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萬物皆有易,大道於中,且隨心

兩個漢隸形體的大字—易經卻是映入鄧瀚的眼簾。看着這兩個字,鄧瀚卻是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他自是清楚的記得方纔第一次開卷時,並沒有他熟悉的漢字,不論其他,就說這第一個字,易字,方纔之時,上下兩個部分還像是一個古體象形的日字和月字,而此時卻變成了方正的隸體。

字面上的變化,更是讓鄧瀚察覺到這卷竹編的不凡之處,“果然是南華真人,出手卻是非同凡響!”

此時鄧瀚對於書中的內容卻是更加的好奇,前世的他自然也是個不怎麼相信鬼神之說的人,而且所謂易經在鄧瀚的認知中,他看到的更多是用在了給人測字算命,什麼八卦算命,文王課字,九宮神算之類的事情,還有就是堪輿風水等等一些算的上迷信的事情,不過他卻也知道,易經單單論其本身,卻說得不僅僅是這些。

易者,變化也,生生之爲易。何謂生生,這是指的一個連續不斷的生成過程,沒有一刻停息。天地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以生生爲基本的存在方式。故而有道是,萬物皆有易。

《易經》之爲書也,不可遠,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爲典要,唯變所適。

自經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之後,由他編著了六經,贊述了《周易》,《易經》便成爲了四書五經必學之科目,且孔子又從中悟出了儒家之中庸之道,及其後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這些儒家之有別於他派的根基,也是從易經中而來。後人每讀之,解之,都將它尊爲百經之首,萬法根由。

從易經中,道家學得了天地變化,陰陰陽陽及其陽極陰生,陰極陽盛之相生之理,先天后天八卦之道,成爲了道家的思想根由,被道家尊爲“三玄”之一。

易經陰陽學說還是中醫陰陽學說的基礎。易經的實時定位思想、與時偕行等思想對中醫有着至爲重要的影響,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療原則皆源於此。同時對子午流注、八綱辨證、風寒暑溼燥火六邪等學說的形成都有重要影響。

對於兵家來說,先秦的孫臏,吳起等人所著之兵法也都從易經中獲益良多,還有諸葛亮他最爲著名的八卦陣也是脫胎於其中。後世常常聽聞的“風林火山”一法,對應的不過是易經中代表八卦的幾個外徵。

說到武術,易經中有言,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鄧瀚所修煉的太極功法,還有比較出名的八卦掌等,都是從易經中得到的啓發。最爲大家熟知的降龍十八掌,其中有一掌,喚作亢龍有悔的,其名字便是脫胎於易經中的乾卦。

易經從其一誕生,便涵蓋了天地間萬物存在以及運動變化的至理。然而真正的易經卻是有三種,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流傳下來的僅剩下了《周易》,其他的兩樣於前漢時分便已經失傳無蹤了。

鄧瀚此時所看到的卻是全篇。除了他已經見識過的周易,在這竹編中,他還看到了名爲《連山》和《歸藏》的兩易,而這兩易在書中的位置明顯還要早於《周易》。

《連山》者,通篇八萬字,據稱乃是成於神農氏,起於艮卦。艮爲山,周易中此卦講究動靜適時,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當說則說,不當說則不說,一切必須審慎抑止爲是。而在連山中,艮也爲山,與之不同的卻是,從艮卦開始,講究的卻是山之如出雲,連綿不絕。萬事萬物當積極進取,且不可中道而崩,天道有常,故其常在,運行其間,人能查之,卻不可動之。

而《歸藏》一篇,不過區區四千三百言,號稱成書於黃帝之時,卻是卦象起於坤卦。周易有云,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言之君子之德隨高下可定“或從王事”到“括囊四海之志”的成敗,卻也是顯現易之生生之道,而歸藏所言者,顧名而思意,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莫道萬物之如何變化,天道卻也無常,有生便有死,生於斯,長於斯,終究歸藏與此。

過了上元節之後,一連幾天時間鄧瀚便一直沉浸在易經的世界裡,對於這部被稱爲百經之首的寶典,鄧瀚卻是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發現,那書中字裡行間都蘊含這深刻的哲理,似乎每個字都可以讓人反覆咀嚼,卻絲毫沒有乏味的意思。

看着鄧瀚這副樣子,作爲夫人的孫尚香卻是有些傷自尊,想想她一個堂堂的江東郡主,又算是當代數得上的美女,夫妻隔離了好長時間,都說小別勝新婚,鄧瀚回來後第一天是過於勞累加上長途騎馬帶來的不便,倒是早早的休息了,可是後來劉備讓他修養的這段時間,鄧瀚整日裡卻是抱着一卷竹編,吃飯時,在書房中,胡亂扒拉幾口,便算了賬,至於累了便在書房中,伏案而眠,一清醒卻又繼續看那竹編,自是讓孫尚香吃味不已,對那本易經的怨恨卻又將之毀屍滅跡的衝動。不過看着鄧瀚那副聚精會神,認真的摸樣,孫尚香卻又有些癡迷,男人總是在認真的時候,才能讓女人更加的喜愛。

對於鄧瀚的這種狀態,不管是鄧羲夫婦,還有鄧艾周不疑,在以前可都是沒有見過的。鄧瀚說起來,怎麼都是一個能夠享受,也樂於享受安閒的人,像這般勤奮的時候,卻是少見。

不過鄧羲畢竟知道自己兒子的本性,鄧瀚總是知道自己的分寸的,探望過一次,見他精神不錯,便不再管他,還回去安慰鄧夫人。而鄧瀚的兩個小跟屁蟲,卻是看着神思內屬的鄧瀚竊竊私議着,“少爺,有問題麼?”鄧艾問道。“恩,少爺有問題!”周不疑道。

“什麼問題?”

“少爺太刻苦了,我們該悲劇了!”

“怎麼?”

“你何時見過他這麼手不釋卷,徹夜讀書的,他都這樣了,還會容得了我們貪玩耍戲麼?”周不疑道。

“那是你,我可都是很聽話,少爺臨走時吩咐我這段時間讓我讀的書,我可都讀過了,還有少爺教我練得功夫,我可都練得很踏實的,可不像某些人,總是找些藉口,說什麼天冷啊,氣寒啊的,不練功,哎,可憐啊!”鄧艾如今卻也不再和周不疑硬着對口了,說完話,卻是放下了手中的書卷,他要去練武場練功去了。

“你等等我啊,鄧艾!”周不疑連忙跟了上去,他卻是還要鄧艾指點一下如何應付鄧瀚可能的查驗呢。

“師父,你看這些天,鄧公子總是通宵達旦的看那捲竹編,不會是讓南華那個牛鼻子給迷了神智吧!”王基自是知道那本書來歷的人。

一個響亮的崩兒響在王基的額頭上,“牛鼻子也是你能叫的,那可是爲師的專有,你要叫他南華真人,一點也不知道尊重師父!”王越卻是有些孩子氣,畢竟年紀大了,老小孩麼!

“師父,你們說的那個人是誰,怎麼,對少爺不利麼,要是有什麼不妥,我這就去把他給提溜來!”對於那些和鄧瀚不對付的,深受鄧瀚恩惠的李康自是義憤填膺,還沒有弄清楚狀況,便有些氣血上涌了。

李康說完這話,卻是一聲兩響,王越又忍不住敲了李康一個腦瓜崩,當然順手而爲,王基也和李康兩人有‘福’同享,“看你們兩個的樣子,都比鄧小子年長不少,怎麼就沒有一點的穩重氣,哎,老夫怎麼會收你們這兩個莽漢爲徒,這全都是那鄧小子的算計啊,真是的,牛鼻子,你要真能迷了那小子的神智纔好啊,也算爲老夫出口氣,真是的!”

說完這番話,王越卻是對着遠處伺立的鄧府下人喊道,“去給老夫再準備兩罈子好酒,我要喝過癮,虧死那小子!”轉頭又對着王基和李康兩個道,“傻站着幹什麼,還不給老子再揮劍一千次,王基你計數!”

留下兩個人呆立着,王越卻是去喝酒了。

“伯輿,師父剛纔說的那些話什麼意思啊,我怎麼聽不明白呢?”李康混沌的問着王基,“好像少爺有些不妥吧!”

“鄧公子沒有什麼事情,師父是有些氣不過……”王基卻是連忙小聲說道,“哎,別說了,鄧公子肯定是沒事,我們卻該抽了,一千下揮劍啊!”王基有些覺得拜師這件事好像之前自己沒有好好的考慮一下,思量時,身旁李康卻是揮劍如風,“伯輿,記號數啊!”

躲進書房自成天地,渾然不覺家中紛擾的鄧瀚此時卻是自感神清氣爽,“朝聞道,夕死可矣,朝聞道夕死,可矣!”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鹹恆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爲下經三十四。”

“是故,大道至簡至易,無端不竭,易無始終!”

心有所感,身便有動,體內的太極功法,無由而動,隨心所欲者,勁力無處不至,鄧瀚此時的腦海中卻是呈現出一幅完美的太極陰陽魚。

精與汽也,聚則合一,散則分二,二汽陰陽;一體分二,陰陽二性,一體之內,陰顯陽隱,互根互寓,顯隱性易,互易互化,恆運無休。故,精汽互動,陰消陽長,陰進陽退,陽殺陰藏,和諧平衡。

一手揮琵琶,一手搬欄錘,長吟出,鄧瀚雙臂伸展間,身體旁邊自由氣旋成太極狀,輕輕放下手,慢慢捲起竹編,用黃綾敷住,擱置於案上。鄧瀚便聽得房門處,有香氣襲來。

“夫人,卻是有好久不見,小生有禮了!”

第92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五)第6章 師兄弟答對第61章 半圭爲璋,心內惶惶第13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九)第37章 得仁第27章 攬雀尾第30章 西行漫記(三)第33章 一紙詔書到,衆說紛紜第103章 雖無長阪坡第25章 邊角地,腹心處第65章 一發動第105章 張飛的野望(下)第85章 鄧府三兩事第24章 丈夫第29章 武無第二,兵法無敵第16章 坐論第9章 春日評第93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127章 千里之外第152章 兩個賊人(上)第127章 本道柳暗花明(二)第9章 鬱悶麼第19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一)第66章 爭執(中)第79章 神威(中)第203章 天下安(三)第84章 雍涼風雲(二十七)第109章 曹翁失糧第18章 你真有幸第154章 繞樑第11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七)第7章 蘿蔔與白菜第109章 曹翁失糧第152章 男兒心第52章 將無將(五)第76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下)第14章 嘴上沒毛第144章 會有時第46章 一劍橫,十步殺,揮手拂衣去第91章 制限(四)第56章 雍涼風雲(三)第150章 山水有相逢第84章 晚來風第154章 繞樑第8章 建安五年第111章 再戰衡陽城(一)第46章 江南第4章 薦諸葛第107章 雖無長阪坡第110章 山雨欲來(一)第83章 雍涼風雲(二十六)第47章 意外第5章 無題第26章 鵲尾坡上的一地雞毛第32章 西行漫記(五)第25章 邊角地,腹心處第28章 縱第8章 母親的絮叨第38章 神打(上)第44章 明心見性不易,壯志難酬也憾第93章 雍涼風雲(三十六)第107章 雖無長阪坡第122章 雍涼風雲(六十五)第3章 問與對第131章 本道柳暗花明(六)第46章 我要做大媒第36章 那是我的小可愛第181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四)第24章 才堪大用否,莫欺少年窮第184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七)第76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下)第18章 幾分思念第8章 緣滅緣起緣來如此第27章 攬雀尾第37章 跟屁蟲第3章 問與對第61章 雍涼風雲(八)第91章 雍涼風雲(三十四)第60章 端倪第77章 雍涼風雲(二十四)第37章 野火第206章 天下安(六)第49章 江南春暖第75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中)第82章 神威第96章 雖無長阪坡第111章 山雨欲來(二)第30章 動靜第43章 西行漫記(十六)第19章 不要迷戀第9章 凰兮,鳳兮第23章 兩人爲鬥,三人且樂第59章 林花謝了春紅,公不枉思第54章 雍涼風雲(一)第53章 計較是非,開卷有易第138章 加速第137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二)第31章 的盧第12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八)第205章 天下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