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菜鳥

公孫瓚接下來與異族的戰鬥,定然並非長久的騷擾試探,而是一場一局定勝負的決戰。因爲小規模戰鬥中,公孫瓚麾下的鐵騎都是精銳,個個都能以一當十,異族只有捱打的份。所以烏桓和鮮卑心裡清楚,只有正面決戰,纔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烏桓、鮮卑和南匈奴這些異族幾乎都是全民皆兵,三方加起來逾五十萬的士卒,而且皆是弓馬嫺熟的騎兵。這是一股多麼強大的力量?

大漢邊疆幾百年來幾乎沒有消停過,就是因爲這些異族強大的機動力和兵力儲備。

這些異族自小就與馬爲伴,保經艱險,以牛羊爲主食,個個都是人高馬大、體魄強壯。而且因爲缺少文化,所以他們性情更加兇悍殘暴,篤信武力,基本上全族皆兵。所以在兵力上是處於絕對的優勢。

在沒有熱武器、軍隊機動能力不高、後勤難以解決的古代,異族一直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就像漢武帝時期,即使大漢那般的強大,遠強於匈奴。也依然只能追的匈奴夜遁逃,而無法將其徹底消滅。

整個北方草原都是異族的主場,對於這羣人人善騎、全族皆兵的異族,缺乏熱武器、機動力較弱的漢軍是根本奈何不了的。

再加上北方環境艱苦,沒有百姓願意聚居,後勤問題也成了極大的障礙。

若是在盛世還好,憑藉漢人的人口優勢和戰爭潛力,自然無需擔憂異族的問題。可若是中原積弱,北方的異族就成了一個恐怖的敵人。

這些生在苦寒之地的異族對於繁華的中原一直是虎視眈眈,但也明白雙方的差距。所以在盛世之時他們都是隱忍不發,一旦中原大亂、朝廷積弱,就是他們以蛇吞象、揮師中原之時。

此時的公孫瓚還好,師夷長技以制夷,訓練出了一支強大無比的輕騎兵。這才能壓的異族不敢有絲毫想法,聞白馬長史而逃。而且此時大漢強武之風未消,北方邊疆多是血性男兒,在兵員和戰力上都絲毫不懼異族。

可這不是長久之計,想想元朝和清朝就知道。朝代更迭、由盛轉衰是常態,是避不了的。

所謂的異族、漢族,最後嚴格說起來也多是一家人,長相血脈所差無幾。甚至有很多的異族都可以追溯到秦朝以前的中原外逃百姓身上。

漢族和儒家強大的包容性,使得我們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在意民族的不同,不在意元朝清朝的一些不同。但是,人總是要尋找敵人。

各朝皆以弱亡,獨漢以強亡。這話雖然有失偏頗,但漢朝之所以到了現在這個局面,沒有對手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附近的太弱了,能打的又太遠了,失去了外敵,自然開始了激烈的內鬥。

所以漢人要想發展,就要不斷給自己尋找對手。比如,貴霜、安息和羅馬。

朝代更迭是必然的,對於整個社會和民族的發展甚至有着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有一些情況,是完全有弊無害的。比如:閉關鎖國。

北方異族的文化底蘊畢竟擺在那裡了,由他們領導,某種程度上簡直就是整個社會的退步。更何況,人數較少的種族統管人數龐大的種族,要想維持統治穩定,勢必要採用一些劍走偏鋒的方法。

像等級制度、思想約束、文化歷史篡改等。而這種篡改,最簡單的就是銷燬漢人歷史文化,改採用自己種族的文化。但相較於漢人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北方異族的底蘊確實差的太多。中華朝代更迭,最可惜就是那些思想精華的覆滅。

......

“公瑾,要不然我們直接率軍突襲前往柳城如何?現在烏桓大軍已經出發前往與鮮卑匯合,內部空虛,我們此行定可一擊而中!”剛出了盧龍塞孫策就興奮道。

周瑜看着興奮異常的孫策,略顯疲憊的說道:“伯符,我都和你說過多少次了。我們此次是爲了劫掠騷擾,不是和烏桓死戰。”

“公瑾,你不能這麼沒有追求啊!想當年霍驃騎就是不拘泥於現狀,冒險直接千里奔襲匈奴王庭,這才立下不世之功。這一下要是成了,你我二人肯定也能名傳天下!”孫策一個勁的蠱惑道。

“霍驃騎能夠成功,那是因爲當時漢軍一直處於守勢,而且當時的漢軍根本沒有使用騎兵千里奔襲的先例,匈奴也未曾料到霍驃騎會如此大膽,所以才一時鬆懈被一擊即潰。”

“而現在,公孫瓚將軍一直以來都是以攻代守,匈奴敗北的經驗也被異族熟知,我們要想再如此作爲恐怕沒有什麼可能。更何況,柳城乃是烏桓的根基老巢,其中兵力定然不少,根本不是我們能夠輕易拿下的。”

“我們此次前來遼東並非只爲了幫助公孫瓚打贏這場仗,而是爲了要掌控遼東,不必要的兵力損失最好一點都不要沾。”

孫策不解的問道:“可我們要想掌控遼東,最終不還是要拿下柳城嗎?這場仗遲早也要打得。”

“柳城雖然地勢險要,但臨近大海。現在因爲公孫瓚還未倒臺,主公不能多派兵,派來三萬騎兵已經是極限了,再多的話恐怕公孫將軍心中就要有些芥蒂了。等到公孫瓚戰敗身亡後,趁烏桓異動之時,主公就可以再派一員大將率領大軍由海路直搗柳城。”

“到時候柳城被佔領,在烏桓倉皇之下,我們這三萬騎兵就可如秋風掃落葉一般,迅速掃清剩下的烏桓殘黨。這麼說,伯符你應該清楚了吧!如今公孫瓚在的情況下,我們作爲客,只需要從旁協助就可以了。”

周瑜將現在的情況詳細至極的和孫策解釋了一遍道。

孫策這個戰鬥狂聽了後頓時如霜打的茄子一般,不滿的說道:“你說我們好不容易獨自領兵一次,就遇到這麼個閒差,真是掃興。”

“能出來歷練一下已經很不錯了。北方的環境可不比我們江東,騎兵在我們江東可以隨意縱橫,但在這北方草原其實也不過爾爾。這次文遠將軍讓我們出來,就是爲了讓我們體驗一下草原之上騎兵作戰的一些情況,適應一下與異族作戰。”周瑜感嘆道。

別看他們率領的騎兵都兵甲精良,看起來威風凜凜。但在公孫瓚這種和北方異族征戰多年的大佬眼中,不過是一羣樣子貨。

當時公孫瓚看待他率領的騎兵的那種眼神,彷彿看暴發戶一樣。不屑中卻又有一絲可惜,彷彿再爲這些精銳的兵甲武器而不值。江東的騎兵在北方,真的就是一羣菜鳥。

第七百四十九章 爆發第三百三十五章 陰謀初現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間失敗第六百零三章 白馬悲鳴第六章 孫家第八百六十八章 下場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訪賢第五百五十七章 白衣下城第十四章 最強的天賦第二十八章 典韋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二百五十二章 南陽局勢第一章 我是袁術第六百七十章 決意第七百三十八章 攻守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六百二十二章 親兒子第七百一十九章 路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出巡江東第四百三十八章 逃亡第六十七章 討董檄文第四百九十六章 猶豫不決第八百七十四章 驚喜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蔡怡第五百二十三章 暗謀第九百一十二章 隔岸觀火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蠻之王第九百三十一章 安排第一百一十五章 養豬第七百四十二章 蹤跡第六百六十四章 拒絕第三百零五章 馭獸之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二十章 冀州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五百一十九章 逃生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七百九十七章 城門第七百九十一章 兗州戰起第四百九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九十九章 撤退第七章 道歉第三百零七章 影響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七百四十四章 盤蛇第七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九百四十三章 敗家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事將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流言風波第七百一十七章 匠造之術第一百二十九章 世家內鬥第十一章 尷尬第二百二十四章 流言風波第二百七十三章 無從下手第二百九十六章 更改決戰之地第二百零一章 人口換糧食第三百二十章 八面玲瓏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第六百八十章 與虎謀皮第九十三章 虎牢關第七百零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六十九章 殺袁第八百四十九章 人心忠奸第七百一十六章 象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頹廢的日常第五百二十九章 捨棄第五百四十三章 訪賢第六百三十二章 降服第九百三十一章 安排第五百一十二章 鏖戰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第八十七章 襲營第五百九十六章 顏良之敗第三百三十六章 行刺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四百四十四章 狗血第七百七十一章 調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三百一十二章 打趣聊天第一百二十八章 納妾第二十四章 郭嘉的禮物第五百八十一章 取巧第七百一十一章 關羽的決意第三百七十九章 僵持第一章 我是袁術第八百一十九章 漢公主第三百八十一章 潰敗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守第八百九十二章 打蛇七寸第七百零五章 犧牲第五百一十三章 破城後的絕望第三百九十八章 馬騰的選擇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九百二十五章 試探第六百零三章 白馬悲鳴第五百六十五章 稱帝第一百四十一章 堵門第一百一十二章 鄭玄