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

中平元年(184)三月,靈帝召羣臣會議,商量鎮壓黃巾起義之事。北地太守皇甫嵩奏請解除黨人之禁,出皇宮錢財作爲討伐黃巾軍費。靈帝問計於中常侍呂強,呂強說,黨人禁錮多年,積怨甚深,若不赦免,一旦黨人與黃巾聯合,必將危及朝廷。靈帝懼而從之,下詔大赦黨人,“黨錮之禍”遂告結束。

中平元年(184)二月,黃巾起義爆發,旬月之間,全國響應。時黃巾軍主力活動於冀州(今河南臨漳西南)、南陽(今河南南陽)、潁川(今河南禹縣)等三個主要地區。三月,漢廷發天下精兵,命北中郎將盧植率軍攻打冀州地區張角所部黃巾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騎都尉曹操率兵攻打潁川黃巾軍。

中平元年(184)四月,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騎都尉曹操率兵四萬剿潁川郡(今河南禹縣)黃巾軍。波才所率黃巾軍,大敗朱儁軍,又將皇甫嵩軍圍於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因缺乏戰鬥經驗,結果被皇甫嵩施計突圍。五月,皇甫嵩、朱儁、曹操合兵大破潁川黃巾,斬首數萬級,平定潁川,皇甫嵩以功封都鄉侯,曹操遷濟南相。隨即進兵汝南郡(今河南平輿北)、陳國(今河南淮陽),大破兩地黃巾軍。於是,潁川、汝南、陳國三地黃巾軍皆告失敗。朱儁以功遷鎮賊中郎將。靈帝命皇甫嵩等人繼續進剿東郡(今河南濮陽)、南陽(今河南南陽)黃巾軍。八月,皇甫嵩在蒼亭(今山東陽谷北)大破東郡黃巾,俘虜黃巾帥卜巳,斬首七千餘級。

中平元年(184)六月,右中郎交朱儁擊破潁川黃巾軍後又立即轉攻南陽郡(今河南南陽)黃巾軍。南陽太守褚貢,後新任太守秦頡擊殺張曼成,義軍復以趙弘爲帥,衆至十餘萬,屯據宛城。朱儁與荊州刺史徐璆及秦頡合兵一萬八千人圍攻宛城,自六月至八月實施猛攻竟不能下。不久,朱儁擊殺趙弘,義軍又以韓忠爲帥,繼續堅守宛城,隨後,朱儁用計破城,義軍退守小城(內城)。韓忠率軍突圍不成,被秦頡殺死。義軍又以孫夏爲帥,仍屯於宛城。十一月,朱儁攻破宛城,殺黃巾軍萬餘人,由是南陽黃巾軍被朱儁平定。

中平元年(184)八月,漢廷以冀州黃巾軍久久不能平定,命皇甫嵩帶兵進剿。時張角病死,冀州黃巾軍在其弟張樑領導屯於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張樑率軍英勇善戰,皇甫軍不能勝。次日,皇甫嵩按軍不出。等到第三日,義軍防守稍懈之時,乃於凌晨率軍向義軍發動攻。義軍措手不及,大敗,張樑戰死,戰士被殺三萬人,跳河而死者五萬餘人。十一月,皇甫嵩乘勝進擊,與鉅鹿太守郭典大破張角弟張寶軍於下曲陽(今河北曲陽西),斬首十餘萬級,張寶戰死。至此,皇甫嵩平定冀州黃巾軍,以功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裡侯。至此,黃巾主力全部被漢遷軍隊消滅,黃巾起義在堅持了九個月的鬥爭後,終於失敗。

中平元年(184)二月,黃巾起義爆發。四月,郎中張鈞上書,認爲張角能聚衆數十萬人起義,根源皆在於宦官。宦官父兄子弟、姻親賓客任州郡地方官者,侵害百姓,胡作非爲,百姓之冤無處可訴,才鋌而走險。應該斬十常侍之首,懸於京師南門之處,起義軍會自行散去。靈帝將張鈞表章交給宦官,宦官看後皆免冠叩頭,詐稱自願入獄以使天下平定,並出家財作爲軍費。靈帝大怒,命宦官照常視事,而將張鈞下獄,以私通張角的罪名處死。

中平元年(184)六月,交趾(今廣東、廣西大部及越南北部、中部地區)百姓因刺史貪殘民,起兵反漢,扣押交趾刺史太浦太守來達,自稱“柱天將軍”。漢廷改以賈琮爲交趾刺史。賈琮到職,訊問民情,皆言賦稅過重,百姓無法承受;又京師遙遠,告訴無門,故相聚起事。於是,賈琮告示百姓,令其各安本業,免除徭役,又挑選廉潔官吏出任各縣令長。一年之間,交趾平定。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邊章,北宮伯玉,馬騰等人叛亂,冬天,孫堅,董卓,張溫等人平叛。中平三年,羌胡內部發生兵變,韓遂格殺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集結三人的部隊共十餘萬人圍攻陝西,太守李相如叛離朝廷,歸附韓遂。不久,韓遂又聯合周邊的馬騰、王國等人,合兵進攻三輔,聲勢浩大,勢不可擋。中平五年,韓遂、馬騰已攻到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危及長安和洛陽。靈帝急忙拜董卓爲前將軍,與左將軍皇甫嵩共同解陳倉之圍,大敗韓遂、馬騰。董卓因此又得到朝廷封賞。

187年(中平三年)曹操任東郡太守。

公元187年(中平四年),長沙人區星反叛,自稱將軍,聚衆一萬多人,攻圍城邑。朝廷任命孫堅爲長沙太守,前往剿滅。孫堅到郡,檢選循吏,使之治民,並且明白交代:“你們只管好好對待善良百姓,好好處理官曹文書,按規矩辦事。至於郡中盜賊,交我負責好了!”他說到做到,立即率領將士,謀劃方略,僅一個月的工夫,就打敗了區星,郡中震服。還救了陸家的陸康。

189年(漢少帝光熹元年【此年號僅維持了四個月,被廢】同年漢獻帝即位恢復中平六年。

9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爲弘農王,立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爲帝,是爲獻帝。

12月曹操號召各鎮諸侯共起討伐董卓。

190年(漢獻帝改元初平元年)1月各路諸侯起兵反卓。卓令李儒毒死弘農王,卒年15。

180年各州的最高長官

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徐州刺史陶謙,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2月,董卓焚洛陽,遷都長安,洛陽古都殘破。公孫度自立爲遼東侯。

191年(漢獻帝初平二年)孫堅破董卓,斬華雄。袁紹奪州牧韓馥的冀州,自領州牧。同年,孫堅攻擊劉表被黃祖所殺。

192年(漢獻帝初平三年)4月王允設連環計,呂布殺了董卓。

6月李傕、郭汜圍長安,殺允,敗呂布,曹操敗青州黃巾軍,收編爲“青州兵”,實力壯大。

193年(漢獻帝初平四年)曹操東征徐州,大敗陶謙,也與宿敵劉備第一次交手。

194年(漢獻帝改元興平元年)呂布擊曹操,曹操後院失火,夏侯惇被俘虜,曹操急救,陶謙病亡,劉備領徐州牧。194年,黃巾起義宣告投降結束。

195年(漢獻帝興平二年)10月曹操領兗州牧。孫策攻江東大敗劉繇。李傕、郭汜爭奪獻帝。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漢獻帝在董卓死後,歷盡千辛萬苦,又回到了當時的首都洛陽。呂布佔領了徐州,劉備投靠了曹操

197年(漢獻帝建安二年)袁術在壽春稱帝。曹操討伐張繡,失敗。袁紹佔領冀、幽、青、並四州。

198年(漢獻帝建安三年)9月呂布攻打劉備,破小沛。

12月曹操擒殺呂布。周瑜同小喬成親。

199年(漢獻帝建安四年)11月張繡降曹操。董承與王子服等密謀除曹操。劉備之前因參與陰謀便投靠袁紹,袁紹百里相迎。孫策襲取廬江,敗劉勳。劉備討伐袁術,袁術病死。

200年(漢獻帝建安五年)曹操誅殺董承等。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位。陳琳撰寫討曹檄文,官渡之戰開始。10月曹操偷襲烏巢。

201年(漢獻帝建安六年)曹操敗袁紹於倉亭。劉備投奔劉表。

202年(漢獻帝建安七年)5月袁紹病死。

203年(漢獻帝建安八年)孫權討伐黃祖。

204年(漢獻帝建安九年)曹操平定冀州。遼東公孫度死,子公孫康繼位

205年(漢獻帝建安十年)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漢獻帝建安十一年)曹操平定幷州。

207年8月(漢獻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大破烏桓,滅袁氏殘餘勢力,統一北方。劉備三顧茅廬。

207年8月(漢獻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大破烏桓,滅袁氏殘餘勢力,統一北方。劉備備三顧茅廬,曹操贖回了蔡文姬

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6月曹操封爲漢丞相,郭嘉病死

7月操南征表。

8月表病死。操殺孔融。

9月劉琮降操。

11月赤壁之戰,操被孫劉聯軍打敗。

209年(漢獻帝建安十四年)10月備與權之妹成親。

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操建成銅雀臺。瑜亡。公孫康遣公孫模、張敞等興兵伐韓、濊,建帶方郡。

211年(漢獻帝建安十六年)操攻破馬超。備入川。

212年(漢獻帝建安十七年)10月操南下進攻濡須口。備駐紮霞萌關。權移治秣陵,改名建業。

213年(漢獻帝建安十八年)5月獻帝封操爲魏公,加九錫。

214年(漢獻帝建安十九年)5月權攻破宛城。

7月權進攻合肥,被張遼擊敗。

10月獻帝、伏後與國丈伏完密謀除操,事泄,操誅殺衆人。劉璋投降備,備自領益州牧。

215年(漢獻帝建安二十年)7月操徵張魯。

11月魯降操。逍遙津之戰。操在濡須打敗權。

216年(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操稱魏王。

217年(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2月操進攻濡須口,權敗。

218年(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曹彰大破烏桓軍,鮮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7月備進位漢中王。關羽水淹七軍。

10月羽失荊州,被權殺害。

220年(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同年改元延康元年)1月操病亡。

10月(漢獻帝禪位於曹丕,東漢亡,曹魏建立,曹丕追曹操爲武帝,建元黃初)丕稱帝,建魏國。

221年(魏文帝黃初二年,劉備稱帝沿用國號漢,改元章武)4月備稱帝。備伐吳。張飛遇害。

222年(魏文帝黃初三年,蜀漢昭烈帝二年,孫權接受魏國封王,稱王東吳,正式建元,黃武元年)權稱吳王。彝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備。

223年(魏文帝黃初四年,蜀漢昭烈帝三年,蜀漢懷帝后主劉禪即位,改元建興,孫吳黃武二年)4月備死於白帝城,禪繼帝位。

8月丕五路伐蜀。蜀吳重修和好。雍闓叛亂。

225年(魏文帝黃初六年,蜀漢後主建興三年,孫吳黃武四年)亮南征。亮七擒七縱孟獲,平定蜀南方。

226年(魏文帝黃初七年,曹魏曹睿即位蜀漢後主建興四年,孫吳黃武五年)丕病亡,曹睿繼位。

12月曹睿封司馬懿爲驃騎大將軍。權圍攻江夏,兵敗。

227年(魏明帝改元太和,蜀漢後主建興五年,孫吳黃武六年)亮上書北伐。

228年(魏明帝太和二年,蜀漢後主建興六年,孫吳黃武七年)亮一伐中原。姜維降蜀。

馬謖失街亭。周魴詐降誘魏攻吳,陸遜大敗曹休。亮二伐中原。

229年(魏明帝太和三年,蜀漢後主建興七年,東吳孫權稱帝,建國號吳,黃武八年)權稱帝。亮三伐中原。

230年(魏明帝太和四年,蜀漢後主建興八年,孫吳太祖改元黃龍)吳派衛溫、諸葛直航海到夷洲。亮四伐中原。曹真病亡。

231年(魏明帝太和五年,蜀漢後主建興九年,孫吳太祖黃龍二年)亮第五伐中原。

234年(魏明帝於233年改元青龍,224年爲曹魏青龍二年,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孫吳太祖於232年改元嘉禾,234年爲嘉禾三年)亮六出祁山。

8月亮病逝於五丈原。吳大舉攻魏合肥。

235年(魏明帝青龍三年,蜀漢後主建興十三年,孫吳太祖嘉禾四年)1月曹睿封懿爲太傅。馬鈞製造司南車和水轉百戲。

237年(魏明帝青龍五年,同年改元景初,蜀漢後主建興十五年,孫吳太祖嘉禾六年)遼東公孫淵自立爲燕王。

238年(魏明帝5月景初二年,蜀漢後主改元延熙,孫吳太祖嘉禾七年,同年改元赤烏)魏明帝遣劉昕、鮮于嗣

取帶方、樂浪

8月懿平遼東,殺公孫淵。日本邪馬臺女王卑彌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彌呼“親魏倭王”

239年(魏明帝景初三年,同年曹芳即位,蜀漢後主延熙二年,孫吳太祖赤烏二年)1月曹睿亡,曹芳繼位。

240年(魏哀帝改元正始,蜀漢後主延熙三年,孫吳太祖赤烏三年)蜀將張嶷平定蠻族之亂。魏帶方太守弓遵遣梯俊赴倭。

241年(魏哀帝正始二年,蜀漢後主延熙四年,孫吳太祖赤烏四年)魏在淮河興修水利。

242年(魏哀帝正始三年,蜀漢後主延熙五年,孫吳太祖赤烏五年)權派軍攻打海南島。高句麗東川王位宮叛,寇西安平。

244年(魏哀帝正始五年,蜀漢後主延熙七年,孫吳太祖赤烏七年)曹爽派兵攻打蜀不利,傷亡慘重。

8月幽州刺史毋丘儉從玄菟出發攻高句麗

9月百濟臣智襲取樂浪邊民,後懾太守劉茂威歸還

10月魏軍攻克丸都,東川王奔沃沮

11月毋丘儉以王頎東追至挹婁界,劉茂、弓遵別遣伐濊

245年(魏哀帝正始六年,蜀漢後主延熙八年,孫吳太祖赤烏八年)吳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爭權,陸遜因受牽連,憂憤而死。

5月魏軍各路征伐高句麗的軍隊皆告捷,毋丘儉刻石紀功並凱旋。

246年(魏哀帝正始七年,蜀漢後主延熙九年,孫吳太祖赤烏九年)毋丘儉兩破高句麗。

247年(魏哀帝正始八年,蜀漢後主延熙十年,孫吳太祖赤烏十年)蜀將維出隴右攻魏,

接應附蜀的羌、胡部落。王頎繼任帶方太守,遣張政攜詔書、黃幢等赴倭。

248年(魏哀帝正始九年,蜀漢後主延熙十一年,孫吳太祖赤烏十一年)懿封爲丞相。

249年(魏哀帝正始十年,同年改元嘉平,蜀漢後主延熙十二年,孫吳太祖赤烏十二年)1

月懿殺曹爽一夥。夏侯霸降蜀。維伐魏。

250年(魏哀帝嘉平二年,蜀漢後主延熙十三年,孫吳太祖赤烏十三年)權廢孫和爲庶人

,賜孫霸死,立孫亮爲太子。維攻魏西平失敗。

251年(魏哀帝嘉平二年,蜀漢後主延熙十四年,孫吳太祖改元太元)魏太尉王凌陰謀叛變,被懿平定。

7月懿亡。

252年(魏哀帝嘉平三年,蜀漢後主延熙十五年,孫吳太祖太元二年,同年改元神鳳,同年孫權亡,會稽王孫亮即位改元建興)懿長子司馬師爲大將軍。權亡,孫亮繼位。司馬昭攻吳,失敗。

253年(魏哀帝嘉平四年,蜀漢後主延熙十六年,孫吳會稽王建興二年)諸葛恪進攻魏,無功而返。維攻魏狄道失敗。吳孫峻誅殺恪。

254年(魏哀帝嘉平五年,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爲帝,改元正元,蜀漢後主延熙十七年,

孫吳會稽王改元五鳳)

9月師廢曹芳。

10月曹髦繼位。吳孫英謀殺孫峻未果。

255年(魏高貴鄉公曹髦正元二年,蜀漢後主延熙十七年,孫吳會稽王五鳳二年)鎮東將軍毋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討伐師。師亡。昭爲大將軍。維攻魏狄道,先勝後敗。

256年(魏高貴鄉公曹髦正元三年,同年改元甘露,蜀漢後主延熙十八年,孫吳會稽王五鳳三年,同年改元太平)4月,昭討伐諸葛誕。維伐魏被鄧艾擊敗。吳孫峻死,弟孫琳專吳政。孫綝殺滕胤等人。

257年(魏高貴鄉公曹髦甘露二年,蜀漢後主延熙十九年,孫吳會稽王太平二年)誕與孫

吳聯合起兵反魏。維出駱谷攻魏失敗。

258年(魏高貴鄉公曹髦甘露三年,蜀漢後主延熙二十年,同年改元景耀,孫吳會稽王太平三年,同年孫綝廢孫亮,立孫休爲帝,改元永安)魏軍破壽春,斬誕。孫綝廢吳帝孫亮爲會稽王,立琅琊王孫休爲帝。孫休與丁奉設計殺綝。

260年(魏高貴鄉公曹髦甘露五年,被誅,曹奐即位,改元景元,蜀漢後主景耀二年,孫

吳景皇帝永安三年)5月賈充、成濟殺死曹髦。

6月曹奐繼位。

262年(魏元帝景元三年,蜀漢後主景耀四年,孫吳景皇帝永安五年)10月,維攻魏,被鄧艾擊敗,退屯沓中。

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蜀漢後主景耀五年,同年改元炎興,同年後主劉禪投降於魏,蜀漢亡,孫吳景皇帝永安六年)昭三路伐蜀,蜀亡,三國鼎立的局勢結束。

264年(魏元帝景元五年,同年改元鹹熙,孫吳景皇帝永安七年,同年改元宣陵,同年孫休亡,孫皓即位改元元興,追父孫和爲文皇帝)鍾會維密謀失敗被殺。昭稱晉王。

265年(魏元帝鹹熙二年,司馬炎廢曹奐,建國西晉,建元泰始,孫吳末帝元興二年,同年改元甘露)昭亡,其子司馬炎繼任晉王。

12月炎廢奐爲陳留王,自稱晉武帝,建立西晉,魏亡。

271年(西晉武帝泰始七年,孫吳末帝於266改元寶鼎,於269改元建衡,271爲建衡三年,皓出兵攻晉,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西晉武帝泰始八年,孫吳末帝改元鳳凰)炎派楊肇、羊祜等率軍支持戰略要地西陵。陸抗大敗楊肇,殺步闡。

276年(西晉武帝於275年改元咸寧,266年爲咸寧二年,孫吳末帝於265年改元天冊,266年改元爲天璽)2月東夷八國歸化

7月東夷十七國內附

277年(西晉武帝咸寧三年,孫吳末帝改元天紀)晉文鴦擊破鮮卑人。

278年(西晉武帝咸寧四年,孫吳末帝天紀二年)羊祜死、杜預駐紮襄陽。

2月東夷六國來獻

279年(西晉武帝咸寧五年,孫吳末帝天紀三年)西晉出六路兵馬攻打吳。

280年(孫吳末帝天紀四年,同年,孫吳滅亡,西晉武帝咸寧六年,滅吳改元太康)西晉滅吳,孫皓降,吳亡。

自此三國歸晉,歷史的必然。但是西晉傳至兩世,就開始了五胡亂華。

(本章完)

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外記(十二)龐羲別傳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外記(三十三)清淡誤國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七章 爭霸序幕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與壞弟弟第八章 界橋爭鋒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外記(十九)袁紹部將外記(十八)黃巾餘賊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式交鋒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三十五章 火燒烏巢第一百二十三章 劍閣身死第十章 長安之亂第四章 關東聯軍第三十章 帶詔敗露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外記(三)笮融小傳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歷史註明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四十章 對峙博望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歷史註明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十章 長安之亂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外記(二十七)東吳豪族外記(四十四)魏西北名將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風五丈原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陸宿敵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二章 洛陽之亂外記(三十六)英雄記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外記(三十七)人傑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外記(十四)崔琰之死第十一章 總觀亂世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外記(三十)九品中正制第七十一章 蔣幹渡江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九十七章 奪嫡之爭外記(三十六)英雄記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外記(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外記(二)劫持獻帝的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