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

曹操出兵徐州的消息傳到了孫乾處,孫乾立即告知劉備,劉備決定向袁紹求援,修書一封派孫乾到河北。孫乾見到田豐後,田豐對孫乾說:“我有一計可以解玄德之圍。”便去見袁紹。田豐對袁紹說:“同您爭奪天下的是曹操,曹操現在去束邊攻打劉備,雙方交戰不可能很快結束,現在調動全部兵力襲擊曹操的後方許昌,一去就可以平定。軍隊根據時機出動,造就是時候。”袁紹推辭說兒子生病,田豐的計策沒得到施行。田豐舉着柺杖敲擊地面說:“咳,大事完了!好不容易趕上這樣的時機,竟然因爲小孩子生病喪失機會,可惜呵!”袁紹聽到以後很惱怒,從此就疏遠了田豐。孫乾見袁紹不肯發兵,只得星夜回小沛見玄德,具說此事。劉備大驚說:“這該怎麼辦?”張飛說:“大哥勿憂。曹兵遠來,必然睏乏;乘其初至,先去劫寨,可破曹操。”劉備說:“素以你爲一勇夫。前者捉劉岱時,頗能用計;今獻此策,亦中兵法。”乃從其言,分兵劫寨。

且說曹操引軍往小沛來。正行間,狂風驟至,忽聽一聲響亮,將一面牙旗吹折。曹操便令軍兵且住,聚衆謀士問吉凶。荀彧說:“風從何方來?吹折甚顏色旗?”曹操說:“風自東南方來,吹折角上牙旗,旗乃青紅二色。”荀彧說:“不主別事,今夜劉備必來劫寨。”操點頭。忽毛玠入見說:“方纔東南風起,吹折青紅牙旗一面。主公以爲主何吉凶?”操說:“公意若何?”毛玠說:“愚意以爲今夜必主有人來劫寨。”曹操說:“天報應我,當即防之。”遂分兵九隊,只留一隊向前虛紮營寨,餘衆八面埋伏。是夜月色微明。劉備在左,張飛在右,分兵兩隊進發;只留孫乾守小沛。

且說張飛自以爲得計,領輕騎在前,突入曹操寨,但見零零落落,無多人馬,四邊火光大起,喊聲齊舉。張飛知中計,急出寨外。正東張遼、正西許褚、正南于禁、正北李典、東南徐晃、西南樂進,東北夏侯惇、西北夏侯淵,八處軍馬殺來。張飛左衝右突,前遮後當;所領軍兵原是曹操手下舊軍,見事勢已急,盡皆投降去了。張飛正殺間,逢着徐晃大殺一陣,後面樂進趕到。飛殺條血路突圍而走,只有數十騎跟定。欲還小沛,去路已斷,欲投徐州、下邳,又恐曹軍截住;尋思無路,只得望芒碭山而去。

卻說劉備引軍劫寨,將近寨門,忽然喊聲大震,後面衝出一軍,先截去了一半人馬。夏侯惇又到。玄德突圍而走,夏侯淵又從後趕來。劉備回顧,止有三十餘騎跟隨;急欲奔還小沛,早望見小沛城中火起,只得棄了小沛;欲投徐州、下邳,又見曹軍漫山塞野,截住去路。玄德自思無路可歸,想:“袁紹有言,‘倘不如意,可來相投’,今不若暫往依棲,別作良圖。”遂望青州路而走,正逢李典攔住。劉備匹馬落荒望北而逃,李典擄將從騎去了。

且說劉備匹馬投青州,日行三百里,奔至青州城下叫門。門吏問了姓名,來報刺史。刺史乃袁紹長子袁譚。袁譚素敬玄德,聞知匹馬到來,即便開門相迎,接入公廨,細問其故。劉備言兵敗相投之意。袁譚乃留劉備於館驛中住下,發書報父袁紹;一面差本州人馬,護送劉備。至平原界口,袁紹親自引衆出鄴郡三十里迎接玄德。劉備拜謝,

袁紹忙答禮說:“昨爲小兒抱病,有失救援,於心怏怏不安。今幸得相見,大慰平生渴想之思。”劉備說:“孤窮劉備,久欲投於門下,奈機緣未遇。今爲曹操所攻,妻子俱陷,想將軍容納四方之士,故不避羞慚,徑來相投。望乞收錄。誓當圖報。”袁紹大喜,相待甚厚,同居冀州。

且說曹操當夜取了小沛,隨即進兵攻徐州。糜竺、簡雍守把不住,只得棄城而走。陳登獻了徐州。曹操大軍入城,安民已畢,隨喚衆謀士議取下邳。荀彧說:“雲長保護玄德妻小,死守此城。若不速取。恐爲袁紹所竊。”曹操道:“我素愛雲長武藝人材,欲得之以爲己用,不若令人說之使降。”郭嘉說:“雲長義氣深重,必不肯降。若使人說之,恐被其害。”帳下一人出說:“我與雲長有一面之交,願往說之。”衆視之,乃張遼。程昱說:“文遠雖與雲長有舊,我觀此人,非可以言詞說也。某有一計,使此人進退無路,然後用文遠說之,彼必歸丞相矣。”

程昱獻計說:“雲長有萬人之敵,非智謀不能取之。今可即差劉備手下投降之兵,入下邳,見關公,只說是逃回的,伏於城中爲內應;卻引關公出戰,詐敗佯輸,誘入他處,以精兵截其歸路,然後說之可也。”操聽其謀,即令徐州降兵數十,徑投下邳來降關公。關公以爲舊兵,留而不疑。次日,夏侯惇爲先鋒,領兵五千來搦戰。關公不出,惇即使人於城下辱罵。關公大怒,引三千人馬出城,與夏侯惇交戰。約戰十餘合,惇撥回馬走。關公趕來,惇且戰且走。關公約趕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聽得一聲炮響,左有徐晃,右有許褚,兩隊軍截住去路,關公奪路而走,兩邊伏兵排下硬弩百張,箭如飛蝗。關公不得過,勒兵再回,徐晃、許褚接住交戰。關公奮力殺退二人,引軍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廝殺。公戰至日晚,無路可歸,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頭,權且少歇。曹兵團團將土山圍住。

關公于山上遙望下邳城中火光沖天,卻是那詐降兵卒偷開城門,曹操自提大軍殺入城中,只教舉火以惑關公之心。關公見下邳火起,心中驚惶,連夜幾番衝下山來,皆被亂箭射回。捱到天曉,再欲整頓下山衝突,忽見一人跑馬上山來,視之乃張遼。關羽迎謂說:“文遠欲來相敵耶?”張遼說:“非也。想故人舊日之情,特來相見。”遂棄刀下馬,與關羽敘禮畢,坐于山頂。關羽說:“文遠莫非來勸說關某嗎?”張遼說:“不然。昔日蒙兄救弟,今日弟安得不救兄?”關羽說:“文遠將欲助我嗎?”張遼說:“亦非也。”關羽說:“既不助我,來此幹什麼?”張遼說:“玄德不知存亡,翼德未知生死。昨夜曹公已破下邳,軍民盡無傷害,差人護衛玄德家眷,不許驚憂。如此相待,弟特來報兄。”關羽怒道:“此言特說我也。我今雖處絕地,視死如歸。你當速去,我立即下山迎戰。”張遼大笑道:“兄此言豈不爲天下笑乎?”關羽說:“我仗忠義而死,怎麼爲天下笑?”張遼說:“兄今天即死,其罪有三。”關羽說:“你說我哪三罪?”張遼說:“當初劉備與兄結義之時,誓同生死;今使君方敗,而兄即戰死,倘使君復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復得,豈不負當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劉使君

以家眷付託於兄,兄今戰死,二夫人無所依賴,負卻使君依託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藝超羣,兼通經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漢室,徒欲赴湯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爲義?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關羽沉吟說:“你說我有三罪,想讓我怎麼辦?”張遼說:“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則必死;徒死無益,不若且降曹公;卻打聽劉使君音信,如知何處,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詳之。”關羽說:“兄言三便,我有三約。若丞相能從,我即當卸甲;如其不允,我寧受三罪而死。”張遼說:“丞相寬洪大量,何所不容。願聞三事。”關羽說:“第一,我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我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第二,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第三,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望文遠急急回報。”張遼應諾,遂上馬,回見曹操,先說降漢不降曹之事。曹操笑道:“我爲漢相,我可以代表漢,此可從之。”遼又言:“二夫人慾請皇叔俸給,並上下人等不許到門。”曹操說:“我於皇叔俸內,更加倍與之。至於嚴禁內外,乃是家法,又何必懷疑!”張遼又說:“但知劉備信息,雖遠必往。”曹操搖頭道:“那我我養雲長何用?此事卻難從。”張遼說:“豈不聞豫讓衆人國士之論乎?劉玄德待雲長不過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結其心,何憂雲長之不服也?”曹操說:“文遠之言甚當,我願從此三事。”

張遼再往山上回報關公。關羽說:“雖然如此,暫請丞相退軍,容我入城見二嫂,告知其事,然後投降。”張遼再回,以此言報曹操。曹操即傳令,退軍三十里。荀彧說:“不可,恐有詐。”曹操說:“雲長義士,必不失信。”遂引軍退。關公引兵入下邳,見人民安妥不動,竟到府中。來見二嫂。甘、糜二夫人聽得關羽到來,急出迎之,關羽拜於階下說:“使二嫂受驚,某之罪也。”二夫人說:“皇叔今在何處?”關羽說:“不知去向。”二夫人說:“二叔今將如何?”關羽說:“關某出城死戰,被困土山,張遼勸我投降,我以三事相約。曹操已皆允從,故特退兵,放我入城。我不曾得嫂嫂主意,未敢擅便。”二夫人問:“那三事?”關公將上項三事,備述一遍。甘夫人說:“昨日曹軍入城,我等皆以爲必死;誰想毫髮不動,一軍不敢入門。叔叔既已領諾,何必問我二人?只恐日後曹操不容叔叔去尋皇叔。”關羽說:“嫂嫂放心,關某自有主張。”二夫人說:“叔叔自家裁處,凡事不必問俺女流。”

關羽辭退,遂引數十騎來見曹操。操自出轅門相接。關羽下馬入拜,曹操慌忙答禮。關羽說:“敗兵之將,深荷不殺之恩。”曹操說:“素慕雲長忠義,今日幸得相見,足慰平生之望。”關羽說:“文遠代稟三事,蒙丞相應允,諒不食言。”曹操說:“我言既出,怎能失信。”關羽說:“關某若知皇叔所在,雖蹈水火、必往從之。此時恐不及拜辭,伏乞見原。”曹操說:“玄德若在,必從公去;但恐亂軍中亡矣。公且寬心,尚容緝聽。”關羽拜謝。曹操設宴相待。

(本章完)

外記(三十七)人傑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時代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一)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風五丈原第六章 玉璽爭鋒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奪嫡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舊功臣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二章 洛陽之亂外記(二十八)明元郭皇后外記(三十)九品中正制第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第十九章 江東幼虎第十九章 江東幼虎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與壞弟弟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第三十章 帶詔敗露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四十四章 三顧茅廬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第二十五章 呂布喪命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外記(四)宛城陰謀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外記(十四)崔琰之死第八十四章 議取西蜀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第一百零五章 宮闈鬥爭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第八章 界橋爭鋒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下一統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奪嫡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外記(十八)黃巾餘賊外記(一)濮陽之戰第九十九章 漢中稱王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