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

呂布卻不慌不忙,順勢而下,正好又一腳踩在了赤兔馬的馬鞍上,並未掉下來。然後,呂布又穩穩當當地騎在馬鞍上。長槍兵們見此不成,意識到赤兔馬的重要性,又齊齊挺槍刺向赤兔馬。眼看着,赤兔馬就要被數百杆長槍刺出數百個透明窟窿來了。呂布情急之下,立即狠狠地勒緊繮繩,赤兔馬會意,立即朝一邊倒下下去,而呂布則是在赤兔馬倒下之時一腳狠踏馬鞍,再次騰躍而起。於是,長槍兵們既刺不中赤兔馬,又刺不中呂布,又讓呂布站在長槍之上,耀武揚威。

這時,馬超趕來了。馬超正在幷州軍中殺得遍地開花,所到之處,幷州軍紛紛受死。但聽見呂布一聲怒吼,馬超扭頭一看,呂布竟一舉挑飛十幾個西涼軍士。這讓馬超怒火中燒,連忙棄了幷州軍這些綿羊,挺槍來戰呂布。圍攻呂布的長槍兵見馬超趕到,立即給他讓開一條道。馬超得以直直地挺槍刺向呂布。呂布連忙騎上赤兔馬,來與馬超交戰。看馬超一臉稚嫩,呂布還以爲馬超不過是一介小將,不足掛齒。但馬超一揮槍揮打呂布之方天畫戟,呂布就能從其晃動不止的畫戟上感到馬超力道之大。呂布再也不敢小看馬超,用出十分氣力,來戰馬超。呂布雖是天下第二,僅次於黃忠。但馬超的武藝高強,不是一百回合以內能夠打敗的。李儒見呂布久久未能拿下馬超,又見幷州軍大部被西涼軍伏兵殺出,蹂躪得糜爛,毫無抵抗之力,若是不撤軍逃跑,衝破重圍,幷州軍就要全軍覆沒了!李儒便高呼道:“奉先不必戀戰!快快率我軍逃出重圍,不然我軍可就要全軍覆沒了!”

聽到李儒的提醒,呂布這纔不甘心地將馬超的長槍盪開,然後趕緊回到李儒身邊,收攏剩餘的幷州軍集結在一起,然後猛攻圍攻着幷州軍的一部西涼軍,想要突破重重阻攔。由於幷州軍被突然伏擊,又被衝殺得四散,收攏起來十分困難。有很多幷州軍被衝散後,彼此之間被分割成了一小塊,然後被西涼軍重重包圍,只得繳械投降。呂布和李儒、李傕、樊稠等人收攏來的幷州軍,不過八千多人。但這八千多人幸而是剩下的幷州狼騎,都騎着戰馬。阻攔他們的,則是西涼軍的步卒。西涼軍步卒都將弓矢扔在了密林之中,操着刀斧和長槍。由於是伏擊,並未集結成嚴密的陣形。

呂布命幷州軍狠狠地撞擊西涼步卒,但因爲被合圍着,失去了衝擊力的優勢,反而讓西涼步卒一陣斬殺了三百多騎。餘下的幷州狼騎,見西涼步卒悍不畏死,竟比騎兵更爲兇狠,都不敢近前。呂布看到這一幕,悲憤交加,仰天怒吼一句:“若不死戰,以衝破其陣,難道爾等要坐以待斃嗎!”

呂布的這句話,擲地有聲,震天動地,八千幷州狼騎都意識到,假如他們不能衝出重圍,他們今天就死在這了。於是,不論西涼步卒如何悍不畏死,他們也都體現出了悍不畏死的精神。這便是哀兵必勝。果然,幷州狼騎和合圍他們的西涼步卒殺得難解難分,不復再被動受死。魏延見狀,想起了郭嘉的話,於是命令擋在幷州狼騎往渭水面前的部曲立即散開,給他們讓開了一條路。呂布和李儒等將都如釋重負,二話不說,就趕緊率領幷州狼騎穿過西涼步卒讓開的一條道,衝向渭水。

魏延和馬超立即率軍追趕幷州狼騎,直到呂布等人衝到了渭水之畔。渡口之上,正有一百多條小船在渡口上漂浮着。李儒一看,就知道剛纔西涼步卒爲何撤開包圍圈了,這是要故意讓幷州狼騎陷入背水一戰的境地。而西涼軍有重騎兵,就算幷州狼騎在河邊結成嚴密堅固的陣形,也抵擋不住,會被撞下水去。事已至此,李儒已經完全沒了主意。呂布見還有些小船,還能載着幾百人過河,便與李儒、李傕、樊稠、張濟等將領,率先搶佔小船,完全不顧普通士卒的死活。

魏延和馬超率軍追到,馬超正要縱騎兵衝殺之,但魏延就阻止了他。魏延說道:“幷州軍正要爭渡,不若使之爭渡而互相殘殺。若縱兵衝殺,難免他們會結成陣形,不好攻克。可以讓彼殘殺,然後我軍可迫降之,不戰而勝。”馬超從之。

果然,如魏延所說,幷州軍見西涼軍停下了馬蹄,就開始互相爭搶爲數不多的小船。在爭奪之中,有衆多小船翻覆。幷州狼騎便互相殘殺。而搶到小船的,正是呂布、李儒等將軍校尉,普通士卒敢扒他們的船,呂布等將就毫不留情地揮刀砍斷扒船的手。渭水之上,因此哀聲不斷,再也無人敢扒呂布等人的船了。呂布等人便乘着船,渡過了渭水。跟隨他們渡過渭水的,不過只有數十人。剩下在渭水之中的,還有八千餘人。魏延和馬超命西涼軍張起弓矢,瞄準渭水中的幷州狼騎,馬超呵斥道:“你們的主將已經棄你們而去,你們也再無船隻渡河!現在,如若你等敢不投降,那就通通射死在渭水旁,讓你等之鮮血,染紅整個河面!誰敢!”

一聽馬超這話,又見馬超身後,箭頭寒光閃爍,八千幷州狼騎,只得上到河岸上來,扔了兵器,跪地投降。除了在渭水之畔收納八千降兵外,在密林之中,幷州也還迫降了一萬兩千降兵。

這一仗,稱爲渭水之戰。在渭水之戰中,西涼軍陣亡一千七百多人,而幷州軍陣亡了一萬五千多人,投降了將近兩萬人。加上之前火燒街亭之戰、反襲連營之戰、連營正戰、破三十六連營之戰中,幷州軍陣亡了一萬一千人,投降四千餘人,總共幷州軍陣亡了兩萬六千人,投降了兩萬四千人。投降和陣亡,各佔一半。董卓派出參與十軍會攻的五萬大軍,至此悉數覆滅。董卓在幷州只有兩萬騎兵和一萬步兵了。由此,守衛陳倉城的盟軍,只剩下了三支軍隊,官軍、鮮卑軍和烏丸軍,人數也從十七萬人降至十三萬五千人,與西涼軍已經持平。

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三計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域危機第四百三十一章 曠世之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敵人相見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四百九十六章 田豐定西第六百七十八章 阿帕麥亞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二百七十三章 撤軍回鄉第三百三十六章 欒提羌渠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三計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六百三十五章 月國中計第七百三十八章 新宮之議第五百二十一章 人間地獄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七百一十七章 貿易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軍糧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八百六十五章 和談開始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四百九十八章 貴山城下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三百六十一章 西遷之爭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中生有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七百八十六章 郭嘉賭約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三百五十六章 …轉變態度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十七章 幾言定廣宗第八百二十二章 弓與重甲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儒詭計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六百五十章 強攻大營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面勝利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六百九十七章 希爾之憂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三百八十二章 阿瞞之見第一百零三章 女神來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六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八百六十七章 攜財密逃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