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忠孝難全

徐榮想了想,有些糾結地說道:“呂奉先武藝超羣,氣力驚人,曾在五原爲都尉時與入侵北境之匈奴賊一番大戰,一人獨殺匈奴上千人,而周身並無半點創傷。大戰之後,體力尤自充沛,儼然無事遂揚威北境。末將以爲,這天下除了大王麾下的南陽黃忠黃漢升是爲天下第一猛將外,呂布之勇武,幾近無人能敵,當居天下第二。”

劉範說道:“說的在理。不過,文良當知,本王問的可不是這個問題。”

徐榮猶豫地說道:“大王之問,末將自然知道。末將只是想說,因呂布如此勇猛,故而董卓十分器重他。在打退入侵併州的匈奴部落後,聽聞九原郡有呂布在,而免遭匈奴賊子侵犯,十分驚訝,遂與之親近,委以重任,並認呂布爲膝下義子。幷州軍中,騎兵也就是幷州狼騎多歸呂布調動,董卓生性多疑,而偏偏對呂布無所猜忌,諸將也多爲呂布所指揮。”

劉範點點頭,說道:“那對比呂布,徐將軍之待遇又如何?”

徐榮聞言,良久才嘆了口氣,說道:“既然已爲大王所擒,不若就將實情相告。實不相瞞,末將在幷州軍中並不得志。董卓是涼州人,故而最爲倚重其涼州同鄉。如樊稠、李傕、郭汜等皆爲涼州人氏,本該歸屬大王,只是在大王未曾於涼州起兵之前,董卓就曾經在涼州抗擊羌人,在當時便收了樊稠等人。對來自涼州的將軍,董卓多委以重任。李傕與郭汜是軍中僅次於呂布之將,擁有獨立的兵權,與呂布並列,只是呂布統兵更多。除重用涼州人外,只因董卓統御幷州,故而董卓還倚重幷州人,如李儒和呂布便是。而除幷州和涼州兩地外,董卓並不重視來自其他州郡之人。末將是遼東襄平人,加之性情多淡漠,故而未見重用於董卓。”

劉範嘆息道:“將軍如此大才,董卓身爲人主,卻有眼不識泰山。將軍在董卓之下爲一將,真是暴殄天物啊!而且,將軍也是親眼所見,呂布設謀,搭弓引箭,要殺將軍。”

徐榮嘆道:“但末將嘗救援呂布,對李儒也是禮敬有加。”

劉範說道:“這些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將軍絕不可能再回到幷州軍去。不僅因董卓輕視將軍,呂布容不下將軍,本王也絕不會放將軍走。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乎?”

徐榮嘆息道:“大王優待末將一介降將,禮賢下士之風,雖周文王未能相提並論。末將慚愧而不敢受,豈敢無歸附大王之心?但只是忠孝不能兩全,故而末將不敢歸順大王。”

劉範激動不已,他就知道徐榮在董卓之下不受重用,又遭呂布暗箭傷人,早就對幷州了無歸屬。只要善加禮遇,徐榮這名能打敗曹操的猛將一定是他的。但沒想到,徐榮竟然說出這等話,這讓劉範心裡犯嘀咕了:難道這徐榮也有着如同徐庶一般的難處嗎?劉範詫異地說道:“將軍此話何意呢?”

徐榮頗有些憂傷地說道:“末將自知大王是天下英雄,如今末將不敢歸降,只因末將家小仍在晉陽城中。末將若是在大王手下寧死不降,董卓當不會對末將家人如何。但如若末將主動歸降,大王想必也知道,董卓此人心狠手辣,殺人如麻,必定會惱羞成怒,屆時末將家小必將遭受滅頂之災!”

劉範嘆了口氣。徐榮說道:“爲今之計,懇請大王對末將嚴刑拷打,末將寧死不從,才能救家小几十口人性命!大王歷來仁慈,還請不要逼迫末將歸降,此末將之願也!”

劉範點點頭,說道:“將軍放心!本王絕不會強人所難!”

“謝大王!”徐榮立即跪下來,感激涕零。

“將軍今日鏖戰,想必也是又飢又渴。不如先下去休息一番,補充體力。至於將軍在晉陽城中的家屬,且做長遠之計。如此,將軍可還滿意?”劉範說道。

“謝大王厚恩,末將感謝不盡!末將告退!”徐榮退下了。

劉範看着徐榮走出營帳的背影,久久不曾挪開視線。直到徐榮轉過一個轉角,在轅門外消失了,劉範這才落寞地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然後緩緩坐下。典韋不解地說道:“大王,他徐榮左右不過就是一介降將,值得大王如此厚待嗎?”

劉範輕笑,說道:“惡來你有所不知啊,你不坐在本王的位子上,自然不知本王之用意。千軍易得,良將難求。本王大可在擴軍數十萬,也毫不費力。但若是大軍沒有合適將領統帥,即便士卒人人皆是百金之士,那也是羣龍無首。如此之軍,本王要他有何用?天下所堪另眼相看者,唯有人才。徐榮不僅武藝高超,膽略也十分出衆。若是本王得了他,那便又是增添了一分實力。豈不聞周公昔日接見人才時,不惜吐掉口中之肉,以迎接人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能做到的,本王雖不才,那也一定要做到與之齊平方可。”

典韋說道:“大王英明!末將倒是淺薄了!”

這時,劉範身後的劉誕說道:“其實解決眼下之問題,使徐榮心甘情願地歸降大王,何其容易?屬下有計,大王無憂。”

劉範這就來了精神,本在座位上踞坐着,聽到劉誕這句話,立即正襟危坐,說道:“休文果真能助本王拿下徐榮?”

劉誕笑道:“正是!此事易耳!大王委任屬下在錦衣衛都指揮使,掌錦衣衛。屬下知道董卓日後必定成爲大王心腹之患,早在晉陽佈置多部錦衣衛。時下,徐榮之所以不願歸降大王,不過是怕歸降之後,董卓殺此家人以泄憤。有此顧慮,徐榮便不好歸降。如此,事情反而簡單了。只要錦衣衛設法將徐榮之家人救出晉陽城,避開董卓之耳目,將之接到涼州來。徐榮便沒了顧慮,自當歸順大王,爲大王牽馬執鐙,架鷹走狗,必無怨言。”

第七十三章 單于聖裁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東來第六百五十八章 公主成擒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二百八十六章 主意已定第九十三章 回京受賞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九百一十一章 何袁密謀第四百五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威逼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八百章 王越之死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一百八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二百二十四章 相愛相殺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的溫馨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八十三章 狗急跳牆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六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五十一章 袁曹對談第八百一十章 何後之謀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傳來第三百四十章 牛馬數量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由天定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七百五十七章 告一段落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六百八十四章 中計中箭第一百三十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零七章 人質交接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談兵機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八百三十四章 攻營對策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無敵鎧甲第四十四章 屠夫刁難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四百一十七章 稱以涼王第九十五章 君臣之間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七百四十六章 貿易困局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二章 新的征程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五百三十三章 郭嘉破局第六百八十八章 藥到病除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五十二章 毒士入彀第七百五十一章 袁曹對談第四十七章 有朋黨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大捷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量價錢第八百一十七章 兩軍匯合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軍第十一章 籌謀再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八百五十八章 圍魏救趙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燕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