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

“可是主公,呂蒙一年前才被孫策調入麾下擔任副將。雖然當時的表現還可以,但其最後自覺能力不足這才又返回書院繼續學習。現在你將其又調回遼東,還讓其在周瑜身邊擔任親衛,不是刺激孫策嘛?”郭嘉說道。

“刺激刺激他也好,省得他老是毛躁。伯符性情不夠穩重,打仗全憑直覺,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如他那樣的。呂蒙與其根本就不是一個類型,還是交給公瑾教導爲好。公瑾可是皇甫嵩的弟子,其統兵能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呂蒙在其身邊學習總比金陵書院苦讀書要強一些。”袁術說道。

“還有,主公,公孫瓚十日後準備稱帝。同樣,袁紹也在那一天。”郭嘉微笑一聲,語氣複雜道:“想不到袁本初竟然有這般心胸氣魄,簡直和當年我所見的袁本初判若兩人。當真小看他了!”

袁術聞言倒是絲毫沒有意外,淡淡道:“那是當然,他可是袁本初啊!逆勢爲天下楷模,妥妥的主角模板,但只可惜...”

“主公,主角模板是啥?”郭嘉忽的問道。

“額,這怎麼解釋呢?”袁術聞言心中愕然,隨後道:“就像當年的光武帝一樣天命所歸的意思,一言不合召喚天外隕石。”

“那有主角模板的應該是主公纔對,袁紹雖然立足點不錯,麾下文臣武將錢糧兵馬都不缺,但畢竟已經錯過了天時,行事太慢。就是此次其統一了河北,主公也足以碾壓與其。”郭嘉不動聲色的拍了個小小的馬匹。

“哈哈!這話說得好,現在我纔是主角,怎麼能讓他袁本初成事呢?”袁術笑道。

“奉孝,你覺得我們若是趁袁紹與公孫瓚決戰奪取幷州怎麼樣?”

郭嘉聞言皺眉道:“於形勢上來說這卻是一手妙棋,但對於我們來說恐怕是弊大於利。袁紹暗示將幷州分封給冀州世家,幷州現在基本淪爲世家們的後花園,主公若是就此強奪,估計這些冀州世家要和主公死戰到底,如此反倒是幫了袁本初,而且還被牽制了大量的兵力,得不償失。”

“嗯。”袁術聞言沉思了片刻,道:“說的也是,是我異想天開了。這些冀州世家可不歸我管轄,我若是動了他們的奶酪,也沒法與他們妥協,恐怕還真會引起他們的瘋狂反抗。不過就這麼眼睜睜的看着公孫瓚和袁紹決戰卻撈不到多少好處,這真不是我的風格啊!”

“今時不同往日。”郭嘉見袁術一副不甘的樣子勸慰道:“這半年來我們鯨吞三州之地,征戰連連,且不說將士疲累的問題,現在主公雖然手握五十萬大軍,但卻也只能勉強駐守各州,根本抽不出多少兵力參與到雙方的決戰之中。而且一旁還有劉玄德和曹孟德環伺,若是行動,就算一開始有所收穫,恐怕最後是我們做了螳螂,他們做了黃雀。主公現在需要的是休養生息、穩定各州,一兩年內最好不要有什麼大動作。”

郭嘉所言乃老成謀國之言。征戰不過是手段,發展勢力纔是根本。打仗要考慮的要素太多,就算袁術錢糧充足無比,不需要太擔心後勤問題,也要考慮到將士征戰疲憊和損傷、以及攻佔地區的安定等問題。就算袁術底子再厚實也不能以蛇吞象,吃得太多怕是會被撐死。

“奉孝你所言不錯,我們也是時候休整一番了,而且我們也該再次擴招大軍了。”袁術平靜道:“七州之地,除卻十五萬水軍外,七州駐守所需大軍,邊境守衛所需大軍,北疆戰場所需大軍,再加上準備進攻中原或河北所需大軍,零零總總算起來,奉孝你覺得我們應該再徵召多少大軍爲好?”

“水軍如今已經足夠,無需再多。三十五萬陸軍卻是遠遠不夠。主公,嘉覺得再徵召二十萬大軍,應該差不多。”郭嘉拱手道。

“二十萬?”袁術沉吟了片刻,隨後道:“二十萬有些少了,既然要擴軍,就要多考慮一點。再徵召三十萬,其中包括五萬水軍,益州西南的小國和西域三十六國接下來也可以動一動了,反正都是一些弱國。多徵召五萬水軍讓蔡瑁張允統帥,益州南部的小國走陸路進攻路途太遠了,還是藉助水軍的力量吧,運輸糧草物資也方便些。”

“主公,讓蔡瑁張允出海,那長江淮河的水軍由誰統帥?”

“孫堅麾下四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各統領一萬水軍,守衛淮河。陳武、丁奉各率五千水軍護衛長江。”袁術隨意道。

江東別的不多,這種二流將領可是太多了。東吳十二虎臣,雖說含金量比不上五虎和五子,但起碼都還是二流以上的水平。現在戰線被推往豫州與司隸一線,袁術的壓力可以說是大大的減緩。將主要兵力集中在豫州駐守即可,華雄的兩萬西涼鐵騎和徐榮的三萬步卒以及譙縣三萬守卒,再加上孫堅所率的五萬步卒在後鎮守合肥,足夠了。就是曹劉集兵攻打恐怕也休想攻克。

“也可。蔡瑁被主公冷落了這些年想必心性也打磨的差不多了,也該給他一個機會了。”郭嘉點頭道。

“好了,沒什麼事你就回去吧。”

“主公,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需要主公示下。”郭嘉聞言躬身鄭重道。

“何事?”袁術心中彷彿想到了什麼,興趣懨懨的說道。

“稱帝之事!”郭嘉面容嚴肅的沉聲道。

袁術此時心中一片混沌,略帶迷茫的問道:“奉孝,你覺得我應該稱帝嗎?”

在此之前雖然一直在爲打擊漢室聲望,徹底推翻漢室正統地位而努力,但袁術依然沒有做好稱帝的準備。就連之前翻修金陵刺史府爲皇宮,袁術都不過是隨意安排的,爲的只是給天下諸侯看,尤其是給袁紹看,讓袁紹迫不及待的跟着稱帝。但袁術心中確實還未做好稱帝的準備,而且金陵也不是他所中意的帝都。

今年是袁術穿越而來的第九個年頭了,時光飛逝,一切過得都那麼快。而按照原來歷史的軌跡,今年的年號應該爲建安二年,現如今雖然歷史改變卻亦是如此,換算成公元也就是197年。

這一年袁紹一統河北,這一年曹操新得漢獻帝不久正躊躇滿志隨後攻伐張繡失敗。

這一年袁術勢力達到頂峰,貿然稱帝,四面楚歌,連連戰敗。

而在這一年,現在的袁術坐擁七州之地,鼓動公孫瓚和袁紹稱帝,自己卻還在爲是否稱帝而迷茫。

第五十章 後手第五百五十三章 秒殺第一百三十七章 進擊的公孫瓚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智若愚第四百零四章 慘烈第六百三十九章 手弩第三百五十二章 氣運第六百三十六章 勸導第七百一十五章 表忠第八百五十三章 取捨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算第十二章 參軍第五百八十二章 河北之戰第七百一十四章 甩鍋第七百二十六章 抗命攬責第一百四十八章 謀算劉備第七百四十五章 潰敗第七百七十五章 捕鯨第一百四十七章 曹操謀兗州第五百九十二章 長戟揮舞第十三章 酒樓相遇第五百二十九章 捨棄第八百三十八章 外強中乾第四百七十六章 陳登之能第九百六十八章 得失第六十二章 錢莊初成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五百三十三章 趕到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九百二十章 定後路第五百四十六章 歸心第四百五十六章 忿恨第五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八十二章 破局的關鍵第七十五章 陰謀第六百七十七章 親出第十六章 品酒論英雄第九百二十三章 規則第八百六十五章 碰撞第八十一章 大勝第五百零二章 決斷四百七十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之變第七百五十八章 並非結束第一百六十七章 難以拒絕的誘惑第三百三十五章 陰謀初現第一百五十六章 威懾第六百一十九章 貿易城市第九百三十八章 試探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算一網打盡的郭嘉第二百零四章 心狠還是袁紹狠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二百七十二章 恐怖的陷陣營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伏第七百三十三章 陰影八百零一章 天命之子第五百四十六章 歸心第五百零一章 袁紹之怒第三百五十章 玉璽第三百七十七章 神·張遼第九百四十九章 偏激第七十六章 諸侯會盟第二百零七章 河北絞肉場第六百七十八章 遏制第二百三十四章 恐怖的荀悅第四百四十四章 狗血第一百九十二章 弘農楊家第二十一章 世家和寒門第三百八十四章 暫時的平靜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子學院第二百零五章 審配的殺招第四百四十章 缺糧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六百九十七章 危機第二百零六章 打瘋了的公孫瓚和袁紹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命相搏第三百七十一章 公孫度第六百三十章 離殤第十七章 張遼高順第一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三百二十章 八面玲瓏第三百一十一章 出巡江東第六百八十八章 世家心向第五百四十章 私訪第九十七章 追擊第三百一十章 君主不仁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血第四百七十五章 援軍第七百一十三章 缺人缺人第八百三十八章 外強中乾第一百二十八章 納妾第三百三十八章 河內司馬第四百九十四章 田豐之憂第二百四十二章 江東密信第九百二十二章 防禦佈局第六百四十一章 黃月英第七百零六章 獻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