三萬兵士,可是能夠縱橫我益州腹地啊!”

“黃大”凡不是有些杞人憂天了。那劉備雖然有三萬精兵。可是凹一上的糧草可都是在我們手上掌握着呢,不是據江州的嚴老將軍回信道,沿途之上劉備那些軍士可都是秋毫無犯啊,而那劉備等人對於我軍除了必要的接觸之外,可都是少與鄉人接觸的!”法正自是不想見到張鬆的一番辛苦功勞被人給淹沒去。

“哼,不管如何,劉備此人終究非人下之人,其志向遠大,心腹間如何,定是別有機心。可別忘了其人投陶謙,便騙的徐州,後降曹操,又屢生害心,與此等人來往,主公確需多加提防!”這番話卻是益州從事鄭度爲黃權補充道。

法正聞言卻道,“諸公可都得秉持中正之心纔好啊,劉備投徐州,可是那陶恭祖主動相讓;至於和曹操,一爲漢室宗親,一是大漢之國賊,若是二人同流合污,豈非怪哉!”

“好了,好了,每次一說到玄德之事,你們都是這樣,請荊州兵入川相助乃是爲了我益州的安危所想,而今請的劉玄德入川,先前你們擔心他包藏禍心,怕他入”後施恩於民,收買人心,我們爲他安排好了行程,讓一切盡在我們的監測之下,劉備一一遵循之時,你們卻又開始擔心劉備居心叵測,所謀者大,要是你們這麼不信人家,又怎麼能夠讓人家全心爲我益州抵抗張魯。或許你們這般的疑神疑鬼,還真的勾起了人家的不滿,到時候豈非雞飛蛋打一場空!”

“既然要用人家,這起碼的信任還是要的吧,切不可用人而又疑人。何況如今看來,劉備所行之事一切都是循規蹈矩,並無出軌之處,諸公的心思少一些猜忌,先讓我們把眼前的難關過了可好啊?”

劉璋都這麼說了,殿內諸人自然應是。

,??萬

“張任,閬中之會的諸般事宜便交由你來安排,待一切妥當後,我們就起程去閬中吧!”劉璋說完卻是搖了搖頭走了,先前的好心情也被殿內諸人的爭吵給攪了化零八落的。

劉璋走了,法正卻也緊跟着離了大殿,平日裡法正自是有些睚眥必報,和益州的一干文武中除了外出的張鬆和孟達之外,卻是都交情淡漠,眼見以黃權爲首的文臣武將又要不啻以更加惡毒的心態猜忖劉備,法正卻是有些期望劉備真是如他們所想的那般,最好能夠取府中那個胖子而代之。“或許要找個機會,好好的和永年他們說道說道了。”

看着法正走了,另一名從事王累卻是抱怨道,“張將軍,適才你怎麼也不和主公說上幾句,平日裡主公可是對你最爲信重的,若是你”

“王大人,這卻是不需再說了,主公這不是把和利備會盟的事情都交給張將軍安排了,這樣還不是說明主公的心思了麼?”卻是鄭度插口道。

聞言之下,王累卻是明瞭,“張將軍,你要如何安排閬中之會?”

“幾個大人什麼意思呢,在下自是一介武夫,有些時候卻是粗魯的很,像是這類會盟之事,想在下操辦定會有損主公的威儀,還請諸位大人多加相助纔是!”

“那是自然,同爲主公效力,同爲了益州之安危,我等自該不分彼此 ”卻是黃權當先道。

“張將軍,那閬中之會,莫不如肖霸上之宴,可否?”卻是鄭度開口,不愧是史上向劉璋提議堅壁清野的狠人。

聞言,黃權卻是眉頭一皺,王累自是看向張任。“或會傷及主公之清名,如今劉備未曾有何異動,其入川乃是奉主公所請,沿途又是依主公之意而今,若是做了鴻門宴,立馬便將我益州葬送了,漢中兵還在劍閣之外,而荊州兵卻是身處肘腋之間,若是失了劉備,他們還不馬上在我益州興風作浪,須知如今我益州雖還有兵,可是都是把守各處要地,而腹地之內卻是沒有能夠荊州三萬精兵的力量了!”

“哎,卻是在下孟浪了。還望諸個海涵!”鄭度卻是歉道。

“鄭大人客氣了!”張任自是擺了擺手,“以如今的情勢,照在下來看,我們只要加緊提防,嚴格控制荊州軍的行程,對於其錢糧的把握尤其要注意,但要其爲我效力,但不可善養其力即可,待其出了劍閣,我軍只要牢牢的把守關礙,趨其北上於張魯相爭,到時候我們豈不是可以穩坐釣魚臺了,諸位以爲如何?”

“張將軍之意,甚善,就以將軍之意行事!”幾個人卻是同時會心笑道。

第70章 打卦斷事卻僥倖,實力做底第123章 變化第117章 城破人亡第123章 孔雀未必東南飛第23章 東家在襄陽第125章 鄧瀚的打算第130章 人來了第90章 制限(三)第167章 運籌帷幄第143章 東向第117章 雍涼風雲(六十)第28章 姻緣千里牽,拳腳刀槍劍第199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二)第129章 虎口拔牙(中)第16章 坐論第128章 虎口拔牙(上)第12章 隨君去第130章 本道柳暗花明(五)第115章 雍涼風雲(五十八)第25章 勝第82章 神威第110章 回軍第5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一)第37章 野火第18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八)第106章 雖無長阪坡第40章 怪第65章 雍涼風雲(十二)第59章 終於何處第109章 雍涼風雲(五十二)第120章 雍涼風雲(六十三)第80章 無題第182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五)第39章 坑蒙拐騙,搶先挖角第103章 張飛的野望(上)第105章 張飛的野望(下)第34章 還沒有名的武昌魚(下)第36章 遠來是客,卻是惡客當門第57章 怎麼辦呢?第100章 局勢第32章 西行漫記(五)第23章 閻行的心事第85章 鄧府三兩事第28章 西行漫記(一)第204章 天下安(四)第117章 別樣的羣英會第29章 少爺,有事做了第136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一)第63章 江東第126章 對於步度根的新認識第88章 制限(一)第6章 師兄弟答對第110章 雍涼風雲(五十三)第36章 行動了第78章 雍涼風雲(二十五)第141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六)第100章 雍涼風雲(四十三)第128章 選也難,不選也難第94章 形勢逼人否第158章 餘波第102章 雖無長阪坡第92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五)第17章 行蹤第162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40章 理萬機,家國事,內外有別第29章 武無第二,兵法無敵第149章 南蠻二三事第28章 江東第117章 雍涼風雲(六十)第47章 風清月明,山中出劍第51章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第62章 雍涼風雲(九)第87章 雖是他人瓦上霜第97章 趕不上也得趕啊第103章 雖無長阪坡第15章 拜會第2章 姬與郎第138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三)第7章 閒話事第48章 人不瘋魔不成器,瘋的文武雙全第150章 對應第16章 疏不間親第113章 再戰衡陽城(三)第3章 數典論祖第88章 雍涼風雲(三十一)第77章 得失白水,進兵陽平第28章 西行漫記(一)第8章 建安五年第110章 雍涼風雲(五十三)第114章 山雨欲來(五)第121章 雍涼風雲(六十四)第24章 劉備的待遇第179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第129章 虎口拔牙(中)第66章 爭執(中)第57章 前言有期,待時未濟第114章 雍涼風雲(五十七)第30章 西行漫記(三)第87章 雖是他人瓦上霜第20章 前程自有,只等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