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

至天明,孫權聞關羽父子已被擒獲,大喜,聚衆將於帳中。少時,馬忠簇擁關公至前。孫權說:“孤久慕將軍盛德,欲結秦晉之好,何相棄耶?公平昔自以爲天下無敵,今日何由被吾所擒?將軍今日還服孫權否?”關羽厲聲罵道:“碧眼小兒,紫髯鼠輩!我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扶漢室,豈與你叛漢之賊爲伍耶!我今誤中奸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孫權回顧衆官說:“雲長世之豪傑,孤深愛之。今欲以禮相待,勸使歸降,何如?”主簿左鹹說:“不可。昔曹操得此人時,封侯賜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如此恩禮,畢竟留之不住,聽其斬關殺將而去,致使今日反爲所逼,幾欲遷都以避其鋒。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貽後患。”孫權沉吟半晌,說:“斯言是也。”遂命推出。於是關羽父子、趙累皆遇害。時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也。關羽亡年五十八歲。孫權對虞翻說:“你固然比不上宓羲氏,但比得上東方朔了。”卻說王甫在麥城中,骨顫肉驚,乃問周倉說:“昨夜夢見主公渾身血污,立於前;急問之,忽然驚覺。不知主何吉凶?”正說間,忽報吳兵在城下,將關公父子首級招安。王甫、周倉大驚,急登城視之,果關公父子首級也。王甫大叫一聲,墮城而死。周倉自刎而亡。於是麥城亦屬東吳。

江陵一戰,呂蒙立功至巨,孫權任命他爲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呂蒙推辭再三,不肯接受金錢,孫權不許。封爵還未頒佈,呂蒙疾病發作。孫權時在公安,就把呂蒙接來安置在內殿,千方百計診治護理,並且下令,在國內招募醫者,有能治好呂蒙病的人,賞賜千金。孫權盡心爲呂蒙治療,每當醫者給呂蒙鍼灸,孫權就爲之難過。孫權想多看看呂蒙,又怕他太過勞碌,於是命人鑿通牆壁暗中觀看。如發現呂蒙吃下點東西,孫權就高興,對手下人有說有笑;如發現呂蒙不進飲食,孫權就長吁短嘆,夜不能寐。

呂蒙病情略有好轉,孫權就下達赦令,讓羣臣都來慶賀。後來,呂蒙病情加重,孫權親自到牀前探視,命道士爲他祈禱,想保全他的性命。但呂蒙終於在內殿中去世,死時四十二歲。

孫權悲痛萬分,縮食減眠以示哀悼。呂蒙生前,所得的金銀財寶和各種賞賜都交到府庫中收藏。他命令主管人員,待其死後,把這些全部還給朝廷。他還留下遺言,喪事務求儉約,不得奢侈。孫權知後,愈益悲傷。呂蒙死後,其子呂霸襲爵。並賜給他守家墓的人家三百戶,免收田賦的田地五十頃。呂蒙早年果敢有膽,後來折節讀書,識見精博,漸能克己讓人,有國士之風。他孝順母親,舉國皆知,魯肅、甘寧皆敬拜其母,因爲他們都佩服呂蒙。他義結同僚,助徐顧等撫育孤兒,又宏量不計較與蔡遺、甘寧間的私怨,反而在主上之前替其作美言。他于軍務倥傯之際,仍勤於修學讀書,並致諸實用,俾成一代名將之資。勇斬陳就,破黃祖、朱光;智擒郝普、關羽。他忠於孫吳,對孫權盡心力籌謀。陳壽:“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擒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

潘璋爲人魯莽勇猛,禁令嚴明,喜好建功立業,帶領人馬不過幾千人,但所到之處常常可以起到上萬兵力的作用。擒殺關羽,被拜爲固陵太守,潘璋爲紀念自己的此次功勞,於是打

造了一把刀,在刀上刻“固陵”二字。

張昭說:“今主公損了關公父子,江東禍不遠矣!此人與劉備桃園結義之時,誓同生死。今劉備已有兩川之兵;更兼諸葛亮之謀,張、黃、馬、趙之勇。備若知雲長父子遇害,必起傾國之兵,奮力報仇,恐東吳難與敵也。”孫權聞之大驚,跌足說:“孤失計較也!似此如之奈何?”張昭說:“主公勿憂我有一計,令西蜀之兵不犯東吳,荊州如磐石之安。”孫權問何計。張昭說:“今曹操擁百萬之衆,虎視華夏,劉備急欲報仇,必與曹操約和。若二處連兵而來,東吳危矣。不如先遣人將關羽首級,轉送與曹操,明教劉備知是曹操之所使,必痛恨於曹操,西蜀之兵,不向吳而向魏矣。我乃觀其勝負,於中取事。此爲上策。”孫權從其言,隨遣使者以木匣盛關公首級,星夜送與曹操。孫權成功討破關羽,之後回師遷都武昌。呂範拜爲建威將軍,封宛陵侯,領丹楊太守,治理舊都建業,並監督扶州以南直至南海地區一帶的軍隊,食邑溧陽、懷安、寧國。曹操認爲荊州遺民及在潁川屯田的軍民逼近南方寇賊,想把他們牽走。司馬懿認爲:“荊楚輕脫,易動難安。關羽新破,諸爲惡者藏竄觀望。今徙其善者,既傷其意,將令去者不敢復還。”曹操聽了他的建議,沒有移民。之前藏竄逃亡者果然都復出歸化。

曹操收到了關羽的首級,司馬懿說:“這是東吳之計,懼其復仇,故將首級獻與大王,使劉備遷怒大王,不攻吳而攻魏,他卻於中乘便而圖事耳。”曹操點點頭說:“你說的對,我決定以諸侯之禮厚葬他。”司馬懿說:“甚好。”遂設牲醴祭祀,刻沉香木爲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令大小官員送殯,操自拜祭,贈爲荊王,差官守墓;即遣吳使回江東去訖。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

且說東西兩川,民安國富,田禾大成。有百姓從荊州來益州,說東吳求婚於關羽,關羽力拒之。諸葛亮說:“不好啊!”荊州捷報傳來,劉備和諸葛亮很高興,對拒婚之事稍安。

幾天後,關銀屏帶着負傷的關興、關索狼狽回來。諸葛亮和劉備等人內室速召三人,劉備大驚問:”雲長怎麼了?“關興三人下跪哭泣道:“父親他……要我對主公轉達……兄長抱歉了。”關索、關銀屏都哭泣不止。劉備聽後聽罷,大叫一聲,昏絕於地。漢中王劉備聞關羽父子遇害,哭倒於地;衆文武急救,半晌方醒,扶入內殿。諸葛亮勸道:“王上少憂。自古道死生有命;關公平日剛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禍。王上且宜保養尊體,徐圖報仇。”劉備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溼衣襟,斑斑成血。諸葛亮與衆官再三勸解。劉備說:“我與東吳勢不兩立!”諸葛亮說:“聞東吳將關公首級獻與曹操,曹操以王侯禮祭葬之。”劉備曰:“此何意也?”諸葛亮說:“此是東吳欲移禍於曹操,操知其謀,故以厚禮葬關公,令王上歸怨於吳也。”劉備說:“我今即提兵問罪於吳,以雪吾恨!”諸葛亮諫言:“不可。方今吳欲令我伐魏,魏亦欲令我伐吳,各懷譎計,伺隙而乘。王上只宜按兵不動,且與關羽發喪。待吳、魏不和,乘時而伐之,可也。”衆官又再三勸諫,劉備方纔進膳,傳旨川中大小將士,盡皆掛孝。漢中王親出南門招魂祭奠,號哭終日。劉備在成都爲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

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因麋芳叛迎孫權,關羽被擒殺,麋芳兄蜀安漢將軍麋蘭面縛請罪,劉備慰喻以兄弟罪不相及,待之如初。竺慚愧發病,歲餘卒。

此時,曹操年事已高,頭風病經常犯病,他感覺到自己剩下的時間也不多了。從那次得知魏諷謀反後及關羽之死,自己精神有些恍惚。忽一夜夢三馬同槽而食,及曉,問賈詡說:“孤向日曾夢三馬同槽,疑是馬騰父子爲禍;今騰已死,昨宵復夢三馬同槽。主何吉凶?”賈詡說:“祿馬,吉兆也。祿馬歸於曹,王上何必疑乎?”曹操因此不疑。東吳遣使上書。操取書拆視之,略說:“臣孫權久知天命已歸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將剿滅劉備,掃平兩川,臣即率羣下納土歸降矣。”曹操觀畢大笑,出示羣臣說:“是兒欲使我居爐火上耶!”侍中陳羣等奏說:“漢室久已衰微,殿下功德巍巍,生靈仰望。今孫權稱臣歸命,此天人之應,異氣齊聲。殿下宜應天順人,早正大位。”曹操笑道:“我事漢多年,雖有功德及民,然位至於王,名爵已極,何敢更有他望?苟天命在孤,孤爲周文王矣。”司馬懿說:“今孫權既稱臣歸附,王上可封官賜爵,令拒劉備。”曹操從之,表封孫權爲驃騎將軍、南昌侯,領荊州牧。即日遣使齎誥敕赴東吳去訖。曹操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他一次見曹植之妻崔氏穿華麗衣服,曹操厭惡令人殺掉,打擊曹植氣焰,曹植也只好忍氣吭聲。

曹操與曹丕行走在府中後花園,曹操問:“子桓你要記住,關羽的死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我與呂布、袁術、袁紹等人所羣雄逐鹿的時代,現在還有劉備、孫權,接下來你作爲我的繼任者要繼續發展我們魏國基業,將天下引導該有的模樣,我可以看到新的時代,丕兒你要記住人必須要往前邁進……”還沒說完便跪倒在地上,曹丕連忙扶起:“父親,你沒事吧?”侍從們只好扶曹操回房。

曹操感到自己時間不多了召曹洪、陳羣、賈詡、司馬懿、夏侯惇等,同至臥榻前,囑以後事。夏侯惇等頓首說:“大王善保玉體,不日定當霍然。”曹操說:“孤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羣雄皆滅,止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未曾剿除。孤今病危,不能再與卿等相敘,特以家事相托。孤長子曹昂,劉氏所生,不幸早年歿於宛城;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孤平生所愛第三子植,爲人虛華少誠實,嗜酒放縱,因此不立。次子曹彰,勇而無謀;四子曹熊,多病難保。惟長子曹丕,篤厚恭謹,可繼我業。卿等宜輔佐之。”夏侯惇等涕泣領命而出。

曹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賜諸侍妾,且囑道:“我死之後,你等須勤習女工,多造絲履,賣之可以得錢自給。”又命諸妾多居於銅雀臺中,每日設祭,必令女伎奏樂上食,江湖未靜,不得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又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爲人所發掘故也。”囑畢,長嘆一聲,淚如雨下。

曹操笑道:“妙才、典韋、子義我終於能當面向你們道歉了了。”終年六十六歲,諡曰武王。他臨死前留下《遺令》。根據曹操的遺囑,他於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於鄴城西郊的高陵。時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曹操病逝。建安二十四年做爲劉備降臣的劉璋病逝了。

(本章完)

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外記(三十六)英雄記第五十六章 徐庶孝道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五章 江東猛虎第十一章 總觀亂世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外記(四十四)魏西北名將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外記(二)劫持獻帝的亂局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外記(十一)荀彧之死外記(十二)龐羲別傳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外記(八)皇帝夢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外記(十八)黃巾餘賊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第一百零四章 廢漢自立第七章 爭霸序幕外記(八)皇帝夢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三十五章 火燒烏巢第三十六章 古城聚義第四十章 對峙博望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第四十九章 江東英豪第一百四十八章 誅殺奸賊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變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舊制度第一百四十八章 誅殺奸賊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第四十五章 隆中對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四十四章 三顧茅廬外記(三)笮融小傳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十九章 江東幼虎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二)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外記(二十七)東吳豪族第七章 爭霸序幕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外記(七)袁紹的失敗外記(三)笮融小傳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四十八章 託孤遺言第四十八章 託孤遺言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外記(四十一)鮮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