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對峙

袁紹使者這句話可說是誅心之言,就差沒說袁公路在一旁窺伺是不安好心了。但這卻也是事實,公孫瓚無法辯駁,心中對於袁術的愈發的忌憚和反感了一分。

此話一出,帳內衆人紛紛沉默不言,無法辯駁。

袁紹使者見此輕笑一聲:“看來將軍也明白此事,既然如此,陛下的邀戰想必將軍不會拒絕了吧!”

“使者果然牙尖嘴利,我等自問不是對手。確實,此戰陛下不可避免,但袁本初同樣也是如此吧!就憑藉這麼一個理由,袁公就輕易地定下了此戰,好生輕率啊!”田豫沉聲道。

“那先生的意思是?”

“袁公定下三日決戰,我軍沒意見。但時間既然已經由袁公定了,那麼地點就應該由我方決定,使者以爲呢?”田豫毫不客氣的說道。

“呵呵,將軍好生心虛啊!時間也需要定?於界橋之南決戰於將軍有什麼壞處嗎?背水一戰還能提高戰力呢。莫不是將軍害怕戰敗後無路可退?還是上次界橋之戰於此戰敗有所畏懼了?”袁紹使者眼中閃過一絲寒芒,對於田豫的話避而不談,直接衝着公孫瓚嘲諷道。

“看來袁本初是吃定朕嘍?”公孫瓚饒有興趣的說道:“朕是有些擔心,朕擔心的是於此決戰你們戰敗四散而逃後朕不好追擊,既然袁本初有如此信心,朕應下又能如何?只是希望袁本初日後不要後悔。”

使者嘴角輕輕一笑:“這點將軍無需擔心,我大趙陛下行事從不後悔。此戰我大趙必勝!”

“不錯,我很欣賞你的勇氣,但願三日後你還有這等的信心。好了,送客!”公孫瓚冷笑一聲、

“不送!”使者微微一拱手,直接轉身就走。

看着袁紹使者離去的身影,公孫瓚忽的道:“使者姓名爲何?”

“姓辛名評字仲治。”

望着其緩緩離去,嚴綱頗有些不甘的問道:“陛下,就這麼放其離開嗎?”

“不然呢?”公孫瓚淡淡道:“此人雖然牙尖嘴利,但在袁紹麾下卻並不受重視,殺之無益。你們若是覺得其囂張,想要將此斯五馬分屍,就給朕好好打贏接下來的這一仗,倒時將之俘獲,任由你們擺佈。”

“陛下英明!袁本初竟然還將戰場選在界橋之南,當真自大,某已經迫不及待想看到其兵敗竄逃之時的醜態了!”關靖笑着逢迎道。

公孫瓚面上卻毫無得色,目光復雜的遙望着遠處那個離去的身影,用只能被自己聽到的聲音喃喃道:“不但是袁本初,恐怕天下諸侯都這麼看待此戰。我公孫瓚屢戰屢勝、鮮有敗績,麾下數萬鐵騎,連鮮卑都能滅掉,爲何他們依然都如此看好袁本初呢?真以爲我就是一個好戰昏聵的庸主嗎?”

就如同鑽牛角尖一般,公孫瓚越是不解不忿,越是深陷其中,如今擊敗袁本初已經幾乎成爲他的一個執念了。他要向所有人證明他公孫瓚比袁本初要強,起碼在作戰方面是如此。

定下了決戰時間和地點之後,雙方就迅速的佈置了起來,袁本初將陣營後撤,放出來足夠的空間讓公孫瓚安營紮寨。而公孫瓚也不負約定,率軍過界橋在界橋以南的不遠處駐紮休整,準備決戰。其他的手段都被收斂了起來,這兩日雙方都在休整,盡力養精蓄銳準備決戰。界橋周圍一片風平浪靜,但這風平浪靜之下卻是波濤洶涌,一場惡戰即將爆發。

......

三日後,界橋之南的一處平原,烈日炎炎,萬里無雲。

兩支規模巨大的大軍分裂兩旁,遙遙相望的對峙着。一方是無盡的甲士,隊列整齊、鎧甲精良、旌旗蔽空,連綿的大軍一望無邊,肅殺無聲。而另一方,前側的無數的鐵騎,同樣的滿是鎧甲,而位列大軍正中的則是一支近乎通體白色的精騎,在棕色黑色的馬羣之中分外顯眼。

數十萬大軍集結與此,沖天的殺氣令的周圍的雲氣紛紛逸散,就連飛鳥蟲蟻都紛紛逃離這一片修羅地獄。空氣中瀰漫着肅殺的氣息,卻寂靜無聲。兩軍陣前,身披亮白色鎧甲的公孫瓚與身披黑金色鎧甲袁紹不威而怒,面色平靜無比。忽然,彷彿心有默契一般,二人同時緩緩策馬來到了兩軍中央,遙遙相望。

“袁本初,好久不見!”公孫瓚看着對面威嚴無比、面無表情的袁本初,淡淡道。

“是啊!好久不見!”袁紹同樣淡淡的回道。

“今日見你,我好像又看到了那個虎牢關前的袁盟主。時間過得真快,可惜了。”再一次看到了袁紹這熟悉的狀態,公孫瓚感嘆道。

“可惜什麼?”

“可惜曾經被視爲天下楷模的袁本初,今日就要敗亡在我的手中,再也不見了。”公孫瓚發自內心的說道。

袁紹微微一笑:“公孫伯圭,你還是那麼狂妄自大。當初我能位於祭臺之上對你發號施令,今日我同樣會在兩軍交戰之時將你擊敗。我,是你永遠只能仰望的存在!”

“仰望?”公孫瓚朗聲大笑:“袁本初,你還是一直活在過去的榮光,活在你四世三公的榮耀之中啊!如今已經不是當年,當初你是袁家之子,頗具聲望,才能成爲盟主。而如今,你我之間的身份已無差距可言,你有何資格讓我仰望?別的暫且不提,只論領兵作戰,你袁本初有何資格與我相提並論?”

“公孫伯圭,一直活在過去的是你吧!當初的界橋之戰你沒有戰勝我,自那以後你就已經失去了戰勝我的機會。難道你還不明白這件事嗎?”袁紹倒也不怒,笑着道。

“呵呵,恐怕不只是你,天下人都這麼看,但我卻偏偏不信。別說如今你我大軍相差無幾,就是我兵力遠不如你,我也有信心擊敗你,爲何沒有取勝之機?此次我就要向天下人證明,我公孫伯圭比你袁本初要強,我纔是河北之主。”公孫瓚面目猙獰道。

“公孫伯圭,你還是沒能看透啊!枉你曾經從師於盧中郎,卻只學會了好勇鬥狠,真是無藥可救。昔日西楚霸王爲何敗於漢高祖,這道理你還不明白嗎?你勇則勇矣,但我麾下多得是精兵良將來對付你,你的戰敗時註定的。今日就是你垓下兵敗之時。”

“那就拭目以待吧,我倒要看看你這高祖,如何敗的了我這霸王。”公孫瓚冷哼一聲,轉身回營道。

第七十八章 廬江不能丟第七百七十四章 皇甫嵩第三十章 揚州現狀第七百二十一章 “險惡”用心第九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四百三十五章 變故第三百零四章 南蠻傳承第一百五十七章 絕境第二百八十四章 錢糧收支第三百八十章 攻其必救第五百八十二章 河北之戰第八百六十四章 象兵出擊第七百九十六章 箭術第一百九十二章 弘農楊家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五百八十章 船隻技術第二百五十七章 曹操之怒第一百九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蔡怡第九百五十一章 壓制第七百八十五章 狠厲第九十章 敬酒第一百六十七章 難以拒絕的誘惑第一百二十五章 書院開學第六百六十六章 不可避免第四百四十五章 麴忠第二百三十四章 恐怖的荀悅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七百八十章 評書戲劇第一百零一章 人頭稅第四百五十四章 詔書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異動第八百七十一章 絕境突破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第四百二十九章 詐敗第一百五十七章 絕境第二百七十五章 擴軍第八十七章 襲營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史慈的軍團天賦第七百四十九章 爆發第七百三十一章 劃地第七百八十八章 共治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第四百四十二章 扶風法氏第四百七十七章 破關之機第二百一十八章 陷入瘋狂中的劉焉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遺贈第三百八十一章 潰敗第一百二十六章 百家第九百三十九章 應對第七百五十七章 爆發第四百四十八章 漢羌第九百零八章 抵達第二百七十一章 高順之威第二百八十四章 錢糧收支第三十一章 兵餉第六百九十八章 鋒芒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六百七十四章 玉璽碎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遺贈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襲第一百一十三章 藏書閣第九百三十章 開局第六百七十七章 親出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雲的任務第三百三十七章 武器裝備第四百六十章 羞怒第三百九十六章 烏鴉嘴第九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九章 搶錢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主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第七百六十四章 調兵第十八章 借將第一百一十四章 敗家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葛瑾出山第一百九十章 掌控軍隊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遺贈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排第二百二十三章 弱得不行的益州軍第八百二十六章 詐敗第一百五十一章 荀家的選擇第二百七十一章 高順之威第九十二章 心痛第五十二章 尾隨第六百五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九十四章 山谷埋伏第五百九十章 戰始第五百零四章 民心民意第四百七十一章 憋屈第一百四十七章 曹操謀兗州第五百零六章 詭辯第五百一十七章 理智第四百三十五章 變故第九百一十四章 試探第八百二十一章 落後和優勢第十六章 品酒論英雄第五百七十九章 外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