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進京勤王

出了後院,典韋、袁方也全身盔甲的,早在門口等候了。見到主公來了,行了一個軍禮。也不廢話,跟着主公朝前廳走去。

不一會,就到了議事廳了。袁紹昂然而入,見冀州的文臣武將都到齊了。很是滿意的點點頭,直入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袁紹開門見山道“昨日得到了司徒王允的書信,言希望我冀州可以助她一臂之力,進京勤王。我不能決斷的,請諸公爲我一決吧”。

其實,袁紹早就決斷了,要不然也不會穿戴如此整齊的,這樣看來是已經做好了出征的準備。但是還是故意這樣一說的,想試探一下冀州文武的忠心和反應的。

聽完袁紹說完之後,田豐大喜道“主公,這是天賜良機呀。迎漢帝於長安,覆宗廟於洛陽,此乃五霸之功呀。憑此號令天下,誰敢不從呀!”

田豐剛說完,衆人還沒反應過來,許攸就出言不贊同道“此言差矣,漢朝名存實亡,氣數將盡。以我看來,會是個沉重的包袱的。不如不管不顧的,我們坐看長安成敗,安心經營河北就好了,管什麼其他人死活的”。

說完,還挑釁的看着田豐,對他的計策不以爲然。

辛評不愧是,許攸的好兄弟,他剛說完,就接話道。

“我兄弟所言甚是,皇帝就是一個包袱的。等接來之後,我們要三跪九安的,很是麻煩的。我們冀州不但要好好招待來的一羣朝廷大臣,還有好生伺候皇帝,這樣想想都很彆扭的。我看還是不要去,好好在冀州待着,坐觀成敗吧”,辛評自以爲得計的說了一大堆。

“不可”,衆人擡眼看去,原來是荀彧出言阻止道。

“二位之言大謬也,以餘意度之。現在漢室餘威尚在,不可不救呀。再說獻帝在我們手上,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呀。放着這麼大的政治優勢,不去爭取。別人將在我前面得到的話,到時候就悔之莫及的。而以區區虛禮,錯失良機,竊爲智者所不取也”。

聽他說完,大家就知道,荀彧是贊同田豐的意見,而反對許攸他們兄弟的意見。

等他們四人說完之後,衆人就坐不住了,都發布了一下意見的。有的支持田豐他們的意見,說進京勤王很好。有點卻同意許攸的觀點,說還是不要去接着燙手的山芋吧。

一時間爭論不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

除了沮授、郭嘉昨天已經議論過了,知道主公的決斷了,就不發一言的。劉曄也很會察言觀色的,見到他們沒有說話,想必有緣故的,就也沒發表意見的。

袁紹在座位上,聽着下面謀士見的爭論,一會點頭,一會皺眉的,神情有點複雜的。特別是他看去荀彧的眼光,更是很複雜的。

見文臣,吵得不可開交了,袁紹不得不出言,控制一下他們的情緒。只聽袁紹道。

“諸公之言,都很有道理的。我們是去是留,主要是依靠軍隊的。現在冀州的將領,都在這裡的,不如先聽聽他們的想法吧”。

聽到主公的意見,文臣們,雖然心想他們這些莽夫會有什麼意見的,有點看不起他們的。但是這是主公的提議,不得不聽的,就停下來議論了,等着他們的回答。

袁紹的話音剛落,趙雲就忍不住了,建議道。

“主公,我以爲我們還是出兵爲好。一方面可以向心懷漢室的忠臣們示好,以示我主尊崇王室,心懷天下之意,得到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得到巨大的政治優勢,奉天子而令諸侯的,何樂而不爲呀?”

衆人聽到趙雲的建議,都很詫異,不得不第一次正視這個有點年輕英俊的武將了。原來並不是所有武將都沒有好的建議的,這不趙雲就提出了很好的意見的。

見趙雲帶頭了,張遼他們也不甘示弱的,支持出兵進京勤王道。

“主公,子龍將軍言之有理的。我們可以把這次出兵。當做檢驗這段時間的練兵效果的。同時也讓他們見見血,爲以後大戰做好準備的”。

“是的,西涼鐵騎和並在狼騎都很不錯的,我們也可以趁機收羅一部分的。這樣可以加快我們虎豹騎的成軍速度的,可以早日讓他們上戰場,爲主公大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

“對呀,也可以展示一下,我冀州的實力,讓天下諸侯看看我們的強勢。也順便去教訓一下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讓他們知道花兒爲什麼那麼紅的”

武將方面倒是一致同意,去進京勤王的,都齊聲附和的。殺氣騰騰的,想要去長安大展拳腳的。

袁紹對於武將的請願很是滿意的,軍心可用呀,於是就決斷道。

“我意已決,今天就出兵進京勤王,爾等不必再議,遵令行事吧”。

知道,主公已經下定決心了,衆人也不在爭論了。爭論也沒什麼用處了,紛紛領命,等待着袁紹的吩咐。

“請主公下令,我等不敢有違,定當遵從的”

見衆人很是識趣,袁紹很是高興的,下令道。

“傳我令,以趙雲、張遼爲前部先鋒,率所部騎兵三萬進軍長安”。

“遵命,主公”,趙雲二人大喜,跪下接了將令。

袁紹繼續道“文丑、典韋、朱靈領軍七萬,隨我向長安進發”

“得令”,聽到主公點了他們三將的名字,三人領命道。

“沮授、郭嘉爲左右軍師,隨軍出征”

“是,主公”,沮授二位謀士應道。

出征的人馬安排好了,剩下的就是,冀州的防務了。袁紹又命令道,

“大軍出發之後,以田豐、荀彧、劉曄分掌冀州事務,代行刺史大權。其他文臣武將,要鼎力協助,恪守本職,緊守冀州,等候命令的”

“諾”,衆人應諾,附和道。

袁紹最後下令道,“大軍剋日啓程,不得有誤,違令者,斬!”

“遵命,主公”

袁紹分撥已定,衆人自然無不領命,都下去準備了。

於是,袁紹就引着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朝長安進發,進京勤王了。

第八百零九章復仇人第一百零三章迎戰第二百八十一章總攻第八百二十七章三方聯手第二百八十五章全線撤退第六百七十六章喜出望外第九十五章殺雞儆猴第四百九十九章美人計第五百二十六章不共戴天第一百四十三章將對將第一百三十四章教訓第九十九章洛神第九百二十七章大意了第六百四十八章此消彼長第九十章糧草問題(第二更)第九百三十七章翻身落馬第二百二十二章作死第四百八十二章笑談渴飲匈奴血第二百零一章心生退意第三百六十七章一觸即發第四百三十一章戰,戰,戰第九百二十二章回歸第五百九十九章驅逐第四十章屯田制第九十五章腹背受敵第七十九章醜陋第七百四十七章望眼欲穿第八百四十四章潛僞窺私第四百四十八章兵敗如山倒第八十三章老將戰死第一百一十九章出戰第二百二十九章反受其亂第七十五章國殤第四百零九章各自行動第八百八十八章躊躇滿志第八百四十六章風起雲涌第四百二十三章嘲諷第七百六十三章大獲全勝第五百六十三章鍾繇來訪第二百七十六章相遇第三百一十五章張燕的勸說第四十四章適逢其會第一百五十八章三路合圍第一百八十七章鏖戰第三百三十五章討好第六百三十章瞻前顧後第一百三十九章田豫獻計第五百八十八章吃了一鼻子的灰第六百五十四章消停第三十五章結親第一百三十三章激怒第七十四章將計就計第五百四十四章冰釋前嫌第一百八十章後手第一百零二章出兵第三百九十六章君臣相見第三百七十一章負傷第七百零八章混亂第九百零四章無恥小人第一百二十章全軍出動第一百四十七章三大謀士第三百八十八章袁紹的決斷第六百五十七章甩鍋第九百二十六章癲狂第五百四十章察覺第七百三十章趁熱打鐵第四百四十六章發威第一百一十八章壞消息第八百九十六章臨危不亂第三十章渤海告急第五百七十章勾三搭四第八十二章追殺第五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二百三十一章空城一座第四百二十三章嘲諷第九十三章徐晃vs高順第一百零七章樂極生悲第四百章出爾反爾第五百二十八章下馬威第一百六十七章開戰第六十六章不甘心第三十八章計定第六百零四章過渡第一百五十五章郎情妾意第八百一十五章處心積慮第五十一章狼狽第三十三章支持第四百三十六章攻防戰第一百二十章安排後事第二百九十六章五十步笑百步第九十八章準備第六百九十二章紛紛擾擾第一百四十七章三大謀士第四百七十六章野心初顯第一百二十七章趙雲出手第一百零二章出兵第三百三十八章興起的呂布第七百三十一章孤注一擲第二百四十一章孤注一擲第六百四十九章暴跳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