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劉誕點點頭,自信地說:“放心兄長,對付兩個從俠客半路出家的繡衣衛,我們錦衣衛有一百種方法讓他開口。”

劉範便放心了,老站着也不是個事,劉範便回到車駕裡躺着。沒過一會,劉誕就回來稟報:“兄長,問出來了,在穎盛坊的一所宅院裡。”

劉範一聽,頗爲疑惑,說:“穎盛坊?那不是最爲靠近州牧府的坊,處於金城的中央城區嗎?”

劉誕道:“就是那裡。要說這王越、史阿還真是會挑位置,他們藏身之處距離州牧府只不過隔着三個宅院,而穎盛坊以及旁邊兩個坊,都是我大涼的官員富商聚居之處,如郭奉孝郭侍郎、田元皓田侍中、張儁乂張將軍等人都在那裡。典韋將軍是兄長的近衛,雖常住在州牧府裡,但家也在穎盛坊,緊挨着州牧府。”

馬超大吃一驚,說:“怪不得之前剽騎衛、天策衛和錦衣衛聯合行動,都快把小小的金城翻了個底朝天,都沒有找到繡衣衛藏身之處,原來王越、史阿如此大膽,竟然就在我們眼皮子底下!”

趙雲也感嘆道:“是啊,之前我們一直認爲,金城正在建設擴展的外城,人員混雜,建築雜亂,纔是繡衣衛最有可能躲藏之地。根本不會想到,繡衣衛竟然敢潛入到距離州牧府如此近的地方。”

劉範仍然覺得有些疑惑,說:“這該不會是那兩個刺客故意誘導我們的吧?”

劉誕道:“兄長不必擔心,弟是將他們兩人分開審訊,弟故意使了一詐,同時對他們二人說,二人中誰先說出繡衣衛藏身之處者可活命,誰最後說出,或者未曾說出的,則殺掉。”

這個方法,劉範也曾用過,衆人一聽,立即知道了其中的厲害。這一方法,容易讓人陷入互相懷疑的困境,更容易加重人的求生欲。第一人將很清楚的是,他若不說出,那麼第二人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會說出,那麼他就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活下來。而他不清楚的是,他在第二人的心目中有沒有那麼重要,重要到第二人敢以死相托的地步。而爲了保證百分之百地活下來,第一人只能選擇說出。同理,第二人也會這麼想。

所以,用了這等方法,兩個刺客的供詞大抵上是不可能錯誤的。

劉範放心不少,立即派馬超、趙雲、劉誕等人率領天策衛、剽騎衛、錦衣衛數萬人馬,一股腦地涌向穎盛坊。

不過,劉範顧念到穎盛坊畢竟是涼國大多數官府要員和富商大賈的聚居地,不能等同於尋常的坊市而視。一旦造成太大的動亂,驚擾到穎盛坊裡的人,也會給涼國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影響到涼國的穩定局面。故而劉範又着重交代趙雲、馬超、劉誕等人,只需要圍住繡衣衛所在的宅院即可,謹防驚擾到其他宅院。

劉範的車駕剛剛出州牧府不久,所以距離州牧府、穎盛坊還是很近的。很快,戰馬的馬蹄聲、軍士的呼喝聲、鎧甲的鏗鏘聲,就踏破了穎盛坊裡寧靜的氣氛。

劉範也坐着天子規格的車駕跟着涼軍前往穎盛坊。看着自己這鋼鐵洪流般的涼軍鐵騎涌向穎盛坊,氣吞萬里如虎,劉範得意地笑了。劉範想,這一次,估計王越、史阿就不得不束手就擒了。

不過劉範的腦海裡又突然浮現出昨晚史阿的表現,當史阿看見,小劉靖爲了他挺身而出,擋在史阿的面前時,史阿居然怔住了,拔劍的動作也是一滯,雙眼裡熱淚盈眶,臉上顯露出哀痛欲絕的神情。劉範不知道史阿當時之心境是如何,也不知道爲何史阿在這之後,也沒有動手,而是選擇離開。

而剛剛在行刺失敗時,劉範隱隱約約聽見了史阿和王越的爭吵。從爭吵中,劉範得知了若逃不走則挾持人質,這壞透了的主意是王越的意思,並非出自史阿。史阿還因此不惜與王越大吵一架。

想了半天,劉範沒來由地又突然對這史阿心生好感。又想起之前就說過要招攬此人,來削弱繡衣衛的實力,劉範又特別叮囑三人,着重生擒史阿。

……………………………………………………………

另一邊,史阿跟隨着王越,三步兩步,就回到了位於穎盛坊裡的藏身之處。一路人,史阿仍然對王越傷害平民的舉動感到耿耿於懷,他越來越覺得他與王越相去甚遠。故而一路人也沒有與王越說過一句話。

王越則是滿腦子都在想着下一步該怎麼辦,根本沒有注意到史阿的心境又朝着他所陌生之處演變。

回到藏身之處,剩餘的大多數繡衣衛成員紛紛圍了上來,詢問結果。王越只能遺憾地告訴他們:“涼主劉範此次出行,實際上是引誘我等入甕,除了我與史阿,其他人都難以回來了。”

“可是都指揮使,你不是吩咐他們,讓他們如果一旦逃不走,就挾持涼國百姓爲人質,威脅劉範放他們走嗎?難道沒有人挾持人質成功嗎?”

“涼國人有沒有抓到俘虜呢?”

史阿看着這些人,心裡更覺悲涼。這些人在一個月前還是熱血難涼、行俠仗義的俠士,從來以保護百姓、不欺凌弱小爲座右銘。而現在呢,眼前這些人已經變成了冷血嗜殺的刺客殺手,以前所忠於的信念,什麼保民平安、什麼不欺凌弱小,都隨之煙消雲散了。

王越回答道:“有兩人成爲俘虜,有兩人挾持了涼國人作爲人質。”

衆繡衣衛成員一聽,有兩個活口,那麼就有可能說出藏身之處,都有些忐忑。

王越說:“不過那兩人已經飲毒自盡了。”

衆人才放下心來。

史阿見這些繡衣衛對於同袍如此冷漠,只是盼望他們死掉,不泄露出藏身之處,更覺噁心。

王越道:“不過我們最好還是搬離這裡。”

“爲何啊?都指揮使不是說了,俘虜死了,且另外兩人也挾持人質了嗎?”

第四章 第一次殺人第五百五十六章 獻計獻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七十三章 單于聖裁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四百九十章 …西域守禦第七百一十六章 商議對敵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五百零九章 貴山之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十二章 定策擊張寶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諾千金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入敵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七章 父子同謀第八百一十五章 西行見聞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二十三章 克里安德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七百六十六章 頂級神射第一百零四章 喜事臨門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六百五十九章 如夢如幻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九百一十五章 密信又至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政影響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四百五十九章 堅守不出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心匯聚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五百六十七章 殺是不殺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八百三十四章 攻營對策第八百八十章 榻前遺計第十一章 籌謀再戰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一百五十章 指南二寶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四百九十八章 貴山城下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四百二十七章 舌戰蜀人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七十一章 萬里挑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十二章 定策擊張寶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零一章 賓客獻禮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五百五十六章 獻計獻策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七百八十六章 郭嘉賭約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