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決意

世家們的動盪只是暗潮洶涌,並不激烈。因爲他們根本無力反抗袁術,更沒有應付的辦法,所以儘管不少世家對田豐、袁術恨之入骨,但明面上卻一點反抗的表現都沒有,順從無比。一個個的都帶着大筆的禮物往大楚府庫和田家裡送。弄得這段時間田豐都樂得不行,袁術麾下的文武更是每天空閒之時就拿着這些世家們進獻的珍貴典籍看個不行,掀起了一波學習的浪潮。

人的能力,天資只是一方面,後天的學習也很關鍵。郭嘉、賈詡這種都屬於天資極強的,學得很雜,照樣能成爲如今的頂尖謀士。可若是當初如他們得到如荀攸一般的系統完善教育,說不定會更進一步。世家爲什麼人才扎堆?從當初的荀氏八龍到現在的荀彧、荀攸、荀諶、荀悅,就是因爲底蘊深厚,接受的教育好。

世家們送上來的典籍都是他們所珍藏的,最次的也是三公以上的水準的留書。就是對賈詡、田豐這種水平的謀士來說都有不少的裨益,更何況是其他的謀臣了。

武將也是一樣,光是孫子兵法詳解的版本就有好幾種,都是歷代出名的將軍對於孫子兵法的註解。孫堅看了眼睛都紅了,死死的攥住不肯撒手。一直以孫子傳人身份自居的他,怎麼能不對這些書籍注意?當即懇求袁術讓他抄錄一份,並保證會將這份作爲家學之後絕不外傳。

袁術直接滿不在乎的答應了。開玩笑,這東西等個幾年之後天下一統,他都打算普及了,外傳不外傳的有什麼區別嗎?

不得不說,這些前人傳承確實是珍貴無比,袁術任由麾下傳閱之後產生結果大大的出乎了袁術的意料。或者說袁術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時代傳承斷檔的嚴重性,文臣就不提了,武將們的進步直令袁術瞠目結舌。

兵書可比之政略等類書籍可要稀缺的太多了。因爲有名的將軍不一定會寫字,而且早亡的還不少,留下來的就那麼一點。袁術麾下的武將,多數都是泥腿子出身,靠着一卷、半卷兵書起家,通過不斷地廝殺才積攢起的領兵經驗。

就像甘寧和蔡瑁一樣,天資差距無比之大,但真打起來卻是差距彷彿。以前袁術手中是沒有多少兵書,又不好強逼周瑜、蔡瑁這些人把師承和家學叫出來,只能儘量讓其教授。但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誰願意傾力相助呢?就是心胸開闊如周瑜也會藏上幾手,而蔡瑁更是絲毫不透露,這是人之常情,袁術也不好多說什麼。

但現在手中終於有存貨了,袁術自然到處傳播,張遼、魏延這些武將紛紛搶着借閱,不斷補充自己的短板。那麼多的成名將領,每個人稍微透露一兩手,疊加在一起也是極爲可觀。最明顯的例子,將這些兵書中佈陣的細節綜合起來,佈置出的陣勢威力都起碼增加一兩成。

......

三個月後,幽州。

凌冽的北風伴隨着大雪飄落,此時的幽州已經被大雪所覆蓋,千里冰封。

公孫瓚站在薊縣的城牆之上,遙望着漫天的飛雪,雙目空洞無比。

“陛下,天氣寒冷,您還是回宮休息吧。這裡有臣看着呢!”田豫說道。

此時的田豫與三個月前相比,彷彿蒼老了十餘歲一般,面容憔悴、鬚髮隱隱發白,目光之中滿是疲憊。

公孫瓚對於田豫的話置若罔聞,依然如銅塑一般靜靜的站在原地,顯得甚是孤廖。

“唉。”田豫輕嘆了口氣。

公孫瓚站在此處已經整整一天了,他也陪了一天、勸了一天。若不是二人的皆有二流武將以上的水平,在這寒風大雪之中呆上一日,早就凍成冰雕了。

“呼!”長長的呼了一口氣,公孫瓚百感交集的回憶着自己的一生,對着田豫輕嘆道:“國讓,你說,朕錯了嗎?”

聽到此言,田豫嘴角微微苦笑:“陛下自己心中已有所覺,何必再問豫?”

“看來朕真的是錯了。”公孫瓚語氣蕭然說道:“畏首畏尾、怯懦自私,朕真的是太不堪了。”

“陛下能夠及時醒悟就好,只要陛下能夠保持本心,我們幽州將士依然會竭力追隨與您!”聽聞此言,田豫的眼中閃過一絲希冀,語氣堅定道。

“現在已經太遲了。”公孫瓚淡淡道:“不過三個月,幽州幾乎全部陷落,朕已經被袁紹團團包圍,只能死守這薊縣。四面皆敵,又無援軍,朕還有何生機可言?”

當初公孫瓚那一次震驚天下的水淹北平,固然覆滅了袁紹的十餘萬大軍,但同樣也斷了自己的生路,麾下團結一心的將士心中的熱血直接被一盆涼水澆滅了。再加上兵力上處於劣勢,袁紹根本沒有給他喘息的機會,不過月餘又組織了十萬大軍北上。

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駐守易京的單經守了半月有餘,隨後在損失慘重之下,直接投降了。沒辦法,易京的情況和當初的北平極爲相似,袁軍一用出掘土挖牆這一招,單經直接就歇菜了。多次前去阻撓,結果被張郃藉機重創,差點都回不來。不斷地求援,可公孫瓚依然是置若罔聞,最後只得率領着毫無戰心的殘兵敗將投降。

說到底,公孫瓚已經失了軍心了。這種實力遠遜色於袁紹的情況下還自毀城牆,他的失敗已經是無法阻止。就連袁術都沒有理會這廝,只是可惜了當初送去的無數攻城器械,作用沒發揮出來多少不說,還有一些直接落入了袁紹手中。

聽了公孫瓚此言,田豫也是無奈一嘆。袁紹已經將公孫瓚的所有生路都堵死了,薊縣東北方的涿郡、北方的漁陽、東北方的潞縣全部被袁紹重兵把守,大批人馬根本難以突破。更有顏良文丑各率數千精騎與萬餘步卒在周圍環伺。

“現在的情況你很清楚,死守是死,衝殺也是死,你覺得朕該如何選擇?”公孫瓚忽的微笑着問道。

“這一次袁本初已親自前來,陛下是打算和袁本初最後戰一次嗎?”田豫問道。

“這次你猜錯了,朕打算死守。”公孫瓚目光灼灼的看着田豫說道。

“陛下,死守只能是...陛下你是想?”田豫不解道,忽的看到公孫瓚眼中異樣的光芒,雙眸瞪大不可置信道。

“不可啊!陛下,如今您切不可如此做!大不了臣率領白馬義從誓死護送你前往遼東,定然會護得住陛下您的性命!”田豫語氣激動地說道。

“投奔袁公路?朕還沒有那麼卑賤。”公孫瓚嘴角微微冷笑道:“朕生得一副倔脾氣,成於此也亡於此,朕認了,但朕絕不會對任何人低頭。這次是袁本初贏了,但朕沒有輸給他,朕是輸給了自己。朕欠下的債,朕自會償還,他袁本初不配看到朕狼狽的樣子。”

“陛下!”田豫語氣悲切的喊道。

“不用說了,朕心意已決。朕不是一個明主,耽誤了你,於你有所虧欠。你沒必要陪朕這麼一個無能之君、將死之人,等下你自領白馬義從離去吧,袁公路會接納你的。”公孫瓚語氣堅定的說道:“不要讓白馬義從在朕手中消亡,暫時隱忍,爲朕報仇,朕還希望九泉之下從袁本初的口中聽到他的痛罵呢。”

第八百五十一章 狠絕第一百一十九章 搶錢第二百八十九章 應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說馬騰第六百九十二章 亂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潰敗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南現狀第三十八章 聰明的女人第九百一十九章 陽謀第三百三十四章 殘酷的西涼第七十章 時機第五百七十章 爭論第四百四十三章 恭迎第八百一十六章 可悲的國王第九百二十三章 規則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七百七十五章 捕鯨第七百五十六章 阻攔第九百零九章 放出第九百六十九章 謀劃再起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二百九十三章 藤甲兵第六百一十六章 安置周瑜第二百三十九章 將狼馴化成羊第九百六十八章 得失第五百五十一章 求援第七百三十七章 拒絕第三百四十三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九十八章 爭端起第六百一十二章 死守北平第四百零八章 連環計第八百四十三章 定計夜戰第七百四十章 引誘第三百九十四章 董承入宮第七百七十一章 調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敗家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二十六章 悲痛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史慈的軍團天賦第七百六十一章 絕境前的瘋狂第一百二十四章 拼音和標點第五百四十四章 展望第六百六十九章 反應第三百九十章 結盟第九百六十三章 拜訪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戟士第九百二十八章 進退第八百四十七章 洞徹人心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裝騎兵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南諸國第七百五十四章 決絕第九百一十九章 陽謀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九百三十三章 佈置第二百六十一章 火燒大營第七百五十四章 決絕第四百一十六章 決斷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次夜襲第二百五十四章 錯失良機第五百五十三章 秒殺第三百四十三章 禍水東引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遼東第二百四十九章 分蛋糕第五百三十章 拔矢啖睛第五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三百五十一章 博弈第一百五十二章 戰場磨礪第二百五十五章 絕望第四百零五章 夜襲第六百零七章 談判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史慈的軍團天賦第八百一十一章 謀劃第六百三十一章 狂熱的陳宮第四百八十八章 埋伏第三百九十九章 心在滴血第八百七十章 破綻第七百七十四章 皇甫嵩第一百六十章 軍團天賦第四百二十九章 詐敗第七百六十五章 練兵之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拼音和標點第二百六十一章 火燒大營第四百零四章 慘烈第七百零九章 塵埃落定第八十五章 虛實第五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六百七十章 決意第七百九十八章 死戰第八百四十九章 人心忠奸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七百七十一章 調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納妾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瓚的騰飛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九百四十五章 血戰第三十章 揚州現狀第九百四十五章 血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