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

皇甫嵩點點頭,說道:“這話倒也有道理。何進也不過是個南陽來的屠狗之輩,若不是巴結上十常侍,立他妹妹當皇后,就以他的資質,怎麼也輪不上他當大將軍。”

劉範說道:“說的就是。依孤看,老將軍戰功赫赫,爲朝廷立下諸多汗馬功勞,威望最重。這大將軍,應該讓給老將軍當,方顯公允。陛下立何進那匹夫爲大將軍,不僅失當,而且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遲早有一天何進會毀掉他的江山。”

皇甫嵩有些失意地搖了搖頭,說道:“多謝涼公誇獎。不過,經過十軍會攻之後,老夫是不可能的了。朝廷器重老夫,才讓老夫節制所有的官軍,還包括鮮卑兵馬和烏桓兵馬,以及幷州牧董卓的幷州軍。老夫卻在半年內不到,就損失慘重,死傷一半,被俘一半。這等慘敗,不啻於楚國之爲白起所攻,趙括之爲白起所坑。慘敗如此,朝廷不將老夫下獄治罪,老夫就頗感欣慰了。怎麼還敢奢求大將軍之位?那也太過貪婪了。”

劉範笑道:“那倒沒有老將軍說的那麼嚴重。大將軍是遙遙無期,可論說下獄治罪,老將軍還是不必擔心的。”

皇甫嵩說道:“爲何?朝廷難道能忍受如此慘敗?還是涼公在朝廷面前爲老夫美言幾句了?”

劉範笑道:“老將軍請想,朝廷怕不怕孤?”

皇甫嵩說道:“怕!怕極了!全天下無人不怕!”

劉範笑道:“那就對了。所以朝廷最重要的是選出最合適的人來提防孤。而環顧朝廷中外,廟堂上下,還有人能比老將軍更能勝任嗎?”

皇甫嵩說道:“朱儁或可。”

劉範說道:“朱儁?那個把黃巾軍都推下黃河的殺人狂?”

皇甫嵩有些無奈。朱儁的這一點,讓朱儁一代名將的名聲變得很壞。

劉範說道:“他殺起人來,自然是連黃巾軍都要汗顏三分。但論說行軍打仗,他可比孤的師傅盧老夫子差得遠了。再說了,朱儁殘暴,朝廷怎會不懷疑他?他對待敵人如此殘暴,朝廷中的有些人也會忌憚他會也如此對待朝廷。所以,朝廷多半不會用他。而除了朱儁,剩下的就只有老將軍你了。”

皇甫嵩點點頭,說道:“看來,老夫又要和涼公在疆場對戰了。希望下一次在疆場相見,涼公能像這次一樣,不要留有情面。老夫只想如項羽一樣,快戰一場。”

劉範說道:“這是當然。不過,孤想,我二人其實完全可以避免。”

皇甫嵩說道:“此話怎講?”

劉範突然停下筷子,說道:“天下大亂,已經迫在眉睫;朝廷之崩壞,也是無可救藥。屆時,定有豪傑英雄,雄起各地,割據州郡,稱霸一方,天下分裂,局勢將比後漢建立前還要複雜得多。而老將軍也知道,今日孤早就是把心窩子掏給老將軍看。”

皇甫嵩說道:“到底何意?”

劉範說道:“很簡單。接下來,朝廷還是會讓老將軍統領大軍,守衛關中。而孤希望老將軍在天下大亂時,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不要誤入歧途。”

皇甫嵩說道:“你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關中的非分之想,對嗎?”

劉範說道:“不錯。關中,四塞之地,東有潼關,西有大散關,北有蕭關,南有武關。又土地肥沃,人口豐裕,是秦和漢高祖賴以起家的寶地,也必將成爲孤進入中原的踏腳石。孤的涼國就在關中的旁邊,咫尺之遙,所以孤對關中是日思夜想,無時不想。天下大亂,人人都在爭奪地盤。孤必須據有關中,方能走向中原,兵臨關東,與英雄豪傑,一同爭霸天下。所以,關中必須要是孤的。”

皇甫嵩搖搖頭,說道:“不,關中是朝廷的,是漢家的,不是你的。”

劉範搖搖頭,說道:“現在天下尚未大亂,所以老將軍才如此說。但等到大亂來臨之後,一切都會改變。屆時,局勢就會變成如秦末一樣,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漢家將形同虛設,甚至天子都將有可能成爲軍閥的傀儡。天下都不是漢家的了,關中還是嗎?”

皇甫嵩聞言大怒,站起身來,指着劉範罵道:“哼!劉子楷,你這反賊!老夫誓與你不共戴天!想謀奪關中?休想!”說完,皇甫嵩揚長而去。

劉範嘆了口氣,又喊道:“老將軍!”

皇甫嵩回頭看了一眼。劉範說道:“你不答應不要緊,但孤只求你一件事:不要忘了今日孤對你說的話!”

皇甫嵩很快轉過頭去,上馬,回潼關中去了。劉範這纔有些後悔,反思他是不是有些太過着急了。劉範之所以今日對皇甫嵩如此一說,其實也是醞釀了很久。因爲劉範知道,在原有的歷史軌跡上,皇甫嵩還是奉命駐守在長安,手中握有兵權,負責守衛關中,尤其是至關重要的潼關和長安城。董卓進京造逆後,認爲皇甫嵩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很想除掉皇甫嵩,奪其兵權,並佔據關中。但皇甫嵩手裡又有兵,董卓不敢輕動。然後董卓採納了李儒的建議,利用皇甫嵩愚忠的弱點,以漢獻帝的名義發一道詔書給皇甫嵩,調他回朝任職。實際上,就是把皇甫嵩騙回來軟禁,再奪其軍隊。

這一招,屢見不鮮,朝廷都曾經給董卓用過。但董卓心心念念着造反,當然找了個理由推脫沒去了。但皇甫嵩不一樣。皇甫嵩愚忠。當時皇甫嵩和京兆尹蓋勳還有三萬精兵在關中,蓋勳也同時被董卓懷恨在心,並徵召入京。但他一早就知道董卓是反臣,勸皇甫嵩和他一起反董。結果皇甫嵩太過愚忠,明擺着董卓就是要軟禁他,而且身邊還有人勸他,他還是不聽,執意前往洛陽,果然中計。蓋勳十分無奈,也只得一同前往。就是因爲皇甫嵩,關中才如此快速被董卓拿下。

所以,劉範謀得長遠,就必須要把皇甫嵩給爭取過來。但皇甫嵩對漢王朝的愚忠,超乎劉範的想象。劉範心說自己也是漢室宗親,要想自立爲王,不也是很簡單的一件事。誰知這皇甫嵩竟然對他這麼沒興趣。

劉範也就死了這條心。不過,想到這,劉範倒是想到了除了皇甫嵩之外的,在關中的第二號關鍵人物——京兆尹蓋勳。若是能爭取到他,倒也是事半功倍了。

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從天降續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二百一十三章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兩百零一章 大戰前夕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十三章 計定殺賊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一百五十章 指南二寶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二百二十五章 孟德高見第一百一十五章 陷入絕境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關之重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世初現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零四章 再次衝鋒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四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八十八章 勝利果實第五百二十一章 人間地獄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五百四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三百八十二章 阿瞞之見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八百八十三章 硬闖西園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七百五十七章 告一段落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五百一十一章 亡國滅種第二百七十三章 撤軍回鄉第四百七十一章 驚天秘密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八百四十九章 反擊利器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五百八十八章 關下笑談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劉交談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八百章 王越之死第四百九十八章 貴山城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八百四十九章 反擊利器第十三章 計定殺賊第二百五十九章 連環戰馬第七百八十六章 郭嘉賭約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中灰燼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七百三十八章 新宮之議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師東征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八百四十三章 虛假和約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