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

“夭壽啦夭壽啦,涼公居然聲稱皇帝是其死敵,他,他是不是瘋了?”一個婦人緊張得滿臉冒汗,連尖叫的聲音都透露出慌張。

“就是,就算此事人盡皆知,也不能當着衆人之面說出口啊!”一人道。

“你說涼公此話何意啊?他這是要叛離朝廷嗎?”又一人疑惑不解地道。

“哼,朝廷多次刁難涼公,還曾派遣大軍要血洗我西涼之地,涼公要叛離天子,這又有什麼好稀奇的?”一拄着鳩杖的老嫗滿不在乎地道。

“就是就是,明明是朝廷欲害涼公在先,且朝廷虐流海內已久,涼公叛離朝廷有何不可?”又一年輕人幫腔道。

“可是君君臣臣,涼公畢竟是陛下的臣子啊!他怎麼能背叛陛下,那豈不是和昔日的吾王劉濞一樣了?”一個儒生不滿地叫嚷道。

“你……”圍在這儒生旁邊的人們都氣得不行,但又語塞。

“你這話什麼意思?難道就許天子對涼公不仁不義,涼公就必須任由天子殺剮嗎?”一個不滿的聲音響起,接着一個大漢推開人羣,走至儒生面前。

“就是,涼公可是愛民如子的好官,天子無道,怎能殺他?”有了大漢發聲,周圍的百姓也都幫腔道。

這儒生被說得啞口無言,另一儒生趕緊上前幫腔,說道:“哼!就算天子昏庸,那也是涼公的君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說得對!涼公這就是造反,是篡逆,按律當誅九族!”儒生們叫喊道。

這幾句話把人們的氣勢都給打壓下去了,人們雖然憤懣不平,但道理卻在儒生那邊,他們也無話可說。

儒生們得意洋洋地看着人們,心裡充滿了維護君威、尊王攘夷的正義感。儒生們說道:“洛陽之變,涼公率軍襲取潼關,威嚇洛陽城;去年,涼公又率軍戕害王師,這不是犯上作亂、行篡逆之舉又是什麼?”

“洛陽之變那也是朝廷先與烏孫人合謀,要害死涼公的家人在先,要說涼公篡逆,那也是朝廷逼他不得不篡逆,罪在朝廷!”

“此言有理!去年十軍之戰,也是朝廷與十軍同謀在先,涼公不得不應戰,還爲天下人斬殺了爲害朝野的張讓、趙忠。此義舉也,怎麼能說這是造反呢?”

儒生們說不出來話了,開始有些急躁。

緊接着人羣中又傳來一語:“哼,涼公定亂安民,因他而得以在此亂世活命的人有千萬計,古今未有也。我可不知涼公是否篡逆,只知涼公活民千萬,便是我等之再生父母。”

儒生們聽言便怒,剛想出言反駁,又一人道:“此言是也!涼公待我等如此,就是追隨他反了這朝廷又如何?”

“說得好!”圍觀的人羣解氣地叫喊道。

儒生們被圍在垓心,面對人們的詰責卻無言以對,因爲大義已經不在他們這邊了,這時他們已經自知輸掉了這場激辯。儒生們便想離開,但突有一人指着這幾個儒生大罵道:“爾曹亦是涼國人,全因涼公而得至此,卻不思報效,反而當衆出言詆譭涼公,站在朝廷一邊,真乃狼心狗行,不知羞恥!”

“不過忘恩負義之徒,也敢妄言涼公欺君罔上?”

儒生們一聽,都羞愧難當,於是趕緊撥開人羣,在人們的罵聲中落荒而逃了。

劉範自然無法知道人們在聽了他這番話會作何想,事實上他也並不介意人們的態度。微醺之中的劉範知道,自從桓帝以來,政治黑暗,土地兼併愈演愈烈,災荒不斷,早就讓東漢王朝失掉了民心人望。百姓對暴政的反抗此起彼伏,黃巾起義只是其中一個較大的爆發而已。不然怎麼會有“小民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從來必可輕,奈何望欲平”的民謠大行其道呢?

這句政治民謠的盛行,還只能顯現出百姓與朝廷之間的對立和仇視的冰山一角而已。所以劉範料定就算他公然反漢,大多數百姓也會用腳投票、站在他這邊。

除此之外,劉範其實根本不在意也不會考慮公然宣佈漢天子是他死敵的後果。劉範自信,朝廷發動十軍之戰都不能打倒他,以後涼國會更加強大,朝廷就更不可能對他構成多大的威脅了。朝廷即使是知道這件事,又能對他做什麼呢?又敢對他做什麼呢?想到這,劉範不禁狂傲地大笑起來。

四番敬酒後,劉範又宣佈了涼國免稅兩年以及對有功將士的賞賜後,凱旋大典就這樣,在皆大歡喜的結局中落下了帷幕。

劉範接下來要面對的又一個難題是,迎安希爾進家裡。劉焉既然已經接受了安希爾,那想必黃氏的態度已經明朗了,她也是願意接納安希爾的。但劉範可不知道他的妻妾們對此做何感想。劉範原想,蔡琰、糜貞、馬雲祿、任紅昌、甄脫五人都出身名門,明事理,應該會願意接納安希爾。但劉範轉念一想,安希爾是在蔡琰和糜貞怪胎之時收納的,難免衆女不會因此而頗有微詞。畢竟怪胎對於女子而言就是天大的事,在這個時間裡,他的身邊突然又出現了一個陌生女子,肯定會讓衆女不滿。

但劉範的顧慮很快就被證明是想多了。當劉範遣散了衆人,帶着安希爾回到了州牧府中、把安希爾介紹給黃氏和衆女時,發現黃氏是不出意料的接納外,衆女也都表現出對安希爾的認同,還同她相談甚歡,因爲安希爾也精通學問,所以衆女有很多共同話題。如安希爾通曉漢語,故而很快就蔡琰熱火朝天地聊了起來;身爲公主,安希爾也通曉音律歌舞,更是和善作舞的任紅昌、善鼓琴的糜貞惺惺相惜。當然,這也和安希爾主動地放下公主的身段、情商高有莫大的關係。

劉範釋然地呼出口氣,心底一個大石頭終於輕輕落地了。只要後宮安穩,劉範就能毫無顧忌地放開手腳大幹一場。衆女接納了安希爾後,諸弟的態度就顯得無足輕重了。因爲劉誕早就被安希爾折服,劉瑁和劉璋又對劉範言聽計從,當然不會反對安希爾的加入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 阿瞞之見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五百六十七章 殺是不殺第二百三十章 所欲爲誰第四百六十九章 忠孝難全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二百七十五章 烏孫陰謀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七百三十七章 史阿之諾第四章 第一次殺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兩百一十章 孟德登場第五百零四章 再次衝鋒第六十章 欲攬猛虎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七百五十七章 告一段落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二百七十六章 沆瀣一氣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三百零三章 贖金之爭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獲成功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誕之思第八百二十二章 弓與重甲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八百六十七章 攜財密逃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心匯聚第八百七十九章 裸遊暴病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六百九十七章 希爾之憂第六百四十章 陣前誓師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五百一十一章 亡國滅種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推算援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四百八十八章 毀家紆難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五百四十三章 王允智算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五百二十一章 人間地獄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二百二十四章 相愛相殺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見梟雄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見梟雄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第二百九十八章 談判協商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馴服烈馬第三百零五章 流民利益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一百二十章 殺機已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八百零九章 大變將至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二百九十八章 談判協商第八百九十九章 計劃開展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