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和羌人在涼州鏖戰數場,基本上都以曹軍完勝告終。
數戰下來,羌人累積丟下萬餘具屍體,實力大損。
要知道羌人內部也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分成了很多部落,如今各部落的勢力都有所折損。一些部落的實力損失得較厲害,而另一些部落的實力則相對來說保存得較爲完好。
原本羌人部落之間便算不上和睦,雖然沒有大規模的爭鬥,但彼此之間的地方是少不了的。而如今各部落之間的傷亡有輕有重,那麼原先的平衡便不可避免地被打破。
於是分歧不可避免地產生,實力損失厲害的部落無心再戰,希望和曹軍議和。而實力折損沒那麼嚴重的部落則指責那些希望議和的部落貪生怕死,辱沒了羌族的榮耀。
曹軍很好地利用了羌人部落中的分歧,聯合那些想要和漢朝議和的部落,想那些冥頑不靈的部落發動了最後的總攻,最後以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結束了涼州的戰鬥。
而提出聯合一部分羌人對抗另一部分羌人之策略的,正是曹軍此行的參軍,楊修楊德祖。
爲了自己的策略能夠得以成功實施,楊修甚至不惜親身爲使,前往一些尚在猶豫是戰是降的部落,去進行說服的任務。
楊修最終成功了,曹軍在涼州的勝利,他功不可沒。而經此一役,楊修的才能也是展露在曹軍衆文武的眼前,成爲曹營中謀士之中的一顆新星。
如果說楊修作爲謀士大大地露了一把眼,那麼武將之中最爲矚目的無疑就是曹彰了。
這些天來,死在曹彰手上的羌人不計其數。此時曹彰的年紀並不大,武藝還不算純熟,別說相比龐德差了很遠,就是和曹純、馬岱想必都略有不及。然而曹彰作戰勇猛,殺起人來更是毫不手軟,在戰場上勇不可擋,此戰之後羌人對他的敬畏程度尚在龐德等諸將之上。
如果說楊修是曹營文臣之中的一顆新星,那毫無疑問,曹彰就是曹營武將之中的新銳了。
涼州之事平定後,曹軍便開始折回許昌。
不過,在到達長安時,曹彰突然心血來潮。他向曹純提議,希望曹純能同意他帶五千兵馬,南下增援攻蜀。
曹彰太喜歡打仗了,他從小的志願就是成爲像衛青、霍去病那樣名揚萬世的將軍,爲此他從小便練習武藝並研習兵法,並且成長迅速,深受曹操喜愛。
不過令曹彰苦惱的是,他一直以來都沒得到踏上戰場的機會。但是要知道曹彰今年才十七歲,此前曹操不讓他上隨軍出征很是正常,畢竟十幾歲的將軍歷史上都極爲罕見,就連霍去病第一次出征的時候都十八歲了,比現在的曹彰還大了一歲呢。
曹彰上不了戰場,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氣,此次作爲曹純的副將出徵涼州,則是讓他壓抑已久的戰意一下子爆發了出來。
這股壓抑已久的戰意實在是太過龐大,此時涼州的戰事雖已平定,可曹彰卻並不滿足,他還想與更多的敵人作戰。
並不是想渴求戰功或者其他的名利,曹彰只是想純粹享受戰爭給自己帶來的興奮之情罷了,只是純粹想體驗廝殺的感覺罷了。
如果就這樣回到許昌的話,誰知道下一次出征要等到什麼時候,等待一向是最無聊的事了。
突然之間,曹彰想到了益州的戰局。
雖然身處涼州戰場,但益州的局勢曹彰也略有耳聞,雖然具體的情況不清楚,但總之是陷入泥潭了。
與其回到許昌無所事事地待命,還不如折道前往益州參加戰鬥。
“不行。”在聽聞曹彰的請求之後,曹純當場拒絕。
沒有曹操的命令,就擅自讓五千士兵改道,這可能導致的後果曹純可擔待不起。
曹純是曹操族弟,更是昔日曹營重將曹仁的親弟弟,雖然之前沒什麼表現,但並不代表他的能力遜色。相反,他在統軍這一項上有着相當不錯的才華,一來是曹營名將太多,二來是曹純自身就很低調,所以才能並未得以彰顯。
曹純是曹仁之弟、曹操族弟,自然就是曹彰的長輩,加上其一軍主將的身份,曹彰在其面前也不敢太過放肆。只不過曹彰求戰心切,被曹純一口拒絕之後,也是有些着急起來。
“將軍,益州久攻不下,戰局相比不妙。還望將軍能答應彰之所請,令彰出兵援助。”曹彰抱拳對曹純懇求道。
“既然戰局不妙,你帶五千兵馬過去,又有何益?”曹純不鹹不淡地迴應着,就是不肯答應曹彰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