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心匯聚

這時,劉焉說話了,說道:“子楷,爲父有話問你!”劉範一看劉焉,只見劉焉一臉的嚴肅,看樣子很生氣,故而心裡咯噔了一下。劉範猜想,劉焉是不是因爲牢獄之苦而震怒,畢竟身爲漢室宗親和朝廷的高官,從小又是養尊處優,劉焉肯定受不得這般苦楚。

劉範說道:“父親怎麼了?”

劉焉說道:“方纔爲父看見,囚車之中只有烏孫人渾都靡,並沒有張讓賊子。爲父又仔細問過了休文,你居然只逼迫朝廷把渾都靡給交了出來,讓那閹豎交了一筆錢給朝廷,然後就放過他了?你說,是也不是?”

劉範這才醒悟過來,原來劉焉氣憤的是劉範沒張讓,那個劉焉最痛恨的人給他弄來。劉焉覺得,這次風波都是渾都靡和張讓兩人張羅起來的,白白讓他這個漢室宗親、光祿勳鋃鐺入獄,在天下人面前丟盡了江夏劉家的臉。雖然朝廷不會公開洛陽之盟,但重臣們早就對此事一清二楚。

張讓帶來的危害還遠遠不止這些。洛陽之變還徹底暴露出劉範的野心。原本朝廷除了張讓和曹操以外,沒人不相信劉範對朝廷的忠心。利用朝廷的信任,劉範在爭霸天下之大業的窮途絕路上,一連跨過了許多窮山惡水。現在也沒有那層“大大的忠臣”的外皮了,劉範還戴上了一頂亂臣賊子的帽子。這頂帽子,還不就是張讓給劉範扣下來的。

劉範說道:“是。兒是沒把他弄來。”

劉焉氣道:“你怎麼能不把那賊子給弄來呢?這次風波的始作俑者就是他,還有那個烏孫丞相!下獄以來的這十幾天,吾等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難?不殺他們,難解爲父心頭之恨!”聽了這話,劉範真是不禁感慨,劉焉真不愧是在歷史上屠殺益州世家,參與密謀除掉董卓的狠角色。

劉範沒得辦法,這得慢慢地給劉範解釋,說道:“父親,你聽兒解釋啊!非是兒不想把那賊子給弄來,而是實在弄不來啊。如果想要朝廷出賣張讓,就肯定要過昏君劉宏的這一關。萬一咱要是把他給逼急了,說不定朝廷就會撕票。兒哪敢用各位長輩的性命,去和那個昏君下賭注啊?”

聽了這話,劉焉的氣稍微消了一些。劉焉又想了想,說道:“既然逼迫朝廷把他給交出來,何不如,派遣錦衣衛暗殺!以解爲父心頭之恨,也好爲天下萬民除了這個禍害!”

劉範再解釋說道:“父親,不能這麼做。經過這次變故,那張讓只怕是已經加強了自身安保力度,再想下手可就沒那麼容易了。更何況,兒如今已經和朝廷訂立了盟約,事關重大,容不得盟約被破壞。要是刺殺張讓的行動不能一擊而中的話,他再向皇帝吹風,盟約就會被撕毀。這樣更加得不償失啊!”

劉虞聽完,說道:“子楷說得對!君郎,你就消消氣吧!”

劉虞是劉焉的堂兄,所以劉焉這才消了些氣。

劉範說道:“再說了,張讓的作用可不僅僅是一個寵臣。萬一張讓被我們弄死了,那會發生什麼?其他的中常侍兔死狐悲,肯定要攛掇昏君處處針對我們。而且,沒了張讓,就一個趙忠和一個蹇碩,何進在朝中就再也沒有敵手了。張讓死後,何進下一步動作就是要密謀發動政變,讓昏君下臺,扶持大皇子劉辯上臺。這樣一來,我們期待已久的好時機可就被生生地毀了。

原來我們是希望戚宦之爭持續進行,朝廷深陷內鬥漩渦之中,就抽不出手來對付我們。我們就能獲得一絲喘息之機,來發展自身的實力。萬一張讓死了,勝利的天秤完全倒向了何進,等何進成爲了第二個竇憲,他第一個就是要對我們下手。所以,我們還是得讓張讓繼續存在。”

此時的劉焉還是氣呼呼的。盧植也勸他說道:“君郎,子楷說得有理有據,你又何必生氣?”

劉焉這才說道:“以後你有什麼打算?”

劉範說道:“自然是遵守和朝廷訂立的盟約,繼續通商,安頓流民了。”

劉焉嘆了口氣,說道:“通商是好事。可你爲何還要那麼多流民呢?要知道那可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問題,那是幾百萬人的問題!朝廷都處理不了他們,你能嗎?依爲父之見,兩百萬人比較適合你。新遷進涼州的流民,可不就是兩百多萬嗎?要是人數太多了,萬一你沒準備好,他們之中難免有人會生出狼子野心,就又是一個黃巾之亂。如此,豈不危險?”

劉範說道:“父親放心,兒已經準備好了。只要把天下所有的流民都從朝廷手裡給奪過來,再用幾年好好地帶着他們開發西域,經營西域,把西域從一個荒蕪之地治理成第二個涼州,實力就能成倍增加。到時候,這天下中誰還是兒的對手?用收穫去對比風險,就值得兒冒這個險。”

劉焉說道:“話是這麼說,但畢竟還是太危險了!”

劉範說道:“兒也知道危險,這不是等着父親你們回來,幫幫孩兒嗎?有這麼多長輩在,安置流民,還不是輕而易舉?”

劉焉聞言,問盧植等人道:“子幹兄,伯安兄,伯喈兄,子琰,子禮,你們的態度呢?”

盧植說道:“子楷可是老夫得意門生,老夫身爲師父,豈能袖手旁觀?只要子楷不嫌棄爲師垂老就好!”

劉範笑道:“師父哪裡的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弟子哪裡敢慢待師尊?以後還要請師父時時指正!”

盧植點點頭。劉虞說道:“朝廷終有一日要滅亡,漢室的希望只在子楷身上了!”

劉範說道:“侄兒必不敢有負伯父之託!”

蔡邕嘆了口氣,說道:“子楷啊,岳父慚愧,平日裡只會舞文弄墨,春花秋月,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不像他們個個都善於治理政務,撫卹百姓,恐難以幫你成就大業啊!”

劉範靈機一動,說道:“聽聞岳父正在修撰《後漢史》,若是有閒暇,不如小婿建立一座書院,就請岳父代爲祭酒,培養才士,蔭澤後人,何如?”

蔡邕激動地說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

黃琬鄭重地說道:“只要子楷有需要,兄所任驅馳!”

劉範也是萬分激動,黃琬是漢末名臣,才能和聲望俱是一等一的。劉範激動地抓住黃琬的手,說道:“若得表兄襄助,弟何幸也!”

於是人人都是歡喜。

第八百四十三章 虛假和約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六百六十九章 鳳宮之斥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域在手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六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關之重第六百七十八章 阿帕麥亞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二百二十章 逼上絕路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才困境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四百九十章 …西域守禦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四百一十章 大難將至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一百三十三章 梟雄臣服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八百零七章 民心向背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八百九十五章 桓帝託夢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四百六十九章 忠孝難全第九百一十六章 秘密審訊第八百五十八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三十三章 猛將投效第五百零六章 首級誘惑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二十七章 父子同謀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脫身遁逃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世初現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力表演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七十七章 訓練成果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六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見傾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六百四十四章 箭雨之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