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

。當夜,劉府大宴。大宴之後,劉範辭別衆人,去找劉焉和黃氏商議事宜。劉焉帶着黃氏進了書房,給了劉範一個手勢,劉範便看了看周圍,沒有人,便一起進了書房,合上了兩扇門。

劉焉看到劉範這麼警惕,便道:“範兒坐,不必緊張。進了這竟陵縣,那就是我們家的地盤了,大多都是自己人。”黃氏坐在劉焉旁邊,劉範與他們相對而坐。

劉範想想也是,應該是自己多慮了,便道:“喏!”

“今夜又有什麼事要找我?你在京師,估計已經佈置了不少。”劉焉一臉平靜,先爲黃氏倒了一杯茶,再給劉範倒了一杯。

劉範道:“父親可能還不知道,孩兒在京師,已經結交了盧植盧尚書,現他已是孩兒的恩師了。”

劉焉感到好奇,就道:“哦?爲父知道,那盧植老頭素來深居簡出,脾氣也耿直,眼光獨到,自視清高,在這污濁的朝堂上,除了清流派朝臣之外。幾乎沒有朋友。你又是如何結交他的?”

“父親有所不知。在廣宗之役結束之後,恰巧朝廷派遣一名名叫左豐的黃門侍郎,下到廣宗來慰問官軍。左豐此人貪財,他便藉機勒索衆將校索要賄賂,只有盧植不與他,他回京之後便在陛下面前進讒言,說盧植怠慢軍心,意圖不軌。就陛下那從來就沒用過的腦子,左豐一說,他自然就信了。陛下大怒,要斬了盧恩師,還是孩兒向押送他回京的小宦官提出,賄賂趙忠保全盧恩師的。盧恩師因此,在朝廷論功行賞之時,還第一個站出來爲孩兒主張呢!”

劉焉點點頭,道:“範兒此舉甚是聰慧。盧植雖然在朝堂上沒有多少黨羽,但與之志同道合的清流派朝臣還是有不少的。盧植又以學識淵博、爲官清廉著稱於世,頗得天下百姓和士子們的仰慕,能結識盧植,就等於得到了天下士子們的心。且最爲難得的是,此人在如此污濁之世道,仍能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不結黨營私,不收受賄賂,不搜刮民脂民膏,爲人處世不簡單啊!範兒,你能做他的弟子,爲父也甚是放心。常言道:一日爲師,終身爲父,你須多多尊敬,小心侍奉,切不可怠慢失禮了。”

劉範頷首,道:“父親說的,孩兒自然謹記。”

黃氏道:“範兒,你剛纔說盧植曾爲你主張,那你的表哥黃琬可有因親戚關係而避嫌?”

“表兄終究是表兄,他也爲孩兒主張權益。他是少府,位列九卿之一,故而他一發言,孩兒的權益這才終於保住了。”

黃氏點點頭。她雖然已是劉家,但終究也還黃家出來的。

劉焉道:“在論功行賞之時,那何屠戶可曾爲難過你?”

“盧恩師當時舉薦孩兒爲驃騎將軍,縣侯,何進自然立即就坐不住了,許多他的黨羽紛紛站出來反駁盧恩師和表兄,最終孩兒只得了個鎮北將軍,亭侯。”想起當日何進的有意排擠,劉範心頭癢癢的。

劉焉摸了摸下巴,道:“嗯?盧植不愧是世之大儒啊,此舉先抑後揚,看似他是要舉薦你爲驃騎將軍,但其實是要以此來藉助朝廷裡其他勢力來壓制何進。本來你是不可能當驃騎將軍的,如果何進搗亂,別說鎮北將軍,就算是個小小的中郎將,你也很難坐得穩當。

“但盧植先提出來舉薦你爲驃騎,那何進必定要竭力反對;陛下早已忌憚他了,雖忌憚,但陛下也不想過多地駁他的面子,這正好陛下犯難,他多半會讓司徒袁隗發言。袁隗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不涉黨爭,但出身豪門的他,又怎麼看得慣何進?他不涉黨爭,恐怕也是因爲不想和何進一道,所以他肯定不會幫他着力打壓你,但他也不想徹底得罪何進,所以他提議必定要比盧植的低一些,這樣,何進就怪不到他的頭上,你當上鎮北將軍也就順水推舟了!”

劉範道:“嗯。孩兒問過盧恩師了,他便是如此籌謀的,結局也正如他所料。”

劉焉道:“那還有其他爲你聲張的人麼?”

“有的。還有尚書陳耽陳大人,議郎龐羲龐大人,議郎蔡邕蔡大人,郎中張鈞張大人,諫議大夫劉陶劉大人。”劉範道。

劉焉:“這些大臣都是朝中著名的清流派朝臣啊!他們輕易不結黨!他們既然幫助了你,那就是對你有好感。爲父日後進京,還需多多聯絡。”

劉範道:“父親睿智。我已與趙忠那老閹賊商量過了,他會盡早安排父親進京,擔任光祿勳的。至於趙匙和董扶,孩兒業已安排好了,想必現在,他們已經被朝廷徵辟爲尚書了。”

劉焉十分滿意地點點頭,道:“嗯!範兒做得好!以後這兩個人你也可以使喚,他們必定不敢違抗你的命令。”

劉範道:“多謝父親扶持。”

劉焉大手一揮,有些生氣地道:“你我乃是父子,何來感謝一說?只是,只是……”說到最後,劉焉躊躇不決。

劉範道:“怎麼了父親?”

“唉!只是,只是爲父現在還有些怕啊!我們所謀之事,那可是死罪啊!要是,要是不成功……”

一聽到這句話,劉範連忙道:“不成功,便成仁!父親,我們天生就是高祖後人,對漢室天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漢室將傾,別人自可冷眼旁觀,但我們,又怎能眼睜睜地看着呢?父親聽孩兒一言: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嗯!這句話說的好啊!”劉焉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最後堅定地道:“好!爲父這下心定多了。”劉範一聽這話就放心了,要是沒有劉焉的支持,劉範很難成事。劉範又愧疚不已,本來劉焉完全可以退居益州,擁兵自重,正是他劉範,將劉焉拉下了這灘渾水裡來。

劉範道:“父親此次進京,一定要小心。那何進心狠手辣,現今不僅在南北兩軍中根基深厚,且他自己就是大將軍,開建幕府,可以自己養府兵。若是父親防守鬆弛,很可能就讓何進得逞了!”

劉焉一聽劉範這話,劉焉忍不住哈哈大笑,他道:“範兒你只知他何進不好惹,怎不知爲父又豈是好相與的?這麼些年,先不說爲父早已養了數百個門客,且爲父以後是光祿勳了,屬官中有不少武將,也未免要怕了他何進!”

“話雖如此,那何進在朝中、在地方的勢力,還是勝過你十倍百倍!幾乎滿朝大臣都是他的擁躉,幾乎每郡太守都和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此強大,皇帝都要讓他三分,你只是個漢室宗親又能怎樣?範兒提醒你,也是爲你好!俗話說得好,小心駛得萬年船!”黃氏沒好氣地道。

劉焉樂呵呵地道:“有我家夫人在,爲夫怎會有事?”

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六百五十九章 如夢如幻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四百九十六章 田豐定西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見傾心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三十七章 梟雄來了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第三百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六百一十二章 沃洛吉斯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六百四十章 陣前誓師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陽驚變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四百六十三章 救援之人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三百九十五章 購買和平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八百八十六章 縝密設謀第五百二十八章 軍糧再斷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四十七章 有朋黨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三百零九章 劉範論策第七百三十四章 師徒夜話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四百五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大轟動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四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七百七十章 大戰告停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二百九十八章 談判協商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四百三十一章 曠世之戰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七十五章 規章制度第五百九十四章 知己之交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五十七章 昭姬評詩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四百二十七章 舌戰蜀人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二百七十六章 沆瀣一氣第五十章 宗親集團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