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瘋狂

天若使其亡必先使其狂,自狼居胥山一戰後,公孫瓚已然膨脹到一定地步。其本身就是一個狂傲之人,歷史上敢冒大不韙殺掉自己的頂頭上司、幽州牧劉虞,足見其短視莽撞,與孫堅無二。

當然,公孫瓚稱帝也不是就因爲關靖這麼一時興起的攛掇就直接決定的,其早有稱帝之心,也有一定的把握。

袁術之前派周瑜張遼前來援助公孫瓚時,周瑜就曾暗中與公孫瓚有一番交談,勸說其稱帝,並代袁術承諾定然會支持與其。不過公孫瓚當時並沒有同意,因爲有着北方異族這個大敵在,當時稱帝豈不是給袁紹一個最好的藉口從後方參與戰鬥兩面夾擊?有了袁術的默許支持,公孫瓚纔有了稱帝的勇氣。

此時的局面對於公孫瓚稱帝來說絕對是大好。中原三大諸侯相互攻伐,實力大減,短時間內根本無力北圖,再加上袁術的默許支持,公孫瓚所需面對的只有一個袁紹。至於士子之心和民心,公孫瓚在意這些嗎?他麾下就沒幾個士子,世家本就對他深惡痛絕,而幽州百姓這些年深受公孫瓚的恩惠,在幽州這個邊疆之地,漢室的威信並沒有那麼高。

天時地利人和皆在,公孫瓚這纔有了稱帝的舉動。至於稱王,旁邊就有個遼東王,雖然是自封的,但公孫瓚可不願意吃別人吃剩的飯。公孫度那屁大點地方就敢拒絕曹操的徵召私自自稱爲王,出行時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鑾駕,帽子上懸垂着九條玉串,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爲羽林軍,他公孫瓚要是也封王,那也不過是和這個土鱉平起平坐,還要受到曹操手上的天子的斥責和壓制,那還有什麼意義呢?漢朝有高祖嚴令,非劉姓者不可稱王,稱王的難度也就比稱帝低那麼一點,還不如直接一步到位。

“主公,現在局勢緊張,你爲何非要在此事稱帝?若是出現差錯,那我等不但會一敗塗地無法挽回,主公你還會遺臭萬年啊!”衆人離去後,田豫忍不住留下來勸阻道。他對於公孫瓚稱不稱帝倒是沒什麼意見,對於漢室他本就看不順眼,但這種天下諸侯都想成帝的情況,率先稱帝完全就是出頭的椽子先爛,得不償失。

公孫瓚微微一笑,起身將自己座位中的機關打開,露出一個方正的機關盒,將之展開後,其中乃是一個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的印璽,一角以金補之,卻不是傳國玉璽是何?

公孫瓚將傳國玉璽拿在手上,目光灼灼的盯着玉璽下方篆刻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嘴角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口中喃喃道:“傳國玉璽!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我得之豈不正是天命所歸?”

“主公!主公!”看着已經深陷幻想當中無法自拔的公孫瓚,田豫忍不住再次大聲道。

公孫瓚緩緩回過神來,朗聲大笑道:“天下諸侯皆碌碌之輩,無一英雄。皆欲稱帝卻不敢冒頭,既然如此,某就先搶佔鰲頭,獨佔天命,繼承大漢正統!”

“主公如此所爲就不怕天下諸侯羣起而攻之嗎?袁公路狼子野心,不足信啊!”田豫與公孫瓚完全相反,面容悲切的說道。

“這某自然知曉,袁公路雖說不失爲一個好盟友,但天下諸侯之間都是有你無我,某自然不會完全聽信與其。不過這次,他定然不會攻伐與我的。至於其他諸侯,除袁本初外,皆碌碌之輩,不足爲懼。蠅營狗苟、追名逐利,尚且不能自保,談何攻伐與我?”公孫瓚的眼神中瘋狂與冷靜相互交織,看起來甚是詭異。

“主公怎能如此肯定袁公路不會攻伐與主公?”田豫不解道。

“很簡單,因爲袁公路也想稱帝!而且,袁公路需要我來對付袁本初。”公孫瓚極爲自信的說道:“某剛好可以藉助於其,一舉稱帝,順勢擊敗袁紹,天命加身,一舉成爲北方霸主。繼而南下攻取中原一統天下,成爲真正的天子!”

“主公可知袁公路爲何勢力如此之大尚不稱帝,反而支持主公你稱帝?”田豫嘆了口氣道。

“因爲袁公路顧忌太多,他麾下世家衆多,天下諸侯更是皆與之爲敵,若是稱帝,不但麾下勢力可能會分崩離析,而且會引起天下諸侯羣起而攻之,一如當年諸侯討董一般。某卻與之不同,就是稱帝,也只有袁紹一敵。”公孫瓚看的很清楚,袁術現在的勢力已經膨脹到一定程度了,天下諸侯皆視之爲大敵,若是還不知收斂的稱帝,天下諸侯定然會摒棄前嫌,以漢室大義爲藉口團結到一起先產出這個大敵。

聲望、正統,雖說聽起來都是些虛的東西,但在局面微妙之時卻能發揮出巨大的威力。歷史上袁術稱帝之時,勢力橫跨三州之地,麾下擁兵數十萬,糧餉無數,呂布公孫瓚皆與之爲盟友,結果呢?內部,孫策這貨直接就順勢反了袁術,外部曹操一出兵,呂布這個毫無信譽的傢伙也直接翻臉不認人。堂堂的天下第二大諸侯、袁家嫡子,一夕之間成了孤家寡人、衆矢之的,任人攻伐。

現在的袁術雖然想要稱帝,需要有一個替死鬼頂缸,但同樣需要公孫瓚對抗袁紹的他不會過於坑害公孫瓚的,因爲公孫瓚稱帝本身來說難度就不大,基本上稱不稱帝敵對的都只有袁紹一個。而內部,公孫範等人就不說了,田豫、嚴綱皆是死忠於公孫瓚,對漢室沒多少忠心可言。至於麾下的異族,該有異心的依舊有異心,沒有異心的同樣也沒什麼變化,他們又不是大漢之人,公孫瓚稱不稱帝關他們什麼事?不要指望這羣政治智慧基本爲零的貨懂得稱不稱帝的區別。

“可主公,若是南下攻打冀州戰勝袁紹還好說,我們就是天命所歸。一旦戰敗,恐怕我們會一敗塗地、遺臭萬年啊!”

公孫瓚眼中閃過果決之色,語氣陰狠道:“我與袁本初是一戰定天下,若是我敗了,甘願身死,絕不苟活。至於名聲,”

公孫瓚雙手高舉傳國玉璽,狀若瘋狂的豪邁道:“始皇帝身負罵名,但誰人能抹殺其功?照樣是千古一帝!某公孫伯珪蕩平北疆、橫掃異族,有衛霍之功,又有誰能否決?若是生不能一統天下、流芳百世,就是死我也要轟轟烈烈、遺臭萬年!不論成敗,某無怨無悔!”

第三百六十章 龜縮第四百一十八章 說劉第四百四十二章 扶風法氏第八百五十九章 悍勇第三百六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零六章 僵持第九百一十三章 研究象兵第七百二十三章 碰面第七百七十九章 國體第二百零七章 河北絞肉場第五百九十三章 戰陣之威第六十八章 人口增加第七百二十九章 出發第二百六十七章 有死無生第九百零二章 腐敗第七百七十一章 調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借糧第二百五十九章 詐敗與離間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七百二十章 殺機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戟士第十六章 品酒論英雄第九百零三章 結黨營私第八百四十八章 舊日恩怨第八百三十一章 覆滅第八百四十六章 虎豹騎第一百九十一章 倒黴的楊家第七百六十九章 身毒之動第六百五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九十五章 密謀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二百三十四章 恐怖的荀悅第六百三十章 離殤第六百七十八章 遏制第四十八章 世家異動第七白五十五章 七探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葛瑾出山第二百三十八章 南蠻問題第六百八十七章 陽謀第一百七十三章 傻大個公孫瓚第一百六十五章 荊州世家的憤怒第九百五十四章 借力第三百六十九章 敵殤第五百二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五百零二章 決斷第一百三十四章 崛起的劉備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史慈的軍團天賦第八百五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二百二十二章 四分五裂的世家大軍第三十一章 兵餉第一百四十章 單挑第二百四十九章 分蛋糕第一百七十五章 賈詡到來第八百二十一章 落後和優勢第六百八十八章 世家心向第九百零九章 放出第八百三十四章 生育第八百八十七章 曹操之心第八十章 夜襲第一百八十五章 陳宮之謀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六百三十九章 手弩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第七十章 時機第六百八十七章 陽謀第九百三十二章 進駐第一百一十九章 搶錢第三百五十七章 鏖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暗中角逐第三十八章 聰明的女人第五十七章 大壽第五百五十七章 白衣下城第一百零一章 人頭稅第五百零七章 西涼諸將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懿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蠻之王第七十章 時機第十二章 參軍第七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三百八十二章 追殺第二十章 冀州第九百六十二章 從簡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焉暴怒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將狼馴化成羊第八十二章 破局的關鍵第四百一十章 詐關第三百八十四章 暫時的平靜第一百二十二章 換吏第八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一十五章 黃忠的箭術第二百七十四章 撤軍江東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操的妥協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遺贈第九百三十五章 城守第二百五十九章 詐敗與離間第六百八十六章 氣魄第六百一十章 謀劃第五百八十章 船隻技術第七十四章 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