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

三國時期魏正始五年(244年),蜀漢軍於興勢擊退魏軍進攻的作戰。興勢即興勢山,在陽平關(今陝西勉縣武侯鎮西)外圍,位於今陝西洋縣北,現屬於陝西長青自然保護區。景初三年(239),明帝曹叡病亡,輔政的大將軍曹爽急於建軍功樹威天下,而243年10月,蔣琬從漢中退駐涪縣。曹爽就於正始五年貿然率軍攻蜀,進攻漢中。駱谷(即儻駱道,今陝西秦嶺之谷。北口稱駱谷,在周至縣西南,南口稱儻谷,在洋縣北)在三條漢中通雍州的穀道中最短,但是中間絕水地段較褒斜道爲長,山路險峻,通行困難。曹爽挑的這條路使後援極其困難,當時發動關中和氐羌(雍涼)各地運輸後勤物資,結果“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道路”(《三國志曹爽傳、劉敏費禕傳》、《晉書文帝紀》、《漢晉春秋》)。

244年3月,曹爽西至長安(今西安西北),任命親族夏侯玄(夏侯淵從子夏侯尚之子,玄母爲曹爽的姑姑)爲徵西將軍,都雍、涼州諸軍事,雍州刺史郭淮爲夏侯玄軍前鋒。三月,曹爽自己從長安率數萬人出發和夏侯玄的部隊會合,從駱谷合兵十餘萬,自駱谷口攻漢中。時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守漢中,兵不滿3萬,他否定部將收兵固守漢城(今勉縣東)、樂城(今城固東)待援的建議,認爲援兵太遠,放敵人關(陽平關)必爲禍,乃遣護軍劉敏等領兵據興勢拒敵,並多張旗幟,綿延百餘里,以壯軍威。王平自率軍在後,兼防魏軍分兵從黃金谷(興勢東)來攻。四月,魏軍被阻於興勢,供給困難,牛馬騾驢多死,兵疲意懈,而蜀漢大將軍費禕又自成都督軍趕至漢中。[1]

魏參軍楊偉認爲形勢不利,勸曹爽急退,鄧颺還在強詞奪理,氣的楊偉罵道:“鄧颺、李勝兩人拿軍國大事開玩笑,應當斬首!”曹爽聽的很不高興,不願退兵。太傅司馬懿在曹爽進軍前就表示反對,現在亦急致書夏侯玄,指出有全軍覆沒之險:“以前武皇帝與劉備征戰漢中,差點一敗塗地,你不是不清楚。如今蜀軍已佔據興勢,你們前攻不能進,後路再被蜀軍包

抄,等到全軍覆沒,恐怕連負責任的命都沒了!”夏侯玄嚇得清醒過來,也勸諫曹爽撤軍,曹爽才很不情願地答應。五月,費禕知魏軍將退,率軍繞道佔據三嶺(即沈嶺、衙嶺、分水嶺。均在今陝西周至縣西南之駱谷中),斷其歸路。曹爽遭截擊,督軍爭險苦戰,死傷慘重,逃回關中。費禕因此戰進封成鄉侯,並在漢中逗留到244年9月才返回成都。

此戰是古代以攻勢防禦取勝的一個典型戰例,王平本傳說的很簡單,後世卻津津樂道於此戰,劉伯溫著《百戰奇略》此役被歸類爲“退戰”,說兩軍作戰,如果敵軍佔據險地,戰局陷入困境,就應早早退兵,以保全軍。

從漢中到關中的三條通道都是秦嶺中的峽谷。東路是最長的,總計超過330km,北端直達長安以南,南段稱爲子谷,北段稱爲午谷。崎嶇的地貌提供了大量可以完美伏擊的地點,設伏方可以輕易全殲谷內敵軍,所以這條最長的路線也是最危險的。如果蜀漢發動攻勢,經此道路可以輕易威脅長安,這也是諸葛亮首次北伐時魏延所建議的。西面長235km的褒斜道在三條之中路況最好,北段稱爲斜谷,南段稱爲褒谷,其南端在漢中北約25km,北端在今陝西眉縣南15km。在褒斜道中心,另一條峽谷箕谷西向延伸,然後轉而北向,最終止於當蜀漢進攻時受到威脅的戰略要地陳倉附近。如魏採取攻勢主動出擊迎敵,良好的路況意味着蜀軍能更快聚集守軍並在魏軍出谷前阻止其進攻。

210km長的倘駱道在中路,是最短的一條,以其兩端得名。南端接近今陝西洋縣的倘水河,北端在今陝西周至縣西面的駱峪。因此,其南段叫倘谷,北段叫駱谷。曹爽犯了一個重大的戰略疏忽。他選擇從中路攻蜀,此路不僅最短,路況也最糟。更重要的是,在三條路中,倘駱道沒有水源的路段最長。因此,攻蜀軍隊爲後勤所羈絆,魏軍出谷前,大量負責運輸的動物渴死。曹爽只得徵調數萬役夫爲苦力運輸糧草,其中很多也渴死了。魏軍士氣驟降,曹爽軍中乃至曹魏本土不滿曹爽主政的情緒

大幅滋長。

244年3月,曹爽提拔夏侯玄爲徵西將軍,任雍州刺史郭淮爲前鋒。他們合兵經倘駱道進軍漢中。曹爽門生鄧颺、李勝作爲謀士隨軍參戰。魏軍的基礎目標是陽平關。

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守禦漢中,但總軍力不足3萬。面對數量上的絕對劣勢,一些蜀軍將帥建議集中兵力防禦漢城和樂城。王平拒絕了,因爲援軍路途遙遠,到達需要時間,一旦敵軍暢通無阻通過陽平關,蜀漢就大禍臨頭了,故只能利用崎嶇地貌的地利優勢阻止敵軍。護軍將軍劉敏奉命在興勢山中安營,多樹旗幟,綿延百餘里,製造守軍比實際更多的假象。王平親自率軍在後,以防魏軍經興勢山東的黃金谷分兵來襲。如王平所料,4月,魏軍在興勢山受阻,且因補給線過長且運輸動物幾乎全部死亡,補給耗盡。蜀漢大將軍費禕正從成都率援軍趕赴漢中。蜀軍預備反攻不堪重負的入侵魏軍。

曹爽的參軍楊偉意識到危險,求曹爽放棄行動立即撤軍,但鄧颺反對,不顧自己缺乏軍事常識與楊偉爭論。楊偉未能說服他們,憤然說:“鄧颺、李勝敗壞國家,可以處斬。”曹爽不悅,拒絕了兩人的建議。太傅司馬懿最初就反對此戰,再不能忽視如此危險的境況,寫信給夏侯玄以示即將到來的災禍,並警告對方該注意到數年前曹操在漢中爭奪戰中幾乎遭劉備完敗。蜀軍牢牢控制興勢山,阻止魏軍前進,一旦另一支蜀軍斷其退路,曹爽和夏侯玄就沒命負這個責任了。夏侯玄讀信,意識到危險的處境,說服曹爽不情願地下令撤軍。郭淮估計形勢不利,率本部先撤,免於大敗。

費禕卻不願讓曹爽輕易撤軍,率軍攻魏軍側翼,阻其退路。蜀軍在對魏軍享有絕對地理優勢的駱谷三嶺沈嶺、衙嶺和分水嶺安營。曹爽及其部將在軍隊在行軍中因飢渴和疾病付出慘重傷亡後勉強逃回關中。

後果是費禕因此勝獲封成鄉侯,留守漢中直至244年9月返回成都。相反,曹爽的威望和影響力驟跌,爲他在和司馬懿的權力爭鬥中最終倒臺埋下伏筆。

(本章完)

第一百零四章 廢漢自立第三十四章 相持官渡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第五十六章 徐庶孝道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第八章 界橋爭鋒第六十一章 襄陽鬧劇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四十四章 三顧茅廬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風五丈原第九十二章 自領益州外記(二十)山陽國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外記(四十一)鮮卑衰落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第一百零五章 宮闈鬥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外記(三十六)英雄記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時代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遙津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外記(十八)黃巾餘賊第九十九章 漢中稱王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將爭功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九十二章 自領益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民一品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外記(七)袁紹的失敗第四十四章 三顧茅廬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二十九章 大戰前夕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將爭功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式交鋒外記(十二)龐羲別傳外記(四十四)魏西北名將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外記(四十四)魏西北名將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舊制度外記(二)劫持獻帝的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