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地瓜兒和地蛋兒

甘寧聽蔡邕說完,就說:“好,那我去漢中了。老師你小心!”

蔡邕擺了擺手,說道:“你放心去吧!你盧植師叔是帶慣了兵的人。有他在,還能穩得住。”

“是,老師。我走了!”

就當蔡邕和甘寧在成都舉棋不定的時候,我已經和禰衡、許褚、太史祥三人進了秦巴山區。

--------------------------------------------------

竹籬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處處花。

無象太平還有象,孤煙起處是人家。

在秦巴山區之中,許多村莊錯落而至。一些山村中的農戶正拿着鐮刀、鋤頭,在山間田野忙碌着農活。到了山區裡,就不像漢中平原那裡一樣,所有的農作物都差不多,這裡農民們所種植的東西也變得千奇百怪起來。

“咦?這是棉花吧?”我看到一個農戶屋外的一小片田地中種了一些棉花,其中三兩朵棉桃已經綻放出了白色。而在這片棉花田的旁邊,還種着一些綠葉的植物,看不出是什麼菜來。

禰衡跟着我上前看了看,說:“主公,這應該是白疊子。自從西漢張騫出塞以來,曾經帶了一些種子傳入我大漢朝。不過這種白疊子的棉絮太容易斷裂,所以很少有人用它們來紡紗製衣。現在咱們大漢朝還大多是用麻來織布,而有錢人家則穿蠶絲織就綾羅綢緞。”

我搖了搖頭,說道:“這可是太浪費了。要知道這棉絮雖然容易碎,但一旦織成布匹則富有韌性,保暖性能比麻布要好得太多了。而且這棉花容易種植,產量也高,我想應該在益州推廣種植這種白疊子。”

“這位壯士,可是看上了我所種植的白疊子了嗎?”沒想到這農戶家中有人。一個四五十歲的老農夫看到我們幾個一直在說棉花的事情,就打開柵欄,向我們招呼了一聲。

我一看這個老農夫已經出來了,就拱手作禮,說道:“老人家,在下這裡有禮了。我看附近村裡,只有您這田裡種植了白疊子,您是要用這些白疊子織布嗎?”

那老農夫說:“是啊!鄉下人養不起桑蠶,我們就種了些白疊子。平時我老婆子沒事的時候,就用手一點點的搓成棉線,然後織上個幾丈布。這個用手搓線的方法麻煩得很,我老婆子一年也織不了兩三丈的布。”

我一聽這老農家裡居然是用手搓棉線的,就說道:“老人家,您要是不嫌打擾的話,在

下能不能看看尊夫人所織的棉布是怎樣的啊?”

“棉布?哦,你說的是這白疊子織的布吧?不妨事,不妨事!你們請進來吧!”老農推開柵欄院門,就把我們讓進了院子之中。

我們進門一看,只見院子之中擺了一張小木桌,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和一個十五六歲的半大小子正在吃飯呢。

“呵呵,這位壯士失禮了!我們一家三口正在吃飯呢,請問你們吃過飯了沒有啊?要不要一起吃點啊?”老農夫說道。

“我們……”

“咕嚕~咕嚕~”還沒等我客套幾句,這許褚的肚子就很碰巧的叫了起來。

“哈哈~”院子中的婦人和那個半大小子都笑了起來。

“哈哈,幾位壯士請等一下,我這就去給你們拿些吃的來!”那個婦人笑着站了起來,往廚房去拿吃的了。

“呵呵,老人家,讓您見笑了!我這兄弟想必是餓了。我們就在您家吃些飯食。一會兒吃完了,我們自有飯資奉上。”我說道。

“哈哈,不妨事,不妨事!幾位壯士請坐!”老農夫連忙給我們找坐的地方。這老農夫家裡很是清貧,也沒有什麼板凳。我們就都坐在了老農夫搬來的一塊塊石頭上。

等我們都坐下後,我就問道:“敢問老丈貴姓啊?今年貴庚了?”

老農夫說:“我姓吳,沒有名字,村裡的人都叫我老吳頭。您也叫我老吳頭就行了。我今年虛歲四十八了。”這個老農夫把我們讓進院落後,愈發看我們舉止不凡,已經表現得有些尊敬之色了。

“不敢,不敢!吳老您身體可壯實的很啊!”我說道:“吳老,您這白疊子的種子是從哪裡弄的啊?附近村裡種植這白疊子的人家多嗎?”

老吳頭說:“我這種子是從隔壁村的老張家討來的。以前他們家種過,不過也沒種兩年就不種了。當初他留下的種子就都被我給要來了。”

“來,來,來,幾位壯士請吃點飯食吧。山裡人沒什麼好吃的。這是一些地瓜兒和地蛋兒,你們湊合着吃點吧!”這時,老吳頭的婦人也把飯給弄好了。只見她端着一簸籮根莖樣的東西,給我們放到了桌子上。

“地瓜兒和地蛋兒?吳夫人,這是您村裡的特產嗎?”我拿起一個簸籮裡的東西問道。

“呵呵,算是吧!這周圍的山裡都有一些。平時我們不種地的時候,就從山裡挖一些出來,也能頂些糧食吃。”老吳頭的婦人說道。

是嗎?那這種東西倒也不錯……”我拿起一個地蛋兒,把外面的皮剝掉吃了一口。咦?奇怪了,這種地蛋兒怎麼越吃越像是用水煮熟的土豆呢?

“主公,你嚐嚐這種地瓜兒。有點甜味,比地蛋兒還好吃。”太史祥又給我遞過來一個地瓜兒。我接過太史祥手裡的地瓜兒嚐了一口,我靠!雖然味道有點不同,但這不就是水煮地瓜嗎?什麼地瓜兒、地蛋兒?難不成這山裡還能出產地瓜和土豆嗎?

“嗯,味道不錯,挺面的!”只見許褚一口一個地瓜,吃的非常起勁。

我一手拿着一個地瓜兒,一手拿着一個地蛋兒,左看右看,不由得笑了起來。我這次進山要找些產量大的糧食品種,這不就找到了嗎?我記得在現代農業社會中,土豆和地瓜的產量都能達到幾千斤一畝吧?就算是益州山區的地瓜兒和地蛋兒品種不如現代農業社會的優秀,但畝產一千斤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吧?哈哈,那豈不是我益州的糧食產量能翻上個四五倍?這土豆和地瓜既容易種植,產量又高,看來我益州的農民們是有福了。

哎?不對啊!要是我記得沒錯的話,這土豆和地瓜應該也是南美的產物吧?算了,管他呢!這大自然孕育的物種千奇百怪,哪能說這土豆和地瓜就一定是南美原產的呢!這次既然讓我在秦巴山區裡找到了土豆和地瓜,那就由我在這大漢朝中推廣開來吧!想到這裡,我又嘿嘿一樂。哈哈!酸辣土豆絲、醋溜土豆絲、炸薯條、炸薯片、烤地瓜、地瓜幹,好懷念的味道啊!看來我這次發現土豆和地瓜,不僅讓益州的糧食產量有了保證,就連我和七娘的菜譜上也要多幾道好菜了。

“主公,主公!你沒事吧?是不是讓這地蛋兒給噎着了?來喝口水吧!”太史祥給我遞過了一個裝水的竹筒來。

“嘿嘿,沒事!”我向太史祥搖了搖手,又向老吳頭說道:“吳老啊!您家這地瓜兒和地蛋兒還有多餘的嗎?我嘗着味道不錯,想向您多買一些。”

“有……有不少呢!”老吳頭也沒料到我會對這些地瓜兒和地蛋兒感興趣,但還是給他家的孩子說道:“蘭兒,你去把地窖裡存的那些地瓜兒和地蛋兒都搬出來,給這幾位壯士看看!”

“哦!”那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答應一聲,就向後院跑去。不一會兒,就一手提着一個竹篾筐走了出來。只見這兩個竹篾筐中一個裝着土豆,一個裝着地瓜,每筐都有一百多斤。看不出來,這少年小小年紀,力氣還挺大的。

(本章完)

第六百三十七章:三氣周瑜第二百三十三章:三姓家奴呂布第六百一十五章:發兵高句麗第四百四十六章:蔡琰監國第三十八章:我家後廚缺兩個夥計第五百七十七章:公孫瓚的易京城第二十三章:持天子劍,斬不順命者第四百一十二章:皇上身邊有我霍都第二百章:不能從原路回去了第一百六十五章:這袁紹欺人太甚第五百一十七章:陳宮的反擊第二百二十五章:呂布的屬性真夠流氓的第四百八十章:被嚇住的焦觸第四百八十七章:歃血爲盟第一百四十五章:馬亂涼州營第一百五十一章:看看你腦袋上是什麼?第五百八十一章:陰謀的醞釀時間第九十五章:漢靈帝微服出宮第七章:願聞其翔第二百八十八章:曹操網羅到的人才第六十四章:四十歲老兵棗祗第六百四十九章:那就辛苦師傅了第三百五十二章:我有臭脾氣嗎?第四百四十八章:姐妹釋疑第二百二十二章:紹願推舉劉虞爲帝第三百六十四章:白波軍如此差勁第三百八十三章:不知百鬼夜行日第三十九章:不如趁早殺之第五百七十九章:朕要再次御駕親征第三十二章:典韋戰黃忠第三百九十九章:陰葵派師姐第七十一章:一本書的時間第三百九十六章:說降士燮第五百一十六章:呂布至第一百六十一章:你可以當“雲門第十將”第四百二十三章:關羽強行發動“絕殺”第二百六十八章:關門大吉第一百一十四章:也太弱了吧?第六百二十八章:能封我們什麼官兒?第一百五十一章:看看你腦袋上是什麼?第六百二十六章:比武招親第一百零八章:周某這條性命是你的了第四百六十一章:東匈奴的第一勇士第一百九十三章:釜底抽薪之計第五百六十五章:赤壁烈焰第八十六章:政治人才陳羣第七十二章:活字印刷術第三百五十章:賈面,你沒死啊!第五百零三章:吃人肉的曹軍第五百零八章:曹操的親爹曹嵩第二百五十九章:城門戮戰第九十九章:郭嘉怎麼還沒來?第九十六章:難道一切都是算計?第二百七十四章:曹操發佈招賢令第四十四章:毀壞公文的年輕人第一百二十三章:地瓜兒和地蛋兒第六百三十三章:孫尚香入京第三百四十章:馬超開啓“飛將”屬性第五百三十七章:步度根的西鮮卑王庭第一百二十三章:地瓜兒和地蛋兒第九十八章:增加屬性的道具第五百一十四章:曹公有求於人第三百二十七章:許褚戰馬超第十九章:天子一怒,血流成河第三百九十六章:說降士燮第五百五十二章:刀氣斬鶻鷹第六百一十章:瞄準你的頭,射爆你蛋蛋第十二章:拍馬屁的藝術第六百二十四章:典韋也是有秘密的一個人第六百零六章:醫者之師第五百五十八章:薄命侯第三百四十章:馬超開啓“飛將”屬性第一百一十五章:貂蟬鬥法第五百九十一章:意外來將第二百三十二章:大夏龍雀現纓鋒第六百零五章:醫癡相逢第二百一十四章:你長得醜,可是想得美啊第六百二十三章:布願意!!第三百六十九章:我先後跟過三個將軍第四百二十五章:同命鴛鴦第六百二十六章:比武招親第三十四章:擊潰南門黃巾軍第三百三十一章:飛槍攻擊第八十章:我的印刷計劃第六百五十二章:慈航靜齋的傳人第一百三十五章:忠誠度負二十第五百五十六章:毛毯上的一隻癩皮狗第一百二十章:赤炎靈龍獸第四百零七章:說一說交心的話第四百四十一章:漠北獨行之路第五百六十七章:張飛斬賀齊第九十九章:郭嘉怎麼還沒來?第三百四十七章:破陣!破陣!第一百九十二章:董卓到了第二百三十七章:暗藏兩把裁決的年輕人第一章:放浪不羈愛自由第一百五十一章:看看你腦袋上是什麼?第六百五十五章:一旦錯過,就是一生第六十一章:七娘是廚娘第二百四十六章:趙雲飛身登虎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