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倔強

“身毒和貴霜之間的戰略緩衝地帶極其寬廣,此戰恐怕還需一段時日才能打響。”荀悅說道。

“不錯,這種規模的國與國之間的戰鬥,拼的已經不僅僅是軍隊的戰力了,更多的是國力和後勤。這等規模的戰鬥若是雙方不出大的問題,起碼要打上幾個月。按照貴霜和身毒以往的戰況來看,身毒的將領確實是不值一提,若非依仗人數和地利的優勢,恐怕根本不是貴霜的對手。”諸葛亮說道。

“但他們這次依然鋌而走險,近乎是傾盡全力的攻打貴霜。”

“因爲他們再不出手,恐怕就沒機會了,身毒的國王和那位布溼底王叔的處境似乎不太妙啊!”諸葛亮語氣略帶感嘆的說道。

荀悅微皺眉頭,將端在手中的茶杯放在桌上,淡淡的看着諸葛亮:“孔明,過去的已經過去了。”

諸葛亮搖動羽扇的手微微頓了頓,嘴角微澀,但卻語氣堅定的說道:“亮明白。”

荀悅點了點頭,聰明人也有着執念,而且他們的執念往往更深。就如當年的李儒一般,一心爲寒門之崛起而奮鬥,行事狠辣果決無比,幾乎可說是不擇手段,最終執念破滅不惜爲之殉葬,已經達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

而諸葛亮也是這般,身爲諸葛世家後人,其自幼一心繼承先祖遺志,立志匡扶漢室,對於漢室的執念也是不小。不過還好,在其還未徹底成熟之時,這個“歪念頭”被袁術給強行掰回來了。

楚國一片太平盛世,漢室則是庸主輩出、聲望掃地,無藥可救,外加上袁術的強制手段。令諸葛亮最終不得不接受了漢室不當扶的現實,轉爲爲了漢人的明天而奮鬥。

現如今得知了身毒的境況,諸葛亮不由得想到了昔日的漢室,與之何其相似,內心不由得升起一種感傷之情。

先王崩殂,新帝繼位,內部紛亂不堪,國內也是一片動盪,無數野心之輩各自暗中發展勢力,隨時有可能揭竿而起。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再過個二十餘年,百乘王朝會同樣因內部諸侯割據自然而然的消亡,甘蔗王朝隨後踩着其崛起。

歷史有時就是這麼的巧合。公元220年,是漢朝滅亡、三國時期正式開始之時,也同樣是百乘王朝滅亡之時。而224年,安息也緊隨其後消亡。再然後,230年,貴霜同樣覆滅。

不過十年間,四大帝國亡了三個,百乘王朝這個老五也同樣倒下。就剩下一個羅馬也是內部紛爭不斷、動亂不堪。

荀悅很喜歡諸葛亮這個近乎完美的弟子,幾乎可說得上是視若己出,一身本領傾囊而授毫無保留。他希望諸葛亮能夠如他、如袁術所想的那般成爲將來漢人天下的扛鼎之人。爲此,他對於諸葛亮的要求近乎苛責。但好在諸葛亮自身能力根本無可挑剔,因此未嘗感到壓力。

但此時,面對這種在政治傾向上存在嚴重錯誤的問題,荀悅直接點明瞭。

每一個王朝的建立都是踩在上一個王朝的屍體之上,因此對於上一任王朝自然是敏感無比。意圖復辟之人每朝每代都有,尤其是現如今袁術寬厚,劉姓之人並不爲其所針對、仍有不少深得重用的情況下,肯定會有不少忠於漢室之人暗中行動。

不過,以袁術的手段和大楚如今的情況,這些人自然是癡心妄想,根本成不了氣候。畢竟大楚國內政通人和、一片太平,百姓的生活比之漢末不知要好上多少,能有多少人會爲了那個動亂的漢室而逆天而爲呢?而在之後,但袁術把目標移到國外,國內就更不可能出現問題了。

外部壓力越大,內部就越團結。昔年面對胡人,就是有着生死仇敵的漢人都會在戰場上並肩作戰。內部的仇恨和矛盾先放在一邊,外人都欺負到家裡了,自家兄弟關係再怎麼差也得先把外人打走了再鬧。以着漢人身份來征服天下,內部矛盾自然漸漸消弭。

這些意圖復辟的人在荀悅眼中完全就是一灘爛泥,誰招上誰倒黴。諸葛亮這種性格,萬一真的一時心軟被其沾上,到時恐怕身上會出現抹不掉的污點。

作爲大楚未來的掌舵人、文臣之首,諸葛亮的身上必須不能有任何的污點,對於前朝也不能有任何感懷。荀悅這句提醒就是讓和過去說再見,徹底與漢室割離。

“其實,即使我們不動手,以身毒和貴霜現在的情況,我們再在暗中推一把,他們也離滅亡不遠了。”荀悅忽的道。

“但這時間太長了,至少需要十年以上。而且舊的王朝滅亡了,新的王朝自然會隨之出現。一個雖然國力不弱但是徹底腐朽的舊王朝和一個從亂世中廝殺出來朝氣蓬勃的新王朝,哪個更加難以對付還未嘗可知。更何況,我們漢人何時畏懼過任何人?”諸葛亮眼中滿是自負。

“區區身毒、貴霜,不過是我漢人的踏腳石罷了。若是不堂堂正正的將之消滅,又如何能夠彰顯我漢人之強大,大楚之強盛?這天下無論有多寬廣,都將是我漢人的天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漢土!”

聽到諸葛亮這番慷慨陳詞,荀諶面帶滿意之色:“好好好!孔明,我們這一代人已經老了,將來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一直以來你雖然行事穩重,但卻顯得太過老成,看到你有這般熱血朝氣,我等就放心了。”

“荀師尚能策馬揚鞭、談何年老?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諸葛亮反問道。

“此言不錯。順天命,盡人事。只要我等還沒有老到說不出話、拿不動筆的那一天,就依然能爲我漢人盡一份心力。看來此次身毒和貴霜之戰,我也得和你走一遭。”荀悅面帶微笑道。

“荀師,此次旁觀身毒與貴霜之戰,路途遙遠、道路險阻,況且需時數月,亮一人足矣,又何必您親自前往。西南重鎮諸事繁多,還需要一主事之人坐鎮方能穩定人心,您還是留下代亮處理政事爲好。”諸葛亮連忙勸阻道。

“忘記自己剛剛說過什麼了?老朽尚能策馬揚鞭,又如何不能邊塞一遊?更何況,就你一人前往,我還有些不放心呢。你忘了我的精神天賦是什麼了?論起看人來,你小子還差得遠呢!”荀悅哼了一聲道。

“可是身毒與貴霜所在之地氣候與我大漢不同,道路險阻,行軍需要極大的體力啊!”

“你忘了?還有元化的弟子們爲我調理呢,無妨。西南諸國已經走上了正軌,暫時交由子敬代爲管理一段時間即可,也無需你操心。此次,我必須要去!”荀悅語氣堅決道。

第四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二百二十章 益州的世家是個坑第一百三十四章 崛起的劉備第六百六十九章 反應第七百六十九章 身毒之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拿下荊州第九百零四章 海軍第四十九章 預謀第五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四百八十九章 水淹夏侯第四百九十三章 取消交易第八百六十九章 犧牲第二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第六百六十七章 分贓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四百七十六章 陳登之能第八百二十五章 身毒的優勢第四百三十章 恐怖的南蠻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虞的無奈第六百二十二章 親兒子第七十三章 危機第一章 我是袁術第四百零二章 投石車第八百零五章 河北之動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五百八十六章 反擊第五十九章 再收義子第七百零九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八十七章 陽謀第六百三十八章 公孫瓚的瘋狂第七百一十四章 甩鍋第六百九十四章 腰引弩第四百一十三章 認命第二十八章 典韋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崖洲第六百六十五章 通商第八百三十八章 外強中乾第六百四十章 產量第四百八十章 青州狼煙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蠻內亂第一百一十二章 剽悍的徐庶不需要解釋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送禮的袁紹第五百九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九百一十章 僵持第七百七十一章 調人第五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二百二十三章 弱得不行的益州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抉擇第八十章 夜襲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六百六十一章 幸福的煩惱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疆之況第二百九十章 各人算計第六百五十六章 瘋子第九百零五章 半島局勢第三百八十八章 錢莊計劃第五百三十二章 死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隱忍第八百四十一章 同化第三百一十三章 吃裡扒外第七百二十八章 決斷第一百一十三章 藏書閣第五百七十八章 請辭第五百五十七章 白衣下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三慮第八百一十章 身毒境況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六百五十六章 瘋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焉暴怒了第七百六十四章 調兵第五百零一章 袁紹之怒第五百零一章 袁紹之怒第七百五十一章 死志第五百五十四章 圍困第三百九十五章 密謀第六百七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四十三章 恭迎第五百四十章 私訪第四百七十六章 陳登之能第二十五章 甄家第三百一十三章 吃裡扒外第三百五十六章 孫策的天賦第三百八十四章 暫時的平靜第二百一十一章 書院間的鬥爭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懿第七十五章 陰謀第六百四十一章 黃月英第八百二十八章 弓弩之利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葛瑾出山第四百一十三章 認命第一百二十六章 百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皇商風浪第四百六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三十九章 定西涼第五百六十七章 改革第五百九十二章 長戟揮舞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七百一十一章 關羽的決意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