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

娶妻娶賢、納妾納色,黃承彥對此看的很清楚。而且有一個“醜”女兒,在物色女婿之時還能更好地看清其人品。否則以黃月英的樣貌出身,前來求親的人豈不是要將他家的門檻都踏破了。要是其中有蔡家這等大世家的紈絝子弟,礙於權勢他是許是不許?

“此言確是,紅顏薄命,還是平凡些好。”墨慎贊同道。

“你們這些老古板,想的就是太多。現如今我大楚政通人和、諸事平順,還有人能強搶民女不成?”袁術翻了個白眼道:“不過,黃老你的運氣還真是好,一下子就釣到了一個金龜婿。”

“這都是月英自己的造化。”黃承彥微笑道,面上隱藏不住的喜悅和得意,這或許是他這輩子最值得稱道的一件事了。

“現在倉庫裡還有多少不合格和淘汰的弓弩甲冑?”袁術問道。

“弓弩不多,只有萬把左右,但甲冑還有三萬餘。另外還有兩萬多把鋼刀和長槍,因爲鋒利度或質地不合格被回收,準備回爐重造呢。”墨慎說道。

ωwш ●тт kan ●CO

江東武器的回爐率可是相當高。本身曾經大漢手藝嫺熟的工匠就不多,大多數的鐵匠都是隻能打個農具之類的,即使袁術網羅了天下工匠,真正有能力打造足夠鋒利兵器的也不過數千。數千良匠看起來很多,但分到各部就沒剩下多少了。

因此袁術制定了工匠帶學徒的制度。凡是在冊工匠,教授的徒弟出師之後,根據其能力會對其給予獎賞,規格不低,而且徒弟前兩年的收入都有一部分會交與師傅,還有諸多的獎勵。

如此就是爲了鼓勵工匠多交學徒,本身除了鄭渾、黃承彥這種頂尖工匠,一般工匠就是有一兩手妙招也不過是尋常。若是沒有獎勵其自然不願意教授於土地,但只要獎勵足夠,其自然不會藏着掖着。幾千工匠,你會的總有人會,你不交別人也會教,誰會跟錢過不去?

工匠能力分級和獎懲制度的具體標準是由以墨家爲代表的諸多頂尖工匠於一些負責管理的官員協同定製的。有了內行人蔘與,還有墨家這種有着老祖宗傳承的專業人士,分級和獎懲的標準總的來說還是很公正合理的。

但老帶新,總不能只交理論知識吧。江東數萬工匠學徒基本都參與到了軍械製作之中,反正有錢有資源,造壞了大不了重鑄。但也因此,大楚軍械的回爐率十分之高,十件武器有三四件基本都會被回爐重造。

“這些東西暫時就不要回爐了,公孫瓚現在應該很需要這些東西,等下全都運往港口,讓甘寧運過去便宜賣他。”袁術盡顯奸商本色的說道。

“陛下,公孫瓚現在還有扶持的價值嗎?幽州被攻下已經是時間問題了吧。”黃承彥不解的問道。

“正是因此我們才更要支持與其,公孫瓚能多撐一些時間對我們來說就多了些時間來準備。不過是些許廢鐵,如此也算是廢物利用,總歸是好事。”

這時候公孫瓚已經是大廈將傾、垂死掙扎了,能讓其晚些倒下就儘量讓其晚些倒下。拖延袁紹統一河北的腳步,也給自己更多攻佔草原的準備時間。

“陛下恐怕還惦記着公孫瓚手中的傳國玉璽吧!”墨慎忽的道。

“當然也有一部分這個原因,不過以公孫瓚的性格估計是不可能了。”袁術輕嘆道。

他對此心中也只是抱有一點幻想。傳國玉璽終究還是正統之一,袁術自然想要得到它。

“當初秦以十五城換此玉璽,卻不知陛下肯付出什麼代價?”黃承彥問道。

“若是能用錢糧軍械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來換取,朕自是願意,但其他的就算了。傳國玉璽雖是國運象徵,但終究不過是個石頭罷了,朕現在手中的玉璽也不差。”

袁術對於傳國玉璽還是很看重的,但相對於這個時代的人還是多了份理智。傳國玉璽在後世看來不過是塊石頭,這確是沒錯,但在這個時代,其就代表着皇權。自秦至如今,王朝更迭但玉璽卻未變,其本身就代表着一種正統、一種大勢,否則也不會如此多的諸侯爲之瘋狂了。其上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就是對天命最好的證明和解釋。

“那估計是沒戲了,本身公孫瓚就性格剛強。你能答應的這些條件估計絲毫吸引不到他。”黃承彥毫不客氣的打擊道。

“這我知道,所以我一直也沒有奢求什麼。當初在洛陽我將傳國玉璽拱手讓與公孫瓚就已經想到這結果了。”袁術略顯灑脫道。

“陛下倒是豁達,但恐怕袁本初就沒有陛下你這般心胸了。若是公孫瓚帶着傳國玉璽一起消失,袁本初不知道會不會氣死。”墨慎道。

“他不會的,有我壓着,現在的袁本初可是英明無比。估計他和我一樣已經看透了這個結果。大家都得不到,對我們來說都好接受一些。難受的估計就只有曹操手裡的那個小皇帝了。”袁術道。

“如今之漢天子,不過曹孟德手中一玩物罷了,與戰國時期的周天子相比還要不如。”黃承彥頗有些感嘆道。

“註定的亡國之君,有何好在意的?本來就得位不正,而且又無威信,心胸狹窄。”袁術不屑道。

......

轉瞬間三個月一閃而過,天下諸侯都在有條不紊的發展着,徵兵集糧,積攢實力。唯有河北,此時卻是風聲鶴唳。

雖然經過甘寧一打斷,原本應該在界橋之戰後趁勝追擊一舉拿下幽州的袁紹不得不班師回朝。但以冀州的富饒,袁紹輕易地就再次集結了二十萬大軍以及無數的糧草,揮師北上準備攻伐幽州。

有了上一次的教訓,袁紹這次學乖了。直接將糧草分成兩撥聚集於中山國縣和唐縣之內,各派了足足兩萬大軍嚴加看守。

袁紹連蹤跡都懶得隱瞞了,袁術麾下無孔不入的探子令他無可奈何,如此大量的糧草很難徹底瞞住蹤跡,索性直接將之擺在明面上。但這只是表面上的情況,暗地裡袁紹還安排了兩處藏糧之所。狡兔三窟,袁紹這次可說是將所有的意外都想到了,絕不會給袁術和公孫瓚一點機會。

第三百九十一章 謀劃第四百二十五章 降書第一百八十八章 曹操缺糧第六百零五章 兵敗第二百七十一章 高順之威第六百八十八章 世家心向第一百九十八章 連連受挫的楊修第四百一十七章 宣旨一百五十三章 劉曄的煩惱第七百八十三章 暗謀第二百七十六章 徵兵制度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府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援第四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六百七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九十一章 倒黴的楊家第五百一十五章 追逃第六十三章 金陵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謀劃第九十九章 鬧翻第七百一十九章 路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陷入瘋狂中的劉焉第九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五百零六章 詭辯第八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九百一十七章 隱忍第一百零二章 補償第三百四十一章 人口戰爭第七百六十九章 身毒之動第一百九十七章 擊掌爲誓第一百八十七章 曹操結盟第一百九十二章 弘農楊家第四百八十九章 水淹夏侯第八百三十四章 生育第六百四十九章 愚蠢第七百七十八章 賭馬第八百四十三章 定計夜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登支援第一百二十一章 鹿門書院第二十五章 甄家第一百四十九章 陳羣的選擇第四百三十六章 投降第八百三十七章 互彪演技第八百四十五章 死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熊一樣的蠻人第六章 孫家第三百一十七章 諸葛亮的苦惱第六百零八章 妥協第三百零二章 民族自豪第八百二十二章 差距第十九章 許諾換兵第七百三十五章 袖袍第九百三十九章 應對第二百零一章 人口換糧食第七百九十二章 速戰第九百三十三章 佈置第七百一十章 和談第八百六十四章 象兵出擊第一百九十七章 擊掌爲誓第八百七十四章 驚喜第八百二十九章 魏武卒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八百五十二章 戰啓第九百四十四章 騎兵的優勢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圍第五十四章 立功第一百一十六章 冀州戰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公孫度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三百零二章 民族自豪第五百七十六章 重責第五百四十七章 孔融第一百二十六章 百家第五十章 後手第四百章 雙雄相會第二百一十五章 黃忠的箭術第六十章 法正第七百三十八章 攻守第八百五十三章 取捨第九十章 敬酒第六百二十章 約法三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倭國第五百九十九章 挑釁失敗第五百一十二章 鏖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目標第二百一十八章 陷入瘋狂中的劉焉第三百零八章 袁紹在頭痛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格局第九百四十三章 敗家第五十六章 陸家第一百六十三章 孝廉第九百三十四章 班底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量出兵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遺贈第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二十七章 入谷第六百八十六章 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