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火燒洛陽

是夜趁着月色,董卓帶着李儒等西涼將領,在重兵的護衛下,連夜趕到洛陽,徐榮早早的在城門口迎接,一行人徑自回丞相府,沒有聲張,一夜無話。

次日,董卓吩咐徐榮緊閉京師四門,聚集文武百官於朝堂商議大事,文武不敢不從,俱到。獻帝也到,高坐於九龍寶座之上,不發一言。

董卓率先開口道,“漢東都洛陽,二百餘年,到現在氣數已衰。吾觀旺氣實在長安,吾欲奉駕西幸。汝等各宜促裝。”

什麼遷都,就知道董卓召開大會,準沒好事,沒想到是如此大事,這怎麼可以呀。

司徒楊彪當時就不樂意,趕緊站出來,勸諫道“不可,關中殘破零落。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望丞相監察。”

董卓怒道,“汝阻國家大計耶?”

太尉黃琬也道,“楊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時,焚燒長安,盡爲瓦礫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無一二。今棄宮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董卓見兩位朝廷重臣站出來反對,不得不耐着性子解釋道,“關東賊起,天下播亂。長安有崤函之險。更近隴右,木石磚瓦,剋日可辦,宮室營造,不須月餘。汝等再休亂言。”司徒荀爽不死心,再此諫道,“丞相若欲遷都,百姓騷動不寧矣。”

董卓再也忍不住了,揮劍大怒道,“吾爲天下計,豈惜小民哉,如不從者皆斬。”。

即日罷楊彪、黃琬、荀爽爲庶民,言再有勸阻着立斬,拂袖而去。百官戰慄莫敢言,獻帝全程旁觀,雖異常憋屈憤怒,但不敢說不,只能是偷偷躲在後宮之中暗自嘆息流淚。

董卓離開朝堂,剛想上車回府,只見二人望車而揖,視之,乃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也。

想必也是勸諫的,董卓很不耐煩的問有何事,周毖道,“今聞丞相欲遷都長安,故來諫耳。”

董卓大怒道,“我始初聽你兩個,保用曹操。今曹操已反,是汝等一黨!”。

叱武士推出都門斬首,遂下令遷都,限來日便行。

到了府邸,西涼將領已經照着李儒的意思,聚集了。

董卓爬到自己的位置上,就叫嚷着,“今天遷都大事已經定了,你們都下去準備吧,要越快越好”,衆將領命魚貫而出。

李儒最後等着衆人離開之後,纔對着董卓神秘道“主公,現在有一件大事,不得不做的”。

哦,董卓來了興趣道,“有何大事,你如此神秘?”。

李儒滿懷期待再次確認道“不知主公現在是志在天下,還是?”。

董卓有點遲疑道“老夫當然志在天下,你又何必多問呀?”。

聽到董卓如是之說,李儒很興奮道,“既如此,請主公借一物給我,儒定可以讓諸侯聯軍不攻自破”。

“什麼東西呀?”,董卓好奇的問道。

“無他,傳國玉璽耳”,李儒隨意道。

哦,傳國玉璽嘛,也就是一塊破石頭吧,最起碼在董卓的認識中是這樣的,既然李儒想要就拿去吧。

董卓道“我當什麼的,原來是那塊破石頭,你需要就拿去吧”,說着就讓人去取來給李儒。

李儒見自己主公還志在天下,有重整旗鼓的意思,心中很是喜悅,又燃氣了希望。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董卓不是重新恢復了,而是對傳國玉璽一無所知,不知道它所代表的意義。

董卓見李儒神經的樂着,不由得好奇道,“就這塊破石頭,真有那麼大的作用嗎?”。

李儒調節了一下心情,正色道“主公有所不知,這玉璽可是皇帝的象徵,意義重大的。別看諸侯聯軍現在聯合一起對抗丞相大軍,只要這東西一丟,他們必會瞬間瓦解的。”

有點懵逼,董卓完全不知道李儒說什麼的,只得道“如此就拜託文優了”。

李儒很自信道“主公放心,等用過之後,此寶還會歸我們,到時候主公已經天下在握了”。

天下,不就是皇帝嘛,這個董卓知道的。也就是在此時,董卓滋生了再進一步的想法,也就是當皇帝的思想,爲以後被王允引誘買下了導火索,暫且不提。

董卓喜悅道“哈哈,我得文優,天下何愁”。

李儒也很雀躍,乘機建議道,“今錢糧缺少,洛陽富戶極多,可籍沒入官。但是袁紹等門下,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貲,必得鉅萬。”

董卓大喜即差鐵騎五千、遍行捉拿洛陽富戶,共數千家,插旗頭上大書“反臣逆黨”,盡斬於城外,取其金貲。

又讓李傕、郭汜盡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前赴長安。每百姓一隊,間軍一隊,互相拖押,有拖延着立斬。西涼軍吃了敗仗,心中壓抑不已,於是董卓縱容軍士***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如有行得遲者,背後一萬軍催督,都手執白刃,於路殺人,填於溝壑者,不可勝數。

?就這樣董卓還不滿足,打算火燒洛陽,心想自己得不到,袁紹你們也別想得到。臨行之前,教諸門放火,焚燒居民房屋,並放火燒宗廟宮府。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庭,盡爲焦土。

又差呂布發掘先皇及后妃陵寢,取其金寶,軍士乘勢掘官民墳冢殆盡。董卓裝載金珠緞匹好物數千余車,用兩輛馬車載着天下和后妃,在西涼軍的護送之下竟望長安去了。百官有馬騎馬,無馬乘車,都沒有的只能步行,拖家帶口跟着前進,其苦一言難盡。

留呂布、徐榮領着大軍斷後,又通知汜水關、虎牢關守將,棄關回來,一起趕上大軍。提前通知張濟領飛雄軍十萬,從長安出發,於路接應,以防不測。

一時間,董卓遷都長安的消息,傳遍雍州大地,天下震動。雍涼各路牛鬼蛇神都起來活動了,看看有沒有機會,來分一杯羹,佔點小便宜。而以匈奴、黃巾餘孽最爲活躍,這個以後再說。

第一百四十一章先禮後兵第三百零八章戰報第二百三十章水中魚鱉第九十一章長安攻略第一章袁術稱帝第四十六章進京勤王第四百零四章大戰將起第四十三章岌岌可危第一百九十一章風起壺關第八百五十六章毒計第一百四十二章後知後覺第四百四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五十四章太史慈之死第九十一章背水一戰第一百九十七章郝昭的霸氣第九百零六章各方行動第二百六十九章慘烈第一百五十一章迎戰第九十一章背水一戰第六百一十章集合第八章叔侄相見第六十五章逃出生天第三百九十六章君臣相見第五百五十四章鼓動第九十七章原來如此第九十八章收復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推諉扯皮第五百零三章特殊任務第九百二十五章博弈第八百零八章高覽的答覆第一百二十三章寬慰第八百三十二章師父來了第八章無極甄家第三百一十六章負荊請罪第九十章烏龍第七百五十八章援軍殺到第五百三十三章可笑第一百零六章互有勝負第五百七十八章叔侄相認第九百四十三章脫離危險第二百九十八章自相殘殺第七十八章討袁聯盟第八百四十七章通風報信第二百二十二章火燒官渡第八十五章收復長安第九百二十二章回歸第五百六十九章慟哭第二十三章家事第一百六十四章平定青州第三百章緣由第三百零五章爭論第二百四十八章各自退兵第一百三十七章丞相駕到第五百六十三章鍾繇來訪第四百八十七章防微杜漸第三百五十章全軍撤退第四百八十六章蔡邕往事第十四章遷都長安第八百七十一章後知後覺第九百二十一章計劃不變第八百三十五章拉下水第七百二十二章鏖戰第一百三十七章整編第二百九十七章風向變了第五百二十五章奪妻之恨第一百二十一章自焚而死第四百九十四章二十五萬第四百八十章鍾繇到來第一百零五章騎兵交鋒第六百五十一章懵,懵,懵第四百零四章大戰將起第八百四十章雷霆之怒第八百八十六章最後的寧靜第二十九章噩耗第一百四十一章先禮後兵第六百九十四章親臨前線第一百五十章將相和第六百四十八章此消彼長第四百一十六章開戰第五百一十章脣槍舌戰第二百八十章撤退回城第一百零一章雁門血戰第八百三十一章劍拔弩張第二百一十八章隱憂第五十章志在徐州第一百五十九章鄴城急報第六百三十七章虎頭蛇尾第二百二十七章聯軍出動第八百六十三章分道揚鑣第五百四十一章恍然大悟第六百六十四章勢不可擋第二章借糧第十一章高山流水第一百零八章空歡喜一場第五十二章志纔出仕第四百五十八章挑釁第一百五十六章諫言(第二更)第二百一十六章決堤漳河第八百零一章見微知著第五十三章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