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南諸國

“凡欲成大業,必須要有賢臣良佐相助。我江東,需要仲豫你這樣的人才。”袁術目光灼灼的看着荀悅,真誠道。

袁術對荀悅十分看重,不僅是因爲他是天下頂尖的謀士,更是因爲他與自己志同道合。除卻自己麾下這些被自己調教影響了的謀士,天下思想與袁術這個現代穿越而來的妖孽相近的,就是此人了。

無論是荀悅在法律和人性方面的思想,還是其對於世家豪族聚攏土地的反對,對輕徭薄賦、勸課農桑和土地國有的見解,都與袁術不謀而合。對袁術來說,這是一個真正的知己。

從當初天下羣雄並起,亂世初顯之時,誰也沒有把佔據南方的袁術看在眼中。因爲相對於北方中原的強大,貧瘠落後的南方根本不被看在眼中,荊州揚州加在一起也比不過一個豫州。

但荀悅卻敏銳的看到了江東的不一般,發現了袁術的恐怖戰爭潛力和實力。當時荀悅對於袁術的瞭解直令袁術都深感意外。若不是荀悅暗中串聯,當時局勢緊張的中原,曹劉怎麼可能會相互妥協、摒棄前嫌聯合對付袁術?甚至讓袁術暗中吃了個小虧。

可以說當時若不是有荀悅,袁術發展的進程肯定會更加順利,中間也不會橫生那麼多的波折。但袁術卻並不爲此而怨恨荀悅,相反,荀悅越是優秀,袁術越是欣喜,能在這個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時代找到半個志同道合之人是多麼不易?

“袁公厚愛,悅心中甚是感激。但悅也有自己的堅守,某方纔棄劉將軍而隱居,怎能就此投至將軍麾下?如此豈不是愧對於劉將軍?”荀悅淡淡道。

“良禽擇木而棲,仲豫你離開劉玄德而隱居,不就是因爲劉玄德並非你心中的明主嗎?以你對我的瞭解,當明白這天下大局已定,無法更改了。你所站的立場並非劉玄德這等諸侯的立場,而是整個天下,整個大漢的立場,這是無可厚非的。”袁術說道。

民族大義永遠是一杆不倒的大旗,無人會對此有任何質疑。就如歷史上的田豫一樣,死守着北疆邊境,就是沒有追隨公孫瓚而死反而投奔了曹操,也是沒有任何人能說什麼的。民族大義之下,一切小節都可以無視。

“袁公的意思是?”

“一統天下之戰,不需要你參與其中,本身以我現在的實力不需要你也可拿下。我需要你前往的地方也不是南蠻和西羌,而是益州西南的諸多小國。”袁術眼中精光一閃,低聲道。

“西南小國?”荀悅眉頭一皺:“都是些貧瘠之地,也無甚強國,兩萬大軍就足以橫掃,袁公爲何如此重視此地?”

袁術嘴角一抿,遙望着西南方向:“對於這些西南小國,我自然是不甚在意,我所看重的是再往西的貴霜帝國。”

“貴霜帝國?定遠侯所平定的貴霜帝國?”

“不錯,雖然定遠侯曾以數千兵輕易平之,但這不代表貴霜就真的那般弱小。據我現在所探知的情報,貴霜帝國是個幅員遼闊,人口約一千五百萬,擁兵近五十萬的大國,雖然大軍戰力可能不高,但如此多的人口和士卒,也不可小覷。最關鍵的是貴霜帝國的土地多是良田沃野,關中之地與之相比都相差甚遠,稍加開發就足以養活數千萬的百姓,如此沃土,豈能放過?”袁術言語中滿是貪婪的說道。

印度這塊地方用於種田確實是得天獨厚,基本上只要百姓不蠢,在這裡養活幾千萬的百姓就和玩似的。但只可惜這麼好的地方落在了安息亦或者說大月氏的手中,着實浪費。

雖說當世漢朝、羅馬、貴霜、安息並稱爲四大帝國,但前兩者和後兩者之間的差距宛若鴻溝一般。不論是從人口還是從領地大小、士卒數量而言,漢朝都遠遠超過了貴霜,雙方之間的差距不可估計。

貴霜現在的實力在袁術的眼中還不如聯合起來的北方諸侯,但對付起來的難度可非如此。

但凡大戰必須首先考慮的是後勤問題,漢朝和貴霜的邊界,無論是從蔥嶺還是從喜馬拉雅山脈出兵,後勤都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足以令人絕望。袁術到貴霜之間的距離太遠了,遠的令袁術都深感無奈。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水軍是一個選擇。但貴霜的水軍發展也不遜色於江東,客場作戰在戰力上還不佔優勢,袁術無法依靠水軍來爲大軍保障後勤。於是袁術就想到了益州西南部的那些小國。

這些西南小國對於袁術來說不過是個試驗品,用於緩和與世家的關係,併爲將來大漢的開疆擴土提供範例。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卻給袁術一種新的可能。若是將這些西南小國完全掌控,袁術的大軍完全可以由此發兵,保障後勤。

想到這其中的利益取捨,袁術瞬間取消了任由世家們在這些東南小國各自隨意折騰、緩慢侵佔的想法,轉而改爲由自己掌控下的快速侵蝕。可這一切還需要一個主事之人,袁術可沒心思操勞這其中的問題,但這個主事之人卻是令袁術難以選擇。

畢竟西南諸國局勢複雜,而且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國家、世家、商人相互之間的利益關係不是一般人能夠掌控的。而且此處還不能完全用大漢的方法進行治理,否則光是將這些地方漢化和清理就需要花費不知多少的時間,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所以需要制定一個臨時的政體,諸如聯邦類的。

這畢竟是袁術許諾給世家的地盤,袁術也不好出爾反爾,而且當地的百姓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文化侵蝕自然是要做的,將來將這塊嘴邊肉完全的納入大漢的體系是必然的。但暫時爲了節省時間,只能雙管齊下,暫時令其半獨立,維持發展並穩定當地的局勢,避免給袁術未來的西征增添麻煩。

這個半獨立的地方與袁術麾下迥然不同,不但政體結構不同,所需要制定的規則和法律都要因地制宜,因而主事之人不僅需要穩重,而且還要有出色的應變能力,對法律和人性有一定的研究,對袁術的想法足夠理解,方能不誤大局。

袁術思來想去,在麾下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最終只能找到了荀悅身上。

第七百九十七章 城門第五百四十四章 展望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五百六十八章 邊境關稅第四百一十六章 決斷第六百七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二百零六章 打瘋了的公孫瓚和袁紹第四百八十七章 血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荀彧之謀第五百三十三章 趕到第七百零三章 雜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遺贈第二百七十四章 撤軍江東第九百一十章 僵持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瓚的騰飛第九百六十八章 得失第一百六十七章 難以拒絕的誘惑第二百七十四章 撤軍江東第五百三十八章 抉擇第五百零四章 民心民意第八十七章 襲營第五十九章 再收義子第一百零三章 分封地第六百四十九章 愚蠢第四百四十五章 麴忠第六百一十四章 袁紹撤軍第六百九十三章 全軍壓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危機和機遇第五百五十一章 求援第二百七十四章 撤軍江東第四百六十一章 爭搶第四百五十章 兵發青州第七百一十九章 路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曹操之怒第五百八十章 船隻技術第九百四十六章 轉守爲攻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援第六百零二章 緩退第三百八十四章 暫時的平靜第四十七章 造船廠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蠻內亂第五百四十七章 孔融第三百八十章 攻其必救第五百一十四章 突圍第一百一十章 軍魂第一百二十九章 世家內鬥第十七章 張遼高順第四百六十九章 殺袁第一百二十九章 世家內鬥第四百一十一章 潼關失守第三百五十七章 鏖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重責第九百零六章 世家聚集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南諸國第八百四十三章 定計夜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戰亂第一百零九章 荊州世家第九百七十章 表演第九百三十五章 城守第五百六十八章 邊境關稅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四百四十八章 漢羌第九百零二章 腐敗第九百二十八章 進退第二百零五章 審配的殺招第四百零五章 夜襲第二百五十四章 錯失良機第二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一百四十章 單挑第八百五十一章 狠絕第九百四十六章 轉守爲攻第四百三十九章 定西涼第二百四十五章 CD城內屠殺起第三百五十二章 氣運第七百三十六章 無奈第二百九十二章 鎮服第四百五十三章 情報第一百零八章 弊端第二百二十三章 弱得不行的益州軍第四百一十四章 歸屬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襲第五百五十九章 離遼東第二百七十七章 賞罰分明第二百零四章 心狠還是袁紹狠第五百七十九章 外遷第四百九十五章 劉備之怒第八百一十六章 可悲的國王第二十一章 世家和寒門第五百章 瘋狂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焉暴怒了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三百八十三章 會合第八百二十六章 詐敗第六百七十六章 死戰第三百零九章 瘟疫來襲第九百三十五章 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