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暫時的平靜

蹋頓回到柳城內後,從烏延口中得知了這段時間漢軍的作爲,心中一凜。

“看來我遼西已經成爲了是非之地啊!幸好之前謹慎了幾分,否則還真難保會發生什麼事。”

“單于,要不我們跑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現在公孫瓚大勝,鮮卑和南匈奴已經無力抵抗了,我們雖然離得遠一些,但不久之後也要輪到我們。我們不能就這麼坐以待斃,不如趁着公孫瓚被鮮卑牽制,撤往西域?”蘇僕延建議道。

這段時間接二連三的戰敗,蘇僕延的膽氣已經被嚇沒了。深怕接下來公孫瓚會與袁術聯合到一起,那他們就真的是無路可逃了。

蹋頓閉目沉吟了片刻,並不回答。下面的各部首領也都眼巴巴地看着蹋頓,與公孫瓚的決戰失敗讓他們意識到現在自己的處境有多麼危險,只能指望蹋頓了。

“目前公孫瓚對我們遼西有動兵嗎?”蹋頓仔細盤算了一下目前的局勢,腦海中閃過一道光芒,睜開眼說道。

烏延回答道:“沒有。據探子打探的情報,公孫瓚的大軍一直在上谷郡以北的區域附近盤桓,打擊着鮮卑和南匈奴的勢力,對於我們卻並沒有絲毫理會。”

蹋頓嘴角一勾,果然如此!

“單于,這定然是公孫老賊想要先切斷我們的後路,暫時麻痹我們,意圖與江東的騎兵將我們圍殲與此,不得不防啊!”蘇僕延一副我已經看穿了一切的樣子,其他的首領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蹋頓心中微嘆了口氣,這就是自身最大的硬傷,異族難出智者。文化底蘊太淺,出些猛將還有可能,出個謀士實在太難了。每次遇到這種危險的情況,自己連個拿主意的人都沒有。

不過蹋頓畢竟是一方雄主,很快從失落中恢復正常。這些年一直都是他靠着自己在強大的鮮卑眼底下發展壯大着烏桓,將烏桓一度發展到如今幾乎能夠與鮮卑比肩的地步。對於這種情況他已經習慣,這也是各部落首領對其信服無比的原因。

“之前的戰鬥你們有沒有發現公孫瓚有些異常?”蹋頓說道。

下面的首領仔細思索了一番,一臉茫然地看着蹋頓:“我等不知,還望單于示下。”

“若是正常情況,你覺得我們撤軍,公孫瓚會怎麼辦?”

“定然是緊追不捨了!”蘇僕延不假思索道。公孫瓚眥睚必報的性格是出了名的,每次作戰都對他們這些首領展開瘋狂的追殺。

“不錯。但這次公孫瓚卻根本沒有絲毫追擊我等的意思,這不是他一貫的作風。”蹋頓之前一直處於慌亂之中所以沒有細思,現在想來真的是疑點多多。

“或許是因爲他被纏住了呢?當時他周圍可圍着數萬的鮮卑大軍呢!”

“不可能。當時的情況你們也清楚,和連那個廢物跑了之後,鮮卑大軍已經是一支潰軍,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不可能被這些潰軍纏住。”蹋頓肯定的說道。

“我這個烏桓單于可是公孫瓚的眼中釘、肉中刺,不是和連那個廢物能比的。公孫瓚不追擊和連也就算了,連我他都沒動,這完全不符合他的性格。”

烏延不確定說道:“單于的意思是,公孫瓚是有心放過我們?”

“一定是這樣!”蹋頓肯定道:“你們細想,當時追擊我們的也就那一支萬人騎兵,看他們的裝束以及戰馬的疲弱,明顯是江東的騎兵。公孫瓚連一支大軍都沒有派出來,若不是有心爲之,怎麼可能?”

“公孫瓚爲什麼要特意放過我們呢?”蘇僕延不解道:“他對待我們的態度一向是斬草除根、不留後患啊!”

“公孫瓚這麼做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需要我們的存在,因爲我們暫時已經失去了威脅,他需要我們來牽制一方勢力。”

“牽制?難不成是鮮卑?”

蹋頓面露不屑:“就和連那個廢物單于的所作所爲,接下來的鮮卑不自相殘殺就不錯了,哪裡還需要我們去牽制?他讓我們牽制的是江東。”

“怎麼可能?江東不是剛剛纔協助他們取得勝利嗎?而且據說公孫瓚和袁術的關係不錯,雙方已經達成了聯盟。”蘇僕延不可置信道。

“漢人之間哪有聯盟一說?現在大漢已經是一鍋亂粥,誰知道他們之間有什麼齷齪?”蹋頓道。

“我們雖敗,但只要公孫瓚不針對我們就好。光靠江東的力量別想輕易的從我們手中奪取遼西,等到袁紹戰勝了公孫瓚,這北方草原還是我等的天下。”蹋頓心中燃起了新的野望。

鮮卑和南匈奴都受到重創,相對而言他們烏桓損失還不算大。若是公孫瓚敗亡,說不定他能夠率領烏桓重振旗鼓。沒了鮮卑和南匈奴,他們烏桓就能一家獨大,超過巔峰時期的鮮卑也未嘗不可。

弄不好這場失敗反而是一場大機遇!

“袁紹與我等聯盟,之前答應了出兵卻絲毫沒有動靜,他能戰勝公孫瓚嗎?不是被嚇破了膽了吧?”蘇僕延說道。

“袁紹不是易於之輩,他不一定會輸給公孫瓚。到時候就算袁紹輸了,我們也有機會奮力一搏,總比遠遁西域要強。”蹋頓說道。

“我等皆聽從單于命令。”下面的首領慢慢被蹋頓說服,本身他們就不太願意背井離鄉、遠遁西域。麾下那麼多的族人,鬼知道路上會死多少,到那邊有沒有生存之地。

......

周瑜和趙雲與張遼匯合之後,迅速往遼西南部趕去。與此同時,江東袁術也得到了北方的戰況。

“蹋頓沒有死,這就有些麻煩了啊!”袁術有些煩惱道。

“主公,蹋頓和袁紹之間的關係不錯,將來與我等必定是敵非友。但既然情況如此,主公當先圖遼東,藉以落足,之後再謀遼西之事。”賈詡說道。

“可遼西始終是攔在我等面前的攔路石,卻也不可忽視。若是不除去,我等想要在北方草原大展拳腳就幾乎不可能了。”郭嘉說道。

“嗯。”袁術點了點頭:“這些暫且不提,既然遼西現在一時難以拿下,先讓文遠他們撤回瀛洲休整吧。”

“主公,公孫瓚此戰也損失不少,估計半年內難以動兵,北方暫時是打不起來了。現在我們可以把注意力收回來了,關東現在時機已經成熟,趁着衆人將注意力集中在北方,我們也該動一動了。”賈詡微笑着道。

第八百九十四章 王家西遷第九百三十二章 進駐第八百七十五章 慘烈第一百四十六章 計劃第六百六十二章 回收封地第二百二十章 益州的世家是個坑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遷移第三百五十四章 菜鳥第五百零三章 劉虞之言第八百五十五章 圍困第四百零三章 攻關第六十九章 回收土地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六百二十五章 求援第七百七十八章 賭馬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七百八十一章 真正面目第一百七十八章 賈詡的定位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疆之況第三百九十八章 馬騰的選擇第七百四十二章 蹤跡第七百零九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排第二百九十四章 山谷埋伏第五十三章 碾壓第七百零八章 即將的落幕第九百五十九章 困境第九百一十六章 瘋狂第九百七十一章 拉攏第六百七十八章 遏制第四十八章 世家異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拿下荊州第九百零五章 半島局勢第八百零四章 盟交第八十四章 誘餌第一百五十六章 威懾第四十四章 財富循環第一百九十七章 擊掌爲誓第六百六十七章 分贓第八百零九章 賈詡的推拒第二百七十六章 徵兵制度第六百二十四章 爭將第八百四十六章 曾經的執念第九百章 改變第二十九章 終回揚州第八百七十八章 揹負第三百九十七章 說馬騰第六百四十章 產量第五百零九章 安排第六十六章 商會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前佈局第九百零八章 抵達第一百九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被逼急了的劉焉第八百九十八章 商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行刺第九百五十九章 困境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兩州世家結樑子第四百一十一章 潼關失守一百五十三章 劉曄的煩惱第三百九十章 結盟第八百九十章 曹操的謀劃第七百七十章 倔強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九十一章 雙雙突破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伏第八百五十九章 悍勇第五百六十四章 猶豫第六百七十四章 玉璽碎第八百四十六章 虎豹騎第三百三十五章 陰謀初現第七百九十二章 速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孝廉第一百六十章 軍團天賦第五十一章 圈套第九百六十九章 謀劃再起第二百三十二章 搶土豪的時候到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爭吵第八百八十二章 氣運加身第三百二十二章 荀彧之謀第二百一十五章 黃忠的箭術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五百七十章 爭論第五百零七章 西涼諸將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史慈第四百零二章 投石車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四百九十二章 驅狼吞虎第六百五十四章 僞裝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蔡怡第二百四十九章 分蛋糕第七十五章 陰謀第二百五十七章 曹操之怒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六百七十五章 所向披靡第九百四十二章 張飛之威第七百七十四章 皇甫嵩第二百七十六章 徵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