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

除開是一代昏君,身上啥才能也沒有,漢靈帝劉宏其實還是一個性格軟弱的人。十常侍之所以能夠崛起,就是因爲劉宏小時候就是讓這十個太監養大的,彼此之間關係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而且漢靈帝劉宏不僅對自己的母親董太后十分孝順,連他的奶媽,他也是極爲恭順。

劉宏侍奉董太后極爲孝順。劉協出生後不久,他母親王榮王美人就慘遭何皇后的毒害。爲了確保劉協的性命安全,劉宏就把劉協交給董太后教養。何皇后見劉協進了董太后的宮後,也沒有機會再對他下手。而劉宏對於他的奶媽,更是一百個信任,甚至默許她負責賣官。起初或許劉宏還不想用十常侍,但十常侍巴結上了他的奶媽,有她在劉宏旁邊說話,劉宏才逐漸逐漸地倚重十常侍。

知道這些歷史的劉範知道,劉宏這麼一個大孝子,雖然沉迷酒色,荒於治國,但受儒家思想浸淫很深,道德觀念很強,必然不會對劉焉和劉虞下手。但劉範想起,除了劉焉和劉虞之外,其他的盧植、蔡邕、黃琬可是和劉宏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大將軍何進和十常侍都和他們有很深的隔閡,沒有理由會挽留他們。但劉宏還沒有對這三個人下手,這就很值得思考了。

劉範說道:“根矩說的不錯。但我的岳父,表兄和師父和皇帝沒有一絲關係,爲何他不對他們下手呢?”

賈詡出班,說道:“主公,屬下認爲,朝廷之所以還保留着太公等人的性命,其原因不外乎有二。第一,朝廷忌憚主公。主公實力強盛,遠在朝廷之上。如果起兵造反,軟弱無力的朝廷將無力應對。第二,朝廷這是想用他們作爲人質,以此來要挾主公!”

聽了賈詡的分析,衆人包括劉範都十分認同。賈詡又說道:“世上再沒有比太公等五個人在主公心目中的地位更重要的人了。也再沒有比身在雒陽這等龍潭虎穴之地的太公等人更容易握爲人質的人了。據屬下分析,朝廷已經知曉主公以及我等屬下共謀之事,早已懷有要除掉我等勢力的狼子野心了。主公,我們決不能讓他們得逞!”

劉範點點頭,說道:“這是自然。朝廷要想對我下手,簡直是天方夜譚。但他們下一步的動作又會是什麼呢?”

賈詡說道:“稟主公,朝廷將太公等人下獄是秘密之事,天下人尚未知曉。這說明,朝廷還不想讓主公也知道此事,當然,他們也絕不敢做這等蠢事。屬下認爲,下一步,朝廷必定會派來欽差,見到主公後必定會欺騙主公說,太公等人生了重病,臥牀不起,朝廷希望主公能早日去雒陽探病。亦或者,那欽差會對主公說,朝廷中有一個重要的官職出現空缺,朝廷經過商量之後,認爲主公最爲合適,所以特來請主公前去雒陽就職云云。”

劉範說道:“等我進了雒陽,不僅我會被朝廷處死,屆時因爲朝廷沒有了顧忌,連我父親他們也會被害,之後,西涼羣龍無首,我的兒子又年幼,不足以承擔大位。朝廷就會派出一名高官接管西涼。屆時,不但西涼軍和西涼的官府會被解散,而且西涼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都會大變樣。朝廷,雖然腐朽,但還是很聰明的嘛!”

шωш▲T Tκan▲co

聽了劉範的話,衆人心中懼怕不已。如果朝廷接管西涼,那麼不僅是議事堂上的文武官員的命運將會改變,而且西涼百姓無論是誰,他們又會被籠罩在雒陽朝廷的霧霾之下。對於身爲劉範多次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除了西涼變天,再沒有其他事更能讓議事堂上的大人物們更覺得心驚膽戰的了。這個很好理解,你過慣了衣食無憂的日子,肯定不會甘心再次過上連溫飽和生命安全的窮苦日子。

想着想着,議事堂上的衆人的心都蒙上了一層陰影。就在這時,門口衛士來報,是皇帝的欽使來了。劉範和賈詡對視一眼,心中暗道:“說曹操,曹操就到!”

劉範便裝模作樣地命人擺好了香案,請欽使進議事堂。那欽使是一名屬於張讓親信的宦官,爲了顯示他對張讓的忠誠,原本姓李的他改姓爲張。連祖宗給的姓都能改掉,這就如同是認了乾爹了,因爲這事,此宦官立即就得到了張讓的信任。所以,到了劉宏要派遣欽使去哄騙劉範的時候,張讓馬上就想起了自己的這個便宜乾兒子。只要這次他這乾兒子能把劉範從西涼地界上騙出來,立了大功,那往後張讓在劉宏心目中的地位就會更加穩固。

張黃門帶着聖旨和幾個職分比他低一級的小黃門進了州牧府。而劉範則是帶着屬下們像往常一樣,列好了隊伍,看着就像要給聖旨磕頭的樣子。張黃門一看劉範一臉的平靜坦然,暗中鬆了一口氣。他以爲劉範還不知道他乾爹要密謀除掉他的事。但張黃門一門心思只放在劉範身上,卻沒有發現站在他後面的百十來號人,無論是身穿錦繡的文官和富商,還是披掛着華美威武的鎧甲的武將,眼裡正有一束火焰在燃燒。

張黃門在劉範面前站定了,正打算叫劉範等人下跪,沒成想,劉範一腳踢翻了香案,氣勢如虹地徑直朝他走來。張黃門看着越來越接近他的劉範都看呆了,還沒反應過來,只感覺手中一空,再一看,聖旨已經被劉範捏在手裡了。

劉範緩緩地把捆着聖旨的絲帶解開。這時候,張黃門意識到不好了,一句話也沒說,扭頭就要往後跑,但卻發現議事堂院子的門已經被關上,還有十幾個衛士平白冒了出來,把他和他的隨從都扭在地上。

劉範也不管他們,把聖旨打開後,看到的說辭果然是和賈詡的推測無二。原來,在聖旨上,劉宏真的以劉焉等人病重和欲加封劉範爲王爵以及驃騎將軍爲理由,召劉範速速入京。劉範看完這寫得筆走龍蛇的聖旨就笑了。

劉範笑,並非是因爲看破了朝廷的陰謀,而是笑朝廷對付軍閥無何良策。在原本的歷史上,朝廷洞察了董卓的野心,想把他給除掉,也是以給董卓升官爲由,召董卓進京。但董卓能成大事又不傻,況且身邊有李儒這樣的智者,很輕易的就看出了朝廷的小九九。董卓於是上書朝廷,以自己留戀家鄉(董卓是涼州人)爲由不願進京。朝廷對他這招沒轍,又沒有實力跨越三秦去翦滅董卓,於是只能對董卓放任自流。從此以後,董卓看出了朝廷的軟弱無力,行事越來越肆無忌憚,甚至把騎兵擴充到二十萬之衆,終成壓死大漢王朝這頭雄壯的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待劉範看完這聖旨,他又將這聖旨傳給屬下們觀看。不看也知道,朝廷這是使了一招引蛇出洞之計。至此,劉範終於可以肯定,朝廷接下來要做的是什麼了。

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六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六百三十一章 互放狠話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七百六十六章 頂級神射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三百九十三章 平虜將軍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三百二十七章 講武堂立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一百五十章 指南二寶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準備第九十五章 君臣之間第二百八十一章 揪出黑手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反制第七百六十二章 街巷酣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八十三章 狗急跳牆第四百三十一章 曠世之戰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三百六十章 授人以柄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陽謀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八百二十二章 弓與重甲第二百三十章 所欲爲誰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八百一十七章 兩軍匯合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儒詭計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八百三十六章 三軍鏖戰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三百零五章 流民利益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孟德高見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第六百零二章 禍事又起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儲被俘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六百六十一章 佳人投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二百五十八章 敵人相見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諾千金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三十七章 梟雄來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關之重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四章 第一次殺人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四百六十章 出城鬥將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五十一章 拜訪毒士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四百五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第七百五十七章 告一段落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五百零三章 馬槊之威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八百一十章 何後之謀第五百五十四章 南鄭大捷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八百三十三章 守營不出第九十三章 回京受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