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三國五虎將總括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位列五虎之首,文韜武略兼而有之。河東解良人。

曾隨劉備在鎮壓黃金農民起義中顯露頭角,後參加十八路諸侯討董卓聯軍,再汜水關前溫酒斬華雄,同劉備、張飛在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後爲報效曹操斬顏良、誅文丑,爲曹操解決了困難局面,後爲找劉備,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在赤壁之戰中義釋曹操,後北伐水淹七軍、斬龐德、降於禁,單刀赴會,其膽量過人,但待人過於孤高,剛而自矜,傲慢有時讓他失去理智,最終丟了荊州,敗走麥城,死於東吳軍之手。

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爲關聖帝君,佛教稱爲伽藍菩薩。

關羽在涿郡遇上東漢政府動員各地豪強地主組織武裝,共同鎮壓黃巾起義。他在這裡結識了當地正在聚衆起兵的劉備(劉備自稱是西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和張飛,三人志同道合,一見傾心,友愛異常,親如兄弟,曾在桃園結義。

劉備起兵,參與鎮壓黃巾起義,關羽、張飛擔當他的護衛,是他得力的左右手,終日侍立劉備左右,保護劉備。

曹操攻擊劉備,備敗逃依附袁紹,關羽及劉備妻室被圍於下邳,羽降曹,詔爲偏將軍,待以厚禮。七月,羽探知劉備在袁紹部下,遂掛印封金,拜書告辭,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隨之與劉備奔往汝南聯絡劉闢擊曹。建安十二年,劉、關、張兄弟三顧諸葛亮於隆中草廬,始請得諸葛亮出山相助。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擊敗曹操佔領漢中,自稱“漢中王”,拜羽爲前將軍、假節鉞,列“五虎上將”之首。八月,羽乘孫權與曹操交兵之機,率其主力北上攻打樊城、襄陽,放水淹殺曹軍,斬殺曹將龐德,收降於禁,威鎮華夏。就在關羽志得意滿之時,同年十月,孫權遣呂蒙抄其後路,襲取荊州。羽腹背受敵,軍心渙散,處境危艱。十一月,羽從樊城撤軍,企圖奪回荊州,途中連遭吳軍截擊,部卒走失,戰鬥力大減。羽見奪回荊州無望,且戰且退,先抵麥城,欲逃往西川與劉備會合。十二月,羽從麥城敗退臨沮章鄉,騎馬中被孫權伏兵:潘璋生擒,與子關平同時遇害,時年58歲。

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神像、關羽的祠廟遍佈各地,爲中國神明中最多祠廟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而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將姜子牙,而關羽則爲從祀。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郝經《陵川集》)。元代朝廷雖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間對關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佈中國內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鮮半島乃至海外。今日僅在老北京城裡,就有一百多座專供關公或兼供關公的廟宇。

因爲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道、佛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

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爲“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也正因爲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武師奉他爲行業神崇拜外,就連描金業、煙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將他變成武財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張飛,字翼德,五虎次席,勇力過人,智謀不足,但還是粗中有細,當陽疑兵,義釋嚴顏顯示其攻於心計的一面。

黃巾起義,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劉備坐下時,二人常不辭辛勞

隨身守護,有時一站就是大半天。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劉備被封爲平原相,時關羽、張飛任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曹操擊敗呂布,被任命爲中郎將。後來劉備再依袁紹、劉表,最後屯兵於新野。幾年後,劉表死,曹操南下,劉備棄新野行陸路南逃,曹操派人追了一日一夜,在當陽橋上,劉備棄妻先逃,張飛帶領二十騎拒後,張飛斷橋、立於河邊,大叫:“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魏兵不敢上前後撤退,赤壁之戰後,劉備奪下荊南,任命張飛爲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到南郡。

劉備入川受阻時,讓荊州出救兵。諸葛亮安排關羽留守荊州,自己和趙雲、張飛入川。一路走來,與民秋毫不犯,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支持。又在巴郡城下義釋嚴顏。爲劉備又得一大將。

劉備稱帝后封張飛遷爲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同年,劉備稱爲關羽報仇,東征東吳,張飛在閬中準備出兵會師江州。臨近出發時,被其麾下將領張達﹑範疆謀殺,更帶同其首級奔赴孫權,劉備聞得張飛都督有表,大叫:“噫!飛死矣。”後主劉禪時追諡爲桓侯。其屍體軀幹被埋葬在閬中,頭顱埋葬在雲陽,並分別建有張桓侯祠和張桓侯廟。四川閬中古城張飛墓,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桓侯祠,又稱張飛廟,位於中國四大古城——閬中古城西街西端。與因爲三峽工程而名聲大振的雲陽張飛廟齊名。公元214年,劉備任張飛爲巴西太守,鎮守閬中。公元221年,張飛爲部下所害,葬於閬中,後主劉禪追封爲“桓侯”佔地500平方米。大殿後有廊道與後殿,墓亭相連,兩側百年丹桂、魚池與後殿室內書畫相映,寧靜幽雅,墓亭前兩根浮雕雲龍石柱,工藝精湛,亭內起一石券,內塑雄壯威猛的張飛武官像。像後有桓侯神道碑與張飛墓相接。之所以有兩個張飛廟,是因爲張飛身在閬中,頭在雲陽,故兩個地方的百姓都紀念張飛。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趙雲先侍公孫贊,後投靠劉備。是三國中少有的幾位文武雙全的武將之一,是自呂布之後三國第一猛將,單騎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實寫照。但其謀略也相當了得,趙雲圖集(6張)是劉備最爲器重的大將。從事小心謹慎,人稱常勝將軍!演義中除了孔明之外,是溢美最多的人物。趙雲武藝高超,深明大義,遭遇強敵無數而未嘗一敗,甚至數度擊敗曹魏名將張郃;在漢水河畔勇救老黃忠時,“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嚇得徐晃、張郃不敢抵擋,任其在萬軍之中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當陽長阪坡,趙雲於百萬曹軍中懷抱阿斗,連殺曹營名將五十四人,砍倒象徵軍威的大旗兩面,奪去鎮軍長槊三條後從容離去,其神威蓋世,無人能及!演義中擊殺敵軍將領之多,實無人出趙雲之右。關羽被東吳殺害後,劉備執意要爲關羽報仇,此時唯一力諫的就是趙雲。趙雲主張北上伐魏,魏滅則吳服,而劉備不聽導致夷陵大敗,夷陵大敗後隨諸葛亮南征孟獲,南方平定後又北伐。在第一次北伐中力斬韓德父子五人。大漲蜀軍軍威,後再第二次北伐中病故。趙雲的形象可以說自古以來便是文武雙全、忠勇兼備的:他一方面是嚴肅厚重、強摯壯猛、克服戰禍、救主於危難的猛將,一方面又是柔賢慈惠、執事有班、統時選士、跟隨先主經營天下的開國忠臣。趙雲的這種表現,正好符合傳統儒家社會對武將和人臣的要求,因而特別得到人們的推崇和喜愛,在民間說書人和劇作家、小說家的口述以及演義擡高之下,趙雲慢慢成爲一個近乎完美的夢幻武將。

趙雲在傳統民間說書人的三國武將武勇排名中經常名列前十名之一,而《三國演義》的廣

泛流傳,更進一步讓趙雲成爲文武雙全、忠勇兼備的古代將領典範,時至今日,在各種影視媒體和動漫遊戲的大力介紹推廣之下,“常山趙子龍”已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的古代勇將代名詞了。

馬超,字孟起,五虎之三,扶風茂陵人。名門之後,相貌堂堂且武藝高強,但心計稍欠,以至被人利用,是劉備入主西川的功臣。馬超圖集(7張)馬超是東漢徵西將軍馬騰長子。年十七,隨父馬騰、韓遂襲長安,殺李傕將李蒙、王方。曹操誘殺騰,超、遂舉西涼兵報仇,酣戰許褚。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因操離間超、遂,事敗,往漢中投張魯。魯使超救劉璋與先主戰,超與張飛大戰百餘合,不分勝負。後受張魯謀士楊松誣陷,投先主,威使劉璋降備,拜平西將軍、前都亭侯,後升左將軍。先主稱帝,以馬超爲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鎮守西境。諸葛亮南征孟獲時病故。後諸葛亮北伐,往掃超墓。其弟馬岱一直追隨諸葛亮北伐。馬超墓祠千百年來負有盛名。焚香祭祀者,弔古懷今者,參贊拜謁者,絡繹不絕。爲迎接西部開發高潮的到來,政府多方籌資,給馬超墓祠以高度關注,現已對外開放。相信馬超墓祠一定會在西部經濟建設中發揮它的歷史、文化作用,體現它的科學和經濟價值。

另一馬超墓位於新都區五四村,是縣文物保護點。明代四川按察使楊瞻爲馬超墓立碑,鐫刻"漢故徵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清代馬維祺始建棟宇三楹於墓前爲祠,並書碑一通。今祠毀,碑存。碑文不全了。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原爲長沙太守韓玄手下中郎將,年近六旬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他的弓箭射術更是天下無雙。黃忠與前來取長沙的關羽連戰三日,不分勝負。黃忠所騎之馬失蹄,關羽令其換馬再戰。黃忠感動於關羽的義氣,不忍用弓箭相傷,只射中他的盔纓。太守韓玄以黃忠戰關羽不利要處斬黃忠,爲魏延所救,後劉備又親自將他請了出來,這才歸順劉備。黃忠隨劉備入西川,所到即克,戰功赫赫,他有勇有謀,智勇雙全,常常獨當一面,後又率軍取漢中,定軍山親斬夏侯淵,爲取漢中的第一功臣。黃忠圖集(7張)劉備稱漢中王后改封后將軍,賜關內侯。劉備伐吳爲關羽報仇,任命黃忠爲前部先鋒。但其不顧年邁,被吳將馬忠用箭偷襲射中,在張苞,關興與劉備護送他回營救治的當天晚上,不治身亡。諡曰剛侯。他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爲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成都西郊營門口鄉黃忠村,有黃忠的墓。自從黃忠祠、墓建成之後,每年清明時節,鄉民們都要在這裡趕廟會,祭祀黃忠,祈禱豐年。黃忠祠、墓由此而成爲成都西郊一大景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黃忠祠、墓祭祀之盛似不如前。

到了“大/躍/進”時期,“青年賽過趙子龍,老人賽過老黃忠”的口號流行於神州大地,黃忠祠、墓作爲“正宗”的黃忠遺蹟,也就堂而皇之地改名爲“黃忠村”,一直相沿至今。

1965年,爲了修整公路,黃忠墓被挖開,墓園柏樹也被砍伐。這種今天人們難以理解的現象,在那“左”傾思想大行其道之時,簡直算不得一回事。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破四舊”的狂潮呼嘯而來,黃忠祠、墓更是難逃厄運,塑像被拆毀,匾聯被砸爛。幾經破壞,祠、墓幾乎蕩然無存,惟餘一空空棺槨,在暮色中向憑弔者泣訴“四/人/幫”的滔天罪行。

當“三國文化之旅”日益受到重視之際,人們一再提及黃忠祠、墓。誠然,時代條件和社會氛圍不同了,黃忠祠、墓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已迥異往昔。然而,爲了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新修復黃忠祠、黃忠墓。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七章 離開長安第一百五十章 又來一個無量天尊第二百三十三章 岳雲參軍,系統升級第二百二十五章 仁義之心,華容道之覆轍?第一百零六章 再逢李元霸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元霸發狂第二百四十六章 會見秦瓊第二百一十一章 天寶將軍展雄風第一百四十四章 徐珪漢帝的罅隙,抑或是呂布董卓番外篇 技能神器規則官職最新版第三百四十二章 走向聯合(四)第四十六章 說服周瑜 召喚神駒第二百七十二章 元吉欺嫂第二百五十八章 該死的還是會死的!第二百三十七章 歐冶子的秘術第一百二十六章 張居正的第一條計策第五十七章 徐珪實力殺敵 高寵無意嘲諷第三百零九章 士氣系統第九十九章 出兵往揚州,大戰在即!第一百零八章 徐珪的奇思妙想第三百四十九章 走向聯合(十一)第二十四章 鏖戰虎牢第十三章 治城策略第二百一十一章 天寶將軍展雄風第一百六十二章 只剩最後一步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曹操絕路逢生?還是走投無路?第九十章 徐珪技能周瑜屬性第一百七十八章 認錯人了?袁術連折二將番外篇 三國十大謀士(四)番外篇 漢朝官制總括第三百三十三章 鬼魂?或是幽靈?番外篇 三國十大謀士(三)番外篇 魏五子良將與吳四英將及四庭一柱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盤佈置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祥之兆第八十四章 殘忍的慈悲第一百九十六章 奇人投曹,再度激戰!第八十一章 二李歸來番外篇 三國演義十大疑惑第二百三十八章 森林險遇第五十八章 孫策留城學藝 徐珪釋放潘臨第三十八章 盟軍解散第八章 兩個莽夫第一百八十七章 亂入與召喚第一百八十九章 重訂武官制度(上)第十四章 獲得猛將第一百八十三章 僞帝全面潰敗(二)第三百零六章 北地戰局第九十七章 謀取揚州第六十四章 神醫救人 高寵真面目第三百二十五章 分崩離析第十四章 獲得猛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朝堂風波第二百九十章 項王出場!第二百八十六章 晚餐時光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戰迫在眉睫番外篇 三國演義十大疑惑第二百八十八章 蕩雲口險遇第二百一十四章 戰場上的不速之客第一百六十六章 朝堂任職,極盡賢能(二)第十九章 屬性介紹第一百六十四章 沿襲正統,自創盛世!第一百七十四章 雲波暗涌,登基後的首戰(六)番外篇 三國時期的科技發展第三百一十七章 南北庭柱的連攜技第二百四十七章 彌衡作賦第五十六章 柴桑城全軍出擊 小霸王承師風範第八十五章 二美情試意中人第七十二章 平荊南三郡(三)番外篇 岳飛死因第六十章 徐槍湯造 李喜孫喪第十一章 首把神器第一百一十章 首位死亡的亂入人物第一百二十三章 前往秣陵之路,召喚個大神第一百一十章 調虎離山之計第十九章 屬性介紹第二百六十章 太監是個寶第二十章 漢室動盪第三百二十九章 屍體……失蹤了?第九十六章 下一步計劃番外篇 值得一玩的遊戲第四十一章 高寵傳藝降孫策 徐珪打道回柴桑第一百六十九章 雲波暗涌,登基後的首戰(一)番外篇 值得一玩的遊戲第二百零九章 翻版關張的酣戰第八十七章 婚宴中的不速之客番外篇 三國十大謀士(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貂蟬的哀求第一百一十五章 魯和尚與羅和尚第三十七章 兩件鎧甲第一百零七章 吳郡風波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戰前的小菜第五十七章 徐珪實力殺敵 高寵無意嘲諷第二百三十二章 冶鐵奇人歐業與神駒烏碳第五章 再次召喚第二百九十五章 收攏時遷(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撒星陣第八章 兩個莽夫第六十八章 攻打三郡的決議第六十一章 孫韓二將戰死經過 柴桑八騎奔赴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